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集美着万国建筑!

百年老厦门

<p class="ql-block">  5月3日下午3--5点,走寻老厦门之鼓浪屿【跟着廖宁老师学习中国最早的国际社区、世界文化遗产之美:三丘田码头-美国领事馆-船屋-汇丰银行公馆+汇丰银行职员公寓-祈祷岩-红卫兵墓地+春草堂+笔山路19号(许斐平旧居)+观彩楼+会审公堂+林文庆公馆+亦足山庄。】</p> <p class="ql-block">【以下文字,皆来自网络。廖宁老师的讲述内容,待其授权后再行发布。】</p><p class="ql-block">美国领事馆</p><p class="ql-block">古典复兴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自三丘田码头登上鼓浪屿,徐行数步,走到三明路26号,映入眼帘的双层大三角圆柱欧式红砖洋楼便是在此静谧守望了近百年的美国领事馆。</p><p class="ql-block">美国领事馆旧址平面呈“H”形,立面采用横竖三段式及三角形山花、科林斯柱式,严谨的荷兰式砌法,使得整座建筑稳重、实用而又美观,呈现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风靡一时的古典复兴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船屋</p><p class="ql-block">建于1920年.由美国建筑师郁约翰设计(鼓浪屿八卦楼的建筑师),是鼓浪屿最古老的别墅之一.船屋的宅基地位于坡顶,呈长三角形,别墅建在其上,造型如海轮甲板上的船舱,层层跌落,登三楼俯视 ,宛如一艘正待远航的海轮,现编鼓新路48号。建筑师匠心独具。用传统建筑手法,以中轴线为基准,左右展开,严谨对称。别墅楼高四层,以欧式风格为主,简洁明快,造型极富创意。地板采用罕见的石宽条南洋楠木,家具多为酸枝、红木,至今保持完好,是鼓浪屿最著名的风貌保护建筑.其中花园别致精巧,登高可眺望大海及厦门全景.这一带是鼓浪屿最安静,最自然的地方,也是最有鼓浪屿味道的街巷之一.沉淀的历史注定了它的气质和韵味</p> <p class="ql-block">汇丰银行公馆</p><p class="ql-block">该建筑建成于1876年,是一座珍贵的三叶草形平面的外廊式建筑。建筑面积370多平方米,为单层砖混结构,设有局部防潮层和局部阁楼。建筑三面都有回廊,由仿古希腊科林斯式廊柱支撑;柱身用弧形红砖砌成,护栏内有红陶瓶装饰,立面设计成多边的135度钝角,使观海视角更宽广。</p> <p class="ql-block">汇丰银行职员公寓</p><p class="ql-block">旧址位于笔架山汇丰银行公馆旧址西侧,建设年代不详,是一座二层的砖混结构建筑,建筑面积970多平方米。该建筑为造型简洁的外廊式建筑,外墙采用清水红砖墙,英式砌法,顺砖浅色、丁砖深色,加上浅色的灰缝,形成墙面的装饰感。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祈祷岩(月光岩)</p> <p class="ql-block">红卫兵墓地(注:有人说,“红卫兵墓”应为“促联墓”,文革中厦门一派性组织的武斗牺牲者的墓地。我是这一派的。下葬那天,从厦门民立小学停尸处,用船运过去安葬。现在是毓园。)</p> <p class="ql-block">音乐家许斐平先生故居</p> <p class="ql-block">春草堂</p><p class="ql-block">建于1933年,坐北朝南偏东,总面宽22米,总进深17米,是一座两层中西合璧式建筑。建筑平面接近方形,外观为西式洋楼风格,面阔三间带前廊,前廊正中为半圆形外凸的阳台,二楼廊道护栏饰以绿色琉璃瓶栏杆。建筑背面正中外凸一小间。春草堂是由许春草自行设计、建造的住宅。