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75分钟 1233字</p> <p class="ql-block">🌞🏯中华门是明代京城十三座城门之一,原名聚宝门,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规模最大的城门,有“天下第一瓮城”之称。附近的朱雀桥、长干里、大报恩寺,都久负盛名,历史文化积淀非常丰厚。</p> <p class="ql-block">🌞🏯远远望去,中华门的城墙大气又宏伟,看上去像是一条腾云驾雾的蛟龙,上面还有星星点点的青苔,给这座古老的城门增加几分生机和活力。今天是个晴朗的日子,在阳光下城堡牌匾上的“中华门”三个大字苍劲有力,闪耀着迷人的金色光芒。据说,这几个字是由蒋介石在双十节前夕亲自题写的。再仔细看,在那三个字正上方不远,有一个小洞,那是明清时期用来发射火枪的发射孔,相当之先进。</p> <p class="ql-block">🌞🏯上课后,我们就跟着大部队一起往里面走。中华门内设计十分巧妙,有三座瓮城和四道石砌拱门,相互贯通,构成一座墙高20多米,内部面积达15000多平方米的大型城堡。在何老师的指引下,我们来到第二道城门下,看到墙上有一道凹槽一直延伸到顶上。通过边上的景区介绍,我们知道这个凹槽是原来配置千斤闸的位置。在打仗的时候,千斤闸是十分有用的设施,它也是当时人民智慧的象征。有了它,就可以切断敌人的退路。为了更好地了解千斤闸,我们一起爬到城墙的顶上来详细观察。通过实地查看,我们知道平时千斤闸都是开着的,吊在空中。当发现敌军时,并耐心等这敌军全部进入了第一道门后,将领就赶快指挥士兵把千斤闸放下。这时,两道门之间就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瓮城。敌人进又进不来,退又退不出去,只能成为瓮中之鳖,除了投降就是死路一条。这就是以最小的损耗获得最大的胜利,实在是十分高明。</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千斤闸防线,中华门城堡里共有两道。而最里面的瓮城内部,则设有二十七个藏兵洞,每个洞能藏兵一百人有余,二十七个就是近三千。这三千人,就是等敌人进入瓮城后的大杀器。依我看,能顺利通过这两道千斤闸,顺利到达藏兵洞的敌军应该不多,所以中华门城堡可算是“固若金汤”。据说这么坚固的中华门城堡,连日军都攻了三天三夜也没能拿下,真是太厉害了。古人的军事智慧在这里被完美的展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接着,我们又沿着城堡两侧的登马道一路向上攀登。在战争时,马道既可以方便骑兵上下城堡,也有利于及时运送物资上来。设计严谨的马道应该是锯齿状的,也就是下面一块顶边要比上面一块底边略高一点。这样可以很好起到防滑的作用。不过可惜的是,由于这些马道曾经被战火摧毁,在复原时,上半截没有显示出锯齿状,下半段倒是完美复刻出这个功能。</p> <p class="ql-block">🌞🏯最后,我们来到中华门城头。这里本来是中华门城楼所在位置,城楼被战火摧毁后,城头上就多出一大块空地。设计师们因地制宜,放置上七八个“大家伙”,组成“古代大型攻防武器展”。在这里,我们看到它们有的像小车、有的像大弩、还有的像狼牙棒。经过何老师的介绍,我们才知道这些是复原的床弩、滚木、抛石机等等。每一样,何老师都给我们详细讲述它的用法和作用,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通过这些兵器,我们也能想象到当年这里的金戈铁马和战火纷飞。</p> <p class="ql-block">🌞🏯站在城头往远看去,整个秀丽的南京城尽收眼底。通过中华门游学,我知道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当下。</p> <p class="ql-block">🌞🏯45分钟 1263字</p> <p class="ql-block">🌞🏯说起南京的城门,大家最先想起的是哪个呢?是曾经世上规模最宏伟的老大--通济门、是“一根门闩往外插”的城门--神策门、还是最先迎接太阳的城门—中山门?今天,我给大家要讲的城门是一个更神奇更有典故的城门,那就是今天游学的地点—中华门,也叫聚宝门。要说起这这城门,它的建立与一个人、一件物有着千丝万缕的神秘关系。下面,就让我给大家好好讲一件这座城门背后的故事吧。</p> <p class="ql-block">🌞🏯虽说中华门规模仅次于通济门,那本来按照排名,它也就只能排个第二。可是没想到1960年前后,席卷全国的拆城运动波及到我们南京。枪打出头鸟,老大最容易引人注意。