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存的精神 —观云南少数民族合唱视频的感悟

熊黑钢

<p class="ql-block">图1 云南怒江丙中洛重丁教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1.引子</b></h1><p class="ql-block"><br></p><h1>今天看到一个视频,其附的视频说明是:“一支云南山区少数民族合唱团,<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是当年传教士在这里教堂里训练的唱诗班,代代相传,是标准的多声部美声唱法。</span>10年前第一次参加云南省合唱比赛,技惊四座。一个山区少数民族的农民合唱隊居然有这么高的美声水平,如此训练有素,到他们村寨走访后才发现惊人秘密。<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后来这支合唱隊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并在国际比赛中多次获得大奖。但他们的形象始终无法与他们发出天籁般的声音联系起来。这是一个传奇。</span>”(视频1)。</h1><h1><br></h1><h1>这件事情,我通过一个在怒江大峡谷地区工作过的人核实了,的确如此。</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视频 由普通农民组成的云南少数民族合唱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2.教堂</b></h1><h1><br></h1><h1>因为,旅行的缘故,我曾经多次去过云南。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沿着怒江大峡谷,一直到怒江上源的旅行。这次旅行,除了高山峻岭、谷深峡长的怒江天险和当地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服饰、饮酒歌会等等之外,最感动我的是:怒江大峡谷两侧分布着的大大小小教堂。早期基督教在这些地方传教,并留下了很多东西。其中,<b style="color:rgb(237, 35, 8);">怒江大峡谷源头附近丙中洛的重丁教堂记忆最为深刻</b>(图2)。</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2重丁教堂与远处的山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这里也是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形成的“三江并流”核心区的重丁村(图3),居住着独龙族、傈僳族、藏族、怒族、汉族等十几个民族。从人口特点看:(1)现在总人口六千多,十九世纪时大概只有一两千人,却分布在很广范围内,<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个村子也就几十人</span>;(2)<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少数民族多</span>,占总人口数的98%以上。(3)<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语言混杂。</span>因少数民族多,各自说不同的语言。</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3“在重丁村找到的乐子最纯良”</h3> <h1><br></h1><h1><br></h1><h1>但这里却有几个教堂。其中,法国传教士任安守所建的丙中洛的重丁教堂,最为著名(重丁天主教堂始建于1908年)。这位法国传教土就葬于重丁教堂旁边。</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div align="center">图4 重丁教堂的侧面<br></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5 重丁教堂正面的下部(门上部的图画:右侧是耶稣背着十字架、左侧是上帝、圣母、圣子、羊和来祝贺的牧羊人。门下部的图画是众天使。文字应该是藏文)</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6 重丁教堂正面的上部:十字架下是:圣心堂三个汉字。旁边是各式各样的花卉图案</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7 重丁教堂内(注意:外表是天主教教堂的式样,内部还是比较朴素有点像新教教堂,但从布道台右侧的十字架和正中的耶稣像仍然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天主教教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8 重丁教堂天花板由各种各样的花卉和鱼的图案组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9 重丁教堂内正面墙上张开双手的耶稣像</h3> <p class="ql-block"><br></p><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3.敬佩</b></h1><h1><br></h1><h1>很难想象,在这样一个<b style="color:rgb(237, 35, 8);">语言不通</b>(这个法国人估计汉语都不太会,但传教首先是需要用语言表达教义)、<b style="color:rgb(237, 35, 8);">地域遥远</b>(当年从昆明到丙中洛路上要走半年。因为,当时怒江大峡谷两侧并没有公路,进入山区,全靠骑骡马)、<b style="color:rgb(237, 35, 8);">生活十分艰苦</b>(丙中洛海拔高,近2000米,农作物生长困难,当地人物质生活条件差)(图10)。</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10 丙中洛</p> <h1><br></h1><h1>这些传教士曾经是如何在语言不通、地广人稀、偏远贫困、绝大部分村民目不识丁(1908年当地的居民基本不识字)的情况下<b style="color:rgb(237, 35, 8);">传教的???</b></h1><h1><br></h1><h1>无法理解他们放弃自己在欧洲的富贵生活,到这样一个中国人都没有听说过的地方来传教,令人钦佩!</h1><h1><br></h1><h1>这些都是我们大脑无法想象的!!!可能也是我们这些不信教的凡夫俗子无法理解的!!!无法认知的!!!</h1><h1><br></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些人的精神与四季在青藏路上磕长头的藏族人有一比。