许春草(1874-1960),祖籍安溪,是较为著名的建筑师和爱国人士,中国同盟会会员,参与辛亥厦门光复。1930年10月在鼓浪屿设立婢女救护团收容院,1941年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p> <p class="ql-block">观彩楼</p> <p class="ql-block">会审公堂</p><p class="ql-block">旧址,是鼓浪屿重要的司法机构建筑遗存,该处两座建筑现在是笔山路1号与笔山路3号,至今保存完好。这处土地1915年曾由英国长老会租下,之后该处别墅用地经两次转手,现存的两座建筑曾经是厦门籍印尼华侨黄仲涵名下的产业。20世纪20年代末,鼓浪屿会审公堂曾经借用这两座与当时工部局办公楼临近的别墅办公。这处院落占地面积5600多平方米,院内共有两栋两层的洋楼,两座建筑基本对称,形式比较简洁,具有早期的现代建筑风格,建筑面积都是500多平方米。</p> 鼓浪屿笔架山顶,有一幢依山而筑的欧式别墅,这是厦门大学第二任校长林文庆博士于1921年修建的住所,现偏笔山路5号。 别墅挺立于笔架山顶,二层加地下隔潮层。立面也不是一个平面,而是按地形错落,自由而随意。墅前有长长的双向花岗岩蹬道直上前厅,蹬道西面依花岗岩壁而行,设计颇为独到。前厅平台侧边有一株茂密的千年樟,掩映着前入口。前厅的屋面是一个诺大宽敞的大平台,连着后面的居室。林校长晨昏可随心所欲步出卧室,到平台远眺厦门鼓浪屿景色,晨练健身,环顾西海域闪烁的海面和“员当渔火”美景,也可在此接谈、散步、纳凉、吸氧、养花,观赏九龙江入海口的海天美景! <p class="ql-block">亦足山庄</p><p class="ql-block">建于20世纪20年代,是越南华侨所建,与会审公堂、林文庆别墅为邻居,厦门道尹陈培琨题写的“紫气东来”楣匾在“文革”中-抹,现尚可辨。山庄选址极佳,有漂亮的欧式门楼,巴洛克风格的雕塑照壁和精心雕琢的过渡石阶,站在别墅主楼台阶上,鼓浪屿、厦门港出海口一览无余。</p><p class="ql-block">主人在院内巨石上镌“亦足山庄”寓意有了此别墅就知足了。别墅的四根通天大圆柱正面支撑,突起的双拱窗套,凹槽的四角墙柱,流畅舒展的线条,颇有特色的女儿墙,以及古希腊柱式装饰,形成很强的主体感,产生富有韵律的外形美。主屋右侧设计为玲珑的中国传统庭院,按地势落差,筑有蜿蜒曲折的小径,径端有一个重檐儿八角凉亭,作休闲观景用的。院内有口深井,井上有井房,井旁有盥洗池,取水设备一应俱全。</p><p class="ql-block">门楼由许多大小盾形浮雕、繁枝花卉、希腊柱组合而成,极为漂亮。从门楼进入主楼,可以看到一个欧式照壁,踏着雕花装饰的石阶作为过渡,短墙缠枝浮雕,仿佛在讲一个欲说还休的故事。门楼与主楼之间设有雕塑照壁,以大石阶为过渡,石阶两侧密植花坛石凳,短墙均有缠枝浮雕,最具特色。面对着门楼的是一排雕塑照壁,连着一串雕琢过的石阶和两旁的花坛石凳,循上便来到主楼,透足了古罗马的贵族气势。走上房子边上的台阶路,可以透过镂花女墙(房屋外墙高出屋面的矮墙),清楚的一览院内景色,突起的双拱套窗、凹漕的四角墙柱、甚至是蜿蜒的后楼梯,都足以让人留恋着迷。</p> <p class="ql-block">老厦门研习社,以“老厦门”题材下的“老房子“”老物件“”老手艺“”老声音“”老口味”为主要的关注、学习和研究对象,通过系统化、条理性的分门别类、分层逐次的信息收集和实地勘探,致力于抢救、挖掘、梳理与其相关的散见于社会各界的各种人文、历史之资料、信息,并试图通过出书、宣讲、音频视频传播等传统与现代、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记录、传播手段和方式方法,传承和宣传厦门文化、闽南文化、华侨文化、海洋文化,为把厦门建设成为国际级的文明城市而添砖加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