于是,通济门作为最惹眼的城门,被拆得一干二净,很难一丝痕迹。没多久,拆城运动就被紧急终止。老二中华门则因为工人忙着拆老大,没顾上它就被保存至今。于是,中华门就变为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规模最大的堡垒瓮城,有“天下第一瓮城”之称。中华门布局严整、构造独特,不论是在军事上、历史上、还是在文化上、城建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既然中华门又叫聚宝门,那么顾名思义,这座城门跟“聚宝”一定有着关系。这里的“聚宝”指的就是我们人人都想要的聚宝盆。相传,朱元璋在建中华门时,城墙屡建屡塌,始终无法建立。朱元璋一开始以为是有人从中偷工减料,后来他发现根本不是这个原因。万般无奈之下,最后朱元璋找来刘伯温去查访内情。刘伯温在查访时,偶然间听到这么一首童谣:“金陵城,金陵城,金陵有个聚宝盆,找到聚宝盆,再找戴鼎成。戴鼎成头戴聚宝盆,埋在城墙根,城门笃定建得成。”刘伯温本来就是一个风水大师,一听就明白童谣里的奥秘。于是,他立刻向朱元璋禀报此事。朱元璋听后,心想:“这都难不倒我。戴鼎成到黄册库翻翻就行,聚宝盆么,大家都知道在沈万三那里,我借来就行”。于是,他先翻阅黄册库来寻找童谣上那位叫戴鼎成的人。可是,朱元璋在里面找到上百个叫这种名字的人,有老人、小孩、青年人。朱元璋毫不犹豫从中选了一位离京城最近的老人。他派人到老人家里,和他的家人慢慢谈,许诺了很多好处。老人得到好处,又觉得这是造福万民的事,就爽快答应下来。</p> <p class="ql-block">🌞🏯搞定戴鼎成,下一步就要搞定聚宝盆。为此,朱元璋特意去拜访大富人沈万三,说要跟沈家借用一下聚宝盆。其实,我们知道聚宝盆是用来放在城墙下,不可能还给沈家的。但是,朱元璋耍了个无赖,说等第二天五更天,鸡打鸣的时候就还给沈家。从沈家出来后,他转头命令别人以后只准打四更天、不准打五更天,并派人连夜杀光南京城的鸡。就这样,沈万三永远也等不来五更天和鸡打鸣,也就永远拿不回聚宝盆。后来,朱元璋派人把戴鼎成绑到竹竿上,又把聚宝盆放在老人的头顶上。接着,人们挖了一个大坑,把戴鼎成和聚宝盆一起埋在土里。聚宝盆不断变出新土,把塌陷的地方填满。从此以后,这座城门果真的没有再塌陷过了,所以这里又被称为“聚宝门。”</p> <p class="ql-block">🌞🏯听完这个故事,你们是不是觉得聚宝门觉得挺神奇的?是不是对这座古老的城门又有了新的印象?原来聚宝门下真的有聚宝盆,大家来参观时也可以仔细走走看看,说不能也能发现聚宝盆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60分钟 1230字</p> <p class="ql-block">🌞🏯说起南京,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城墙。城墙已经是南京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这座城市的名片。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历朝历代都在这里营造城池城墙。不过,我们现在说的城墙一般而言指的是明城墙。南京的明城墙是世界上现存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墙。它始建于1366年,全部完工于1393年,历时达28年,距今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1357年,朱升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建议,南京明城墙的建造由此正式拉开序幕。朱元璋在六朝京师建康城和南唐金陵城的基础上修建并以此扩大,东连石头城,南贯秦淮,北带玄武湖,城周33.67千米,现存23.74千米,为世界第一大城垣。据不完全统计,明初征调各地百万民夫,二十万军人,十万工匠,数万囚犯来打造明城墙。当年的建城条件十分恶劣,可以说我们今天看到的每一块城墙背后都是工人的汗水甚至生命。这么伟大的工程几乎是建立在劳民伤财的基础上的。</p> <p class="ql-block">🌞🏯有城墙必有城砖,城砖才是构成城墙的关键要素。为修筑南京城墙,朱元璋还号令长江中下游的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等5省百万余军民,承担和组织人力制坯烧造城墙所需的城砖。城砖烧制成功后,就统一运往南京接受审查,合格后才会被用于修筑城墙。当年烧制的大块城砖是有严格规定的,要求每块城砖长40—45厘米,宽20厘米左右,厚10厘米上下,重为10至20公斤。