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考察走长城,“青春作伴好还乡”

怡然

<p class="ql-block">“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一天我们踏着夕阳归来,结束了一天的行程,怡然的心中荡漾着老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意,火燕怡然每次随萧老师、傅老师及兔哥三大位走长城,心中都荡漾着这种喜悦至极之情。今天,萧老师找到了他心目中的青龙桥西口北山墩;火燕怡然完成了八达岭长城南七楼到八达岭古长城东垭口一段补课;期间我们还有意外收获,真是行程顺遂,赏花考察,收获不小。下面就慢慢道来吧。</p> <p class="ql-block">——寻佛记</p><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的行程从关沟走起。关沟位于南口镇与八达岭岭口之间,长约20公里,是历史上京师通往塞外的要路。关沟两旁有军都山夹峙,中间有温榆河顺沟自西北流向东南。关沟一带有诸多名胜古迹,如居庸关、云台、詹天佑墓、南口城、八达岭关城等,还有杨家将的传说故事。萧老师翻阅了大量的文献记载,并与傅老师及兔哥翻山越岭进行实地考察,在进行考察验证的同时,又有许多新的发现。今天他们首先要带火燕我们二人去拜见八达岭森林公园外的6尊佛。“关沟有多少尊佛?”火燕问兔哥,怡然觉得这真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没想到兔哥算了算说,应该有十三、四尊吧。对于关沟一带的古迹,萧老师、兔哥真是如数家珍。</p> <p class="ql-block">我们今天拜见的6尊佛分两组,每一组三尊。</p><p class="ql-block">一组混搭佛像组合——</p><p class="ql-block">进山一百多米,便见第一组佛像。第一组三尊佛,中间主佛造像高1.9米,方下巴,方颌大口且有禅定印手型,脚趾造型整齐,头戴极具元朝标识的帽子,文物专家判定其符合阿弥陀佛的特征而并非是常规的观音菩萨。主佛左侧是龙女献宝珠,右侧为善财童子,这实在是一组混搭佛像组合。此处摩崖造像是元末明初能工巧匠雕刻而成,而这种混搭佛像组合则是一种创新,也正是草原民族心胸豁达、性格豪爽,不喜墨守陈规,从雕刻到组合进行了自主创新。而到了明清时期,官方专门出台了佛像雕造的专门规定,如果雕刻有误,摆放有误等都视为亵渎神灵、追究罪责。这组摩崖造像具有典型的元代特征,代表了元代时八达岭地区摩崖造像的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佛教中的“三世佛”——</p><p class="ql-block">第二组三尊摩崖造像是佛教中的“三世佛”,燃灯佛(代表了过去)、释迦穆尼佛(代表现在)、弥勒佛(代表未来)。佛像头戴冠而无发髻,身披袈裟搭毯,盘膝而坐,雕刻圆润细腻,显得庄严稳重。传统佛像建造均在较高处信徒膜拜仰视方能与佛像的眼睛对视,接受佛法熏陶。由于年代久远,泥土沉淀覆盖了此处摩崖造像的底座,人们因此能与之平视,而其地下部分的构造与雕刻至今是个迷,有待专家挖掘考证。摩崖造像顶部山体有4个小洞,便是当时庙宇用来搭建椽子而遗留的。</p> <p class="ql-block">我们都知道,元代时的居庸关已不是防御塞外民族的重点了,据古籍上记载,“每岁至驾行幸上都,并由此途”,也就是这里变成了元朝皇帝往返于大都和上都的重要通道。当然也是商旅往来沟通关内外的重要通道,“在漫长艰苦的旅程中,人是需要有信仰才能坚持下去的,这些摩崖造像正是一种信仰的表现形式”,兔哥向我们解释说。</p> <p class="ql-block">——寻“台”记</p><p class="ql-block">寻“台”?寻什么台子呢?“青龙桥西口的墩台”,当萧老师说到要找这处墩台时,怡然一脸茫然,经过与萧老师一起进行实地踏勘、考察及萧老师现场讲解,后又读了萧老师的考察文章《昌镇居庸路八达岭下之青龙桥西口北山墩》,怡然才大致明白。下面一段话是怡然对萧老师寻找墩台的起因的理解:话说明代昌镇居庸路八达岭下有青龙桥东口,还有一处青龙桥西口。其中青龙桥东口位于长城墙体主线之上,而青龙桥西口位于关沟之西,不在长城墙体主线之上。但根据明代“尺列寸守”的原则,青龙桥西口也不能不备。