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图云关》</p><p class="ql-block"> --文/远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贵阳黔南图云关,</p><p class="ql-block"> 烽火仁心救扶伤。</p><p class="ql-block"> 山高林密有故事,</p><p class="ql-block"> 后方抗战勇担先。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图云关,始建于宋代嘉泰元年,原名图宁关,清道光年间改称"图云关"一直至今,是出黔去京城及湘粤桂的咽喉要隘,自古以来都有驻军把守。为老贵阳九门四阁十四关之一,距贵阳市中心2.5公里,人称“黔南首关”。</p> <p class="ql-block"> 七七事变发生后,全民族抗战爆发。1939年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军政部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167陆军后方医院相继辗转迁入贵阳城东要隘图云关,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军第27野战军医院亦迁入。这里是抗战救护体系中最有系统、最具规模、分布区域最广、医学技术最完善的战地救护中枢;是举世闻名的中国远征军滇缅作战最重要救护大本营、中国医疗卫生中心和军医培训基地;是“骆峰航线”、“史迪威”(二十四道拐)公路进入中国的世界援华医用物资集散中心。</p><p class="ql-block"> 由英国、波兰、奥地利、美国、捷克等9个国家组成的国际援华医疗队也加入图云关救护总队。数千名中国医务工作者,数十名外籍援华医生集合在这里,不分党派,不分宗教信仰,不分国籍和肤色,与中国救护队员并肩战斗,接受战场救护训练和从事军事医学教育。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完成历史使命, 图云关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历史遗址。</p> <p class="ql-block"> 为了避免日军轰炸,救护总队大本营和美军第27野战军医院均是以茅草房结合绿色帐蓬搭设为主体隐蔽于图云关大山中。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恪尽职守,救死扶伤,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一些救护队员在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英国女医生高田宜,因侵华日军投掷细菌弾,为接种鼠疫疫苗感染而牺牲常眠在图云关这片土地上,时年三十一岁。</p><p class="ql-block"> 游人到此,都会面对"国际援华医疗队纪念碑"和"英国女医生高田宜墓"深切缅怀这些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救护总队队员们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谱写了一典感人至深的人道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恢宏华章。</p> <p class="ql-block"> 笔者在图云关中山纪念堂</p> <p class="ql-block"> 图云关抗战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国际援华医疗队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中华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外籍志愿者名单</p> <p class="ql-block"> 笔者在中华红十字总会救护总队旧址</p> <p class="ql-block"> 原图云关中华民国救护总队队部原貌</p> <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红十字总会救护总队部情景再现</p> <p class="ql-block">林可胜总队长在救护总队队部门口原影</p> <p class="ql-block"> 笔者在图云关抗战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红十字会精神与日月同辉</p> <p class="ql-block"> 英国女医生高田宜之墓</p> <p class="ql-block">中华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殉难员工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原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民政部战时卫生人员训练所、167陆军后方医院、疫苗厂、美军第27野战军医院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 红十字是一种精神,更是一面旗帜,跨越国界、种族、信仰,引领着世界范围内的人道主义运动。</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红十字会全体救护总队队员头像集锦</p> <p class="ql-block"> 活跃在救护总队中的中国共产党党员</p> <p class="ql-block"> 救护总队队长、医学博士林可胜</p> <p class="ql-block"> 中华民国卫生暑暑长签发的护士证书</p> <p class="ql-block"> 运送伤员</p> <p class="ql-block"> 救护队员在前线救护伤员</p> <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外交部颁发的乔治•沈恩工作证</p> <p class="ql-block"> 红十字臂章和救护总队工作证</p> <p class="ql-block">美军第27野战军医院原貌及所在位置</p> <p class="ql-block">救护总队长林可胜获得的“云麾勋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抗战70周年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中华救护总队总队长林可胜的荣誉徽章、肩章,臂章及美军顾问团赠品银盒等</p> <p class="ql-block"> 1941年英国皇家海军来到图云关</p> <p class="ql-block">1943年中华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队长林可胜率队参加缅甸中国远征军战场救护工作</p> <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大合影原址情景再现点</p> <p class="ql-block">笔者在抗战胜利大合影原址与山顶对话</p> <p class="ql-block"> 救护总队是抗战时期最具规模、技术功能最强的战地救护组织,其完备的战地救护体系和军医培训机制,以及现代防疫与公共卫生体系,在战时和战后都具有深远的意义。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林可胜和他的队友们秉承“博爱恤兵、救死扶伤”宗旨,血汗交织,砥砺前行,工作时间横跨整个抗战时期,足迹遍及全国各主战区直至印缅战场,建立了不朽的历史丰碑。</p><p class="ql-block"> 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高擎人道主义的旗帜,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上,在艰难险恶的环境中舍身忘死,顽强奋斗,创造了国际红十字运动史上的一个奇迹。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我们将“人道、博爱、奉献”之光传递下去,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照亮人类共同的未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