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的父亲(父亲 / 公公)于2019年5月辞世,享年九十一岁。父亲离世,我们至今也无法治愈心里的悲痛,可他生平的点点滴滴却抚慰了我们心灵深处的痛苦,为此深切地缅怀父亲也定格在我们的生命里!</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的父亲退休前是莆田市大洋公社党委书记!我们夫妻俩是1974年(当时我们才十九岁)插队莆田市大洋公社的知青。每次知青相聚在大洋公社,看到知青们那么崇拜和敬仰我们的父亲,我们彼此都难以忘怀当年父亲在大洋公社为党为人民勤恳敬业的风范。</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我的父亲1930年出生于莆田市下郑村,高中读书时就受前辈革命精神的影响,曾参加过游击队,在部队好多年,他是1969年底调到大洋公社工作的。当时由于文革破坏和干扰,干部群众中派性对立严重,地方党组织处于瘫痪状态,父亲临危受命,担任了大洋公社党的核心组组长。1971年核心组撒销,恢复党政领导管理的体制,他被任命为大洋公社党委书记。作为当年大洋公社的第一把手,他坚持讲党性,讲团结,讲奉献。他带领着一些党政干部翻山越岭,走村串户,深入老区每个村庄调查研究后,制定了老区的建设理念和创建新的项目目标。每到一个村庄,他都会关心询问插队知青的生活情况。去年我们知青相聚大洋农场时,有些知青记忆犹新地说:“现一到大洋,我们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郑书记头戴斗笠,汗流浃背,脚穿一双破旧军鞋在田间地头与我们知青在一起的时光。”。</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想当年不少知青才十六七岁就远离亲人,来到大洋公社从事繁重的农活。在经历坎坷曲折的知青生活中,大洋那些知青都难以忘怀我们的父亲。按大洋知青的话语:“在我们最无奈,最艰苦的知青年代,我们有幸遇到了老区人民的好干部—— 大洋公社党委书记郑文霖,他是我们知青终身难以忘怀的贴心人。”。当年知青在我们父亲的培育和关爱呵护下逐渐成熟成长起来,不少知青还获得了莆田县(现是莆田市)知青荣誉奖。</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大洋公社自1964年知青插队入户到1979年知青上山下乡生涯结束,先后共接收知青千余人。1971年6月大洋国营农场转归属于公社管理,公社接收国营农场的士地和财产之后,我们的父亲就着手组建了两个知青农场,即大洋知青农场和可山知青农场。原插队落户的知青也陆续进入了集体生活管理的这两个知青农场。知青农场的建制、人员的安置、生产和生活等大量的事务皆很繁杂,父亲总是亲自过问,亲自协调解决了许多历史遗留的问题。当年我们知青的口粮是每月36斤左右,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他还是千方百计地为增加我们知青的收入,确保知青的生活费,他从社办企业东挪西凑资金,给每位知青每月发放3元生活费。还筹备资金建了知青礼堂,既丰富知青文化生活,又解决农忙雨季堆放谷物的问题。1975年又为知青农场建了一栋二层楼的宿舍楼,解决了知青住宿拥挤的困境,并盖了小买部和医疗站等等,给我们知青日常生活增添了幸福感的色彩。大洋水电站建成后,父亲又亲自关注我们知靑农场,让知青农场首批享受了用电设备,促进了农场生产力的发展,给知青农场创造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大大提高了我们知青的生活水平!</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知青农场的农耕任务繁重,每当农忙季节,父亲总会亲临现场,与知青们並肩战斗,在田野上、晒谷埸上总会留下他的身影。父亲总是关爱和体贴知青,农忙时节都会交待农埸领导,杀一头猪为知青们改善伙食,要求食堂多做些馒头补贴知青食用,还给知青发放农场自产的菜油、茶油,为知青生活添点油水。这在当年对知青来说,是一件非常丰厚物质的待遇。</b><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每逢农忙季节,父亲就动员社会力量来援助我们知青农场。记得当年农场的仓库面积有限,经常因稻谷堆放处爆满发愁,父亲会立即请粮食部门先收购后返销,解决了知青农场堆粮和知青口粮的问题,可谓一举两得。</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父亲不仅关爱知青,且对知青赏罚分明。记的有一年春耕,我们在地里插秧,因当时天色已昏暗,我们加油努力赶着插秧,傍晚收工时夜色已看不清视野田庄的草木了,我们就没有再看一下田里所插的秧苗。刚好苐二天我的父亲下乡路过田间,见到这块田里所插的秧苗密植度不够,他大发雷霆,知青排长被叫到公社办公室大训一顿。挨了批评的班长头也不敢抬起,知错认错,当班长低着头认错时,我的父亲发现班长的嘴巴肿了,马上改变口气,关切询问这是什么原因?得知班长是患牙周炎疾病引起局部肿胀疼痛后,他立刻命令班长去乡卫生院医治,并再三叮嘱班长:“医疗费用拿到公社来报稍。”。刚受批评出了一身冷汗的班长,顿时犹如一股暖流涌上了他的心头⋯⋯。事后班长告诉我们:“通过这事,他非常感激郑书记的关怀与包容!”。</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父亲在大洋上任伊始都十分注重大洋公社的经济发展。