八一建军节,永远的纪念!非常感谢难忘的军旅生活!东北大小兴安岭零下三四十度高寒,高梁米、苞谷茬子、土豆…

愚叟

<h3><font color="#010101">1963.3部队到达东北第一站--通北。在福建新兵军训时,老兵吓唬我们:军训结束马上去东北,解小便要用棍棒敲下来,耳朵和鼻子不小心可以揪掉下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大兴安岭海拉驿,天寒地冻,部队要在多布库尔河上修大桥,吃的全是苞谷茬子和小米。那小米饭南方人不会煮,下面是焦的糊的,上面是生的,吃的菜都是冻白菜,冻萝卜加土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人民解放军是一所大学校,单是苦和累就是特别锻炼人的!冬天夜里站岗放哨,一个小时换岗回到帐篷里,脚上的袜子与鞋垫鞋底冻结在一起,只能赤脚脱下来,进了被窝半天都暖和不起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兴安岭纵深地区--西里尼,当地少数民族解释为死地的意思,自铁道兵进山后重新命名叫作“三荣岗”(当兵光荣,艰苦光荣,当铁道兵光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才当兵入伍,十七八岁意气风发,虽说历经了许多的苦和累,但是当时不晓得什么是苦,什么是累。一个星期只吃到一餐纯大米饭,或者一顿饺子(交替互换),其余都是“二米饭”(80%高梁米+20%大米),菜依然是冻萝卜冻白菜加土豆,当然也有少量的冻猪肉作油一块调点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回忆那遥远的部队生活,我还是感觉蛮幸福的,比起战争年代老前辈牺牲流血,我们在和平年代经历的那点苦,真的算不上一回事!尽管那些苦涩的记忆令人难以忘怀,我依然感谢人民解放军军旅生活给我那么多的人生积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相隔50多年,战友重逢在蚌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曾经在一起,好多好多次挑灯夜战,一起商量撰写四好连队年度总结材料,小小初中生从此升华,孙从邦,我的书法、文书老师你还好吗</font></h3> <h3>战友罗鸣二十年前赠予自己题署的折扇,至今保存良好。这位连队老文书可是个老笔杆子,当年我们为连队文化活动没少一起切磋讨论,也称得上是自己一位良师益友!</h3> <h3><font color="#010101">2013年2月在池州的部分战友聚会<br>纪念参军入伍50周年。<br>左起:陈平贵(已故) 张忠实 陈元平 江三益 章晓来 孔玉平 佘福如 王延生 严汝寿</font></h3> <h3>在一块呆的时间最长、玩得最多、三个非常要好的战友,前左朱金旺,殷汇人,近年来因为气喘出行不便,聚会都是战友上门;后面中间的战友徐五七,墩上低岭人,爱臭美,小小圆镜子随身带,只可惜十多年前就因病过世。</h3> <h3>2018年5月,10位战友相约在殷汇战友朱金旺家里,前排左起:宋顺来、朱金旺、江三益、陈元平、章晓来;后排左起:吴子平、程丙宽、章良富、彭玉生、严汝寿</h3> <h3>55年后与朱金旺再度合影</h3> <h3>2018年参与慰问抗战老兵途经青阳县城,再次访问当年同班多年老战友周谷雨,战友相逢格外亲</h3> <h3>2017年5月1日,小女婿小女儿开车陪同我到墩上中岭探望老战友杨国启。在东北伊春南岔,杨和我床铺挨着床铺,他长我5岁,对我关心备至,虽说分别50多年,这一趟见面终圆心愿。</h3> <h3>和杨国启促膝而谈(在当地棋牌室见面不是互报姓名,简直不敢相认,因为杨一个人在家,既没有手机也没有电话行前没有联系)</h3> <h3>战友张世春,也是老乡,我平时回乡下老家都从他门前路过,今年俩个人一起自拍留下照片</h3> <h3>老战友们每年都相约一次次聚会,重叙昔日戍边情怀,珍惜今天相聚机会,情满满,意绵绵</h3> <h3>聚餐留影</h3> <h3>聚餐留影</h3><h3>(很多幅聚餐照片不一一上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