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诉衷情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信息技术醒春光,网课路徜徉。谁言朔雪冰瀑?知暖化心霜。思汩汩,梦汤汤,共初阳。他朝回首,五彩霞衣,环佩叮铛。</span></p> <p class="ql-block"> 2022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再次侵袭吉林,全省人民共克时艰,“疫”不容“迟”,“课”不容缓。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积极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结合县教育局、县教师进修学校工作要求,精心制定教学计划,有声有色地开展“线上教学”。</p> <p class="ql-block"> 疫情虽然给百姓生活与工作带来了不便,却在不经意间为在线教育打开了一扇窗,凭栏远望,山河依旧,透过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的有机结合引领了课堂革命,构建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大图景。</p> <p class="ql-block"> 我所教的班级是六年级,正直小升初的关键时期,线下到线上的授课形式的骤然转变让学生、老师、家长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得益于之前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所学,教学安排、线上课程、教研活动、居家锻炼……一切教学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断探索与实践,我努力的将教育与技术融合,实现用大数据陪伴学生学习,精准把控课堂,实时反馈学情,实现家师互通,减负增效,轻松驾驭网络课堂。我主要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维度,采取多种方式,提升线上课堂的实效性。</p>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p class="ql-block"> 在新课讲授前运用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技术借助在线问卷工具设计问卷或者课前学习单,通过微信、腾讯会议等形式及时沟通,组织学生填写问卷或完成学习单,快速收集和分析学生信息,有效了解学情,从而改进教学设计。</p> <p class="ql-block"> 课前我也会通过思维导图提供结构化的思维支持框架,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形成知识结构,同时在他们填写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知识漏洞,把握学情。</p> 数字教育资源的获取和选择 <p class="ql-block"> 借助A2能力点数字教育资源的获取与评价,我努力挖掘网络资源并充分利用。利用生动的课件、视频等作为教学资源,做到“双师”教学,关注教学过程。各平台也推送了很多优质线上教学资源,我都会有针对性地取舍,选用适合自己班级学情的优质资源。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及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课堂资源,每节课时长在15-20分钟,与我们平时上课模式基本一致,但是因为时间短,没有给学生预留思考的时间。所以我在选用前都会先熟悉视频内容,使用时根据需要随时暂停、拖拽进度或提前进行截取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质疑,并及时连线学生回答和做出评价。</p> <p class="ql-block"> 为了满足学生分层学习的要求,解决个性化的问题,我借助A3能力点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针对知识点录制微课小视频,孩子们就能根据需要准确找到某个知识点或者习题,与公共资源互补。并且这些小微课是自己熟悉的老师讲的,对孩子们来说更容易掌握。</p> 教学过程的多样性与创新 模式选择有“活”力 <p class="ql-block"> 在线上教学过程中,我会因“课”制宜,积极探索线上教学新模式:有时采用教师在线直播讲课,学生在线实时观看学习的直播授课形式;有时采用视频直播+互动答疑形式,适时暂停讲解、连线互动;有时采用课件直播形式;有时采用钉钉打卡或者微信群打卡的形式进行晨读……课堂上,精心创设师生互动环节,老师通过语音连麦、小测提问等方式,和学生共同遨游知识的海洋,打造轻松愉悦的高效课堂。</p> <p class="ql-block"> 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等平台的教学资源,以问题导学,引导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边看边思。对于课文中的重难点处,教师按下暂停键,提醒学生圈画批注,做好笔记,适当安排练习,讲练结合。课程结束前,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总结,并把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发布班群。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学生线上学习参与度,还提高学生线上学习效率。</p> <p class="ql-block"> 在教学中,我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新颖性、艺术性、直观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使学生对原本觉得枯燥、难懂、抽象的问题感到生动、有趣和具体,从而爱学、乐学,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线上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居家学习效率。</p> 课前准备添“趣”力 <p class="ql-block"> 我要求学生每节课前5-10分钟进入会议室,这时我会播放一些古诗朗诵、讲故事或者时事新闻录音,有时也会播放班级“喜马拉雅”APP中上传的大家朗读的内容,让孩子们一边听着丰富多彩的录音一边等待,既能帮助他们提前进入上课状态,又能增长知识。</p> 自主探究显“控”力 <p class="ql-block"> 我利用PPT设计了一个随机点名软件,上课时屏幕随机点名,这样孩子们整节课注意力都高度集中,大大增强了学习效果,提高了听课效率。</p> <p class="ql-block"> 课堂练习时,为了查看学生的答题情况,我让学生采用分屏的方式拍照上传到微信群,我再采用屏幕共享的方式把学生的步骤显现给所有人,对的起到示范作用,做错的也是一种警示。不能拍照的也不要紧,直接把答案发到评论区,积极互动。</p> 作业布置有“创”力 <p class="ql-block"> 作业布置我采用多种形式:语文借助 钉钉app中的智慧作业板块,学生跟读,系统会自动对流利度、准确度、完整度进行打分,我也会进行实时点评,孩子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一遍遍练习,直至自己满意;数学题根据学情设置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在微信和钉钉中进行批改指导,及时反馈给学生。针对个别学困的孩子我会以打语音电话的形式一对一讲授指导,确保孩子们学有所获。</p> <p class="ql-block"> 根据微能力点C4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和表达,我努力为孩子们营造智慧学习环境:根据各种不同的节日或者主题布置一些个性化作业,如“整本书阅读学习成果展示”、“小小荐书官”、“运动小天才”、“家务小能手”等等。由“控”转为“推”助力学知热情,由“教”为“学”建构高效课堂,由“管”转为“伴”焕发作业效能,全方位合力提升线上教学质量。作业形式也多样化了,可以是照片、截图,也可以录制音频、视频。</p> <p class="ql-block"> 这些作业的布置也体现了我线上教学的角色转变,真正的成为学生学习的参加者、评判者和补漏者。打造线上互动模式,还原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实现沉浸式学习,推进教学由知识传授向知识更新转变。</p> 家校配合聚“合”力 <p class="ql-block"> 结合线上教学实际情况,课前通过充分准备积极主动发现问题,明确合力共育指向;课中师生同心步调一致加强监管;课后家校携手向前,构建完善评价体系。力争做到双向努力,减压增效,发挥家校共育的最大效力。</p> <p class="ql-block"> 应用信息技术2.0中的B7能力点“家校交流与合作”,通过线上家长会,微信群,QQ群等多种方式,及时与家长沟通在疫情期间孩子心理、身体及线上教学等方面的情况,及时反馈学生线上学习时的状态。</p> 评价主体与方式的多元化 <p class="ql-block"> 针对线上教学的特殊性,参与评价的不再只有老师,还有学生和家长。评价方式包含了结果性评价:课后,通过“钉钉”、微信群等对作业的布置、回收、批改和反馈来评价;课堂互动评价:我会根据每个孩子在线上的学习状态、动口与动手的能力等适时点评;过程性评价:小组成员间通过互学、点评、打分等进行评价,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课上、课下的学习状态给予评价。最后再由我整理后综合评判,表扬优秀,延续线下的加分、小花、表扬信等形式,起到督促促进的作用,激发学生内驱力。</p> <p class="ql-block">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疫情当下,我会执着于自己的教育初心,以强大的集体作为最坚实的后盾,以信息技术为最强有力的依托,创造思维,且行且坚,砥志研思,静待花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怀瑾握瑜,风禾尽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云程发轫,万里可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