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目录</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创业</b><br></h1><div>人生最难忘的一段历史<b style="color: inherit;"><br></b></div><div>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化纤厂建设<br></div><div>经过化纤会战的同事,真可谓战友<br></div><p class="ql-block">化纤热电站方案设计</p><p class="ql-block">化纤热电站设计、施工、运行</p><p class="ql-block">化纤热电站基础“三心”</p><p class="ql-block">到成都、杭州电力设计院学习</p><p class="ql-block">化纤热电站正常运行<br></p><p class="ql-block">管道热应力计算书</p><p class="ql-block">荣誉证书</p><p class="ql-block">工程师证</p><p class="ql-block">杨兰英文章:电站建设的实干家</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领导</b></h1><h3><b>营口化纤工程会战指挥部领导</b></h3><div>筹备组组长 张克<br>总指挥 副市长王长文<br>党委书记、常务副总指挥 秦凯<br>副总指挥 高万宝、王天华、李建武、张文竹、张明义、孙秀儒<br>设计组组长 王振州、董振夫、张洪祺、李德欣<h3><b>营口化纤厂领导</b></h3>党委书记 赵墨书<br>厂长 谷世昌<br>副厂长 吕仁、徐良、车柏令、赵国良<br></div><div>总工程师 屠校恒</div><div>原人造丝厂副厂长 钱海波</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化纤重大事件</b></h1><p class="ql-block">国务委员宋健到营口化纤厂视察</p><p class="ql-block">张振华、刘连芳等领导参加营口化纤厂庆祝活动</p><p class="ql-block">营口化纤厂首届职工运动会</p><p class="ql-block">张连琨、马运昌、赵焕金、孙德东等发明反应型锦纶66抗静电纤维<br></p><p class="ql-block">营口市集中供热</p><p class="ql-block">营口化纤厂接待朝鲜平安北道艺术团访问营口</p><p class="ql-block">营口化纤厂建厂十周年庆祝大会</p><p class="ql-block">与法国罗地亚公司合资成立营口营龙化学纤维有限公司<br></p><p class="ql-block">“银珠牌锦纶长丝(民用)”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br></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同事</b>(排序不分先后)</h1><div>郭学增、胡志平、张连琨、马新华、伍秋才、徐有权、徐祥林、杨维祝、王长祥、赖之舟、刘春暖、董玖如、王成厚、许清英、符万金、王昭顺、孙志、邵培刚、孙俊峰、杨伟学、马运昌、孙德东、贾涛</div><div>沈文贤、王明周、马惠生、王克谦、杨瑞桴、董玖如、李树欣、李永祥、郭京城、叶著枝、吴东林、王德仁、杨志国、党德安、王洪范、吴培彩、张宝环、张仁发、刘勇、王如发、龙在田、孙兆祥、宋士彦、杨兰英、宋国宴、宫庆和、胡乃贵</div><div>林锡甲、张义智、李庆禄、何江峰、崔正义、郝福堂、吴登文、李嘉敏、张忠选、赵广新、侯克胜、王春邦、孔繁茂、张玉斌、梅艳芳、都金生、山维宝、籍喜田、王芳红、何江峰、张丽云、魏秀贤、李景志、杨慧丽、葛胜国、葛业芬、吴国荣、马玉清、周雨复、张大放、宗立本、胡盘京、张德敏、王静涛、常伟、任宝琴、李秀清、蒋永晖、董文芝、李秀坤、李长芝、崔莉、吴永昶、汤受铭、薛广义、王日光、张淑敏、曹德芬、周楠、王家勋、陈东、马朝军、冷述国、董波、李秀萍、周峰、张文、王胜梅、吕东娟、王**</div><p class="ql-block">杜选、邹琳、潘秀英、赵焕金、杨剑秋、李同雁</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人生最难忘的一段历史</b></div>1975年2月1日,组织上照顾我两地生活困难,同意调离719研究所,回到家乡营口市。<br>1975年2月4日19点36分,也就是回到营口的第三天,营口发生了地震,地震后的营口一片狼藉,各单位都在忙乎抢险救灾。地震半个月后,进入震后恢复,各单位也都开始正常上班,我到人事局报到后,把我分到化纤会战指挥部,这个单位是为建设一个国家投资的锦纶项目成立的。刚成立时,在营口宾馆一楼东侧借用了部分房间。<br>我在营口宾馆接触到的第一位领导是张克,听他的第一次讲话是动员学习毛泽东思想。我所在的设计组组长是王振州,原是营口造纸厂设计室主任。刚开始化纤筹备工作就是熟悉翻译资料,我负责翻译系统阀门名称(英文)。<br>化纤正式开展筹备工作实际上是到原营口人造丝厂后开始的,考虑震后室内不安全,大家暂时都在帐篷里工作,就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设计组的同志们整天整日的紧张工作,晚上加班很晚,光线不足,就拿手电照亮。<br>后来设计组搬到了原人造丝厂的俱乐部里,过了一段时间又搬到了原人造丝厂房、零散的房子里。<br>我对营口化纤最大贡献是和同事设计、施工、运行了热电站,在当时电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保证了主生产一类电负荷和饱和蒸汽的需求,在保证本厂生产用电、汽的情况下,还支援了市内其他企业用电和用汽。<br>热电站设计经历了方案论证、初步设计、施工设计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特别是在方案论证阶段,争论不休,有人说:“生产用一类电负荷必须依靠市电网供电,蒸汽负荷上一个大锅炉就完了。”“我们自己根本没有能力设计、施工、运行热电站,风险太大。”“要搞就搞小一点,越大越难搞,风险无法预测。”在当时电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市电网能把营口市其他企业都拉闸保化纤吗?显然是不可能。<br>我连续做了四方案,1500kw机组、3000kw机组、6000kw机组、12000kw机组,并做了投资估算,效益最好的是12000kw机组,既能安全保证一类用电负荷,又能保证一类用气负荷。正常生产后、电和汽都能支援市内其他企业。<br>当时设计用的是图板、丁字尺、计算尺、比例尺、三角板。高压蒸汽管道热应力计算就是用计算尺算出来的,一开始一段管道需要一周时间算出来,那么多数据一个也不能错啊,错一个数据,全盘皆输,必须推倒重来。后来熟练了,三天就可以算一段管道了。