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早就知道明代万里长城东起河北山海关,西止甘肃嘉峪关。也知道山海关长城还有一段伸向大海,叫老龙头,是明长城的最东端。“老龙头”十多年前就去过了,当时就有个愿望,一定要去长城最西端看看。这次终于如愿了,在河西走廊旅游时,专门游览了长城最西端起点嘉峪关“长城第一墩”。它与山海关的“老龙头”遥相呼应,构成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p> <p><br></p><p>这就是伟大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长城第一墩,又名“讨赖河墩”,位于嘉峪关南面的讨赖河岸,北距嘉峪关城7.5公里。始建于明嘉靖十一年(1539年),为黄土夯筑,是嘉峪关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据点。它是明代万里长城从西向东的第一座墩台,地处茫茫戈壁,空旷而苍凉,远处祈连山连绵起伏,白雪皑皑,巍为壮观。</p> <p><br></p><p>墩台在古代军事预警中起着重要作用。嘉峪关墩台林立,纵横交织,相互瞭望,互通情报。每墩五至七人戍守,多则三十余人。明代,墩台举放烟火同时鸣炮以执行烽燧报警任务,白天燃烟,夜间放火以通报敌情。</p> <p><br></p><p>“烽见敌则举,燧有难则焚。烽主昼,燧主夜。” 举一烽(燧),放一炮,表示来敌百人左右;举二烽(燧),放二炮,表示来敌五百人左右;千人以上举三烽(燧),放三炮;五千人以上举四烽(燧),放四炮。</p> <p><br></p><p>这座古代军事墩台矗立于讨赖河北岸落差50多米的岸崖上,历经风雨侵蚀,如今已风化成一个仅8米多高的黄土墩,有一部分已经坍塌到河里。</p><p><br></p><p>作为嘉峪关古代军事防御体系中36座墩台的南路十墩之首,第一墩在当时执行烽燧报警的任务中起着无可替代的先锋作用。又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独特,扼守讨赖河天险,气势险峻,猿臂难攀,具有重要的军事威慑作用,故被誉为“天下第一险墩”。</p> <p>讨赖河发源于祁连山,河水为祁连山雪水融化而成,属黑河水系。 “讨赖”源自古匈奴语,也作“陶勒”、“托来”等,意思是天赐的(河流)。</p><p><br></p><p>讨赖河从祁连山奔泻而下,在流经嘉峪关附近时,依山势拐了一个弯。经过了不知多少年雨雪和洪水冲刷,讨赖河在这里形成了深深的峡谷,两岸峭壁高耸,峡内水流湍急,给这片荒凉的戈壁带来了生机。</p> <p><br></p><p>站在长城第一墩旁,映入眼帘的,是祁连山连绵起伏、气象万千,是讨赖河水在峡谷中奔涌不息、轰然作响,是第一墩雄踞崖边、傲然屹立,不禁让人生出许多遐想。</p> <p><br></p><p>当年,万里长城自山海关起步,穿峻岭,越荒漠,逶迤万里直至讨赖河边,担负起了御边卫国的重任。有多少戍边将士,在这里夜夜面对着边关冷月,羌笛幽怨;又有多少剽悍的游牧入侵者,在这雄关险阻前勒马兴叹,怅然而退。</p> <p><br></p><p>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烽火狼烟。凭吊悲凉的边关历史,这茫茫的戈壁与沧桑的长城遗迹,依然淳朴、壮美。</p> <p><br></p><p>长城第一墩旅游景区除长城第一墩外,还新建了讨赖河吊桥 、仿古客栈、仿古兵营、醉卧沙场雕塑群等,丰富了旅游内容。</p> <p><br></p><p>根据唐.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意境创作的石雕。</p> <p><br></p><p>仿古兵营</p> <p><br></p><p>仿古客栈</p> <p><br></p><p>离开第一墩,在铁路边上还可看到长城的第二个墩台和一段直通嘉峪关的明长城城墙遗迹。</p> <p><br></p><p>再往北走不久,就是雄伟的嘉峪关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