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花钱买菜多贵,我多少种点,咱这一大家子吃菜就够了。”每当涛哥(大舅哥)、妻和我阻止岳母种菜的时候,她就“振振有词”地反驳我们。</p><p class="ql-block"> 岳父从医院退休后,他和岳母没有继续在镇上住,而是回到农村老家。他们把农村老宅修葺了一番,就住了下来。岳父好静不好动,退休后,买了一只画眉鸟,只要天气晴好,一大早就去遛鸟;岳母则是闲不住,整天忙这忙那,日子过得倒也安然。</p> <p class="ql-block">岳母今年七十五了,为这个大家庭辛苦操劳了大半辈子,头发花白了,背也驼了,关节也不好,一到阴雨天就隐隐作痛,于是就贴上止痛膏缓解。虽然岁数大了,身体也不好,但她很爱劳动,也爱干净。每天,天刚蒙蒙亮,她就起床了,洒扫庭除后,就去做饭,做完饭,就喊着岳父一起去侍弄菜园。她的菜园就在院子的西邻,原来是一片荒地,野草长满一地,有三分左右。就是这一片荒地,愣是让她开垦成了菜园。</p> <p class="ql-block">菜园的周围挨边种了桃树、杏树、梨树;靠大路的那边用竹竿编了一层篱笆,她又把地从中间起了一条田埂,便于南北分界,因为这块地南高北低,这样处理,有利于浇水灌溉。南面种菜,北面种粮。菜大都是应季的,粮总是那两样:麦子和玉米。每年春天一到,菜园里的生机就开始酝酿了。杏花、桃花、梨花次第开放绚丽多彩,甚是可爱。几场春雨,几阵暖风过后,花瓣纷纷摇落,杏树、桃树、梨树都在层层绿叶间挤着坐果,争着生长......到了芒种,麦子黄了,杏子也黄了,迎着强烈的阳光,黄中泛着红,一簇簇,一簇簇肥美的挂在枝头。</p><p class="ql-block"> 割麦子时,岳母叫上我的两个孩子拿竿子打杏,她用竹竿打,两个孩子用布单子兜住,于是,一个个滚圆的杏子乖乖的落了下来,那场面很有成就感。打完杏,用清水洗净,熟透的杏子咬一下,甘甜爽口,甜中泛着一丝酸意,很是惬意。桃子和梨要到收玉米时才熟,桃,绵软多汁;梨,酥脆甜爽。也都很好吃。</p> <p class="ql-block">俗话说,一亩园十亩田,种菜是个功夫活。地要平整,土要肥沃,技术要过关,人得勤快。岳母选的菜地可谓得天独厚,阳光充足,地力也壮。最北面两畦是蒜,蒜的味道辛辣,它的生命力也泼辣,白露至,种蒜忙,掰开蒜头土里攮,然后浇一遍透水,撒上农家肥,它就栉风沐雨的生长了,到了次年蒜苗旺旺的起势了,拔拔杂草,去去蒜薹,小满就快要到了。小满时分,蒜收了,墙头上、树上,摆满了,也挂满了一辫辫的紫皮大蒜。</p><p class="ql-block"> 岳母和岳父年事已高,为防止二老提水浇菜发生意外,涛哥专门在菜地里打了一眼小机井,安上电机水泵,扯上水龙带,一拉开关,清清的井水就开始在菜畦里撒欢流淌,流着,流着,长豆角飘起了长长的绿丝带,大蒜头撑裂了地面,辣椒一串一串地往上挂,冬瓜和南瓜调皮得打着滚,茄子则像做了什么错事,涨紫了脸皮......每当这时,岳母的眼都眯成一条线,说着笑着,又小心翼翼的,像是生怕吵醒睡觉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 我在学校工作,妻在医院。周一到周五,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可一到周末,我们全家如同出笼的小鸟,都飞了出来,来到岳母的菜地帮忙,帮忙干活,也帮着吃菜。这时候,是我们一家子最放松、最快乐的时刻。妻在厨房里煎炒烹炸,孩子在菜地里摘黄瓜,摘西红柿,摘辣椒,扭茄子.....一会追蝴蝶,一会逮蚂蚱,一会掐一朵喇叭花戴在头上臭美。而我们则在菜地里忙的热火朝天:撒粪,翻地,蹚平,整畦,扎黄瓜架,给葱封沟,掐谎花,压西瓜杈子。一次次劳作,几回回收获,让我体会到种菜园的辛苦,也品尝到收获的喜悦。 </p><p class="ql-block"> 中间喝水休息的时候,岳母还把当地的谚语说跟我听,那些谚语既有趣还实用。比如春打六九头,备耕早动手;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小满前后,栽瓜种豆;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面种白菜;六月的草,棒打倒;六月的豆,收不厚;重阳无雨一冬干;旱种三分收,晚种三分丢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听着,听着,我对种菜,种庄稼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种菜要跟着时令走,不可失时,不可误季;如何选种,如何点播,如何施肥,何时浇水,怎么采收.....林林总总都解释的相当清楚。活脱脱就是一本关于农业生产的教科书。