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王庙里的一首古诗揭示了楚汉相争的必然趋势及其成败的底层逻辑

爱格律吧

<b> 王象春《书项王庙壁》赏析</b><br> 细节不仅显示人的性格、胸怀和格局,更能决定其事业的兴衰成败。四百多年前的王象春对此即有深刻认识,他曾于宿迁项王庙墙壁上题了一首古体小诗,明确表达了这一理念。<br>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长河里,明诗的存在感不强,总体评价不高。因为明科举“不唯诗,尚八股文”,加之以政治高压,文字狱严酷,一般文人趋利避祸,形成“文人戒诗”的风气。那时的诗人多不愿受格律诗形式束缚,又产生“不屑为诗”的倾向。在这种创作环境里,王象春的《书项王庙壁》弥足珍贵,寥如晨星,熠熠生辉,发出耀眼光芒。全诗如下:<br> 三章即沛秦川雨,入关又纵阿房炬,汉王真龙项王虎。<br> 玉玦三提王不语,鼎上杯羹弃翁姥,项王真龙汉王鼠。<br> 垓下美人泣楚歌,定陶美人泣楚舞,真龙亦鼠虎亦鼠。<br><div> 全诗计九句,三句一层,共三层。</div><div><br></div> <b> 第一层,诗人截取刘邦、项羽共同灭秦过程中攻入咸阳后的不同表现,展示两人迥异的政治素质</b><br> 首句用约法三章典故。写刘邦入关后“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这种政策与做法,使得长期处于暴秦统治下的百姓犹如久旱逢甘霖,感激涕零而衷心拥戴。<br> 诗人这里以“雨”作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秦人大旱之望云霓的迫切心态,一个“沛”字,巧妙运用了双关修辞,既表现出雨量的充沛——解除暴秦统治的彻底,又表明行雨者的身份——“沛公”,遣词之妙,令人拍案叫绝。<br> 次句用焚烧阿房宫典故。形成对比的是,随即入关的项羽显示的仍是其一贯强悍暴力的一面,屠咸阳、杀子婴、烧阿房宫。种种行为,让秦地百姓大失所望。<br> 刘邦能审时度势有所建树,项羽则只有彻底的破坏,两相对照,无须多言而高下自出。“汉王真龙项王虎”,诗人以龙喻刘邦,表现了对一个成熟政治家的由衷赞美,而以虎喻项羽,在肯定其勇力的同时也不无批判其简单粗暴的意思。<br> 两人虽都意气风发,均为一代豪杰,可谓双峰并峙,龙精虎猛。表面上不分伯仲,但已暗含褒贬。<br> <b> 第二层,诗人把镜头聚焦于楚汉相争中的两个细节,展示其不同的性格差异</b><br> 首句用鸿门宴典故。按原定计划,项羽本拟“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的,现在刘邦送上门来,可以说是一个轻而易举解决刘邦争权问题的大好时机。然而在刘邦唯唯诺诺、低声下气的表演中,项羽杀气渐消,备受蒙蔽。“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事后范增对项庄评价项羽说,“君王为人不忍”。但诗人认为,项羽不乘人之危,不愿使用阴谋诡计争夺江山的磊落行为,虽有些不擒二毛之类的迂腐和政治上的单纯,但毕竟表现出一个英雄的大度与自信。<br> 次句用分一杯羹典故。逐鹿中原双方杀得难分难解之时,楚汉两军对峙于广武(今河南荥阳境内)数月。项羽久攻不下,于是抓来刘邦父亲要挟说:你不投降,我就把你父亲煮成肉酱。此时刘邦面带微笑毫不在乎地说:好啊,煮熟了一定记得分给我一碗肉羹啊。这种为了争夺天下的目的而不顾父母死活的语言和做法,暴露其流氓无赖嘴脸。<br> 诗句的言外之意,令人细思极恐:为达到个人目的,连父母生死都可以置之不顾,那么对其他人呢?即使在封建社会,这种做法也绝对不合主流道德评价标准吧?<br> 在两相对照的细节中,诗人把笔触深入到人性深处,揭示内心本质,于是双方人品高下立判。行文至此,评价也水到渠成,“项王真龙汉王鼠”。这是对成王败寇传统观念的反动与批判,振聋发聩,发人深省。