除了五体投地的敬拜赞美之外,没有任何语言能表达出对他们的敬佩!!!</b></h1><h1><br></h1><h1><br></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些用自己生命点燃别人的生命,用生命启迪别人的善良,用生命唤醒别人灵魂的人,只有他们才是真正活在这个世界的人。我们只是空有皮囊!!!</b> </h1><h1><br></h1><h1>只有默默地肃然起敬,说一声:上帝与你同在!</h1><h1><br></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4. 毁灭与永存</b></h1><h1><br></h1><h1>教堂、管风琴及教堂里的一切都在文革中被砸了(教堂虽然现在又重新修建了,但规模已大不如以前),但<b style="color:rgb(237, 35, 8);">唱诗班的歌或者是那里面的精神却留了下来。被这些其貌不扬,但歌声在中国,在世界屡屡获奖人传承。</b></h1><h1><br></h1><h1>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即使文革摧毁了教堂、管风琴、祈祷椅,但留在人心中的有些东西,却可能长存。<b style="color:rgb(237, 35, 8);">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几代人。</b></h1><p class="ql-block"><br></p><h1>特别佩服那些曾经的传教士。<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人已仙逝,精神永存!</b></h1><h1><br></h1><h1>或许<b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就是大爱润物无声</b>。也可能这就是基督教的精神。即可以毁掉我们的物质,但精神财富却会永存。</h1><h1><br></h1><h1>常听人说,“人文”能干什么?不能带来经济效益、不能当饭吃!<b style="color:rgb(237, 35, 8);">可是我们在这里却看到了人文精神的永续。</b></h1><h1><br></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人生苦短,灵魂永存!!!</b>阿门!!!</h1><h1><br></h1><h1><br></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5.领悟</b></h1><h1><br></h1><h1>去怒江大峡谷旅行已是2011年的事情了。当时以为基督教在此地的传教活动已经失败,或者说是以失败而告终。但这个视频却告诉我,直至今天它没有消失殆尽,只是隐藏在当地少数民族的心里,并与当地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成为当地少数民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div align="center">图11 丙中洛村内<br></div> <div align="center">图12 丙中洛村附近的怒江第一湾<br></div> <h1><br></h1><h1><br></h1><h1>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一百多年前竟然有法国人不远万里来到这个,多个民族聚集地(藏族、傈僳族、怒族、独龙族等),没有人会说汉语(更不用提法语)的地方传教。</h1><h1><br></h1><h1>也许当年传教士们都没有想到的是:百年后,基督教文明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仍有结合点。这也算是没有辜负这些传教士奉献自己的青春、家庭(为了更好地传教,他们甚至把家庭也搬到这里)乃至生命。宗教深深地侵润当地少数民族的内心,并且在文化、生产、生活多方面产生了很大影响。</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很多东西可以在物质层面上彻底摧毁,但人类智慧的结晶和衍生出的精神却永远无法磨灭!会以另一种形式展现出来,以示后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div align="center">图13 重丁教堂<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14重丁村的木屋,屋顶由片岩当瓦</h3> <div align="center">图15 深藏于荒山野岭,与世隔绝的重丁教堂<br></div> <h1><br></h1><h1><br></h1><h1>这也告诉我们:<b style="color:rgb(237, 35, 8);">旅行背后的故事是需要挖掘的。同时,它也可能被一个视频、故事、美篇而激发出来。</b></h1><h1><br></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是: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很多人或事都会被涤荡的一干二净,或被历史的尘埃覆盖的模糊不清。但那些具有深厚底蕴和内涵的文化,那些闪烁着人类文明光辉的思想,那些基于民族文化魅力的精神,却像一颗种子深埋在人的心底,遇到合适的环境便会生根发芽成长为震撼人心的参天大树。</b></h1><h1><br></h1><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二是:所有曾经被文明深耕过的那些土地,都会有丰富的营养赋存于此。因为,文明是不朽的。</b></p><h1><br></h1><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三是:我们旅行时不是盲目跟风,而是要学会自己专注某些事情。要学会如何从旅行景观的表面看到其背后独特的风景和魅力。同时,要有足够多的知识储备,并会将其融会贯通。</b></p><h1><br></h1><h1>虽然岁月如歌、红尘梦醉。但人还是需要有自己真正信仰的东西,否则我们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h1><h1><br></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这就是旅行的修行给我带来的悲伤、惊喜、温暖、感动和感悟!</b></h1><h1><br></h1><h1><br></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熊黑钢 2019.10于北京</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