<br>1978年,施工中汽轮机基础“三心”(重心、形心、中心)引起争论,热电站打桩时是和前纺车间基础打桩一起打的,因为辽宁省只有一个打桩公司,请一回很不容易,但是汽轮机机组还没有订货,没办法按常用的机组尺寸打了桩,实际定货后,尺寸出现了偏差。怎么办?重新打桩吗?不可能。为这事,由冯唯一总工程师带队、我和设计组组长王振州、省纺织设计院马秀宽院长一起到北京、成都、杭州电力设计院咨询学习类似情况是如何处理的,我又在北京西单旧书店买到一本前苏联专家著的关于汽轮机桩基的书,根据这本书给出的公式进行了计算,经核算符合误差规定,也符合之后发布的国标“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50040-96”的要求。<br>在化纤厂先后任热电站设计组负责人、热电车间副主任、热电车间主任、化纤厂厂长助理、化纤厂党委副书记。<br><div><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化纤厂建设</b></div>在辽阳市争取大化纤项目时,营口也在争取,虽然倾尽全力,但终被辽阳市揽入怀中,因为当时省领导李伯秋是辽阳人。营口市领导并未因此完全放弃,大化纤争取不到,落地一个配套项目也是对营口市经济发展的一个推力。<br>争取项目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机构,1974年8月,成立了营口化纤会战指挥部筹备组,选调营口纺织厂党委书记张科任组长。<br></div><div>随着争取工作不断深入,发现争取到一个辽化配套项目也非易事,当时国家政策对新建项目严格控制,对批准技改项目相对较宽松,市领导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关停生产黏胶纤维的人造丝厂,国家计委和纺织工业部顺利通过。名义为辽化配套,生产锦纶丝。相对辽化是小项目,但是对于营口市来说,却是个大项目,是营口市建国以来国家投资的第一个大项目。1975年11月,国家正式批准项目建设,批准营口市建设年产锦纶66丝8000吨、厂区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生活区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全民职工4000人、大集体职工2000人,为国有大一企业,同时成立营口化工程会战指挥部。1976年7月,营口化纤工程会战正式揭开了大幕。<br>为了保证营口化纤顺利开工、建设,市委市政府从各委办局、大企业抽掉得力干部正式成立化纤工程会战指挥部,秦凯任党委书记、常务副总指挥,高万宝、王天华、胡万鹏、李建武、张文竹、张明义、孙秀儒任副总指挥。<br>营口化纤工程是一个多专业、技术复杂的项目,由化纤工程会战指挥部负责设计、施工管理,需要大量设计、施工人员,市里从各局、企业抽调大批优秀技术人员。其中有机械行业技术权威冯唯一、能源专家屠校横、建筑行业领头人李忠言。营口建筑设计院院长、结构专家庄竞民、吕文通、王以衡、孟繁瑞、王玉家带队参与化纤土建工程设计,辽宁纺织设计院马秀宽等专家负责主生产厂房设计。<br>各单位纷纷派出优秀技术人员参加化纤会战。他们是营口造纸厂王振州、纪焕盛、杨彪、王克谦、方泰吉、张仁发、李永祥等,营口纺织厂张洪琪、邵毅懋等,营口盐场吴登文、王如发、李嘉敏、张忠选等,营口电局王永喜、电赵、电马等,营口市自来水公司林锡甲、山维保等,营口卷烟厂沈文贤等,人业造丝厂王昭顺、李树欣等,盘锦热电厂吴东林、王明周、龙在田、张福仁等。<br>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施工单位选择了高资质单位,如桩基施工选择了辽宁省基础公司、土建施工选择了国家建工二局四公司、设备安装选择了东电一公司等。</div><div>化纤建厂时,正值“十年动乱”结束,大学生严重断档,各单位都急需大学生充实力量,但都以建设化纤为己任,把仅有的大学生支援化纤建设。全市一集中,参加化纤会战大学生真不少,其中有北京化纤郭学增、胡志平、徐学涛,大连轻工杨维祝、王昭顺、潘秀英、梅艳芳、赵焕金、杜选,北大崔正义,清华武秋才,哈工大杨瑞桴、郭京诚、张义智、付春玉,大理工张连琨、贾涛,中国科大陈树生,南开邵培刚,北京化工王成厚,辽石化马新华,沈农赖之舟,辽工董玖如、沈建工李嘉敏,沈化工张忠选,哈军工马惠生等。<br></div><div><br></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经过化纤会战的同事,真可谓战友</b></div>化纤会战是在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不管是领导还是普通技术人员,遇有急于解决的现场施工问题,为了抢赶工程进度和节省施工投资,指挥部一声令下,全员出动,一派大庆会战的场面,体现了不畏艰难、奋发图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br>在三通一平时,为了节省填料土,指挥部和市里研究决定,从鞍营矿渣线西炮台堆料场取料,设计组的同事就当起了装卸工,拿计算尺和制图铅笔的技术人员换上了手锹和镐头,一干就是一天,到了晚上都累的路都走不了。<br>原人造丝厂库存了很多芦苇,芦苇仓储地是热电站工地,为保证热电站按期开工和节省投资,指挥部决定内部消化,全员出动承担起了苇垛“拆迁任务”。<br>工程开工后需要大量水泥,为把工程用水泥快速运到现场,充分利用了原人造丝厂铁路专用线,水泥运到专用线后,指挥部的同事们又戴上“水泥帽”又扛起了水泥,完成任务后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汗水和水泥。</div><div>地下管网是工厂的血管和命脉,为保证工程进度和试车前的必备条件,指挥部决定全力配合管网施工,由指挥部人员施工沟槽。正值冬季,冻层已有半米多,需用钎子、大锤和火药炸开。正当工程进展顺利,管道施工沟槽已见雏形,突然传来一阵隆隆声,接着传出“不好了,老党受伤了”的声音,大家都停下来往老党处望去,不一会救护车迅速将老党送往212医院,可是从212医院传回来的消息是,虽经全力抢救,但伤处太要害,老党牺牲了。消息传来大家无不极大的悲痛!化纤会战,不仅流了汗,还真流了血,老党是用生命在建化纤啊!<br><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化纤热电站方案设计</b></h3> 1976年开始营口化纤厂热电站方案设计,连续做了四方案,1500kw机组、3000kw机组、6000kw机组、12000kw机组,并做了投资估算,效益最好的是12000kw机组,既能安全保证一类用电负荷,又能保证一类用气负荷。正常生产后、电和汽都能支援市内其他企业。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化纤热电站设计、施工、运行</b></h3> 营口化纤厂热电站,1981年竣工运行,是营口市第一个热电联产机组。建成投产后,保证了化纤厂一类负荷用电和用汽,还支援了市内其他企业用电和用汽。