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梵净山是世界自然遗产,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得名于“梵天净土”。梵净山位于贵州铜仁市江口县,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最高海拔2572米。这里是我国南方最早从海洋抬升为陆地的地方之一。至今,山顶上仍保留着14亿年前原始洪荒的地质奇观。总面积为567平方千米,遗产地面积402.75平方千米,缓冲区面积372.39平方千米。周边多低山丘陵,梵净山突然拔地而起,形成了顶天立地的高峰峻岭。</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地球同纬度仅存的绿洲,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比大熊猫还稀少的“地球独生子”黔金丝猴的唯一栖息地,森林覆盖率95%,有植物2000余种,国家保护植物31种,动物801种,国家保护动物19种,被誉为“地球绿洲”、“生物资源基因库”、“人类的宝贵遗产”。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使梵净山富集了令人神往的自然风光。</p><p class="ql-block"> 森林植被是梵净山保护区生态系统的主体,植被景象具有三个较为明显的垂直带谱,海拔13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带,海拔1300-2200米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海拔2200米以上为亚高山针阔混交林和灌丛草甸带。</p><p class="ql-block"> 梵净山唐朝以前称“三山谷”、“辰山”、“思邛山”,明代以后称“梵净山”,“梵净”乃“佛教净界”。梵净山的闻名与开发均起源于佛教,遍及梵净山区的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庞大寺庙群,奠定了梵净山乃著名“古佛道场”的佛教地位,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中唯一的弥勒菩萨道场,佛教文化为苍苍茫茫的梵净山披上一层肃穆而神奇的色彩。梵净山的弥勒道场和普陀山的观音道场,五台山的文殊道场,九华山的地藏道场,峨眉山的普贤道场并称为五大佛教名山。</p><p class="ql-block"> 我们2021年4月8日一早来到梵净山景区门口,在此处乘坐旅游观光车进山,行程9.5千米大概25分钟,到达盘山公路的终点“鱼坳”。这里仅有一条陡峭的山路连接顶峰,从零步算起到达新金顶,实有8250级石阶,垂直高差达1600米,攀爬起来非常辛苦,称为“万步云梯”,据说要走6个多小时,穿越四个气候垂直带谱 (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中温带)和五个植物垂直带,海拔1300米是常绿的阔叶林带,海拔1300米到1800米是常绿阔叶与落叶的混交林带,海拔1800米为梵净山铺天盖地的落叶林带,海拔2100米也是我们缆车的终点,这个地方被称为云线,云线以上为亚高山针叶林带,生长着苍劲古虬的铁杉,冷杉,这些树身上都披着厚厚的苔藓。</p><p class="ql-block"> 好在鱼坳是梵净山索道的起点,这3500米,我们乘索道缆车仅用20分钟左右,就到达了梵净山的云线。</p><p class="ql-block"> 据说梵净山一年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时间是晴天,我们就赶上了阴雨天,穿行于浓雾之中,看不见车窗外的景物。</p> <p class="ql-block"> 下了缆车来到万宝岩,仍是细雨迷雾看不清周围景象。向上走了大约半个多小时,首先来到世界上独有的奇石“蘑菇石”,它高约10米,上大下小,既像两方巨石重叠,又像是一方巨石连体生长,也像一本本经书堆叠而成,特别是它站在悬崖边,一阵风吹来,大有摇摇欲坠、一触即倾之势,然而它却岿然不动,稳稳当当站立了亿万年。</p> <p class="ql-block"> 据说梵净山的"神奇",归纳起来有十点:奇山、奇石、奇树、奇花、奇兽、奇风、奇云、奇水、奇庙、奇光!也可以说是十绝,用四句诗来形容就是:怪石奇树风云全,异兽珍禽佛光雪;还有一绝是高路,高路入云朝天闭。</p><p class="ql-block"> 页岩如同垒起的万卷书</p> <p class="ql-block"> 在山崖顶端的石台上面放置的那一方巨印,被称为“翻天印”。