且《西关志.居庸卷》之一【軍馬】:“青龍橋西口,軍四名。”萧老师又根据其它史料的记载,进而推测在青龙桥西口应该建有墩台。</p> <p class="ql-block">公园小径两边的杏花开得正酣。</p> <p class="ql-block">但应该有,到底有没有呢?没有相关资料记载。有明至今600多年来,时代发生了沧桑巨变,历史风云不知湮没了多少前朝往事,那应该存在的墩台在哪里呢?能找得到吗?进山拜了六尊佛之后,我们便进入森林公园景区。“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没有“蝉噪”,但空谷鸟鸣确实是格外安静,而公园小径旁边时有杏花绽放,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八达岭森林公园分南北两区,我们行走的北区并未开放,南区的红叶谷也只有每年红叶红的时候才会开放。但有此景并未生出“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之情,因为我们满怀信心的寻找萧老师心中的墩台。</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公园里小憩。</p> <p class="ql-block">出了八达岭森林公园景区,我们进入八达岭古长城景区,进景区几十米,萧老师认准右侧一小路,便一刻不停地向上攀登,原来,萧老师与兔哥对青龙桥西的这一段地理地形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分析,已然是“胸中有丘壑”了。萧老师的脚步中注入了激情与兴奋,变得格外矫健,紧跟在后面的我们累得气喘吁吁。爬升不到一百米,前边的萧老师陡然停住了脚步,我们抬头一看,哦,一座整整齐齐的石墩台啊!</p> <p class="ql-block">这座应该有的敌台果然存在,而且保存良好!“此座墩台平面俯视为正方体,底部边长约六米,顶部边长约4米。由下往上收分,侧视为体形——”在考察中,兔哥负责定位与记录、傅老师负责对墩台进行测量,他们三位各有分工,怡然火燕负责围观与感叹。“毛石砌就、灰膏钩缝,墩台的顶端有凹进去的铺房痕迹,原来应该有顶棚,供守台士兵躲避风雨”萧老师解释说,我们在墩台顶的墙体及墩台脚下,发现了青色的长城砖与残存的瓦片。</p> <p class="ql-block">台子下面的青砖与瓦片</p> <p class="ql-block">萧老师还给我们介绍了墩台周边的地形:东北远眺青龙桥西口,高速桥东即青龙桥东口。青龙桥东口,在长城主线之上,防御由小张家口而来的龙潭沟。青龙桥西口,不在长城线上,是一处防御化梁、黑豆峪的“内口”(见萧老师的《昌镇居庸路八达岭下之青龙桥西口北山墩》)。由此可见,这处“青龙桥西口北山墩”防守责任也是重大的,萧老师的据理推测又一次得到了验证,我们跟萧老师一样振奋!</p> <p class="ql-block">墩台顶上的铺房痕迹</p> <p class="ql-block">我们离开了这座墩台,萧老师还在台子前观察</p> <p class="ql-block">望向青龙桥东方向“开往春天的列车”,在这条沟里调整</p> <p class="ql-block">眼前突然出现高大的墙体,我们已经到了八达岭长城段了。</p> <p class="ql-block">——补课记</p><p class="ql-block">先说说八达岭长城吧。八达岭原为隘口,后建关城。明隆庆三年(1569年)至万历十年(1582年)在各口修建障塞,并在各口两侧的山上建起边城、梢墙、挡马墙等,后来逐渐增建为长城,并修筑敌楼、墩台。起自川草花顶,经石佛寺口、青龙桥东口、青龙桥西口、王瓜峪口、八达岭口、化木梁口、于家冲口、黑豆谷口至石峡峪,全长约12千米。八达岭长城、关城、城墙、要塞及关沟中部的居庸关构成明代北京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从八达岭景区到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到八达岭古长城段,是一段非常精彩的长城,这里既有修缮完美的景区,也有沧桑古朴的原貌。</p> <p class="ql-block">火燕怡然对于这一段长城还差中间一段没走过,即从八达岭景区的南七楼到八达岭古长城的东垭口,中间大约两三公里,但是这一段长城因为种种局限,补课并不太好补,因而念念不忘并困扰于心。