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个月封控休息在家,最大的收获就是有整块的时间能安心下来研究研究《易经》,看完后有时间进行思考,这几天看《易经》的益卦和孔子《系传》中有关益卦上九爻辞的体会后,颇有感概,并将所悟书写出来,与朋友们分享一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益卦卦辞是这样写的: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意思是说:利于前去行事,利于涉过大江大河。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益卦的卦象在告诉我们平时应该如何抓住瞬间即逝的机会以使自己受益。若是发现了有利的机会,尽管可能有一定的风险,但也应该果断地抓住它。不过,这种果断抓住机会时必须要出于坦诚,而不要贪婪。不能以牺牲别人的利益为代价来为自己牟取私利,否则将一无所获。所以谁在准备办企业或做大事前占一卦,如果是占得此卦者,只要善良、谦虚,事业必定蒸蒸日上。做事时会有贵人的暗中帮助,所以要注意结交人脉,必须要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人,自己必然可以得到诚心诚意的回报。不要贪婪,不要追求小利,让利于顾客,反而必获丰厚利润。若是找到一个项目,一旦目标确定,就要勇往直前,而且要平稳、平缓地发展。占得此卦,若是想外出,则有利可获,可以大胆外出行动。占得此卦者,要明白这样的道理,轻易到手的财富往往容易轻易丧失。如果任由贪欲膨胀,而不懂得全身而退,则任何收益同时都可能变成损失。若是发现自己有错误,就要及时改正,这样才对自己有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再从益卦的上九爻辞中也可以看出,上九爻辞是这么说的: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象曰:莫益之,偏辞也。或击之,自外来也。翻译成白话就是上九:没有人帮助他,还有人攻击他。在这种情况下,立志不坚定,就要坏事。而《象辞》说:没有人帮助他,这是周遍之辞,表示根本没有相助者。有人攻击他,说明这攻击来自外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再从孔子《系传》中对益卦上九爻辞中的描述:“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从孔子《系传》中所说的:“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中可以看到孔老夫子对于益卦的理解,我觉得对于我们在人生路上如何做人做事,如何交结朋友有很大的启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君子安其身而后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孔子引用益卦上九爻的爻辞,提出了他对益卦的理解。认为益卦的益就是利益的益,人们在生活做事和交往中都要讲究利益,那么真正的利益是什么呢?孔子认为没有利益可言的才叫真利益。我们可以理解为:真正的利益只有在自己,没有办法去求人。所以孔子说“君子安其身而后动”,告诉我们如果要做一番事业或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先求身安,身安而后动,也就是说人首先要有所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的一生要有所立,也就是说要自己能站得起来,人只要“安其身”而后“始有所立”。那么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安其身”呢?首先自己必须要有本事,现在这个社会你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学历,但空有本事和学历,如果没有单位雇用你、信任你,也很难安其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几天在直播《如何欣赏紫砂壶》时我还在讲一个人一定要有自己的业余爱好,这样将来退休以后休息下来就有自己的事可做,就不会心无所安。这也是好多做了一辈子公务员的老干部退休在家后会感到很无聊,无所凭依,因为他除了做官以外,社会上的事样样不懂,你说他退休以后怎么会不无聊呢?所以网上有个帖子,是儿子给退休在家的当过局长的老爷子发的招聘书:招聘四个副局长,一个办公室主任,八个处长和几个企业家,副局长的任务就是每天给老爷子汇报一次工作,七个处长每周开一次会议,企业家负责每年逢年过节请老爷子吃个饭,送点礼品(所有东西和招聘人员的工资都由儿子出钱办理)。为什么?就是因为老爷子心里头没有安顿,这就是典型的心无所安,所以一退休下来,放下了工作,便无所事事,苦就苦在这里,一生应该也很风光了吧,退休了发现其实一直没有安其身,也就无所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安其身不仅仅是指你工作时要做到安其身,就是退休下来后也要为自己的“安其身”设计好,无论做什么,一定要给自己留钱,退休金绝不能全部花完。这样等你生病后有钱就可以有尊严地活着,一旦去世后,儿孙还有不相干的表兄表弟,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看在钱的份上来给你办丧事。不然就可能没人管啦!这也是“安其身”的道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说人生要能做到“安其身”才是根本,但这还不能算安其心,安其心就更难了。所以一个人要做事业,要有所作为,先要自己“安其身”,要“安其身而后动”,不能打烂仗,不能乱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易其心而后语”</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孔子根据益卦主卦为震卦,客卦为巽卦。认为这个卦所代表的状态对主方有益。震卦的卦象是雷,主方积极主动,雷厉风行。巽卦的卦象是风,风顺从而有力。由于客方顺从主方,主方有可能利用客方的力量而得到益处。为我们指出了交友之道:要“易其心而后语”,认为交友要彼此知心。《昔时贤文》说:“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所以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已,死而无憾!”所以说,能找到一个知己很难,因为有时候家人、父子也不一定是知己。夫妇为夫妇,不一定是知己;兄弟是兄弟,父母是父母,也不一定是知己。知己只会是友道,所谓友道就是社会之道。所以孔子在这里提到“易其心而后语”,这个“易”就是交易的易,不是容易的易。“易其心”是彼此交换了心,真所谓:“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所以朋友与朋友之间只有能交心了,才算知已。这就是孔子为我们讲述的交友之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定其交而后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点孔子认为我们在社会上交朋友时,一定要“定其交”,也就是说一定要有交情。我们平常认为朋友可以分几类:一种是一般的朋友,见面之交的朋友;一种是政治上的朋友,就是有利害关系的朋友;一种是经济上的朋友,就是所谓的通财之谊;最后一种也是最难得的一种就是道义之交。我们一生中能不能交到一个没有一点利害关系的朋友?在所谓政治、经济、普通等等一切的朋友之中,能够全始全终的有几个?