这样才能确保城墙的坚固和统一,也为了观赏效果最佳。同时,每块城砖的砖缝都用石灰和糯米汁紧密粘接,确保墙体的坚固性。普通的水泥只能用上七八十年,而用这样方式粘连的城墙却用了六百多年,还固若金汤、稳如泰山。</p> <p class="ql-block">🌞🏯我们知道朱元璋是一个一丝不苟、十分严苛的人。这样的人物,对于这么重要的城砖,当然是容不得一点马虎。为了保证南京都城城墙坚不可摧,城砖要做到敲击有金属声,劈开后不能有空洞,而是要实心。同时为了严格确保质量,明朝对于城墙的审核责任制到达一种前所未有的顶峰。除制定了城砖的大小尺寸外,还要求各地在城砖上烧制出各级审核或者制作的府、州、县、总甲、甲首、小甲和制砖人夫、窑匠等至少5至6级责任人,最多达9级责任人的名字。这样,万一城砖验收时不合格,就可以层层推溯,找到是哪个环节出错,并追究相应责任人的责任。严重的时候,甚至可以杀头。只有在这样的严格制度下,才能保证南京明城墙的最高质量。</p> <p class="ql-block">🌞🏯正因为此,我们今天才能在城砖上看到各种铭文,给我们留下宝贵的信息。通过游学,我们知道明城墙铭文书写者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官吏文人,把铭文写得流畅工整很有艺术价值,一种则是没啥文化的工匠,甚至就是随手拿树枝歪歪扭扭写下自己的信息。这些不同的城砖上的不同的书法,可以从一个侧面展现明朝的书法大观。通过铭文,我们又了解到城砖一共分成十多类,分别是:1、长江中下游五省城砖;2、工部;3、军队系统砖;4、各级责任人砖;5、模印砖、戳印砖、刻画砖;6、书体砖;7、纪年砖;8、错版砖;9、简化体砖;10、反文砖;11、寺庙砖;12、正面砖;13、吉语砖等。</p> <p class="ql-block">🌞🏯游学至此,我们看着城砖上的名字,仿佛就像与古人一场开启错位时空的对话一样,十分神奇。他们虽然早就不在了,但是给我们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与美好的记忆。我觉得他们好像一直不曾走远一样。</p> <p class="ql-block">🌞🏯家长手记</p> <p class="ql-block">🌞🏯余秋雨曾这样描述南京:别的故都,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南京,把历史溶解于自然。 作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这里的一砖一墙、一花一叶都仿佛在跟我们讲述当年的历史故事。比起繁华悠久的夫子庙,桨声灯影的秦淮河,我更喜欢的反而是那一段段古老的城墙。走进古城墙,才是解读南京最便捷的方式。无城墙,不南京。古都的气派、历史的沉积,都可以在一块块斑驳的城砖上依稀找到痕迹。</p> <p class="ql-block">🌞🏯自古,民间就流传“汉象、唐塔、朱打圈”的说法。这里说的是:汉朝皇帝喜欢厚葬,一登皇位就热衷给自己修陵墓,乐此不疲;唐代皇帝崇奉佛教,一言不合就开建佛塔,普度众生;而明朝则从老朱开始,就狂热地喜欢“打圈”筑城这个大型游戏,代代相传,类似贪吃蛇的游戏。当年,儒生朱升为助老朱成就大业,献计九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太祖皇帝欣然接受,并认为:“非深沟高垒、内储外备,不能为安。”一时之间,筑城风气盛行全国,变成一项全民运动。能不能紧跟朝廷节拍,就看当地是不是在筑城。南京,作为明初京都,当然是要开展得更为激烈些,这样才能顺应圣意,起好带头模范作用。</p> <p class="ql-block">🌞🏯城是人类进化的标记,墙是抵御外敌的工事。朱元璋在定都南京后,对南京城墙城门的修建也达到历史顶峰。他在建造长达35.267公里的明城墙过程中,依据地理形势和城市整体布局,在东西南北四面共辟有十三座城门。今天我们游学的地方正是里面最神秘的中华门。它是在原南门基础上则扩建而成的,也叫聚宝门,民间依旧叫南门。它的南面有雨花台作为天然屏障,前后有内外秦淮河径流横贯东西,前临长千桥,后倚镇淮桥,地势险要,是旧时南京城南交通咽喉所在,自古就是繁华之地。本来,中华门在明朝的十三座京城城门之中只能排名老二。不过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在那个特殊年代开展的拆城墙运动中,排名第一的通济门作为出头鸟,被拆得几乎难觅踪迹。而中华门则避过风头,顺利保存至今,成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规模最大的堡垒瓮城。