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这次随萧老师考察,竟然意外地完美地补上了这段,内心的喜悦无以言表。</p> <p class="ql-block">八达岭长城段——</p><p class="ql-block">雄伟壮观我们找到青龙桥西口的墩台之后,翻过两座山便看到了高大巍峨的墙体,原来我们已经到了八达岭长城的近前,我们所处的位置正是八达岭长城南9楼的位置。怡然与火燕从南9楼拉抽屉到南7楼下。这里隔着铁栅栏,过了铁栅栏就属于八达岭景区了,当初我们游八达岭景区长城的时候就止步于此,曾隔着铁栅栏惆怅地望向我们所处的这段长城,今天我们的足迹终于完美相接。我们与南7楼上的保安人员打了招呼,便又折返回南9楼(延庆53号台),萧老师他们三人在那里等我们。</p> <p class="ql-block">怡然与火燕拉抽屉到八达岭景区南7楼前,南七楼上的景区保安人员</p> <p class="ql-block">从南8楼到南12楼属于八达岭长城段,这一段长城长城蜿蜒曲折呈现漂亮的弧度,这一段边墙防卫体系完备,防守的责任也相当重大。此时,长城内外春花盛开,点缀着雄伟壮观的长城,让人忘返。只是这一段修复得非常整齐,两边安装了铁栅栏,失去了长城的古朴沧桑。</p> <p class="ql-block">这是南八楼,虽然修过,但基本保存原貌。</p> <p class="ql-block">这不应该算是敌台,应该是一座敌台式马面,是为了进行深度防御。</p> <p class="ql-block">南9楼(延庆53号台)敌台</p> <p class="ql-block">南9楼(延庆53号台)敌台内部的碑槽</p> <p class="ql-block">长城蜿蜒,山花烂漫,好一幅漂亮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继续向古长城方向前行,关口俨然,说明此处的防御责任非常重大</p> <p class="ql-block">回望蜿蜒曲折的长城</p> <p class="ql-block">这又是一座敌台式马面</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南十楼(延庆54号)南十一楼(延庆55号)</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南十二楼(延庆56号),这座敌台占据这一段长城的至高点,过了这座敌台是一段长城的陡坡下行,下到垭口处,已进入野生动物园景区段长城了。</p> <p class="ql-block">八达岭野生动物园长城段——虎啸声声</p><p class="ql-block">动物园里的三个墩台——</p><p class="ql-block">南十二楼(延庆56号楼)属于这一段长城的至高点,过南十二楼后再经过一段长长的下降,便到了一处垭口楼(延庆57号楼),右侧直面的便是八达岭野生动物园了。不时传来的虎啸声声,提醒我们动物园里有老虎的,随之便会想起动物园里发生的老虎伤人事件。</p> <p class="ql-block">垭口楼(延庆57号)</p> <p class="ql-block">望向动物园门</p> <p class="ql-block">动物园二号墩台(延庆58号)</p> <p class="ql-block">“动物园里的山上有两座、不,是三座墩台啊!”萧老师指着野生动物园中夹着两条沟的三座小山的山顶,惊叹道。一般来说防卫一条沟应该是两墩台相对,这里是不是还应该有一座敌台呢?我们找了半天没有找到,不过也豁然开朗,敢情,那中间的墩台应该是一星管二。萧老师推断这里是化木梁口,他将进一步考证。</p> <p class="ql-block">话说这里处于长城垭口处,地势非常平缓,属于“极冲”之地,两条沟直通山外,骑兵可以长驱直入,着实应该严防死守。萧老师推断此处即为“化木梁口”,为了弄清楚这三个墩台的具体情况,萧老师直想进入野生动物园,被兔哥我们拦下,“动物园里有老虎啊”。萧老师只好作罢,将来有机会,萧老师可能对这一带作进一步考查、研究。