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2年3月,时间陷进了疫情里,肆虐全球三年之久的新型冠状席卷申城。面对迅速攀升的无症状感染数据,第一人民医院响应市领导指挥,一夜之间我们148名医护人员迅速集结完毕,为守护申城而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出发前的我们已然下定决心,这是场硬战,然我们看不到的是,日后风雨晴天,皆是挑战。</p> <p class="ql-block"> 很快我们确立了小组,来自不同科室的我们火速组成了小家庭,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互相依靠。并且在后续的工作日程里,由于工作任务的加重,我们又有了新的小伙伴加入。队伍力量不断壮大,在任务面前,所有人快速调整状态,迅速进入“守护者”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 经过短暂的专业加强培训,我们很快接管了世博展览馆隔离点H4病区,由于前期的充分准备和不懈的努力,我们医护团队在12个小时内出色的完成收治1200名患者的任务。</p> <p class="ql-block"> 收治工作初步完成,治疗组并没有时间喘息,必须解决各类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类问题。世博方舱作为最新投入使用的方舱,很难短时间内将几千人的要求一并满足,除了基础的一日三餐,其余问题都需要逐一解决。小到有人申请要水壶水杯,要求加大消杀力度,大到有基础疾病的年长者出现心跳过速等不适症状,也有入住的患者情绪激动,聚众游行。就在正式开舱的第二天,十余名来自同一公司的患者聚集一处,表示他们的阳性报告是十人统做,并不是所有人都感染新冠病毒,要求立刻出院。附近的周慧婷,刘嘉琪护士对他们进行安抚,立即上报询问处理方案。舱内医生及上级领导指示尽快做核酸,然而患者要求的是立即出院,不肯回归床位,并且开始在舱内游行。组长陈颖萍和舱内医生不厌其烦的向患者解释不能满足他们要求的原因,最后得到部分患者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面对传染病,我们每一个医护人员的畏惧并不会比普通人少。院感防控是所有工作人员安全的护盾,我组的张雪艳作为本组的院感护士,为了全组人能做到零感染,开始收治病人前,去舱内检查出入口通道设置,并在墙上张贴了脱卸流程,标注了出口通道。入舱后充分利用院感知识和防护经验,协助院感组长迅速完善院感人员的岗位职责、注意事项以及环境物表采样的流程等。在进舱前,对组内所有成员进行防护服的穿脱的加强培训及考核,保证人人过关。</p> <p class="ql-block"> 出舱时,在管控守护好医务人员的同时,也要督促并认真指导第三方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从一对一手把手的指导,到放手不放眼的远程监控指导,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守护好大家,只有守护好大家才能守护好美丽的申城。</p> <p class="ql-block"> 最初的我们孤军奋战,但很快,警察,保洁,保安的力量纷纷壮大加入了我们的战队。在临港方舱的的一个班,负责穿区的刘嘉琦正好在穿衣区有幸指导来方舱支援的警察同志。别看平时除暴安良身手矫健的模样,当他们第一次进舱的时候还是有些紧张与迷茫,与我们第一次穿防护服进舱一模一样。于是他根据自己的经验,与他们耐心讲解,协助他们第一次“全副武装”安全进入方仓战斗。经过几次的指导与纠正,他们现在已经独自能熟练的穿戴整齐进行工作。别看这小小的一环,只有保护好我们自身安全,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抗疫工作中,保护患者,守护家园。在舱内,警察同志们是我们共同奋斗的战友,也是保护我们和患者的使者。