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邮票(一)

溜溜

<p class="ql-block">  1978年6月,邮电部发出恢复国内集邮业务的通知后,停顿了十多年的群众性集邮活动开始恢复。各地邮局纷纷设立集邮窗口,专售纪念邮票(J)、特种邮票(T)和首日封等其他邮资品。1979年,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邮电部发行 5组邮票和1枚小型张,吸引了许多集邮爱好者(下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到1980年底,全国已有十几万集邮爱好者了。集邮人数剧增,邮票公司营业网点捉襟见肘,邮票供需矛盾显现。为了一张新票,争相购买的踊跃状,不亚于现在抢某多限时商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那时,我在农场广播站工作,有幸采访了场部供应站的一批集邮爱好者。他们以邮交友、以邮会友,益智怡情,寓教于乐。特别是定期开展邮票鉴赏和交换活动,使我这个门外汉大开眼界,集邮带来的乐趣,影响了我对文化生活的理解和定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60—80年代,通信是我们交流情感和对外联系的主要方式,书信就像空中使者,每天为亲朋好友带来问候和讯息。邮票也能眉目传情,让集邮爱好者看到了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我当时就通过同事、朋友和亲人之间往来信件,收集了不少信销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现在邮市上最值钱的邮票,主要集中在八十年代早期发行的特种邮票,以1980年《庚申年》 猴票为代表,邮电部陆续发行了《齐白石作品选、《京剧脸谱》、《梅花鹿》、《留园》、《食用菌》、《庐山风景》、《红楼梦》、《民族乐器》、《西厢记》等一大批优质的邮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集邮之道非一日之功,贵在积年累月的坚持。上述热门邮票的信销票,我大都有收集,尽管票面脏、票相不佳,但实属不易。集邮的乐趣,有时像打开盲盒,看到你心仪的物件出现时的那种惊喜;有时像出门旅游,行囊都准备了,却收到因故取消的群发,失望和沮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80年发行的首套《庚申年》猴票,发行量只有80万套(2020年发的第三轮猴票500万枚),物以稀为贵,现在单枚价格约1.2万元上下。它是生肖邮票的“老大”和领头羊,价格也像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不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京剧旦角》是邮电部1983年7月20日发行的志号为T.87的特种邮票,全套8枚,分别描绘了京剧旦角孙玉娇、陈妙常、白素贞、十三妹、何玉凤、秦香莲、杨贵妃、崔莺莺、穆桂英的形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旦是女角色的统称。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特点,大致可分为正旦、花旦、贴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和彩旦7种类型。秦香莲为正旦,也称青衣(下图)。青衣扮演的大多是贤妻良母、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陈妙常(下图)是京剧《玉簪记》里的主角。她原是女尼,因与赶考落第的潘必正在其姑母的尼庵中相遇, 两人互生情愫,姑母察觉后亲自送他登船复考。陈妙常连夜乘小舟去追,并互赠玉簪及鸳鸯扇坠而别。后潘必正及第授官,与妙常结为夫妻。我们在欣赏陈妙常勇敢追求爱情的同时,也鉴赏了“国粹”艺术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80年1月15日,为了反映齐白石的伟大艺术成就,邮电部发行一套《齐白石作品选》特种邮票,全套16枚。这里面包括了动物、植物、山水等,发行量200万套。目前邮市上,齐白石邮票除小型张之外,最有收藏价值的要数菊花。而他最著名的虾,却反响平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京剧脸谱》是1980年1月25日发行的志号为T.45的特种邮票,全套8枚,分别描绘了孟良、李逵、黄盖、孙悟空、鲁智深、廉颇、张飞、窦尔敦的脸谱形象,它不同于面具,也不是一般的面谱,而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戏曲中独具特色的脸谱艺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京剧脸谱的特点是用象征和夸张的手法表现人物,不仅具有强烈的民族艺术特点,还能表达人民的感情和爱憎,寓意褒贬,辨忠奸、分善恶,有深刻的思想意义。