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西牙甸

越鸟南枝

<p class="ql-block">“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清咸丰、同治年间,新平西牙甸因出了个响当当的人物普承尧,而使这一地名声名远扬。民国王志高署《新平县志》载:“普承尧,清道光甲辰武举、乙巳恩科进士,选补湖南宝庆协中军都司。时,洪杨(洪秀全、杨秀清)起兵,占据楚皖赣各州郡,尧奉命往征,转战三省,以勇略著闻。洪将石达开攻围四川,又提兵往援,屡建奇功。官至提督御扎萨克图巴图鲁江西九江镇总兵,绘像紫光阁。”清末举人马太元《新平县乡土志》载:“普承尧,邑武进士。咸丰初,出征湖北,佐布政使罗泽南破石达开于义宁州,达开乘虚入江西。承尧又佐巡抚胡林翼破达开于瑞州,屡著战功,威震吴楚。后官至九江总镇。”新平网:“普承尧(生卒年月不详),彝族,云南新平细牙甸人……”。</p> <p class="ql-block">康熙《新平县志.村庄》载:“西牙甸属西路”,道光《新平县志.村庄》云:“西牙甸属北乡”,民国陈荣昌署《新平县志.村落》记:“细芽甸属中区”、民国王志高署《新平县志.市镇乡村》有:“西牙甸属第一区第七乡”的描述。1952年新平全县划分为一镇、7区、91乡,城关镇辖县城10个街区,第一区辖磨皮等13个乡,磨皮始以行政建置名称出现,西牙甸这一历史上有可能是乡、保、甲、牌的地名随之消失。</p> <p class="ql-block">多年来,为寻找西牙甸,我按历史线索脉络来梳理,沿着前人的脚步去丈量,上访耄耋之人,下询束发弱冠,皆不知其所在。于是认真审识志书图籍,始在清朝、民国新平地图中锁定西牙甸的大概位置,它应该就在平甸梭克、红星和弥勒之间。为少走弯路,决定先电话咨询,利用身边人脉资源分别从村干部和曾参与编写调查1986年《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地名志》的老同志身上入手,胸有成竹、信心满满的期待,换来的是事与愿违。怪了,这一百年不到的时间里,志书中均有明确记载的地名,怎么会突然之间就不见了呢?让我百思不得其解。</p> <p class="ql-block">2022年4月12日,借到平甸磨皮下乡的机会,向村干部提起以前磨皮有没有姓普的大户人家,村监委主任杨文林说有:“一在磨皮果求莫苴,解放前是个小地主;一在他的老家磨皮新村,普家人多年前外出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了。”这意外的收获让我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立马催促他们带路。初到果求莫苴,未遇到普氏后人,看这山形地貌也不像有大户人家居住过的样子。于是毫不犹豫赶往新村,爬上倮里左村后,一条平缓的道路直指新村,远眺午后夕阳西照的村落,只见磨盘山北支山脉到此戛然而止,西向支脉回形环抱,整个地势虎踞龙盘,群峰揽胜。村庄前阡陌纵横,草长莺飞,满是春的绿彩,让我心里有被撞击了一下的感觉,真是人间仙境哪!</p> <p class="ql-block">新村属平甸乡磨皮村,全村37户157人,均为彝族,村内房屋多为土木结构,房屋坐西南朝东北,呈块状聚落,距离村委会尼黑达8公里、新平县城27公里。据村中85岁的方桂珍老人回忆,西牙甸包括今取打左、果求莫苴、倮里左、新村四个居民点范围,该区域有一条河,名叫西牙甸河。有一条赶马大路,从新平城出发经革棚、纳溪、三家村、大方达、分水岭、阿者、暮(磨)皮直达西牙甸。解放前,新村这片区彝语“萨迪若”,意为人家分散居住的地方;解放后,工作队进村后把分散居住的几户人家统一安置到此,更名“新村”。新村以前仅有大户普氏居住,她小时候普氏旧居尚完好,是一幢占地约2000平方米的四合院四天井土掌房,房屋基础用花岗岩支砌,门窗、隔板、家具均选用本地视为名贵的红椿木制作,柱梁则专挑耐蚀耐腐的滇叶杉原料,天井中的条石又大又长,柱脚为八方石,雕文刻镂,巧夺天工。