他们人高马大却有一颗颗温暖的心,除了给我们筑起了铜墙铁壁之外,还协助我们给病人送去餐食,帮助我们一起回答病人的问题,闲暇之余,和我们一起教病人跳手势舞,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也让病人在陌生的环境中感受到了我们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最令我们骄傲的是,第一天带着这些“警察叔叔”出舱时,每个人都有些不知所措,慌慌张张的样子一定与平时除暴安良的模样有所不同,但是随着我们一次次带着他们从洗手到叮嘱回住所的注意事项之后,现在大家都能完美又娴熟的完成七步洗手法,独立出舱。让进舱的每个逆行战士都“干干净净”回家,这是除了令病人康复出舱之外同样令我们自豪又欣慰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舱内最需要帮助的是老年群体,不识字,不会打电话,不会联网,这些问题是实打实出现的。没有小辈陪伴的老年人在方舱里格外孤独和恐惧,警察同志们在巡视途中着重关注老年群体,有人因为联系不上老伴而哭泣,有人因自身患有慢性疾病而担心。在这些时候,我们同心戮力,安抚群众,是暗夜里的守护者,万物皆有裂隙,那是光进来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医门多疾,方舱作为医院,难免需要面对数据极大的出院和入院量。尽管程序员简化了出入院的程序,并且在世博方舱第一天的收治效果良好。然而在市一团队转战松江新桥镇方舱以及临港方舱之后,队员们才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人并不能用手机填表格。4月22日凌晨,新开不久的临港方舱接到通知要接收别的隔离点转来的患者,当天晚上大风大雨,刚进来的患者很多已经在车上等了将近十个小时,饥寒交迫,手机电量耗尽,新开的舱又没有物资。在这种情况下全组人立即投入工作状态,先安顿大家在床位上,从舱外搬来晚饭,同时继续接收一批又一批的新患者,面对不会用手机的叔叔阿姨,大家一个个俯身帮助登记入院,雨夜潮湿,更深露重,大家的防护面罩上尽是露水,眼前一片模糊,但也只能在一片模糊中寻找一丝丝空隙来帮新患者填信息,遇到一问三不知的情况,也只能帮忙寻找同行的人了解情况,让无法自己填写入院表格的患者表示感谢不已。当外界疯传上海排外,务工人员无处安身的谣言时,只有我们能看到在方舱里大家都是一样的,要的只是互相帮助和包容。</p><p class="ql-block"> 由于事发突然,之前全室内工作经验的我们第一次要在大雨中为新患者引路,黑夜的雨那么长,是海边临港方舱走过的路。组长陈颖萍急中生智,找来垃圾袋当临时雨伞,避免了防护服遇水失去防护功能的尴尬。</p> <p class="ql-block"> 民以食为天,舱内日常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发饭和点心。也许是舱内生活比较单一,饥饿来的总是比较快。要安慰群众首先要的就是安抚他们的胃。因此每当餐车一靠近,在刘明敏护士长的召唤下大家聚集到舱内发饭点,这中间不仅有舱内的护士,还有警察,志愿者。大家短时间里迅速将饭发到所有人手上。</p> <p class="ql-block"> 舱内所有的物资和事宜,都由本组的周颖统一交班,做到清楚明确。</p> <p class="ql-block"> 除了忙碌的舱内,还有负责保卫大家的穿衣区。别看穿衣区的工作“平淡无奇”,但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要为我们市一的战友提供充足的准备工作。先为本班的兄弟姐妹们穿戴时提供帮助,待她们进舱后先整理穿衣区的清洁,查看物资是否充裕,与后保处进沟通申领并补充物资。最后在有空余的时间为下一班能准备的小事先准备起来,能为进舱的同志减轻她们的负担才能让她们全部的尽力投入到病患中,早日让我们的家园恢复往日的荣光。穿上防护服的我们没有了口袋,需要随身携带的往往没有办法带着。</p><p class="ql-block"> 为了使日常工作更加便捷,小组成员也会积极开展头脑风暴,做一些小手工。