<div>设计:营口化纤会战指挥部热电站设计组、营口市建筑设计院</div><div>施工:国家建工二局四公司、东电一公司</div><div>主要设备:上海汽轮机厂、北京锅炉厂、武汉锅炉厂</div><div>设计资料:</div><div> 西北电力设计院《火力发电厂设计手册》</div><div> 水电部《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技术规定SDGJ6-78》</div><div> 华东电力设计院《火力发电厂管道设计图表》、《燃烧及制粉系统设计手册》</div><div>设计工具:计算尺,制图使用的图板、T字尺等</div><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化纤热电站基础“三心”</b></h3> <div>基础“三心”(重心、形心、中心)</div><div>1978年,施工中汽轮机基础“三心”引起争论,热电站打桩时是和前纺车间厂房基础打桩一起打的,因为辽宁省只有一个打桩公司,请一回很不容易,但是汽轮机机组还没有订货,没办法按常用的机组尺寸打了桩,实际订货后,尺寸出现了偏差,导致“三心”出现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div><div>在无规范资料科遵循情况下,参考了在北京西单旧书店购买的前苏联专家编写的关于汽轮发电机桩基艺术,经核算符合要求。也符合之后发布的国标《动力机械基础设计规范GB50040-96》要求。</div><div>GB50040-96之3.1.14:<br></div><div>机组的总重心与基础底面形心宜位于同一竖线上,当不在同一竖线时,两者之间偏心距和平行偏心方向基底边长的比值不应超过下列限值:</div><div>(1)对汽轮机组和电机基础3%;</div><div>......</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到成都、杭州电力设计院学习</b></h3> 1978年4月,冯唯一总工程师带队,指挥部设计组组长王振州、省纺织设计院马秀宽院长和我到成都电力设计院、杭州电力设计院学习咨询后在西湖留影。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化纤热电站正常运行</b></h3> 热电站正常运行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管道热应力计算书</b></h3> 这是用计算尺计算的高压管道热应力计算书 一开始一段管道热应力计算需要一周时间,熟练后三天即可完成。 这是杨瑞桴计算的高压蒸汽管道热应力计算书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荣誉证书</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工程师证</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杨兰英文章:电站建设的实干家</b></h3> 中共营口化纤厂委员会宣传部主编<div>宣传部长徐有权,成员杨维祝、赖之舟、刘春暖</div> 电站建设的实干家<br> ——记马惠生同志先进事迹<br> 杨兰英<br> (1982.3)<br>亲爱的读者,当你仰视电站那喷云吐雾的高大烟囱,当你步入电站那宽敝明亮的厂房,当你听到球磨机奏起雄壮高吭的交响乐,你一定想知道电站的建设者是怎样用汗水开拓了荒地,怎样用心血描绘这壮丽的篇章吧?这里向读者介绍的就是电站建设队伍中一员——厂会战标兵、热电车间主任马惠生同志。<br> 一<br>一九七五年二月,营化建设刚刚拉开序幕,从海军某研究所调转到化纤厂的马惠生同志,踏着地震的余波,精神抖擞地跨入了会战大军的行列。<br>当时,正值营化着手建火力发电站。设计组的同志跑了几个设计院,都无人承揽,这项工作一时成了最大的难题。马惠生同志经过再三考虑,毅然向党委提出:我们自己设计!消息一传开,立即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和不同意见的争议。多数同志表示敬佩,有些同志替他担心,私下对他说:“惠生,你从未搞过电站设计,又缺少必要的参考图纸和资料,不光是没有把握,弄不好会担风险,进班房啊!”马惠生说:“这些我都想过了。困难很大,风险也有,可我不能光看社会主义,社会主义靠我们干啊!”<br>马惠生在地震棚里搞设计,数九隆冬冻得他浑身直打哆嗦;炎热的夏日,热得他喘不过气来。一天晚上,九点多钟,厂一名领导(张洪祺)值班査岗路过这里,看见马惠生不顾蚊子叮咬,在微弱的光线下,一笔一笔认真地画,一笔一笔仔细地描。那位领导呆住了,默默地在他身后站了十几分钟,然后推亮了手电筒,给惠生照明。临走前,他只说了一句话:"这手电就留给你用吧。”<br>惠生就是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每天迎着晨曦出,顶着星星归。经过五个月的艰苦劳动,汽轮机本体管道设计工作在简易房完成了。他望着日历笑了。呵,时间,你只会用自己永恒、固定的形式向前奔走,可曾知道,惠生在和你赛跑;你只能为人们记时,可曾知道我们的惠生跑在了你的前面。在这五个月三千六百个小时里,我们的惠生,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学习了十九种专业基础书籍,设计图纸三百八十四张,校对图纸一百六十四张,审核图纸七十九张,描图一百五十多张,写计算书七十二页。惠生和大家一起,仅电站设计就为国家节约设计费二十多万元。<br> 二<br>一九八O年,电站的土建工程大面积铺开,惠生立即投入了新的战斗。他是厂施工代表,每天都蹲在施工现场,认真检査施工情况。炎热的伏天,二十多米高的框架,一天要上下几次,与施工队一起研究工程质量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遇到的设计遗项。一天,他来到工地,发现除氧间BC框六轴线与图纸不符,缺一条横梁,如不及时纠正,将会发生机压塌事故。他立即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补救措施,排除了事故隐患。由于他深入实际,调査研究,对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设备进厂情况了如指掌,促进了工程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使土建工程提前完工。施工队的同志深有感触地说“老马真是一员干将”<br>去年四月份,电站转入试车运行阶段。惠生深知这是个关键环节,稍有疏忽,几年的成果就要毁之一旦。为了科学、安全地做好试车工作,他写出了上万字的试车大纲。试车时,从点炉到烘煮炉,从汽轮机暧机到发电,惠生一直守在现场。汽轮机并网时,惠生巳经是第六天没睡个囫囵觉。同志们见他熬红的双眼,都心疼地几次催他去休息,他硬是不肯,一直同大家干到凌晨四点多钟,汽轮机发电并网,机组运行正常,他才离去。<br>为保证电站试车的安全,那里有困难,哪里有危险,一他就出现在哪里。锅炉灰渣泵房堵塞,他指挥在第一线;汽轮机冷却循环水落差大,他亲自爬进直径只有八百毫米的地下管道里査找原因。为了搞好电站的各项建设,惠生把心都操尽了。这个进厂时膀大腰粗、红光满面的壮年人,现在是头发灰白,脸带皱纹。