</p> <p class="ql-block">一年二十四个节气里衍生了好多农业种植的知识,这是我们中国先民几千年来总结的经验,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今天的我们看来这“自然”既有制天命而用之的不屈,也有因地制宜的圆通智慧,有了这些再加上辛勤的劳作和矢志不渝的执著,才造就了农业的深厚根基。稳定的农业生产就是诸如教育、经济、政治、医疗、社会、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有力支撑,囤里有粮,心里不慌。吃饱喝足才有力气,画饼充饥是很难把事做好的。就这样,在岳母的精心指导下,我从一个不事稼穑的“书呆子”,逐步变成了一个小有成就的“菜园子”。</p><p class="ql-block"> 人勤地不懒,岳母种的这块菜地,一年四季春夏秋冬都能吃上新鲜的蔬菜,葱、蒜、茄子、辣椒、黄瓜、南瓜、冬瓜等应季的蔬菜自不必说。生菜、油菜、油麦菜、空心菜吃完一茬,再撒一茬,一直能吃到下霜。特别是这块菜地里种出来的菜,吃起来那味道能让你激动的热泪盈眶,吃了这地里的菜,真的就不再想超市的菜了。</p> <p class="ql-block"> 有时,我们还把岳母给我们的菜拿给同事分享,同事吃完总是问我们还有吗,我们只得回答等下次。</p><p class="ql-block"> 冬天到了,北风使劲的吹了几天,降温了。岳母打电话叫我帮她扎“小弓棚”,把生菜、菠菜、芹菜、和香菜都罩在里面,这样我们到年前年后还是能吃上自己种的新鲜的蔬菜。大冬天,我们一边吃着自种的蔬菜一边赞不绝口的时候,岳母的脸却笑成了一个核桃。</p> <p class="ql-block">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入,经济还是快速的发展着,2020年抗疫的胜利,使我国率先摆脱疫情的困扰,人民的收入稳步提升,生活进一步改善。岳母所在的镇是县里经济的排头兵,今年镇里响应上级政府的倡议,开始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她们村更是被选为“标杆村”。原来的老宅和菜地都要统一规划,然后国家给予一定的补偿,自己再拿一部分,这样农民就可以住进宽敞、明亮、干净的楼房了。住新楼房,还花钱不多,村里的大部分老百姓当然乐意,但对于岳母来说无异于平地一声雷,因为那可是她的命根子,她的最爱。当镇里和村里的干部来给她做工作的时候,坚强的岳母老泪纵横,哭得稀里哗啦。在她的人生哲学里,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草窝,老宅以及房前屋后,菜园的一埂一畦,一花一木都倾注了她大量心血。这里是她的乐土,这里是她挥洒汗水、吐故纳新的风水宝地,这里是她播种希望、收获喜悦的心灵花园,这里有她对生活深刻的解读,这里也是她勤俭持家的见证,这里更是她发号施令,召唤子女、却又充满底气的平台。而今这个台子要撤了,这个窝要散了,让她如何不揪心!后来,干部们又做了几次工作,岳母还是固执的坚持自己的立场,他们也只得暂时作罢。</p> <p class="ql-block">又过了一个多月,眼瞅着周围邻居大部分都搬走了,一些老屋也拆了,老村里鸡不飞了,狗的叫声也很少听见了,走街串巷的商贩也不来这里了,他们都去了村里刚建好的社区了。岳母要买一些油盐酱醋、针头线脑,都要跑很远的路(她很倔强自己能办的事,她谁也不叫)。这给她的生活增添了诸多不便。其实,涛哥是个孝子,自己开着一家板材加工企业,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他谁也没告诉,悄悄的在县城给岳母他们买了一套120平米的老年公寓,等装修完了,才告诉我们,大意就是让我们一起劝说岳母搬到城里安享晚年。在一个冷雨萧萧的日子里,我们都来到岳母的老宅,劝说她搬到城里。雨下在地上,地显得更加湿滑,呼呼的风吹在脸上,生疼。没有太阳,光线黯淡,放眼四周,除了几户没搬走的的宅院,其余的基本已是残垣断壁了,时不时听到几声麻雀的叫声,衬得这里更加荒凉、冷寂了。几个人轮番做着岳母的思想工作,谢天谢地,她终于松口了。</p> <p class="ql-block"> 不久,岳母就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她的老宅,离开了她的菜园......她搬到城里起初有些不适应,我们几个只要谁有空闲,就去看望她们。慢慢的,岳母也就在这里安心住下来了。一天去她的老年公寓,发现阳台上多了几个大泡沫箱子,里面填满了土,土中种满了生菜、菠菜、蒜和香菜。 </p><p class="ql-block"> 嘿,这个倔强的老太太又在城里的阳台上种起了菜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