失败的英雄闪烁着耀眼的人格光芒,成功的帝王隐藏着肮脏龌龊的内心世界。诗人同情失败的英雄是人之常情,但对封建社会里至高无上的权威——真龙天子的皇帝进行鞭挞,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br> <b> 第三层从大历史观出发,表现生命里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无奈及异中有同的人生结局</b><br> 首句用霸王别姬典故。展示深陷垓下绝境的末路英雄无奈、无助、无力地演出一幕虞姬自刎的凄苦悲剧,表现出英雄末路、美人凋零的悲哀。<br> 次句用戚夫人典故。刘邦晚年宠爱能歌善舞的戚夫人,几次欲更换戚夫人儿子刘如意为太子,一次宴会上看到商山四皓跟着太子刘盈,刘邦大惊,绝了更换太子的心思。他告诉戚夫人说:太子羽翼已成,难以撼动了。戚夫人哭泣起来,刘邦说:你为我跳楚舞,我为你唱楚歌。刘邦去世后,吕后毒杀赵如意,把戚夫人做成人彘。一代开国君主,竟无力保护自己的宠姬和爱子。这是诗人有感于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无力回天,变生肘腋而发出的无奈唏嘘。<br> 两个“泣”字,表现出造化弄人,无论成功和失败,无论庸人和英雄,处境不一,殊途同归,都难逃一“泣”。 至此,深蕴哲理的结论自然而出:“真龙亦鼠虎亦鼠”,七个字饱含人生的思辨,道出命运的真谛。强弱都是相对的,会因环境和时间而转化。真龙也罢,猛虎也罢,都有无法逾越且不以个人意志而稍许改变的客观规律,以此而言,他们也都是弱小的“鼠”。<br> <b> 这首诗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极有特色:</b><br> 一、 从思想上看<br> 1. 跳出成王败寇的传统观念,客观评价刘邦和项羽的人生经历。<br> 2. 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人物,直面人性的弱点,以当时表现而论优劣,既不以一眚掩大德,又不因地位炫赫而为尊者讳。<br> 3. 讽刺与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帝王,表现出对皇权的蔑视。<br> 二、从艺术上看<br> 1. 选取人物生活中的经典场面,以此作为评价的基础,具有很强的概括力、感染力、说服力。<br> 2. 把对人物的褒贬评价寓于生动鲜明的意象之中,准确传神。<br> 3. 突破传统诗歌两两对称的骈句句式,以三句作为一个单位,给人耳目一新之感。<br> 4. 全篇虽是奇数句,但结构工整、布局规范。前两句分述刘、项事迹,第三句据此总评二人优劣,寓奇崛于工稳之中。<br> 5. 语言简洁、浅显,用典虽多,但都为大众所熟知,都能明白诗中的感情与寓意。每层的第三句评价几与口语无二,用在诗中却又极为妥帖恰当,与前两句诗意贯通,了无滞涩,表现出作者熟练驾驭语言的工力。<br> 6. 语句不假雕琢,天然纯朴,明白晓畅,但亦注意炼字、雕琢;使用对照、反复、比喻、双关等修辞手法,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反复使用时,能注意避免单调而同中寓变。<br> 7. 虽为古体诗,但用韵也有着严格的规律,并非兴之所至,随意而为。全诗采用“主从通韵”法(王力语),具体到此诗为“虞”主“鱼”从。即以七虞上声字“虎、雨、舞、姥”为主,以六鱼上声字“炬、语”为辅,格律上还是极有章法的。<br> 王象春(1578~1632),山东济南人,清初文学家王士祯从祖。明万历三十八年进士榜眼,后官至南京吏部考功郎,负责干部考察、升迁工作。约略等于今之组织部干部局局长。由于为人正派耿直,嫉恶如仇。即使在郎署办公等公开场合,依旧臧否人物,指点批评,毫不顾忌,由此得罪魏忠贤阉党。最终遭受迫害,罢官归田,不再出仕。 <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