谁能相信他今年才三十八岁?工人感慨地说:“恵生都是累的呀!"<br> 三<br>马惠生同志,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参加会战七年,没和全家过一个团圆年。<br>今年除夕的晚上,惠生和家人吃完饺子,抬腿就要往外走,他六岁的小儿子扯着他的衣襟不撒手。惠生的爱人对他说,“惠生啊,这孩子出生就没跟爸爸过个春节,今天晚上,你就別去厂子啦。”几句话,说得惠生半晌没吭声。他的眼前有浮起了三年前,爱人出差,他带着患病的小儿子上班的情景。他哪里有时间照顾孩子呀?是同志们这个买糖哄一会,哪个领着玩一会,这个三岁的孩子,刚会说话,就说“爸爸不好”。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可爱的小脸,一束束乞求的目光,惠生心里一阵酸。是啊,人世间父母之心,儿女之情,他何尝不想与妻室儿女欢聚?可是,不行啊,电站更需要他。<br>亲爱的读者,你们知道吗?惠生为工作,没有在床前侍服过月子的妻子,没有在医院护理过重病的女儿。他去上海出差,没中途下去看望在苏州住院的岳父。就连他自己患了重病,也是拔下吊针就跑回车间继续工作。<br>除夕之仅,爆竹声声,朵朵形花映红了滨城夜空。此时的惠生,正在车间纽织排灰抢修的战斗。他从家到厂后,在查看看设备中,发现三台除灰泵堵塞。这一情况,严重地威胁着电站。他一面采取紧急措施,一面召集在岗值班人员排灰,经过几个小时的奋战,排除了故障,保证了锅炉的正常运行。在正月初一黎明的曙光里,惠生拖着一夜的疲劳,走出了厂房。车间付主任王明舟同志端着一盒热乎乎的饺子,送给惠生——这是他特意从家取来的饺子。惠生会意地向老王点了点头,就狼吞腮咽般地吃了起来。<br>在厂党委的亲切关怀下,在与同志们共同工作中,惠生象一头老黄牛一样,一步一个脚印,任劳任怨地朝前走,蹈踏实实地干工作。几年来,他入了党,提了干,多次被评为厂会战标兵、劳动模范、市局优秀党员和省先进工作者。地位变了,荣誉多了,可是,实干家的作风没有变。<br><br> 文章取自《营口化学纤维厂 红花集锦》 <p class="ql-block"><br></p><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营口化纤工程会战指挥部领导</b></h3><h3>筹备组组长 张克</h3><p class="ql-block">总指挥 副市长王长文</p><p class="ql-block">党委书记、常务副总指挥 秦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left;">副总指挥 高万宝、王天华、胡万鹏、李建武、张文竹、张明义、孙秀儒 </p><p class="ql-block">设计组组长 王振州、董振夫、张洪祺、李德欣</p><h1><br></h1> 张克<div>营口化纤工程会战指挥部筹备组组长,后任营口市轻工局局长、冶金局局长、盖县县委书记,辽宁省经打办副主任、监察厅副厅长。<br></div> 秦凯<div>营口化纤工程会战指挥部党委书记、常务副总指挥,后任营口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div> 高万宝<div>营口化纤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后任营口造纸厂厂长。<br><div><br></div></div> 王天华<div>营口化纤工程会战指挥部副总指挥,后任营口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br></div> 胡万鹏<div>营口化纤工程会战指挥部副总指挥,后任营口市建委主任、营口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br></div> 李建武<div>营口化纤工程会战指挥部副总指挥,后任营口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br></div> 张文竹<div>营口化纤工程会战指挥部副总指挥,后任营口市政府顾问。<br></div> 张洪祺<div>营口化纤工程会战指挥部设计组组长,后任营口市纺织局副局长。<br></div> 辽宁省纺织厅副厅长刘连芳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营口化纤厂领导</b></h3>党委书记 赵墨书<br>厂长 谷世昌<br>副厂长 吕仁、徐良、车柏令、赵国良<br>原人造丝厂副厂长 钱海波 赵墨书<div>营口化纤厂党委书记</div> <p class="ql-block">谷世昌</p><p class="ql-block">营口化纤厂厂长</p> 赵墨书、谷世昌 谷世昌、赵墨书 赵墨书、冯维一、谷世昌、徐良、赵国良、钱海波、吕仁 屠校恒、车柏令、赵墨书、谷世昌 冯维一、徐良、谷世昌、车柏令、赵国良 钱海波、车柏令、谷世昌、徐良、赵国良、吕仁 赵国良、谷世昌、钱海波、吕仁、赵墨书、车柏令、徐良 徐良、吕仁、钱海波、冯维一、谷世昌、赵国良、车柏令、赵墨书 车柏令、吕仁、徐良、赵国良 吕仁 徐良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化纤重大事件</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国务委员宋健</b><b style="color: inherit;">到营口化纤厂视察</b></h3> 国务委员宋健到营口化纤厂视察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张振华、刘连芳等领导参加营口化纤厂庆祝活动</b></h3> 中共辽宁省委顾委张振华、辽宁省财政厅厅长纪玉英、辽宁省纺织厅副厅长刘连芳、营口市委书记许仕廉参加化纤厂重大活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营口化纤厂首届职工运动会</b></h3> 营口化纤厂首届职工运动会 <b>张连琨、马运昌、赵焕金、孙德东等发明反应型锦纶66抗静电纤维</b> 1987.08.19获发明专利<div>1988年在南斯拉夫第十六届发明技术进步和革新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牌奖。7月,反应型锦纶66抗静电纤维被评为国家部级优质产品。<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营口市集中供热</b></h3> 在营口化纤厂热电站基础上扩建1台12兆瓦抽气机组和1台130吨/时粉煤锅炉,成立营口市热电公司,主体是第一热电厂,向营口市东部地区集中供热。1989年11月15日正式供暖。<div>图中为研究解决向市东部地区集中供热有关问题。</div> 王野峰、宫庆和、沈文贤、王成厚、马惠生、张丰年、王国良、李永祥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营口化纤厂接待朝鲜平安北道艺术团访问营口</b></h3> 1986年10月,营口化纤厂接待了朝鲜平安北道艺术团访问营口。 