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家务时偶然在抽屉里翻到一张旧车票,这是多年前从上海去北京的卧铺票,刚打开思绪回想当年的事,滴的一声手机进来了一条信息。女儿来的,说过几天是母亲节,提前订了花,当天有人送上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车票,母亲节,交汇的光影使大脑闪出多年前《读者》上一则感人故事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则真实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故事的主人公是台湾暨南大学前校长,教授李家同先生,故事就是他的自述。</p><p class="ql-block">他出生不久被母亲“遗弃”在新竹火车站。车站附近的警察将他送到新竹县宝山乡的德兰中心,在修道院长大。修女们对无家可归的孩子特别好,象亲身母亲一般照料。他从小功课不错,修女们找了一大批义工为他做家教,教英文的是个博士生,教数学的是教授。修女们从小就逼他学琴,小学四年级时他就担任圣堂的电风琴手。充满爱的氛围,自律的生活习惯使他身体康健,气质良好,先考上新竹省中,后考上国立台大,靠工读完成了学业。</p><p class="ql-block">毕业那天别人都有父母陪伴,而照顾他长大的孙修女来了。那天系主任特地和孙修女合影,感谢她们的养育和培养。</p><p class="ql-block">但是他内心暗自纠结,常常在想自己的母亲是谁?猜测自己可能是个私生子。每到母亲节就会感到不自然,歌颂母爱的歌和电视节目都使他别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新竹火车站</span></p> <p class="ql-block">服役期间,他去德兰中心玩,孙修女郑重地拿出一个信封,信封里有两张车票。告诉他警察送他来时,衣服里塞了这两张车票的。显然是他的母亲用这车票从她住的地方到新竹车站的。一张公车票从南部的一个地方到屏东市,另一张火车票是从屏东到新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孙修女告诉他,她们一直保留这两张车票,就是等他长大成熟了,如果想找亲人,可以去那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 新竹县宝山乡德兰修道院</span></p> <p class="ql-block">他有些犹豫:现在活得很好,要走回过去,去寻找一个完全陌生的过去?孙修女认为他现在已有光明的前途,没有理由让身世之谜成为心的阴影。</p><p class="ql-block">他终于去了。</p><p class="ql-block">这是个很小的山城,只有一条马路,一两家杂货店,一家派出所,一家镇工所,一所国民小学,一所国民中学,所以很容易在派出所和镇工所找到了出生资料。了解下来情况是:父母都去世了。他有一个哥哥,早年离开小城,不知去了何处。</p><p class="ql-block">他还去了母亲工作的国中。校长告诉他,他母亲是个慈祥的老太太,一辈子在国中做工友。父亲懒,做些零工,有时零工也做不上,靠母亲养活。因工作不畅心情不好,常借酒消愁,酒醉后家暴。他哥哥就是总被挨打,出走一去不返。</p><p class="ql-block">校长说,这里从来没有学生考取过国立大学,他如果在家里长大,最多读到高中毕业后工作,情况如同哥哥。今天能有出息,应该感谢他母亲。</p><p class="ql-block">校长也拿出一个信封,是在他母亲去世时枕边发现的。校长认为放在枕边的信封里一定是重要的东西,保留等她亲人来认领。他颤抖地打开信封,里面全是车票。一套一套从这个南部小城到新竹县宝山乡的来回车票。</p> <p class="ql-block">校长说,每半年他母亲会去北部看亲戚,大家都不知道这亲戚是谁,只感到她回来的时候心情就会很好。她晚年信佛,最愿意做的事就是说服教友中的有钱人捐款给孤儿院。</p><p class="ql-block">他突然想起确实有过南部来的人捐给德兰中心100万元的支票。当时修女们很感激,就召集所有小孩子和捐者们合影,现在在信封里居然有这张照片。通过别人指认,母亲站在离他不远处。</p><p class="ql-block">使他更感动的是信封里还有一张毕业纪念册影印件,上面是他和同学戴方帽子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心结解,禁忌消失,他冲动的弹起一首首母亲节的歌,以表达感恩之心。这个塞满车票的信封使他再也不怕过母亲节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一段坎坷人生都有令人难以置信的缘起,要想摆脱恐怖,获得真正的生命力量,必须深入走进自己的阴影。回避阴影,回避恐惧,恐惧会夜以继日地折磨你,勇敢直面那不堪的过往,才能走出阴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车票只是纸质的交通凭证,这一堆车票后面闪烁的是母爱的光辉。家贫难养儿,古今中外都有。有人对当年的“遗弃”可能有异议,我以为李家同母亲将他放在车站后一定没有走开,躲在暗处注视观察。如果抱走孩子的是她认为不合适的人,就会出面阻挡。直到看见警察将孩子送到德兰中心才放心离去。虽然事过境迁无法听她叙述真相,但倒推因果也能判断: 如果当年真是遗弃,将孩子丢下就走,她怎么知道孩子在德兰孤儿院?也就不会有那一堆的车票和捐款。生离的无奈,只有做过母亲的人才能体会那难以忍受的思念之痛。牺牲自我,为给孩子有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几十年往返奔波,暗地里默默关注不去打扰,换来儿子光明前途。母爱无边,母爱伟大,这是个现代版的“孟母三迁”。</p><p class="ql-block">故事更感人之处是将车票保留下来的修道院的修女和国中校长。如果没有保留的车票,就没有了故事。李家同可能永远打不开心结,一辈子徘徊在阴霾之中。她们的行为体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善。有信仰的人自带光环,修女们慈母般的养育和培养,不是生母,胜似生母,超越了人类天然的血脉之情,达到了神性圣洁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故事,当年看时感动涕零,沉思良久,深深嵌入灵魂,以至看到旧日车票就打开了记忆闸门,浮想联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 文章中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