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功。在我们的印象中,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奇思妙想、神采飞扬,应该是最浪漫的课堂。然而,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却常常听到教师们抱怨学生懒读书,不愿读书,读书的声音小,没有用心,而是有口无心地“念经”,因而语文课堂气氛沉闷,一点也没有语文的浪漫气息。平时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朗读兴趣,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p> <p class="ql-block"> 首先,我认为让学生读书要有明确的目的。学习一篇文章前,我要求学生课前读三遍课文。第一遍要求弄清文题、体裁,利用工具书解决不认识的生字、新词;第二遍,要求读通读顺课文,边读边画出不易理解的句段。对于那些不理解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也可请老师帮助解决;三读课文,贵在设疑,在读懂个别句子、段落的基础上,想想每一段的内容是什么?用“段意串联概括法”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和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每一遍朗读要求明确后,要在课堂上多花费些时间,严格检测孩子朗读效果。对朗读表现较好的孩子及时鼓励,让学生从每遍读书中,不断获得认同和自信,从而也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自然而然也就会喜欢朗读。</p> <p class="ql-block">二、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p><p class="ql-block"> 教育家朱熹所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朗读中我发现孩子,读的时候添字少字。我严格要求学生读中,做到不添字,不减字,不颠倒重复字词,确保每个学生达到读正确、读流利。在读得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要读出文章的情感,还要注意朗读方法的指导。教学《古诗三首》时,在读准字音、读好节奏的基础上,还要抓住重点词读出情感。朗读《石灰吟》时,我让孩子抓住“千锤万凿”“烈火焚烧”读得少有力度一些,“若等闲”读得平稳、舒缓从容一点,第三句语调可昂扬些,最后“要留清白在人间”可读得坚定、有力,读出诗人坚强不屈的意志。经过老师的点拨,学生自然而然通过朗读把诗人的情感表达出来了。当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可以情感引读或范读指导,在教学《月光曲》一课时,课文第5、6自然段是有关贝多芬与穷兄妹俩的对话,教学这一部分时,我采用情感引读法,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添加的词语或语气提示等,接读课文中的有关语句。师(添词):“皮鞋匠站起来(惊讶地)问生(接读):“先生,你找谁?走错门了吧?”师:贝多芬(诚恳、热情地)说---(添词)。生(接读):“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师(添词、提示):“一曲弹完了,盲姑娘非常(惊喜、赞美地)说-----(重读“深”、“纯熟”、“您”)。要读得有感情,读得有滋味,必要时还可以通过优秀生范读,能从作者的语言文字中去感受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曲调从舒缓到激昂的变化,学生读得有滋有味,朗读的效果非常好。</p> <p class="ql-block">三、巧用评价语</p><p class="ql-block"> 读出课文的情感,除了方法指导,还可以巧用评价语。“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用简短恰当的语言给予褒奖,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影响很大。因此,在平时的朗读教学中,我总是从学生的朗读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如“你有一双慧眼,把藏在文字背后的东西读出来了。”“你读得比刚才进步多了”“你读出了词语的感情 ”“寻找,善于倾听的孩子。”“是啊,孩子们,再用这样的语气来读一读吧。”富有鼓励性的课堂激励用语,无疑会给学生的朗读注入兴奋剂,会释放学生的潜能,让朗读成为一种充满快乐、富有成就的趣味性活动。</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要想让语文课堂学生朗读达到一种最高境界,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断钻研朗读指导的技巧与方法,寻找有效的方法,让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书声琅琅。</p> <p class="ql-block">梁园新区前进小学 陈玉霞</p><p class="ql-block"> 教育格言:</p><p class="ql-block"> 用心教育 用爱育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