</p> <p class="ql-block">这又是一座马面,也是为了实现无死角的防卫,配合着对面的三座墩台,说明这里的防卫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马面有复修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这里出现了一个漂亮的寺拐弯,让人想起陈家堡的“罗锅长城”,有几分相似。</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延庆59号敌台,敌台前有超豪华的下兵道。</p> <p class="ql-block">擦身而过的文保碑——</p><p class="ql-block">怡然与萧老师、兔哥走在前边,已经到了延庆59号台,火燕因放无人机走在最后,但我们发现走在中间的傅老师却迟迟不见,我们往回找了找,发现傅老师下了墙体到了八达岭古长城景区一侧,原来她竟然有了新的发现——立在草丛中的文保存碑“长城(林场段)”。我们都很兴奋,非常感谢傅老师,不然我们差一点与这文保碑擦身而过。要说善于发现,不得不提到傅老师与烟花三月的另一次重大发现,那是在居庸关水关长城的墙体上,她们发现了“山东左营工起”的文字砖,这是长城修建非常明显的分界点,在她们之前从来没有人发现过。走长城的姐妹们,练就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p> <p class="ql-block">八达岭古长城——古朴沧桑</p><p class="ql-block">过了延庆59号台,我们发现有一块边界碑:八达岭长城“市保段”与“国保段”,国保段就是我们刚刚走过的这段,市保段则由此继续向前,墙体上立有一道铁栏杆,以示明显分界,而更明显的分界则是长城从这里开始,是基本没有进行维修的原汁原味的一段长城。虽然长城墙体坎坷不平,但感觉却非常好,长城,经历了五、六百年的长城,本来应该是这个样子。</p> <p class="ql-block">延庆60号敌台,沧桑古朴,具有内在美、残缺美!</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们赶上了漂亮的“耶稣光”,透过“耶稣光”,我们发现前边长城段虽然很残破,但是墙体非常高大严整,但也发现墙体有明显的过渡,即由规整的长条石墙体过渡到毛石砌就的墙体。</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这座敌台里发现了一大堆瓦片,如果认真拚起来,说不定会拚成一个完整的器物。</p> <p class="ql-block">萧老师跟兔哥站的地方,便是墙体由宽变窄的交界处。</p> <p class="ql-block">等我们到近前又看到,墙体明显变窄了两米多。很明显,墙体由二等边墙变成了三等边墙。</p> <p class="ql-block">延庆 61号敌台,因墙体变窄,敌台超出了墙体的边界 。</p> <p class="ql-block">延庆 61号敌台的内部</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这段长城变窄了呢?”怡然在心里琢磨,也许因为这一段山脊特别窄,修建长城时因地制宜吧!变窄的墙体似乎更加灵魂飘逸,它盘旋曲折向前延伸,很有一种“山舞银蛇”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长城的墙体从这里开始又一次变宽,展现出二等边墙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这里又是一座马面</p> <p class="ql-block">长城在山脊间盘旋,上升——下降,前边是一处断崖,山险虽陡峭,但是长城可是一直修上去的。</p> <p class="ql-block">兔哥一兔当先,先爬上了断崖,又指挥萧老师与火燕爬了上去,怡然与傅老师可不敢冒这个险,从旁边绕了过去。</p> <p class="ql-block">下降过程中看见的一处超豪华下兵道,五、六百年了,保持非常完好!</p> <p class="ql-block">过了断崖后遇到的第一座敌台,这应该是延庆62号敌台了。</p> <p class="ql-block">延庆62号敌台的内部。</p> <p class="ql-block">延庆62号敌台旁边的铺房(火燕站立处),这可是一重大发现,萧老师为这个发现而欢心鼓舞了,我们也是!