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桑尼亚散记(结尾)

山莽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无边世界 </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十几年前流行过一本由托马斯弗里德曼所写的书《世界是平的》。 在这本炙手可热的书中,作者开篇就说到:“在我们睡大觉的时候,世界正在发生着惊人的变化。地球是圆的,但世界是平的。世界正在被快速的摊平或铲平,全球化也正在进入继国家全球化、公司全球化之后的全球化3.0时代,个人全球化时代。”。 <br> 就世界是平的,作者主要观点是:科技的发展,文化的交流,将世界抹平,让距离缩短,把球状的表面无限细分为一个个的平面,使世界成为一个无障碍沟通的小小村落。复杂的世界由此变得简单,既往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在这个时代一切都变得没有什么不可能。 对于球形的地球而言,是无边无缘的,对着抹平的世界,边缘又在哪里呢?答案只有一个:在你心中。如果你的心中没有边缘地界,那么这个世界也就没有边缘可谈。然而,人们由于成长环境的家庭与社会影响,个人受教育程度,知识结构以及生活中的个人经历等之间的不同,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与感知也就大相径庭,也就导致我们许多固有的认识和概念与事实之间存在许多的偏颇。这些偏颇的认识给我们的心中设下了许许多多桎梏和难以逾越的边缘。 <br> 能到遥远的非洲去旅行,退回去十几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便是这次出行,也有许多人说:干吗到那么蛮荒、贫穷、酷热的地方去受罪?,这样的说法对我们而言,一点也不奇怪。在我们所接触到关于非洲的一切,更多是骨瘦如柴的饥饿孩子,炙热阳光下被晒黑的人们,种族间充满血腥的杀戮,残酷的割礼风俗,食人的蚂蚁。凶残的鳄鱼……。总之非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野蛮、落后、血腥、贫穷、自然环境恶劣的代名词。然而,当不少朋友因各种原因去过非洲后,带回来的讯息不断改变着我们固有的认识。也因为这些零零星星的讯息,这片土地也就变得更加的神秘,到实地去看看的想法也由此越发强烈。<br>  这次的坦桑尼亚之行,让我对非洲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虽然不能仅仅以在这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以偏概全地论及整个非洲,但起码有一点是肯定的:非洲的某一个地方不是我们曾经想象中的非洲。<br> 在踏入坦桑尼亚这片土的的七天时间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服务。我们司机兼导游的Emanuel先生身上所体现出的服务水准、服务意识、服务精神只是我们所见到、体会到的一个缩影。 <br>  我如今在一个服务型企业工作,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内容是对服务的培训,在认为我们所提供的服务已经有一定水准的状况下,面对我在坦桑尼亚所接受的服务,便会知道,完全不在一个段位上。其中的差别不是服务的形式,而是你在每一环节以及遇到的每一个人身上,你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工作的要求,更多是源自骨子里的一种文化。 <br> 曼雅拉湖酒店的房间,大多是别墅性质的,每栋房子都隔着一定距离,其间有草坪、树木、小径和路灯。入夜之后,我们便看见在两三栋房屋之间,有一位工作人员立在那里,我们理解应该是负责安保的人员。晚上十点过,我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位拍摄星空的时候,看见那个位置的上的人仍然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心中已经有一份感动。半夜两点过,我再度起床看星空有没有变化时,还是在那个位置上,完全看不清脸面的一个人依然挺挺地站在那里,带给我的就不仅仅是感动了。 预定第二天早上七点半早餐,然后离开赶往塞伦盖蒂。我们四人一大早起床去欣赏和拍摄日出去了,到了早餐时间,直接去了餐厅。