朝鲜平安北道艺术团在营口化纤厂俱乐部演出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营口化纤厂建厂十周年庆祝大会</b></h3> <div>1986年7月16日</div>营口化纤厂建厂十周年庆祝大会 主席台设在化纤厂办公楼 在主席台上就座的领导 游行队伍 游行队伍 游行队伍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与法国罗地亚公司合资成立营口营龙化学纤维有限公司</b></h3> 1999年8月,营口化学纤维厂与法国罗地亚公司合资兴建营口营龙化学纤维有限公司,营口化学纤维厂占51%股份,法国罗地亚公司占49%股份。主营产品包括尼龙66、弹力丝等。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银珠牌锦纶长丝(民用)”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b></h3> 2006年10 月,“银珠牌锦纶长丝(民用)”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br> <div>沈文贤、王明周、马惠生、王克谦、杨瑞桴、董玖如<br></div>李树欣、李永祥、郭京城、叶著枝、吴东林、杨志国、孙兆祥、龙在田、宋士彦、杨兰英、宋国宴、刘勇、胡乃贵 后中张忠选<div>中右二赵广新</div> 王明周 孙兆祥 张义智 崔正义 李庆禄 郝福堂 王春邦 宋士彦 杨兰英 韩秀英 张爱菊 宋国宴 张薇薇<div><br></div> 在您的美篇中,看到了那么多熟悉的面孔,在目了那么多难忘的事件,尤其是历数了老一辈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对当时现代化大工厂的贡献,令人敬佩、令人难忘。同事也勾起我无限回忆:我在这里工作十一年,从23岁到34岁,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在营口化纤厂,有我许多第一次:第一次走上大讲堂,给青工讲中国近代史;第一次撰写长篇报告文学《在地球的这一点上中的中篇(上下篇作者为赵锡纯、李华南)》;为工厂第一次超额完成任务执笔了《致全厂职工一封信》,开了我厂这一文章体式的先河……当时的这片热土,伴着一批热血青年在这里工作、成长、成才!谢谢您的美篇<br><br> 谢明 谢明和张薇薇 王首麟 郭学增 胡志平 张连琨 杨维祝 王成厚 徐有权 王长祥 赖之舟 马新华 董玖如 邵培刚 许清英 王昭顺 孙志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而立之年的车间往事</b></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孙志</div>我在化纤厂工作了20年,而立之年的那一年是其中比较难忘的一年。看了老领导马惠生写的关于参与我厂电站设计建设的回忆文章后,深受感动和启发。在老领导的建议下,让我也写写我在化纤厂工作时的回忆文章,遂提笔此文。1984年9月到1985年9月,我在牵伸车间工作了一年整。下面,我就以《而立之年的车间往事》为题展叙如下。<br>我是1972年12月到盖县红旗公社胜利大队知青插队的。两年零一个月后的1975年1月,首批回营被分到营口饭店做服务、接待员,后到政工科工作。1978年被抽到营口市委信访处,参与办理历史上多年积累下来的大量冤假错案工作。(当时的大洼县、盘山县也属于营口)。1979年7月,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已经24周岁的我实现了一直以来就想到工厂学技术的夙愿,调转到化纤厂筹备中的当时只有三、四十人的信拈车间当学徒工。(后来的市科协主席许青英当时是车间技术人员)。感恩营口化学纤维厂当年的领导班子,尽管我厂人才济济,不乏北大、清华、南开、中科大、哈工大等名校生,但为了营化的发展,仍决定在厂内连续举办电视大学班,结合工厂所需,自己培养人才,我是首届电大班长。1983年毕业后,先后在纺丝车间倒班实习,后来到厂技术科和总厂调度室做跟班运转的生产调度,1984年9月来到纺丝车间牵伸工段当工段长。牵伸工序是我厂主生产流程的咽喉部位。当时有一种说法,说化纤厂已经在纺织部系统有了定论,那就是投产之日就是亏损之时,一定意义上是给判了死刑。主要原因就是无法达到设计规模生产能力。主要的问题就出在牵伸车间这个卡脖子的生产能力,无法打通纺丝机产出的卷绕丝的后续加工流程。因此我厂牵伸工序的生产能力如何,是关系到我厂能否生存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刚到牵伸工段的时候,厂大集体要开着大卡车到车间往回拉废丝,看到这样的场面,我意识到自己来对了。我一直想趁年轻的时候多干点实事,不虚度光阴的岗位和机会就在眼前。我之所以从市信访处领导很满意的能独挡一面工作的长白班机关工作,毅然调到化纤厂当学徒,就是觉得机关工作没什么技术含量,有虚度感。而本人一直是数学科代表,对数理化感兴趣儿,佩服那些有技术有真才实学的人。另一方面,当时以四个特区为先兴起的全国上下热烈的大干四化的氛围,让自己有一种旁观看热闹的岁月蹉跎感。如今有这样的干实事的岗位和机会,能够为工厂从而也是为国家做点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贡献正和吾愿。以下是我对这一年的经历回顾与体会。<br>一<br>由于我电大毕业后就到纺丝车间实习,后来又在厂技术科和总调度室当跟班运转生产调度,对于主生产的全流程并不陌生。9月8日到了牵伸工段后,我就开始了两点一线,每天平均在车间12小时以上的工作模式。当时的牵伸工段有170多人,90%以上是20岁左右的年轻女工,管理人员只有我和总教练员王琨和万能员陈丽洁三个人。经过十几天的跟班摸底调查,我从实际出发,新任用了两名踏实勤奋的运转带班长,写出了关于在牵伸工段开展劳动竞赛的工作方案,从产量、质量、消耗、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五个方面,后面又加上设备完好和搭头丝七个方面进行竞赛评分考核。制定了明确的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的奖金分配总则和各项实施细则。并请厂计算机的同学李伟将我的分配曲线模拟推出计算公式。劳动竞赛的总方针是12个字,即奖优罚劣、竞争择优、开拓前进,奖金分配及各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一律实行公开、公平、公正三原则,因为如果没有公开、公平和公正就会大打折扣。对于待岗、竞岗制度,待岗培训期间没有奖金。为了让这些竞赛内容人人熟知,我利用每个运转班下白班以后的时间开班后会。逐条进行讲解答题,还把这些竞赛规则和实施细则抄写在车间的五块大黑板上,放在车间生产现场的过道上。我开会都是站着开会并限定时间,无论是参会人迟到还是我讲话开会超时都要罚款,一般会议都限定在半小时之内。我的办公室大门正对着生产车间的出入大门,开会和回答处理问题都很方便。经过广泛的动员讲解,全工段的各个带班长和全体操作工都基本掌握了劳动竞赛的主要内容。