很多来南京的游客要去参观明城墙,大多时候就是特指参观中华门段的城墙。这是对中华门地位和价值最好的肯定。</p> <p class="ql-block">🌞🏯中华门城门共设三道瓮城,由四道城门贯通,呈“目”字形结构。瓮城,又叫月城、曲池,它是古代在城池中依附于城门、与城墙连为一体的附属建筑,在城门外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这个名字的来源也很有意思,取自成语“瓮中捉鳖”。也就是说当敌军攻入时,守军只要将主城门和瓮城门同时关闭,即可使敌军成为瓮中之鳖。瓮城又分为内瓮城和外瓮城,区别就是在城门内还是外。在明代之前,我国城墙的瓮城一律建在城外,俗称为外瓮城。外瓮城的门道一般在侧面,和主城门曲折相通,这样能更好的保护城门。明朝建立后,首次将城门的瓮城建在城内,开创我国城墙建造内瓮城的历史。中华门瓮城的城台高21.45米,是世界所有瓮城中最有气势的。</p> <p class="ql-block">🌞🏯其中,瓮城上下设有13个藏兵洞,左右马道下设藏兵洞14个,大的可容纳千人,小的也可容纳上百人,共可藏兵三千人,藏粮万担,守城达一个月之久。<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每门除双扇大门外,都有上下启动的千斤闸。</span>若打仗时,将敌军放入城门就放下千斤闸截为三段,切断退路。敌军就只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罢了。真可谓是城中有城,门中套门,能攻易守。游学至此,千斤闸和士兵早就已经无迹可寻。但是,昔日的闸槽和门位依稀可见。挨着镝楼的一排藏兵洞则因地制宜改造成一个个小型展览陈列室,也算是新时代背景下,发挥余热作用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瓮城的南北和东西宽度大致都在120米左右,用砖石砌墙而成。墙缝的填充剂则是桐油、石灰和糯米汁等混合而成的灰浆,异常坚固。作为祖坟上冒青烟才能成就帝业的朱元璋,贫苦的出生让他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皇位。这也就难怪朱元璋平时谨慎到极致,对于城墙的要求更是不敢松懈。虽说读书少,但是不影响他爱思考。朱元璋前所未有地对墙砖开展责任质量追溯制。他下令,每一块砖头上都写上印有制砖工匠和监造官员的姓名,方便出现问题找谁算账。何谓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明城墙历经六百年的风雨,扛过太平天国起义和抗日战争的战火,还能固若金汤就是最好的说明。古与今在这里交融,这些墙砖也就成为南京历史最有力的见证者。 </p> <p class="ql-block">🌞🏯中华门瓮城东西两侧则有陡峻壮阔的马道,那是战时运送军需物资登城的快道,也是将领策马登顶的捷径。我们沿着这里一路向上,十几米宽的马道何其壮观。想象一下,当年将领们从城下扬鞭策马呼啸而上直登城门的场景。在炮火纷飞之间,旌旗飘扬锣鼓喧天,将领们站在二十几米高的城墙上,挥斥方遒指挥若定,又是何等的热血沸腾。</p> <p class="ql-block">🌞🏯走在城墙上,踩过的每一块城砖都在述说中华门的历史、抚摸过的每一寸泥土都能听到兵与马的嘶喊声。看着“盐城赵大虎谨制”、“苏州官窑”等刻印的文字,往昔的岁月痕迹才变得触手可及。一将功成万骨枯,这里又埋有多少成就大明伟业的无辜亡魂?目之所及皆是历史,城墙成为永恒的见证,也是南京的专属暗号。</p> <p class="ql-block">🌞🏯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背的娃儿有课听(红帽子的vip课)</p> <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妙不妙?</p><p class="ql-block">👨👨👧👧:妙!</p><p class="ql-block">👴:背诵一半,好不好?</p><p class="ql-block">👨👨👧👧:好!</p><p class="ql-block">👴:以照为誓,行不行?</p><p class="ql-block">👨👨👧👧: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年大年初一,我们登高望远来到中华门城堡,借由这六百多年的城墙看了场灯光秀。中华门的前世今生,在声光电的加持下,跨越朝代更迭,朝我们扑面而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