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记得是1985年四五月份,我升入高三后的第二个学期,马上就要高考了,我因病休学了几个月仍不见好转,父亲带我从运城老家垣曲县赴省城太原求医。求医一周有余,病情好转,因面临高考,我没有回老家,直接从太原返回运城康杰中学复学。</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康杰中学当时是全省升学率最高的名校,在全国也很有名气,连续多年名列全省第一。能在这样的名校学习,在当时是非常荣耀的事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返校后没几天,一天上晚自习时,班里的生活委员田茂昌同学从校办取回班里的信和汇款单给同学分发。田茂昌同学一直是我文科班的同桌,并且是坐在一个窗台下同窗共读两年的同桌。他把信和汇款单分发完毕后,最后回到座位上交给我一个大信封。信封很长,破损很严重。我接过一看,是一个《中国青年报》的大信封。当时并不知道是咋回事,心里还有点纳闷。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张1984年11月20几号的报纸。我仍然感觉很茫然,就翻开报纸从第一版浏览到第四版,仍然没看出什么名堂。当我再打开看时,突然在第三版最上端看到了我的名字,接着就看到了文章标题----《敞开你的胸怀》。我失声地“啊”了一声说: “我的作品发表了。”说完,我就觉得自己心跳加快,脸红耳热,久久不能平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篇文章是我因病休学的三四个月时间里写的一篇文章,当时中国青年报正在征文,征文的内容记不太清了,应该是讨论情感方面的话题,我按征文比赛的要求写了一篇,也算是有感而发吧,写完寄出去也就淡忘了,没想到竟然发表了。我非常兴奋,这给大病初愈的我带来了极大的乐趣,也算是一剂补药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收到样报没几天,我又收到《中国青年报》社寄来的14元稿费。这篇文章是我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并且还是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的,这笔稿费当然也是我收到的第一笔稿费。14块钱今天看来不多,当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当时我们一个月在食堂的生活费也就是七八块钱,节省点六七块钱也能吃饱。14块钱相当于两个月的生活费。我父亲是中学高级教师,工资也不过五六十块钱,要养活一大家人。我用这笔稿费花了三块五买了一双凉鞋,买了一个月饭票,很是高兴了一段时间。其实在此之前,我从高一开始就给各级报刊杂志投稿,一直也没有发表过,给我这个文学少年打击很大。这篇文章的发表对我来说,不篇从哪个角度,都是一场及时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本来高三休学四五个月,基本没怎么上课复习,甚至也误了毕业考试和全省会考。复学后身体也不好,对学习影响很大,因此对当年的高考已经失去了信心。这篇文章的发表和14元稿费的到来,不仅给我带来了荣誉和同学的青睐,也给了我很大信心和精神支持。在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下,基本恢复了学习状态,也更有信心面对高考。在当年激烈的高考竞争中,考出了比较理想的成绩,虽然没有考入心仪的大学,但也超出了今天所说的一本录取线,考上了省内的最高学府。也算是不幸中之万幸。今天看来,可以说是这篇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的处女作改变了一个学子的命运,让他顺利升入大学,成为当时人们羡慕的时代骄子,埋下了走上写作之路的种子。</span></p> <p class="ql-block">回母校康杰中学老校区参加公益讲学活动</p> <p class="ql-block">回母校康杰中学老校区参加公益讲学活动中和师生互动现场</p> <p class="ql-block">将近两千人的讲学现场非常震撼,学友的认真和热情令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谢谢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