于是,我决定,牵伸工段的劳动竞赛从10月1日的零点班开始。从这一时刻开始,牵伸工序的生产能力,从而也影响和决定着全厂的生产能力将可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一点毋庸置疑。至于能变到什么程度,还要看竞赛的实际结果。<br>1984年10月1日零点,劳动竞赛正式开始,为了做好开机准备。总是干活儿流汗的一米七多的张燕,提前一个多小时就来到了平衡间,把大卷的长丝的接头都先找出来,这样就可以在接班以后加快升头的时间。虽然这是最辛苦难熬的零点班,但40余名接班的操作工的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都发生了一目了然的变化。在24台开机的牵伸机工位上,展现出了和昨天明显有别的生动场面,可以说是开局良好。虽然回家已是后半夜,但早晨七点多我就进了厂,开始称重劳动竞赛开始后的第一个班的产量,结果当然是开门红。而第二个班,也就是1984年阅兵当天的那个白班,在知道了零点班的产量后也毫不示弱,就这样,四个运转班的劳动竞赛就开始轮番登场的循环往复了。我也是2号也就是劳动竞赛的第二天,才抽空看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阅兵式重播。到了十月底盘点后,让全车间和总厂都高兴的数字出来了,计划处惠堂庆处长找我,从下个月开始每台牵伸机的计划产量提高100公斤。到了11月底,又找到我将每台单产再提高100公斤。由于牵伸生产工序顺利运转,前纺的平衡间已经没有存丝了,于是,厂里又增开了半台纺织机,牵伸工序仍然可以正常通过。在跟班生产实践中。我又发现了一个新的可以提高产量的方法,那就是把以前落丝之后的闲暇时间利用起来,实行开车交接班,由教练员当协调员确定考核交班时的机台在制品数。这个办法实行后,产量上立竿见影又提高一块。于是,前纺的纺丝机又增开了半台。三个月的时间,牵伸机的产量计划就提高了30%多。在11月底盘点结束算账时,一个人们都不太相信的数字出现了,在上个月高基数的基础上,这个月又提高了一大块,特别是产品单耗不到1.22,更是令人难信。何江峰主任问我是真的吗?总厂让我再认真核实一下。我说,我也没想到会这么好,但是每一个班的产量数字都在这儿摆着呢,各个更衣室、办公室都可以随便检查,谁都没想到,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只搞了一个从实际出发,能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积极创造性,能发挥潜能的劳动竞赛,就能产生出如此之大之好的效果。何江峰主任说,在每周一次的总厂调度会上,厂里的领导都乐坏了,没想到牵伸车间换了一个本厂电大自己培养的毕业生当段长,生产形式会变化这么大。调度室曾经一起共同值班的同事说,这些日子牵伸丝的产量报表神了,一天比一天高,刚开始还以为充水了呢。在厂招待所举行的车间书记张仁发到总厂当办公室主任就餐时,胡志平厂长专门儿来到我跟前说:“你为工厂立了大功”。这是我第一次和胡厂长面对面。由于牵伸车间的生产形势如此亮眼,我当工段长两个月后就被评为最佳工段长,三个多月后升为车间主任,四个多月后还被推举参评厂标兵。<br>总厂实行分场制后,把运转保全、小件班、白班维修队等都划归牵伸车间管理,还增派了陈伟书记、吕家惠、代建刚为副主任,杨兰英为工会主席加强车间力量。同时,为了能把前纺的六台纺丝机全部开满,厂里又在法国购买了六台14S二手牵伸机。从我们车间派出设备维修人员去法国现场拆解设备,装箱运回。在1984年时,几个普通保全工能有机会到法国公出,确实是一件机会难得的稀罕事。记得他们用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补助费,每人都买回来一件在当时叫大件儿的产品。(如尺寸不大的彩色电视等),都让大家十分羡慕。<br>转眼到了1985年,纺丝加弹两大主生产分场的十几个车间主任普遍都很年轻,整个生产形势充满生机活力。胡志平厂长还把一块当时很稀罕的时尚布料奖给了我们车间当月获头奖的操作工。总厂还对这几个月做出突出成绩的人员奖励了一批凤凰自行车。在那个年代,这可是一件动静不小的大事。当然,在日常管理中有奖亦有罚。除夕夜的晚上,总厂为在班工人每人送去了饺子,我和一名工人骑台三轮车走到火车站附近,才买齐了黄桃儿罐头,发给在班工人。晚上九点多,我去厂内的电大教室去看望几乎天天都值夜班的极为认真的王志民老师傅。当我11点左右回车间时,发现有十余名在岗人员没正式请假就提前离岗了。于是,我当即在车间内的大黑板上公布了奖惩决定,对所有未正式请假提前离岗人员每人罚款20元,所有罚款全部奖励给那些当班在岗的人员。在那个工资普遍不到百元的年代,罚款20元确实有些太重了。晚上十一点半左右,我们随总厂领导一起到厂西大门外,敲锣打鼓放鞭炮,把上零点班的职工一车车迎进厂。12:20分,又用锣鼓、鞭炮把下四点班的各路通勤车一起送走,然后才能回家。从这一年除夕开始到1999年离开化纤厂,十几年的除夕夜我和许多厂领导及中层干部都是这样度过的。<br>就在全厂生产形势一片向好的形势下,记得好像是七月的一次分场会议上,何江峰场长按上级要求传达了一份省里的文件精神。听到这份省里的文件内容后,我大感意外,像是被一盆凉水从头浇下,感觉文件的内容和要求和我的改革创新思路很不一样,有点要走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回头路的感觉。经过几天认真思考后,我觉得虽然只是一个200多人的小车间主任,但我也不想走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回头路。于是,我跟何江峰场长说,不想干了,如有合适的机会,我准备随时辞职。何场长还劝我说他也要调动工作。总厂领导对我工作挺满意,可能会提拔重用我,但我还是不想干了。我还和同学张希宏专门儿去找张连琨副厂长,要求到厂计算机中心干专业技术工作,张厂长没同意。当时司法部要在北京举办一个全国大中型企业法律顾问培训班,给了营口纺织系统一个名额落到了化纤厂。我争取到了这个名额,于1985年9月8日进京,开始了为期五个月的学法时光。应该说,这几个月的法律培训,对于我两年后以较优成绩通过全国第一次律师资格考试获得律师资格及后续工作中始终恪守法律底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br>数年之后,我曾反思回忆过当年的情况,实行改革开放后,拥有当时全国最雄厚的工业基础,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基础的辽宁省,应该是优势多多,开局良好。1985年时,无论是全省还是拥有友谊洗衣机、化纤锦纶丝等大量优良轻纺产品的营口市,整体优势和形势明显优于全国大多数省市。但是,自从1985年中的这个文件下发后,包括我厂胡志平厂长在内的全省一些企业改革的名人都到北京的国家经委培训班学习去了。记得有一天下午,我从法律培训所住的西郊玉泉路现国防大学院内,来到朝阳区红庙附近胡志平厂长学习处去看望胡厂长,晚上在食堂吃饭时,在一阵阵笑声中,胡厂长用幽默的语言一个一个的介绍了同桌用餐的各位辽宁企业改革名人。记得有鞍钢无缝钢管和沈阳红梅味素厂的等。那段时间,我厂的闫杰、杨玉东、李栋春、彭凤信等六人正在北京化纤学院学习。