他一方面抓农业生产,确保粮食产量;一方面大力发展社办企业,以电力发电先行招贤纳士,他大胆地启用当时下放大洋昆山的原莆田县付县长许孑冰和公社付书记苏天柱等同志组成领导班子,开工建设了三层沶水电站,为大洋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盾。有了自己的发电站,公社先后建立了农具厂、糖厂、造纸厂、乌油厂、锯木厂等等。这些社办企业的兴起,不仅解决了许多老区子弟、大龄知青的就业问题;还大大增加了公社经济的收入。他还引进福清县高山公社曹德旺先生在大洋知青农场搞苗苗圃基地,培育多种果苗,滿足大洋公社各村种植的需求。1972年福卅军区司令韩先楚从永太去福州,路经大洋停留一会儿,郑书记不失时机向韩司令汇报老区人民和知青需要农业机械化设备(丰收45型上海产拖拉机二台)等,韩司令非常重视郑书记的汇报并及时给予解决,二台丰收45型上海产拖拉机很快就得到了省领导的批准。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大洋拖拉机站,多位知青当上拖拉机司机。</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当年父亲总是惦记着老区人民的子女教育问题,当时大洋山区的教师队伍文化水平普遍低下,由于山区地处偏壁,交通不便,外来的文化高的教师留不住,当地招聘的教师文化程度又不高。为了提高教学水平,父亲大胆地启用了知青,从高中文化的知青中选拔优秀人才到各个学校当民办教师,大大地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文化素质,为老区人民子弟教育创造了更好的教育体系。使当年受教的不少学生,考上了好学校,走出了大山,奔向远大的前程,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按知青的话音就是“郑书记当年真有远见,为大洋公社培育了大批社会有用的人才。”。当年父亲也非常关心老区人民的健康,为了改善医疗条件,他多方争取资金兴建了红岩医院,解决了老区人民看病就医难的问题。 </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因大洋公社是我们知青的第二个故乡, 我们知青相聚常常都选择在大洋公社农场。一看到大洋农场,大家都会百感交集,无不缅怀我们的父亲!特别是一看见刚刚修膳的知青礼堂和破旧的知青宿舍楼、办公楼、仓库等等,犹如旧燕归巢,对这里仍记忆犹新,燕居深念感慨万千!</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我们的父亲虽然已离开人世三年了,但大洋公社的知青仍然念记着他。每当我们知青相聚在第二故乡,他们常常会说:“郑书记在大洋公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始终坚持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始终讲党性讲团结讲奉献的工作风格;始终任劳任怨吃苦耐劳服务于人民的精神内涵;始终不渝地关怀着大洋知青的日常生活和始终不懈地为大洋老区的企业经济发展而奉献自己的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大洋知青和老区人民的缅怀!”!</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父亲生平的照片现成为我们家珍贵的遗物和印记!</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父亲军人的生涯:于1949年3月(19岁)加入福建闽中游击队,职务从战士到班长、分队长、政治指导员;1949年8月在福建第五军分区二连,任文化教员;1949年11月~1950年8月在华东军政大学福建分校,任副班长;1950年9月~12月在福建第五军分区土改队工作;1951年~1953年在福建普江军分区工作,任书记及军务参谋等职务;1954年~1956在福建普江军分区司令部,任休养队列参谋和治安勤务参谋等职务。于1955年9月30日,国防部長彭德怀亲自授予我父亲“中尉军衔”。</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1950年父亲与祖母、伯父的合影。我父亲去参加游击队时,我伯父留在家里照顾他们年迈的母亲。</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我是1977年从大洋公社去参军的,这是回来探亲时与我父亲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在父亲的培育下,我们五个兄弟姐妹茁壮地成长。</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 20px;">这是我父亲与伯父及朋友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父亲七十岁生日 全家欢乐一堂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父亲八十岁大寿 全家欢乐一堂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父亲九十岁大寿 全家欢乐一堂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父亲九十一岁大寿 全家欢乐一堂的照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