因造型与蘑菇石相似,所以又叫“小蘑菇”。</p> <p class="ql-block"> 天下之山都只有一座金顶,唯独梵净山有三座金顶,红云金顶居中,其左为凤凰山,右为月镜山。细雨蒙蒙,云雾笼罩,三座山都看不到,我们决定去登“红云金顶”。“红云金顶”是梵净山的精华部分。垂直高度为94米,海拔为2336米,是梵净山的第三高峰,凸出地面100米,堪称“蓝天一柱”,有人把它比喻成“巨笋出土”,又有人把它比喻成“玉龙啸天”。每当日出,阳光透过围绕在金顶周围的云雾会将金顶染成一片红色。</p><p class="ql-block"> 沿陡峭的石阶向上攀登,四面悬崖峭壁,很多地方要紧紧抓住铁索而上,还是有些惊险的。</p> <p class="ql-block"> 眼前的崖壁逐渐清晰</p> <p class="ql-block"> 观音洞是绝壁上的一处石穴,依山悬空建成石屋,供奉观音菩萨,石屋下面是万丈深谷。观音洞又叫做“打儿洞”,传说长期未生育子女的善男信女向金顶磕3个响头,再带一小石头丢入金顶半腰这个洞中,必得佛赐子女并健康成长。</p> <p class="ql-block"> 攀至半山腰发现孤峰顶部岩石裂为两半,中间形成一条深约20米的绝壁峡谷,名曰“金刀峡”。其最窄处,不足一米,人走在两锋的夹缝里,头顶只露一线天空,我们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p class="ql-block"> 清代诗人廖云鹏曾在诗中写道:“金刀劈破佛分地,铁索牵扶人上天;转眼风云相会处,凭空移步做神仙”,这便是攀登时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网上下载了一张图片,可以看清楚梵净山山顶的全貌,真是叹为观止,据说建筑的材料都是靠人背上山顶的,我们的祖先太了不起了!</p><p class="ql-block"> 红云金顶两个峰头,并峙重霄,恰似佛手高举,二指插天,两座佛殿正建在两根巨大的手指尖上,一为释迦殿、一为弥勒殿,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来时毁时建,现在已按古制恢复,左殿供奉释迦佛像,右殿供奉弥勒佛像。各修其道,各说其法。按照佛家“竖三世佛”的说法,燃灯佛代表过去,释迦佛代表现在,弥勒佛代表未来。因此,游人须先到释迦殿拜现在佛,再到弥勒殿拜未来佛。 </p> <p class="ql-block"> 两峰之间有一座石桥凌空飞架,此桥就是连接今世与未来的天仙桥,天仙桥宽1.86米,长5.41米,凌空跨度5米。据《铜仁府志》载:一切桥石,皆有佛教信徒背负攀升而来,实属不易。</p> <p class="ql-block"> 两殿旁分别有两个大石台,名为说法台和晒经台。</p> <p class="ql-block"> 上山时心情紧张,只顾看脚下。下山时放松心情,慢慢品赏此山</p> <p class="ql-block"> 高高层叠的页岩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紧贴崖壁的栈道</p> <p class="ql-block"> 下得山来,红云金顶在云雾中忽隐忽现,如仙境一般。</p> <p class="ql-block"> 云雾缭绕,红云金顶时隐时现,穿着各色雨衣登山的游人,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一僧人盘坐在山脚虔诚的默经</p> <p class="ql-block"> 明代四大皇家寺院之一的承恩寺,始建于明代的万历年间,也就是公元1618年,明神宗皇帝朱翊君为自己的母亲李太后建造此寺,叫镇国寺,也叫通明殿,与里面供奉有通体光明的弥勒菩萨而得名,后来毁于战火。在清末更名为承恩寺,并且一致沿用至今。寺前广场名为普渡广场寓意“佛法无边,普度众生”。现在我们看到的承恩寺是在遗址复原重建的。 </p> <p class="ql-block"> 承恩寺全貌</p> <p class="ql-block"> 云海中的山与寺</p> <p class="ql-block"> 翻滚的云海</p> <p class="ql-block"> 远观老金顶,天气晴朗时,那是观红云金顶的最佳位置。只可惜它让我们见了一下真容,就又被笼罩在云雾之中了,我们就不去登老金顶了。</p> <p class="ql-block"> 从网上下载了几张美图,让我们了解晴天梵净山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希望下次再来梵净山能赶上个好天气,以弥补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