我们还和胡厂长同游了天安门广场附近的景观。那天人民大会堂外有迎接外宾场面,听着礼炮声好像出现了“哑炮”。胡厂长就此谈到了产品质量问题的重要性,当时谁也没料到的是,眼前这位曾经把“向挡车工致敬”的大标语牌立于厂内明显位置的我们的厂长,竟然从此开始了经历挫折不断直至传说中遁入空门的不可思议的人生后半程。<br><br> 孙志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div>在我们车间办公室的宣传栏上贴着醒目的八个字:拼命工作、尽情娱乐。一方面,八小时之内的劳动竞赛你追我赶,日夜不停;另一方面,八小时之外的提高综合素质的学习培训和各项休闲娱乐活动也已始终不断,好戏连台,让牵伸车间成为了全厂瞩目的吸睛车间。<br>在车间敞亮的过道上,五块大黑板报每周都在更新着与车间生产和日常应知的内容,八天一次的白班班后会也常被用来进行交流培训。1985年春节前,总厂要在厂大俱乐部举办厂交谊舞比赛。当年的化纤俱乐部可列全市一流,朝鲜文艺演出、芦屯“四段”公审及望儿山母亲节开幕式等都曾在这里举行。分场要求各车间主任带头参加,并请来了市里文艺团体的专业人员来分场会议室进行了大半天的培训,学习了华尔兹和四步舞。女舞伴多是一米七左右的我们车间的操作工,因为营化是建国后我市唯一一个国家投建的大国企,当年市内的大量初中毕业生都选择报考营化,而牵伸车间由于机台较高等原因,当时车间的160名女工多数都在一米六五以上,一米七左右的至少也有四五十个。没想到的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参加此类活动的我居然还成为了十个获奖者之一。那时,虽然改革开放才七、八年时间,但我厂已经陆续办起了场内的广播站、厂报和营口市第一家企业有线电视台,让工作在营化的职工很有自豪感。<br>为了让全车间200多名职工每个人都能参加和分享集体活动的快乐,在我任职的一年中,共组织了三次大型旅游活动。一次是八五年的暮春时节,我和陈伟、杨兰英商量后,决定搞一次全车间人人参加的游锦州医巫闾山活动。我和吕家惠骑着自行车跑了好几个单位,才有一家同意租借车。头三天每天一台,第四天两台大黄海车加上几个板凳,每台可坐50余人。每天一个运转班,第四天的加车中是分厂和总厂的有关人员。胡志平厂长、张连琨副厂长及何江峰分场长都参加了活动。在1985年的春天,一个车间能组织倒班工人连续四天去外市旅游,还能请到总厂厂长、副厂长共同参游,还是不多见的。虽然在沟帮子铁路道口儿堵车挺长时间才过去,午饭都得自带,大家仍然玩的很尽兴。一个叫王斌的年轻人带着大录放机,大家围着跳起了迪斯科,生动热闹的场景至今记忆犹新,历历在目。车间还就这次活动组织“闾山行”摄影比赛和征文比赛,胡、张、何的三人照被称为“三巨头”。何厂长爱人穿的艳红衣,照片名为“万绿一点红”。在车间摄影作品中,只有沈佩义的是一张当时不多见的彩色照片,得了一等奖。对摄影比较行家的吕家惠拍摄了一张抽象范儿的倒影树,得了二等奖。我拍的在那闾山树下得了三等奖。颇具书画才气的车间保全工毕建平为每张照片都信手提上了精致草书,使每幅参赛摄影作品都平添文采。大检修的时候,各班和车间又组织了一次游大连活动,我求了几年前在省信访处工作时结识的当时在大连市政府总值班室工作的朋友,在斯大林广场的一所洋楼学校的教室安排的住宿。当他骑个摩托到火车站接我时讲,“这么多小丫头集体出门儿,你不怕出事啊”,一句话让我的安全弦立刻又绷的更紧了一些。因为一年前我们电大班在车站附近一二九街的大连工学院化工系做过两个月的毕业设计,因而对车站周边比较熟。我先安排车间的先进生产者在渤海饭店对面的海味饭店吃的饭,然后带他们登上对面劳动公园的山顶看大连夜景。下山后,把他们送上返回住处的公交车,我便来到火车站准备连夜返营,结果还没走成,只得回到教室住处呆一宿,第二天回到厂里。另外,我们还组织参加了分场组织的游千山活动,在37年前一个车间主任岗位上,几个月时间便组织参加了三次大型市外旅游活动,冥冥之中,我和旅游二字似乎挺有缘分,后来成为了我干了12年半亦即工作时间最长的岗位。以下是参加分场组织的登千山征文比赛中我写的顺口溜儿,根据现存底稿打字出来的原文(注:一线天、九重天、天外天等都是登山途中路过的不同地段名称,写此文时,已准备辞职)。<br>题目是 <br> 千山景思<br><br>一线天窄,<br>九重天高。<br>千峰竞娇,<br>纵古今一瞬。<br>狼烟浩渺,<br>古刹深宅。<br>几经推敲,<br>雨帘垂四。<br>银泉欢涌,<br>群峰逐黛涛。<br>探僧尼,<br>逝者可否奖?<br>嫣然一笑。<br><br>毕竟天外天高!<br>若鲲鹏奈何恋鹊巢,<br>叹丈夫气短。<br>唯诺无志,<br>英雄大度。<br>亦怜子女娇,<br>挥戈断水。<br>管中窥豹,<br>满目青山任逍遥。<br>呼风雨,<br>逐改革洪流。<br>暮落狂飙!<br> 牵伸车间孙志。<br> 1985年8月20日 孙志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 而立之年的一点感悟</div>化纤厂的20年里,我曾在九个部门的十几个岗位上工作过,做过两个车间的主任,一是咽喉车间牵伸,二是最险车间聚酯(甲醇相伴的全市甲级巨毒易燃易爆单位)。而立之年在牵伸的一整年是其中最忙累的岗位之一,体重减少了20多斤,这一年也是收获颇丰的一年。在客观环境不变的情况下,我只是带领全工段采取了一些改革创新的措施并不断改进完善,就为厂新创造了以当时价格数百万元的经济效益。<br>大集体往回拉废丝的车,从大卡车到130车再到手推车。牵伸车间成为全厂几十个车间中最富活力的车间之一。我也获得了多项奖励,还入了党。在这样一个人生而立的结点上,我给自己立下了如下一条以自勉。那就是从当时开始,对一切功名利禄都采取不争、不要、顺其自然的态度。应该说,在工作的后30年中,这一条基本上是做到了。至于吃拿卡要,买官卖官之类,我和化纤厂走出的十余位市厅级和处局级领导干部一样,都没给化纤厂抹过黑。建厂40多年来,出于各种原因,我厂先后有数千名干部职工到外单位工作打工,我所听到的大多数评价都认为化纤厂出来的人的素质都普遍很高,这和多年来企业风气的影响、企业文化的熏陶是分不开的。对此我也深有感触。我在化纤厂20年,历经五任厂长。从79年的保全工学徒开始,谷厂长时任生产调度;胡厂长时为牵伸主任;张厂长时到聚酯工程;杨厂长时调动力分场和总厂助理;王厂长时为副厂长。这期间还有一次主动辞职和一次从副处级降为正科级。在历任厂长和厂领导的带领下,化纤厂培养形成了一支总素质全市居先的五六千人的职工队伍。这一年我还学习到了不少他人之长。何江峰场长身挑重担,举重若轻。缩聚的贾涛、纺丝的张希宏、器材的乔士林等几位年龄相近的车间主任都主动配合,互相支持。车间的厕所被废丝堵了,我去掏是应该应分,但钟连俊副场长却是干的最多的。这一年所取得的成绩还得益于有一个较高素质的管理团队,陈伟书记、吕家惠(后来的厂设备总工程师化纤厂长),代建刚副主任、工会主席杨兰英及后来的团书记韦红,每一个人都是优良人才。当然,最应该感谢的应该是昼夜运行在机声隆隆的车间里的四个运转班长,高长青、田克树、潘世民、马洪睦和全车间职工,牵伸车间这一年的发展变化,都是他们的辛劳和汗水换来的。<br><br> 右一孙志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 其它</div>在这一年中还有几件记忆犹新的事<br>1、最不该迟到的迟到<br>化纤20年,因为都是提前到厂,不记得有过迟到的记录。