下图为三国时期的黄盖,就是用美术化的形式来表现他的智谋双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寓言--刻舟求剑小本票》,于1981年3月10日发行,发行量81.35万本,总面值0.8元。很受中老年人的欢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小本票,又称邮票小册。将一种或几种常用面值的数枚邮票连印在一起,装订成小本册。配有简单的或精美的封面、封底,并印有与邮票相关的图案或文字说明。小本里面的邮票与全版张的图案、面值、刷色等基本相同,但方便携带和使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要集全一整套的信销票,还是非常困难的。比如我收集的这套《刻舟求剑》,就是差那么一张“剑坠于水”不能齐全,任凭你用心加努力,就是等不来心中的所爱。集邮有运气成分,但也考验你的耐心和坚持。(下图为新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80年代的邮票发行套数少,发行量也小,不像现在动辄千万以上(主要为集邮服务),但使用率非常高。由于邮政通信面广人多,对低票面的邮资需求量较大;加之邮票使用没有期限,今年发行的票面可能过几年还在流通,这些都在客观上为收集信销票提供了很多机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81年11月20日,邮电部发行《金陵十二钗》特种邮票。选取了《红楼梦》中最具代表性的12位古典美人的形象,以中国历史小说传统的绣像形式,展现了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史湘云、王熙凤、秦可卿、妙玉等12位古典美人的倩姿。画面人物形象突出,风格清新淡雅,极具观赏性,被评为“1981年最佳特种邮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1981年发行第一套红楼梦起,到现在一共发行了5套,分别是2014年、2016年、2018年、2020年。首套发行以金陵十二钗美人为图像,量小,画面特色鲜明,收藏价值高。以后发行的都是以红楼梦故事为主,通过对人物深入细腻的描绘,再现了《红楼梦》精髓和深刻内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为了提高人们对保护野生动物的认识,邮电部于1980年7月18日发行志号为T.52的特种邮票。全套3枚,分别描绘了雄鹿头部、母子鹿亲昵相偎(下图)、群鹿奔跑的形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80年10月25日,邮电部发行了志号为T.56的特种邮票《留园》,全套四枚,分别描绘了留园中曲溪楼的春景、远翠阁的夏景、涵碧山房的秋景和冠云峰的冬景,展示了中国园林的艺术风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这枚春到曲溪楼(下图),是留园邮票中最有收藏价值的。图中楼阁飞檐翘角,假山狷秀怪异,石窗玲珑通透,古风韵味十分浓烈。这枚邮票的发行数量虽说有1200多万,但经过这么多年的流通损耗,目前留存的比较稀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食用菌》是邮电部于1981年8月6日发行的志号为T.66的特种邮票。全套6枚,分别描绘了银耳、竹荪、猴头菌(下图)、大红菇、香菇、双孢蘑菇的形象,充分展示了中国丰富的植物资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西厢记》发行于1983年2月21日,共四枚,分别为“惊艳”,听琴”,“佳期”和“长亭”,前两枚面值八分,发行量均接近千万。后两枚因面值大,发行量在500多万——290多万不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西厢记》的四幅原画,由著名女画家王叔晖创作。她笔下的《西厢记》,人物造型准确,形象逼真,保持了唐宋以来工笔重彩人物画的传统。画风绚丽而又和谐,成为近代仕女画的典范。下图为“听琴”中的崔<span style="font-size:18px;">莺莺,端庄娴静,典雅大方,美而不媚,体现出大家闺秀的风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如今,随着网络的四通八达,交流和联络感情的方式也千姿万别。书信已成了奢侈品,信销票更是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从90年代开始,我集邮主要以新票为主,没有了以往“念兹在兹”的快感。假如给我减去30岁,我还是乐意享受为亲人、为师长、为朋友写信时的那种感觉,体验木心先生说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的慢生活。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 ,才是生活的最好状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