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上海疫情亲历记8

华干林诗文

<p class="ql-block">  早上5:30就醒了,因为考虑到我要独自开长途车,又下意识地强迫自己睡了个"回笼觉"。</p><p class="ql-block"> 7:30洗漱完毕,用早餐。今天食堂师傅特地帮我多煮了几个鸡蛋,他是学校食堂经营者,也是我到学校最早认识的几个人之一,我吃饭的事就全靠他了,尤其是学校封闭这一段时间,我喝的酒几乎都是他给我提供的。昨天我要给他钱,他死活不肯收,打打抢抢的半天,他还是扔下了。今天我把他叫住,认认真真的对他说:"这酒钱你必须收下,否则今后不能让你帮忙。"我反反复复说了半天的道理,他才同意收钱。</p><p class="ql-block"> 几个员工来送我,虽然才认识了两个月,但共同守护校园的使命和50天的朝夕相处,已将我们的心连在一起。他们不舍我,我也不舍他们。但是,昨天,上海已实现了“动态清零”,我校取得了“零感染”的成绩。根据市教委“防疫第一线人员轮休”的指令,我回扬州调整一下,因为那里有九十多岁的父母牵挂着我……</p><p class="ql-block"> 有员工听说我要回扬州,特地为我送来干粮,防止途中不顺,以便应急,令我感动不已。</p><p class="ql-block"> 一只在校园里流浪的小猫,自打我来到校园,就与我成了自来熟,整天跟着我到宿舍、到操场、甚至到办公室。我每天给它喂食。这小东西仿佛也感觉到我要离开,平时喂过食它就闪了,今天却一直绕着我的腿不肯离去。我有点不舍,更有点难受。我将剩下几根火腿肠交给了一个员工,因为她整个假期都不离开学校,我嘱咐其帮我继续喂养这只小猫。</p> <p class="ql-block">  吃完早饭,又做了一次抗原,包括昨天的核酸报告,结果早就出来了,全校人员都是阴性。从3月12日封校管理到今天,校园内已保持近50天的“零感染”,这个成果来之不易!</p><p class="ql-block"> 9:00,总务处副处长蔡柳青为我送来了离沪的最后一张证明——宝山区大场街道红光社区为我出具的出城证。后保处的海蒙处长也来大门口为我送行,他是我住校期间指挥疫情防控的得力助手。他曾生过大病,每天见他拖着变了形的步伐,在学校各处蹒跚地奔走着,我心里总觉感动。此时他来到大门口,给我和赵副校长每个人塞了一个小塑料袋,他说:"这是前几天宝山区送给学校的援助物资—— 一块午餐肉,两包榨菜,你俩带上,防止路上不顺利……″我心里又湧上了一股暖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蔡柳青带着我启程,这是自学校3月12日封校管理之后,我第一次行走在上海的街道上。只见街道上空空荡荡,冷冷清清。昔日的繁华、拥堵的情景,此时荡然无存。我们顺畅地经过了一个又一个十字路口,一个又一个红绿灯,顺畅到了令人心悸。</p><p class="ql-block"> 终于到了出城的防疫卡口,全副武装的“大白″,做出停车检查的手势。于是,停车、出示各种证件、证明……还好,我的证件齐全,顺利通过。如此这般的检查,在上高速之前至少有三次。</p> <p class="ql-block">  前面就是沈海高速入口了,我与蔡柳青相互致意道别。</p><p class="ql-block"> 沈海高速是中国东部公路大动脉之一,平时车辆很多。但现在完全例外,路上没有拥堵现象,更鲜见小客车,途中所见几乎全部是支援上海抗疫的大货车。各个休息区也挤满了临时休息的货车,这些货车司机从上海返回之后,因为行程码带*号,而不能返回家乡,只能在此等候有关部门的指令。</p><p class="ql-block"> 我终于在江阴新桥休息区挤了进去,加了点油。休息区的购物场所一律关闭,只留下了开水房和一个小卖部窗口。我想在车上打个盹,但放下座椅却毫无睡意,只是直了直腰继续前进。</p><p class="ql-block"> 驶过江阴大桥,路上的车辆极少,进入宁通高速后几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我心里一阵悲凉,竟也有“独怆然而涕下”之感!</p> <p class="ql-block">  这场继2020年春天武汉之后爆发的又一波疫情,不仅让许多城市变成了疫区,而且更要命的是,由疫情而引起的全民恐慌情绪,影响所至,波及全国。各级地方政府谈“疫”色变,以至统统“严防死守”,而使得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等秩序完全被打乱。若长期以往,何以为生呢?</p><p class="ql-block"> 由于开车的时间过长,路上没有车辆,我的情绪也逐渐松驰下来,此时竟有些瞌睡了。我赶紧釆取措施,自我提升精神,突然想到海蒙给我的榨菜,于是摸出一袋榨菜,咬开一个口子猛吃一口,大嚼起来,顿时,咸味辣味立即赶跑了瞌睡虫!</p><p class="ql-block"> 转眼进入扬州境内,我的精气神完全提起来了。下午1:30到达蒋王收费站,电话联络扬州防疫机构,等待了近半个小时,我终于在防疫专车引领下,来到了隔离“上海来的人”专用隔离酒店,进入医学隔离时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回到扬州,惊魂未定。但既为文人,总有感怀。于是摹拟姜夔《扬州慢》作词一首:</p><p class="ql-block">壬寅四月初一,予自沪返扬。出其城,春夏绿满,荠麦弥望。上高速,则四顾萧条,人车稀少,余行途中,心怀怆然,感慨当下,因摹白石此曲而歌哭之。</p><p class="ql-block"><b>东海魔都,</b></p><p class="ql-block"><b>宇中大邑</b></p><p class="ql-block"><b>疫情肆虐六旬</b></p><p class="ql-block"><b>过城中百里,</b></p><p class="ql-block"><b>尽萧瑟蒙尘。</b></p><p class="ql-block"><b>自毒蠹、</b></p><p class="ql-block"><b>攻陷沪上,</b></p><p class="ql-block"><b>草民官府,</b></p><p class="ql-block"><b>一片混沌。</b></p><p class="ql-block"><b>倾刻间,</b></p><p class="ql-block"><b>十里洋场,</b></p><p class="ql-block"><b>再度沉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爱玲优雅,</b></p><p class="ql-block"><b>算而今、</b></p><p class="ql-block"><b>重到惊魂。</b></p><p class="ql-block"><b>纵情调小资,</b></p><p class="ql-block"><b>海滩浪漫,</b></p><p class="ql-block"><b>难著美文。</b></p><p class="ql-block"><b>外白渡桥仍在,</b></p><p class="ql-block"><b>波心荡、</b></p><p class="ql-block"><b>冷月无痕。</b></p><p class="ql-block"><b>念桥边玉蕊,</b></p><p class="ql-block"><b>今年知为谁春?!</b></p><p class="ql-block">注:再度沉沦,1937年8.13抗战后,上海沦陷。爱玲,近代著名作家张爱玲。玉蕊,玉兰花,上海市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