有一次最不该迟到的迟到却不会忘记。<br>游锦州医巫闾山那天,两个大黄海车中,一车是牵伸乙班职工;另一车是总厂和分场的领导及相关人员。定在早五点半从总厂办公楼前出发。当发车时间已到,所有人都上车要出发时,我这个此次旅游活动的组织者,当时还在家中睡觉呢。因为要早起旅游,头一天晚上家属和孩子都没回来。由于是一门两户的户型,平时闹钟调的也不很响,所以闹钟响时也没有醒。<br>于是他们一是派人迎着我上班的路堵我,二是两台大客车从道岔子东拐停在七号楼我们家楼下的道边(现在的辽河大街月亮门处)派人上楼敲门也没醒,是对面屋电站的小庞到我这屋里才把我叫起来。于是赶紧穿衣下楼来到胡志平、张连琨等领导坐的车上。刚想解释几句,几个厂领导都笑呵呵的说没事没事,都知道你总半夜交接班后才回家。接着又开了几句玩笑,尴尬场面就在几位大厂长的大度中过去了。但不管怎样,这都是一次最不该迟到的迟到。<br>2、分房不要<br>1985年化纤厂的双室户暖气楼,那绝对是当时营口市各企业职工十分羡慕的大福利,但在给我发钥匙时,我拒绝了。原因是按照年龄、工龄等要素,我在分厂的排行榜上打分靠前。那天,厂房产处领着这些分到房的人一户一户开门,交钥匙。前面两个年龄、工龄都比我小的近水楼台部门儿的职工高兴的接过了好楼层的门钥匙。当时我还是想,楼层无所谓,四楼顶层儿也可以,有个房就行,没想到打开分到我的那户儿有些挡光的一楼的大门时,一股很浓的腐烂味扑鼻而来,原来这里是施工队儿留守房里的几堆烂垃圾。我当即跟房产处的人说,这个房我不要。你回去就向领导传达一句话,“你们是怎么向生产一线倾斜的”。然后就回车间了,后来可能是厂房产处让何江峰场长来做我工作。把房子钥匙接了,我向他说了不接房钥匙的来龙去脉,何江峰说:“对,不能要”。我去找厂长去。何江峰找到胡厂长后,还征求了我的意见,我说;只要离厂子近一点,四楼就行。于是,把厂长留做机动的厂南门口28号楼的一户四楼分给了我。巧的是,由于女儿已经批准入园(那时候以女职工为主入托。我厂托儿所、幼儿园最多时有700多个婴幼儿,幼师、保教人员90余人。站在我们家的阳台上,女儿在幼儿园二楼活动室里的情况可以直接看到)。<br>3、考记者<br>1985年的某一天,营口日报上登了一个招记者启示,星期日考试。抱着看看考记者都考什么的好奇心,我去参加了第一轮儿笔试,竟然通过了。因为有一道分数较高的题是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的内容。保尔时期的乌克兰哈尔科夫和今天俄乌战争的哈尔科夫,真可谓是云泥之别,世事难料。在去参加第二轮考试前,我对车间和分场领导说了这件事,并表示我即使考试通过了,也绝不会去当记者,只是去体验一下这个过程。当然,第二轮儿考试后也没有了音讯。<br>4、面包汽水<br>走过不少单位,遇到过太多的人,还是觉得化纤厂的工人队伍特别是一线职工,是特别有团队配合能力和集体荣誉感的,是最朴素简单、真诚实在的职工集合体。<br>在讲吃讲喝的外部环境下,我们车间取得了分场篮球比赛的第一名。奖品就是每人一瓶汽水两面包。3年之后的中秋节下午,我作为领队兼替补队员带领聚酯车间足球队经过几轮淘汰赛后,在造纸厂足球场夺得了营口市第15届工人足球杯赛的冠军。一个车间足球队得了个全市足球冠军后,我领全体队员骑车到厂西门外市预制件厂门口的路边小卖店,同样也是面包汽水伺候,然后各自回家过中秋,大家都是笑声不断毫无怨言。(举办第一届时,我是营口饭店足球队后卫,得了季军。这届是15届也是最后一届,永远保存工人杯。现在这个杯还在由我保存着,需要时随时可以上交)。<br>时光飞逝,日月如梭,仿如昨日的这些事一晃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46年前建厂的营口化学纤维厂做为当年全市唯一一个进入全国520强的大型国企,即将走完它的生命周期。我一直认为,在化纤厂工作的这二十年是我除了在农村知青插队两年外的其它四十余年工龄里最踏实、最充实因而也是最好的二十年。无论营化的大幕在何时落下,无论它以什么方式去画句号,那些生动的人、生动的事、生动的场景、那规划有序的最美厂区、那一个个宽敞明亮的车间厂房、那一条条绿树相拥的林荫路、那曾经的汗水、曾经的辉煌、曾经的美好都已存脑入心,都已定格于史,并将永远不会改变、、、、、、<br> 曾经的营化牵伸工段长、车间主任孙志 <br> 2022.12 杨伟学 王长祥、马惠生、张连琨、王成厚、张义智、赖之舟 张连琨、马惠生 马新华、张连琨 马新华、马惠生 王成厚、赖之舟 王长祥、马惠生、张连琨、王成厚 王长祥、许清英 符万金、马惠生、张连琨、杨维祝 许清英、杨慧莉 许清英、葛业芬 许清英、张丽云、魏秀贤 前排:张义智、李景志、王春帮、蒋永晖<div>后排:李秀坤、魏秀贤、张丽云、董文芝</div> 王明周、葛胜国、李庆禄、张义智 孙兆祥、赖之舟 孙兆祥 都金生 籍喜田 山维宝 张丽云 杨慧丽 张大放 葛胜国 贾涛 贾涛 吴国荣 马玉清 任宝琴 李秀清 张连琨 赖之舟 王昭顺 张义智 王静涛 张丽云 梅艳芳 常伟 周雨复 李景志 张德敏 许清英、张丽云 邵培刚 常伟 李景志 崔正义 崔正义 自左至右:王日光、杨伟学、汤受铭 自左至右:吴永昶、汤受铭、薛广义、杨伟学 后排自左至右:张淑敏、曹德芬、周楠、王家勋、陈东、杨伟学、马朝军、冷述国、董波<div>前排自左至右:李秀萍、周峰、张文、葛叶芬、常伟、王胜梅、吕东娟、王**<br></div> 马惠生、杨伟学 杨伟学 杨伟学 杨伟学 张丽云、李秀坤、李长芝、魏秀贤、董文芝 崔莉 张大放 张大放 宗立本 宗立本 葛业芬 胡盘京 后排:胡盘京、魏秀贤、许清英、张丽云、张德敏<div>前排:王春帮、马惠生、张义智、李景志</div> 王春帮、马惠生、李景志、张义智 张德敏、王春帮、马惠生、张义智、崔正义、郝福堂 张德敏、许清英 魏秀贤 魏秀贤、张义智、张丽云 马惠生 张德敏即兴演唱原创《加弹机上的小路》片段<div>张德敏创作的《加弹机上的小路》歌词:</div><div>小路,加弹机上的小路,</div><div>放飞着我的理想、我的梦,</div><div>萦绕着我的情,</div><div>度量着我的爱,</div><div>度量着我青春的脚步。<br></div><div>啊~啊~</div><div>度量着我青春的脚步。</div> 杜选 潘秀英 李秀萍 李同雁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感恩营口化纤</b></h1>已到杖朝之年,回首看看走过的足迹,在营口化纤厂的八年是我一生最难忘的一段时间。营口化纤厂的领导和同事帮助培养了我,使我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员成长为技术上不断提高、政治上逐步成熟、领导能力不断提升的领导干部。是营口化纤厂给了我一个平台,使我的创新理念得以实现,创新的能力和魄力得以释放。使我一个搞军品研制的技术人员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贡献了力量,为人民造了福,取得了较好的业绩。<br>永远不忘营口化纤厂的领导,永远不忘营口化纤厂的同事们!感恩营口化纤厂,感恩营口化纤厂的同事们!<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