普家人举家外出后,曾有任姓村民到此暂住。一天晚上,一伙外地强盗到普家大院抢劫,认为能住上如此宽大豪华的人家必定富有,强行要求任家拿出钱财,不管任家怎么哀求没钱,贼人均不肯相信,翻箱倒柜找不到点值钱的东西后,强盗们恼羞成怒把任家仅有的一小土罐猪油烧热后淋在其身上,把任老头弄成残疾。经此劫后,任家逃之夭夭,再不敢在此居住。</p> <p class="ql-block">为补充完善资料,4月17日,约上几个朋友再上西牙甸。今天居家的村民较多,知道我们的来意后,老老少少热情为我们带路,指认普家大院的位置、四至界线及今尚存的物证。普承尧故居位于今新村村头,老屋虽已不复存在,但亲眼见过的村民尚能叙述清楚。普家大院建筑为紧紧相邻而又独立存在的四院四天井,今存古柏树一株【《新平县古树名木图集》记录:“平甸乡磨皮村委会新村侧柏,树龄200年,胸围305cm,树高24米,保护等级三级”】,该株侧柏当初就种植在普家前院处,院外还有一株老桑树和杨梅树,土地承包到户后,树大影响庄稼种植,被村民砍伐。在与村民的交谈中,得知普家马槽旁原有一株奇花,树高4米左右,不分杈、不发芽、只开花、不结果,除开花时节外,整棵树犹如会长高的树桩,每年春季,树身上间隔60分左右会开出几朵对称的金黄色巨花,状如喇叭,香飘四里,彝名“嚡得微”,该花死后,外出的村民曾对比寻找过,均未发现有类似的品种,从大家的叹息声中看得出来他们对此株奇花的惋惜和眷恋。</p> <p class="ql-block">传说很早以前,西牙甸原住居民为傣族。有一年,新村附近突然冒出一股大洪水,附近稻田冲毁无数,周围村庄泛滥成灾,肥田好地变成沼泽,漫山遍野尽长细芽菜,故取名细芽甸,后笔误作西牙甸、细牙甸、锡牙(鸭)甸。周边稻田无法耕种后,傣族便迁往峨德坝子。当地彝族见这么好的田地荒芜,甚觉可惜,便请来毕摩作法事,杀了七头牛祭祀后,用大铁锅封住洞口,此水方变小,彝人们便从山里搬到此居住,西牙甸才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p> <p class="ql-block">听老一辈人讲,普氏家族曾富甲一方,宾客盈门,家里随时有汉族官员及商贾来访,男人们切磋武艺、饮酒作乐;女眷们则让家人带到村子下面的山梁上玩耍,那里有块巨石,莅临石上,远近风光一揽无余,绿孔雀在河谷中上下飞舞,客人们陶醉在西牙甸美丽迷人的自然风光中,留连忘返,中午饭都得专门安排人送去,乡里人便把该地起名“塔尼嫫赖国夺”,彝语翻译过来就是带汉族女人来玩耍的地方。六十年代,普家大院跨塌,为在老宅基地上建盖新房,村民们认为老宅材料不吉利,纷纷把房屋木料、柱脚、条石等拉出倾倒在村旁的山箐中。在老屋柱脚、石缸下翻出不少银锭,被村里的小孩当成玩具耍。尤其是近年来在柏树根被寻宝人挖出不少埋藏的银俩,至今盗挖痕迹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经过两次深入实地的采访调查,可以确定普承尧故居就在今磨皮新村。一是新村后有“些么叠白”的山,与地图上标注的“西牙甸山”彝音相近,道光《新平县志.诸山》有“敌军山……分一支西行,鹅得河夹其右,杨家冲夹其左,为西牙甸、弥勒诸山,至江而尽”。二是西牙甸位置清楚,1986年版《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地名志》载:“锡鸭甸河,流经锡鸭甸村(已废),故名,位于红星乡政府驻地南面约2公里,发源于昌源乡境,自东向西流入峨德河归漠沙江,长约十五公里,属季节河,灌溉面积约300亩”;“峨德河……发源于平甸区磨皮、昌源两个乡境,在平甸区段称锡牙甸河……”;1991年4月,建峨德水库时,村民就水库命名“峨德河水库”还有过争议,他们认为此地段属西牙甸,应该叫“西牙甸河水库”。2020年版《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地名志.平甸乡.磨皮村民委员会》载:“磨皮辖区范围……北至锡鸭甸河”。