</p> <p class="ql-block">残墙残阳灿烂的山花——一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长城上的一处山险,要从无可攀抓的光溜溜大石头上下来,可有一定的难度,兔哥与火燕下去了,萧老师带着傅老师和怡然从旁边的荆棘中生切下来。过了山险,这里是一处垭口,萧老师站在垭口处在思考,这处非常明显的关口是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这里似乎仍然没有走出野生动物园景区,旁边仍然有铁丝网拦挡,还写着“恶虎伤人,严禁下山”八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从垭口处又经过了一段非常艰难的攀爬,我们到了延庆63号敌台。东面坍塌一半,北面几乎完全坍塌,其东、南两侧面保存不错。这座敌台内部进行了支撑,怡然觉得这种维修方式还能够接受,既保持了敌台原有的面貌,又延缓了敌台的坍塌。若干后,当我们的子孙后来代看到这种情形,很容易进行断代,明白我们这一代为保护历史遗迹作出了努力。</p> <p class="ql-block">敌台的内部的南面墙体</p> <p class="ql-block">敌台的北侧已经完全坍塌,就好像是一面大大的落地窗,风景不错,只是令人惋惜。</p> <p class="ql-block">敌台的西侧面保存不错</p> <p class="ql-block">发现几处延庆文物测量标志</p> <p class="ql-block">这是长城上最窄的一处墙体吧,其只有三块竖放长城砖的宽度,大概是18*3=54cm,为什么修得这么窄呢?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山体特别特别狭窄,可能是一块大尖石,我们看到巨石旁边还用毛石灰膏砌出来一块。</p> <p class="ql-block">过了最窄处墙体后,是一段碎石墙体,有人常常把这样的碎石墙体一律为齐长城,“你看,这长条形墙砖、方方正正的漫地砖,是最明显的明长城特点”,萧老师说。</p> <p class="ql-block">磕磕绊绊上升到最高点,这是延庆63号敌台。“这是有名的条石楼,以这两块斜放着的条石为标志,十几年前就是这样子了”,兔哥说。</p> <p class="ql-block">敌台里两面都有保存完好的土炕,“是明代的遗迹,还是现代人的痕迹呢?”一般来说是现代人的痕迹,但是从砖墙钩缝的灰膏看,与其它墙体上的痕迹完全一样,还真像是明代的遗迹呢。</p> <p class="ql-block">我们又赶上了华美的也耶稣光</p> <p class="ql-block">站在敌台上向下俯瞰,长城像一只展翅飞翔的蝴蝶,翩翩欲飞,这里也是一处漂亮的蝴蝶结。但令火燕怡然更加兴奋的是,我们今天的轨迹与两年前走的长城轨迹形成了完美的对接,我们上一次历尽千辛万苦,正是从垭口处切入长城的。那时候疲惫至极的我们,没有勇气仰望我们现在的高度,只能打起精神向对面古长城方向攀登,而当时去往古长城方向的的长城正在维修之中。</p> <p class="ql-block">两年前我们到这处垭口时,往古长城方向去的墙体很破碎,正在准备进行维修。</p> <p class="ql-block">从延庆63号敌台下来,这段长城墙体很破碎,很陡峭。</p> <p class="ql-block">下到垭口处,这是我们今天经过的最后一座敌台,延庆64号敌台。敌台残破,如血残阳,叠加着历史的凄凉。但有了杏花的点缀,残存的敌台也有了几分朝气蓬勃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高大坚固的墙体,它可以再屹立五百年吗?</p> <p class="ql-block">延庆64号敌台,内部也做了修整,不过还看得过去。</p> <p class="ql-block">又捕捉到了一束耶稣光,很绚烂!</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这里下了长城,结束了今天的长城行。</p> <p class="ql-block">但美好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我们接下来是从杏花谷走出去的,杏花灿烂,鸟语花香,夕阳醉美,沁人心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