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为认真贯彻落实《烟台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意见(2020-2022)》(烟教办发〔2020〕47号)工作要求,牟平区教体局继续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为抓手,以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文学素养为目标,2021——2022年,累计开展青年教师信息技术读书交流12期,参与分享交流的教师400余人次。2022年04月28日,牟平区教体局借助信息技术2.0,为青年教师云端分享读书体悟,展示信息技术在线上交流会中的运用成果提供平台,组织了新一届青年教师共同体线上“信息技术与读书融合”交流分享会,全体青年教师参加了会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参加本次交流分享的13位教师,分别从语文、数学、思品、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8个任教学科结合书本推荐分享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以及信息技术对自身专业化提升的促进作用。</span></p> 1.二实小 牟坤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牟坤老师为大家分享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正如他所说这本书给刚踏入教育事业的青年老师帮助非常大,它就像一盏指路明灯一样。万丈高楼平地起 一砖一瓦皆是根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把握住时间,以一个最好的精神面貌现在学生面前。 </span></p> 2.文化一中 王彩芹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亲爱的安德烈》是作家龙应台与其子安德烈互通书信的结集,适合两代共读,共收录36封家书。分别从父母和孩子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很多家庭共同面临的争议性问题。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是王老师分享了《亲爱的安德烈》中龙应台给儿子安德烈说的一句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span></p> 3.文昌小学 刁浩峰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老师》中有一句分享引起了我们的共鸣。面对学生要少一点尖酸刻薄,多点赏识和信任,少一些冷漠,多一点的热情和交流。师生之间只有互相了解,互相平等,学生才会喜欢你,才会爱你!是的,我们也唯有心中充满爱,在孩子面前洒下更多的爱,才能展现教书育人的风采。</span></p> 4.实验小学 于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特级教师”的称号是一项崇高荣誉,是教师荣誉的“天花板”。于老师为我们分享了《你也能成为特级教师》这本书。从一线教师的角度出发,拨开云雾,揭示特级教师成长的轨迹,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实实在在可借鉴的经验。正如于老师所言不奢求自己将来有多优秀,只希望自己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好好调整好自己的状态,用心用脑用情工作。</span></p> 5.龙湖小学 张铭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一句良言三冬暖,话不投机六月寒,语言是有力量的,教师的爱更有巨大的作能量。作为老师的我们若能够掌握并利用好这些力量和能量,用温情的话语安抚学生的心灵,便可以给学生带来勇气,激励学生发挥出他们的能力。张老师为大家分享的《教师的语言力》生动有趣,引起青年教师们的反思。</span></p> 6.官庄小学 杨无瑕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中,杨老师带给我们很多思考与启迪。站在语文老师的点位上,抛出了很多上实实质性的问题,“如何上实在在的语文课”,“怎样追求教学效率的语文课”,“什么样的语文课是学生真有收获、大有收获的语文课”,在分享中杨老师为我们带来了答案,不上一些用模式化的教学来降低师生素养的课,不上那些运用平俗花哨的手法来渲染课堂的课,不上那些碎问碎答、就课文教课文的课就是我们所向往的语文课堂。</span></p> 7.新建街小学 于安松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教育,从看见孩子开始。我们看见孩子哭,但看不见孩子为什么哭;我们看见孩子生气,但看不见孩子为什么生气;我们看见孩子闪光的眼神,却看不见孩子辽阔的心海。“看见孩子”,父母长者们看见孩子了吗?教育者们看见孩子了吗?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大人们看见孩子了吗?于老师为大家推荐的《教育,从看见孩子开始》,让我们认识到“舞台”就是孩子自己的可能性,不断求索、不断实践、不断验证。看见孩子,亦是发现自己。</span></p> 8.文昌小学 傅芳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傅芳璐老师以细节为主题,向大家展示并说明了眼神沟通、说谢谢、相互扶持的重要性。