三是在西牙甸区域称得上大户的仅有今新村普氏家族,普家举家外出时间应在清光绪年间(1871—1908年),此时,普氏兄弟在江西做官已站稳脚,老家仅留老弱妇幼,故派人来接走家眷,临走时家人也作了再回来居住的打算,故在家里埋下不少银俩,但想不到清政府很快便灭亡了,辛亥革命后的军阀混战让他们打消了回家的念头。所以附近村民认为普家已无后人了,志书中说“锡牙甸村(已废)”正好吻合西牙甸村就是今新村的历史印证。</p> <p class="ql-block">新平西牙甸普氏是名符其实的军人世家。清道光年间,普承尧父亲普让任江西文英营都司,后升湖北营游击,为秩从三品官员,普承尧和哥哥普承清,弟弟普承忠受武官家庭熏陶,从小随父同行习武,纷纷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弟普承忠由军功于清咸丰五年入宝庆营效力,屡战有功,保奖总兵,军机处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衘,官至南赣、九江两总镇总兵,为正二品官员;哥普承清,清道光己亥科武举,清道光庚子科武进士,官至景蒙营游击,为秩从三品官员;堂弟普承春,由武生于清同治年间投效江西赣防水师,所向有功,保至尽先补用副将,并加总兵衔,官至饶州抚标左营参将,为正三品官员;堂兄普承运,清道光甲午科武举。普承尧家族为腐败无能的晚清政府苟延残喘力效犬马之劳,其两代人显著的战功也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莫大的荣耀。尤其普承尧能被清皇绘像紫光阁,那更是作为一个军人至高无上的荣誉。清同治《平定太平天国陆战图》中有普承尧绘图,普承尧丰功伟绩的一生,点石斋画报馆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石印本《紫光阁功臣小像》,吴友如绘像题书已作高度概括:“桓桓壮志,凜凛英风。辅塔助罗,伟哉战功!”</p> <p class="ql-block">不知道历史,就不懂得未来。普承尧因战功卓著而被清皇绘像紫光阁,这是云南在大清王朝获此殊荣的唯一一人;普承尧、普承清兄弟在满清武举考试中,双双取得进士功名,是满清云南唯一一家;普承尧、普承清哥俩的进士资格,是新平历代科举考试中获得的最高荣誉,马太元《新平志略韵语.武举》有:“解元进士,胥出普门”之说;普承尧是曾国藩的爱将之一,有湘军悍将之称,在《清史稿.列传》等书籍中多有描述其勇猛作战的身影。晚清太平天国起义是西牙甸普氏兄弟施展才华的舞台,一个个脱颖而出,功成名就,光宗耀祖,流芳百世。看到村民好奇无知的样子,我不禁悲从心来,名人故里居然在志书中消失,真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复杂心境。</p> <p class="ql-block">历史不可能沉默,鲜花终将怒放。磨皮新村普氏家族昔日的荣耀是我们乡村振兴的宝贵素材,普氏家族创造的奇迹历史不会忘记。如今,磨皮彝族花鼓舞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磨皮村建设了彝族传习馆,老虎箐已成为县民节假日休闲出游的目的地。磨皮新村、果求莫苴、俚里左等村民小组的5000余亩耕地已全部流转给褚氏农业,以褚橙为龙头的高原特色农业在此已崭露头角,整个西牙甸已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西牙甸水天一色,风景如画,这里的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是美丽中国乡村行的诗和远方。名人故里,实至名归,虎踞龙盘之地,必将书写出更加灿烂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谨在此对给予提供普承尧图片的郑国文、赵宏武老师,作西牙甸寻古抒怀诗作的张瑞云老师一并表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