如果有,这个就是可以相交的朋友。朋友只有“定其交”以后,你才可对他有所要求。我们平时经常会感叹:“有酒有肉皆朋友,患难何曾见一人!”所以说只有在真有患难的时候,才能看出谁是你的真正的知心朋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孔子认为人生的大道上,只有能够修正这三个要点,自己才能够“全”。这个全字的道理,就是孟子所言“君子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的“全”。在人生之路上常有求全之毁,因为谁也不可能是完人,每一个人都会有缺点被人家挑剔。所以被人攻击,被人批评,都是求全之毁。所以说我们随时都有求全之毁。那所谓的不虞之誉呢?就是有时候人家恭维你,甚至被人过度地恭维,往往会使自己得意忘形。这种恭维就是不虞之誉。所以说只有懂得了求全之毁,人生才能求全,人生才可能全始全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如何算全始全终呢?孔子认为任何人的一生,都很难做到全始全终。所以“全始全终”这四个字,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非常之难。要有好的全,先要有好的始,之后才能谈全终。所以说,与其求结果好,还不如求开始好更好。佛教中有“菩萨畏因,凡夫畏果”的名言。意思是说菩萨做任何事情,都注意到“因”,也就是一开始就是好的因,所以好的结果自然就在好的开始里了。“菩萨畏因”就是说动机是起心动念之因。而所谓凡夫畏果,就是说凡人因为“不威不惩”,犯了法不到枪毙、不到临死是不会反悔的,只有果出来了才会害怕。所以与其等到果报来了才后悔,何不于种因的时候就加以检査呢?智者畏因,一开始就怕,就重视、注意,后果就不会有问题了。一般人是到了结果时才会怕,所以说要做到全始全终是非常困难的。全始全终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慎终不如慎始。要得到好的结果,那一开始就要注意,就要慎始。这也是孔子告诉我们的交友之道,也是处世之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危以动,则民不与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危”并不是危险之危,而是指计划不够周衍,还没有成熟,只顾及自己的理想,没有顾到环境的需要,就把计划给推出来了。“则民不与也!”也就是说老百姓不会服从的,也不会与你合作了,因为没有人支持你的计划。这次上海市匆忙划江封控就属于典型的“危以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惧以语,则民不应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是说用威胁的话来对待别人,“则民不应也”,也就是说民心是不会顺应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平常没有什么交情,你如果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平时对人家没有什么给予,而去要求别人,“则民不与也!”人家是不会诚恳拥护你的,也不会听你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的“与”是指拥护你的群众,跟随你、同情你、拥护你、支持你的,都是“与”。所以在做人做事方面如果是“莫之与”,就没有人听你的,没有人同情你。做事业没有伙伴,没有真正的知己,“则伤之”!要想成功就很难很难。这也是孔子在这里要告诉我们的:你要成功就要靠朋友。而朋友之道有两个原则:一、朋友有通财之谊。朋友也是社会,社会上彼此有困难要互相帮助,就是通财之谊。二、朋友要劝善规过。我有过错,你能指出来,忠告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孔子在谈朋友之道时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所谓益者三友就是指对你有益的朋友有三种:友直,对你讲实话的人;友谅,能够包容你、包涵你的人;友多闻,学问见识比你广的人。这三种是好朋友。这是孔子从益卦中所引伸到的。一个人如果没有通财之谊的朋友,没有劝善规过的朋友,也没有学问见识比你广的朋友,那么你人生就会很艰难,想成功就很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孔子通过对益卦的认识,给我们讲了交友之道,处世之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益卦上九爻的爻辞,这也是现在生活中朋友之道的真实写照,尤其是利害关系的朋友,工作中的朋友,政治上的朋友,像这一类作风的人特别的多,没有利害冲突时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旦有利害冲突了,不但不会帮助你,背过来甚至还要打击你。这就是:“莫益之,或击之”,就是这个样子,所以说,交友一定要谨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立心勿恒”</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立心”就是指动机,而“勿恒”就是没有恒久的,这就不是“易其心,定其交”的朋友了,所以,爻辞最后的判语当然是“凶”。所以我前面说过,即使是夫妻也未必是知己,因为男女之间就是我爱你,你爱我,这种爱都是以“我”为中心的,每个人都是为“我”,为“自己”,不会真正去爱人;有时即使做到爱人,也是为了“我”的需要而爱。所以说,这个爱的逻辑都是以“我”为中心,由“我”而来。如果我爱你,你不爱我,你就会“莫益之,或击之”了。所以男女朋友和夫妻就很容易反目成仇。即使生活中能完全真做到无“我”的爱,那那个爱就不叫爱了,那叫做仁,是慈悲,这种爱在社会上就很少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益卦上九爻辞来看,世界上的交情不是“莫益之”,就是“或击之”。无益于自己的,便打击。想想还是蛮可怕的,但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个现实社会也确实如此,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经历这种事情,比如单位用人的事,一开始选用他时,他会很感激你,后来慢慢就变成这是你应该这样的,最后如果你有对他稍有不利的微词,他就会恨你。所以道家的《阴符经》就说,“恩里生害”,恩太多,对他太爱了,就会成冤家。这在家庭孩子的教育上也都一样,现在我们的所谓爱的教育,那只会恩里生害,古人云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是没有道理的。社会上恩爱、利害、善恶、是非本来都是相对的,但我们今天只想抓住恩爱、利益,忽略了利害相对、相生的道理。所以益卦说:“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这就是不知所立。如果是这个样子,无论做人或做事都不会全始全终的,所以结果必然是“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静下心来探究探究《易经》,会发现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社会和人生中的许多道理,老祖宗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给你总结和揭示好了,只是你自己不知而已。</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