她这样说:“‘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发言时,罗恩先生要求其他所有的学生都要转身看着他,专心听他发言,一个学生的发言没结束,他决不允许其他同学举手补充,如果他们争着补充,就表明他们没有专心听那个正在发言的同学说什么。’罗恩先生的话让我觉得,这个细节体现了对别人的尊重。”是呀,生活处处是教材,哪怕是课堂上学生发言这种细小的事,也可以教育学生学会尊重。</span></p> 9.文化中心幼儿园 冯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冯艳老师在交流中提到:“其中令我最深刻的便是红篇。生动鲜活游戏主题为我打开了幼儿游戏的一扇明窗。他们的游戏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地观察——访问倾听——研究记录——交流汇总这一系列严谨的探究过程串连,俨然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在书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南京市第一幼儿园的整个游戏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如他们提出爱心邮局的主题,其中就整理出了对人、对物、对人的活动的几大调查方向。”这样孩子的游戏既寓教寓乐,又始终保持神秘新鲜,让旁观者能直接、客观地发现幼儿游戏的奇妙之处。</span></p> 10.文化二中 巩春燕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等一会儿,让他把话说完》一书让巩春燕老师感触颇深。“在教学中,我很容易‘急’。每上完一节课,我希望所有的学生能接受我的观念,都能独立正确的完成作业,但往往事与愿违。”正如巩老师所说,好的教育除了智慧,还要有耐心。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有种树人的耐心,在平静中等待。让自己慢下来,用心看学生。学生是作为人生存于世上,他们有情感,他们有生活,他们不是制造成绩的机器。</span></p> 11.宁海街道中心小学 孙余利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孙余利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教育思考:第四篇《学校的失败》中描述到一个场景是学生字迹潦草,老师为了让他写好而让学生再写一遍,结果写得一次不如一次,后来作者反思“在学校里或在别的地方不都是一样吗?我们很容易陷人相同的陷阱——将达到目的的方法变成了目的本身。”他想到平时处理类似事情的时候也是近乎简单粗暴,后来他想到可不可以用更为直观地方式对比一下,拿字迹潦草、字迹认真、卷面很棒的三种类型的作业摆在他们面前,结果他们一眼就能区分出来,哪个在写的时候认真与否了,其实再多的说教都不如直观地体验。</span></p> 12.武宁中学 董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董阳老师真切地反应了我们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想到同学们学写作文,花了不少时间却只能得低分,便泄气了;学习上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或一道难题,就非常气馁……再想想渣滓洞白公馆里的革命志士,比起来,会不会感到羞愧和内疚。”现在的人们更多地是在追求名利与金钱,这种红岩精神似乎已经隐退。虽说现在是和平社会,但是这社会仍然需要这种红岩精神。看窗下这川流不息的街道,繁华的城市、幸福的生活都是先烈们用鲜血、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将先辈们的精神一直一直延续下去,让我们的国旗在我们的国土上更加骄傲地飘扬!</span></p> 13.龙湖小学 宋敏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宋敏源老师围绕“自控”这一话题展开了交流。自控教育不是自由式的教育,任何认为自控教育是轻负担,少投入的想法都是错误的。自控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严谨细致的计划。细心踏实的实践,全身心的投入实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不断借鉴学习一些先进经验,在实践中勤于摸索、总结,以形成自己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争取做到像魏老师说的,把属于我们的那片园地管理的天清日朗,以使我们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以使我们的学生无愧于生命长河中的这段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读书交流活动结束后,林海波主任组织教师进行点评。沟通中,教师们秉着敞开自我、共同研讨、乐于分享的心态共同交流学习,尽情阐述自己的反思和观点,使各位老师获得较大的进步和提升,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次线上优质课的互动展示,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与读书深度融合。分享读书的交流过程,也是检验教师课件制作技术、信息技术支持的讲授技术、信息技术平台使用技术和互动技术的过程。老师们将学习的2.0技术运用到分享的课件当中,不仅深刻准确把握教学规律,提升了活动教学水平和学科育人能力,而且进一步推进了青年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