比如小组成员程群用鞋套改装的小背包,可以装对讲机、工作手机、剪刀以及一些书写工具,解放双手以便更轻松地完成工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方舱里最让人感动的,不是任劳任怨的大白,而是乐观向上的志愿者。在见识过怨天尤人的哭泣和抱怨,见识了申城在疫情中百般无奈的民生后,志愿者也成了方舱里的一束光。没有人要求他们做什么,他们主动站了出来,帮忙安排发饭,提醒大家合理取用物资,鼓励情绪低落的身边人胜利就在前方。细心的志愿者考虑到我们戴着N95口罩容易缺氧,一有事情会自觉举起喇叭开始召唤舱内其他人;更有聪明的大哥主动召集志愿者们建群,有事的时候在群里喊一声,大家聚水成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除去收治入院,安排出院以及常规做核酸的日常工作,我们也用各种方法活跃气氛。陈颖萍,朱怡帆,张雪艳以及本组的警察小哥哥利用舱内早餐前的闲余时间,带病人做“防疫手势舞”。陆美花更是发挥自己充沛的精力教患者跳健身操,偌大的海边方舱瞬间变成了广场舞现场。</p><p class="ql-block"> 海边,帐篷,灯光,人群,舞蹈,也许是这个春天里最让人意外的野迪现场了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见证了方舱的人头涌动,也看到了空无一人的外滩和南京路。更换方舱的空隙,在费凯红护士长带队下全组人来到宁波路,外滩街道,老西门街道等多个街道社区医院,完成了社区的上门采样工作。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和我们一样疲惫而又乐观的社区居委会员工们。一句“我们不停接到更新的名单”让人也感受到了他们的无奈。这一条条昔日繁华的大街旁,是被迫停业的商贩,是破旧老房子,嘎吱作响的楼梯,还有因抗原阳性而焦虑的居民,是民生多哀。不同于平时定点做核酸,上门核酸需要一层一层地爬楼,防护服内的衣服湿了又干,N95口罩让人呼吸更艰难,这时候只有大白才知大白苦。</p> <p class="ql-block"> 5月2日,随着疫情稳中向好的发展,舱内病人减少,在辗转世博、松江申港以及临港2号方舱之后我们终于迎来了疫情的拐点,疫情形势一片向好,等到了上海真正的春天,防疫工作初步见成效,为了能满足即将到来的三甲医院民众就医需要,市里决定先撤离舱内一半医务人员先行隔离。</p><p class="ql-block"> 留守的组员要继续完成出院入院以及核酸检测的任务,不可谓不艰难。在这一天,短短4个小时内,组内成员削减一半的情况下,我们组既定要完成3个舱约300人的核酸检测,还要给接近200个患者办理出院,舱内发放午餐盒饭,以及新患者接收等工作。一入舱,组长立即分工明确,各区测核酸时热心的志愿者指导患者排队,测核酸的组员一人根据采样名单分发试管,一人用机器扫描二维码贴标签,另外两人负责采核酸。在核酸检测快完成时,接到通知接患者出院的班车快到了,就紧接着配合医生对于要出院的患者发放出院小结带药和解除隔离证明,其中有的患者不认可核酸结果而拒绝出院,有的患者要和家人一起而不愿出院,有的临时发热导致应出未出,有的患者临时改变主意,也没及时告知,导致组员吴炜昀不得不反复核对出院名单以及到床位边确认患者是否已经出院。发完后通知患者开始收拾行李排队,然后在舱门口扫出院码再由保洁消杀出院物品后排队有序上车,本组的警察小哥哥全程从医疗工作到转运工作处处有他们协助配合的身影,仿佛他们也是我们医疗队的成员,社会的团结协作精神让我们倍感安心和安慰。162人的出院工作快办理完的时候,又接到通知并开始接收120位的患者的救治工作。整个班头似乎没有停歇,炎热的天气,闷热的口罩压榨着组员的精神和力量。但是在听到患者出院时对我们医护工作者的赞美和祝福后还是很欣慰和感动的,最后在组长陈颖萍和组员刘嘉琪和徐雯雯等以及当班舱内医生和患者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总算圆满的完成了本班繁忙而充实,繁琐而有条不紊的各项任务。</p> <p class="ql-block">日月山河永在,诸君慢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