当我们落座之后,一位服务人员寻到我们的餐桌前,我们才知道他们七点二十就守候在我们的房间外面,等我们来早餐时,帮我们把行李送到前台。一等我们不出来,二等我们不出来,才到餐厅寻找,确认我们是在睡觉还是在早餐。确认之后,他笑着离开了。待我们吃好后回到房间,门口已经有几位服务人员等候在那里,让我们很不好意思。 <br> <br> 在塞伦盖蒂的那家酒店我们预定第二天的热气球时,被告知要凌晨四点半起床,然而喝咖啡,五点出发前往热气球场。第二天四点半,门口准时响起了敲门声。我们收拾停当走出房间门时,声音很轻,却听得很清楚的一声“jambo”之后,我们看见一个高个子黑人立在距离我们房门大约两米远的地方。随后在前面引路,将我们领到大厅。大厅内的咖啡吧内又是一声很轻却很清晰的“jambo”,然后询问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咖啡,是否加奶之类的问题,很快热气腾腾的咖啡端到了我们面前。每一环节都显得非常的妥帖,每一个动作都让你感到不多余。有意思的是,舵爷、舵婆稍晚一些来到咖啡厅,由于咖啡厅内灯光有些暗,服务人员长得很黑,又穿了一身深色衣物,还有些睡眼朦胧的舵爷只听到声音,却完全没有看到吧台后面站着的人,直到服务员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舵爷才回过神来。这段插曲让我们笑了很久。 <br>  恩戈罗恩戈罗修建在森林中的酒店,房间一字排开,拉得很远,入夜之后,只要有人从餐厅、大厅回房间,必定有一个服务人员在你稍前方为你领路,遇到上坡下坎的地方,便会放慢脚步,提醒你,并用电筒指向梯坎处。我们回房间的距离大约有一百来米,其间有十几个地方要上下石梯,每一个石梯,引领我们的那个服务员都一丝不苟地重复相同的动作和语言,这让我们唏嘘不已。 这样的类似的故事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无时无刻享受着这样温馨、熨帖的服务,不仅开了眼界,更在颠覆既往非洲留在我们心中的印象。 临行前,有朋友谑笑道:“希望你回来时,不要变成木炭一样。”,不仅是他,便是我们也没有想到,在坦桑尼亚那几天,成都的气温异常的高,微信中看见许多人都在说受不了之类的话,我们却完全生活在温度十分适宜的环境中。在恩戈罗恩戈罗的那一天,成都的气温38度,而那里的早上只有12度,中午也仅仅25度,非常舒服,忍不住在微信中发了一句:我在非洲避暑,让不少朋友恨得牙响。 不仅温度适宜,我们所接触到的斯瓦希里人,身上散发出的淡定、乐观和热情的情绪,也让我们感到很惬意。<br> 在桑给巴尔岛第一次晚餐时,两个黑人到每一桌面前为你唱歌。这与我们在都江堰啤酒一条街听到歌声完全不同的是,都江堰那些唱歌的人,无论男女都背上都背一个音箱、抱一个吉,唯恐自己声音不大,让周围无论喜欢还是不喜欢听的人,都倍受噪音的折磨。 这两位黑人,唱歌抑或伴奏,声音都很低,很沉、但音域宽厚、音色很美,而且能够明显感受到,他们的歌声是从他们的心中发出。他们唱歌时,你很享受,但对其它桌几乎没有什么类似于嘈杂的影响。更让我们在养耳中又养眼的是,两位女服务员,在歌声响起时,便会情不自禁地伴随着旋律舞蹈起来。无论是为你送水送食物中幅度很小的律动,还在站在歌手旁边的翩翩起舞的舞姿都让你感到,洋溢在她们身上的韵律,自然、随性、协调、美丽。让你觉得她们就是为舞蹈而生,舞蹈对于她们来说不是艺术而是生活本身。此时此刻,“hakuhamatata”这句话,又会在脑海中回旋。<br>  <br> <p class="ql-block">  如果要简约的描述在坦桑尼亚的感受,有如开篇所言,只是两句话:“jambo”和“hakuhamatata”。前者代表的和谐与友好,后者表达的是随性与自在。这与我去之前对于非洲的了解与认识,可谓天壤之别。如果不是亲自去走了一遭,去体验了一把,既往对非洲认识的观念,不知道还要继续多少年。 </p><p class="ql-block"> “不要随意评论你所不了解的东西,更不要从道听途说得到的讯息来对人、对事给出评价的结论。”,这是我这几年在学校、单位以及一些企业讲授与沟通相关课程中,时常会说的一句话。 对于这个世界,我们到底了解多少?有多少观念是我们仅仅从道听途说的信息中得到的判断?对于我们周围的人,我们又清楚多少?有多少看法是我们画地为牢的片面认识呢? </p><p class="ql-block"> 地球是圆的,无边无界,世界是平的,没有疆域,即便有所谓的边界,也是我们心中为自己设置的阻碍。要真实地知道这个世界,唯有的办法就是迈出自己的脚步,用自己的五官去感知,去了解这个世界。这是这次非洲之行我所得到的最大教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