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聚焦作代会 启航新征程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抚顺作家专刊(2022第1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之二十三</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前 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樱花红陌上,柳叶绿池边。”时值北方小城春意盎然,春阳正暖。这蓬勃之势,像极了抚顺作家肆意生长的文思泉涌;这切切暖意,像极了抚顺作协人对文学的深深眷恋和对作协大家庭的绵绵情思。</p><p class="ql-block">《聚焦作代会 启航新征程 ——抚顺作家专刊(2022第1期)》即将付梓,其中刊发了25篇本会会员的散文作品,作品围绕市作协在2021年11月17日隆重召开的“抚顺市作家协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展开文学创作和情感表达,抒发对文学的无限热爱,对文友的丝丝真情和对市作协的款款深情,充分体现了作家的使命担当与家国情怀,历数十年来市作协取得的辉煌成就和个人的创作实践成果,情真意切,令人感动,催人奋进。</p><p class="ql-block">“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新征程,新高度,新起点,在市文联的正确指导下,在市作协新一届主席团的亲切关怀和引领下,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抚顺市作家协会这艘巨轮正扬帆起航,驶向更高的文学殿堂,恰暖春逐梦时,携手再出发。</p><p class="ql-block">《聚焦作代会 启航新征程 ——抚顺作家专刊(2022第1期)》中的散文作品,将在此美篇中陆续推出,先睹为快,供大家赏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抚顺作家》责任编辑:徐铭霞</p><p class="ql-block"> 2022年4月12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书写在自信的源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净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0年前学习文学史时,潜意识便在胡乱奔跑。文学该行走在哪里?诗歌起源也好,文学形象也好,散文情怀也好,从秦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就文学样式,似乎都是刻板的。就文学内容,不同时期有现实的需要,需要每一滴泪都是流向心窝的。</p><p class="ql-block">在文学道路上自由奔跑了很多年,没有目标,只是随心所欲。后来想出版自己的文集《给心灵一个支点》,才发觉文学是有方向的。经过市作家协会周明主席推荐,走进了作协这支正规化的队伍,并开始对创作方向的思考。</p><p class="ql-block">无论个人境遇和认知如何,近40年中国都在发生着深刻变革。文学是跟随还是引领,文人是鹦鹉学舌还是理性思考,特别是面对骤然的灯红酒绿,面对多元的意识形态,面对徒生的逐利群态,面对日渐茫然的道德底线,每个人的内心都在翻滚。</p><p class="ql-block">近日,在一个文人扎堆儿的微信群里转了一条赞美苏东坡的帖子。面对文友的跟帖,推心置腹作了以下回复:</p><p class="ql-block">“认识东坡才学并不难。我看这个帖子时在想:今天的文人应从古代文人那里悟出点什么?我们今天在为谁而作?为文学还是为自己?为世人还是为政治?抑或什么都不是。所以,可能不经意就让文学成为了手中的玩物。假如弄出的文字连自己都感动不了,还能去惊世骇俗么?</p><p class="ql-block">“自己并不悲观,起码没有放弃。尽管对自己没有太高要求,起码不要堕落成文学的垃圾。”</p><p class="ql-block">我们的文学创作有一个特定的环境,就是保持“正能量”。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完成了“四个自信”理论构想。其中,道路自信是方向选择的需要,理论自信是自我保护的需要,制度自信是民族存在的需要,而文化自信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民众而言,这些道理光靠说教不行,是需要文学来帮助加以物化的。</p><p class="ql-block">文学的支点在哪里,决定着文学的姿态。</p><p class="ql-block">记得那年我去农村扶贫的时候,汽车行驶在蜿蜒的村路上,车轮碾压着冰雪发出吱吱的响声,渐渐消失在银装素裹的群山之间。当时的感怀只是按照李清照的《如梦令》词牌填一首踌躇满志的《冬日》:</p><p class="ql-block">白雪炊烟人家</p><p class="ql-block">托寒鹰走山崖</p><p class="ql-block">莫道出门迟</p><p class="ql-block">瑰冰雕满窗花</p><p class="ql-block">融化</p><p class="ql-block">融化</p><p class="ql-block">撩露一抹春霞</p><p class="ql-block">两年里要去完成一次公务,对心灵也是一次历练。临行带上了一份纯朴,也带上了一兜书籍,大多是有关传统文化的。这期间也想用书籍滋养一下贫瘠的思想。</p><p class="ql-block">脱离都市的喧嚣,得以静心修行。白天与村干部研究村里基础设施项目,夜晚静静地阅读传统文化经典。“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中的因果法则,“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中的万物运行规律,“仁义礼智信”中的立命之本,这些哲理不正是文学应该告诉大众的么。</p><p class="ql-block">地方作家协会颇似恢复高考制度之后的夜大。在这里能学到什么?能学多少?都是由个人信念决定的。因为都需要学习和成长,曾经的“文人相轻”在逐渐被“和而不同”所润化。印象比较深的是不同时期抚顺作协确立的指导思想——“抱团取暖”和“以笔为犁”。有了“抱团取暖”,这座地级城市陆续集结了逾千人的文学队伍;有了“以笔为犁”,作者、作品、精品很快呈现了直线攀升。十年磨一剑,目睹文学圈这种知行合一所孕育的一本本著作和文集的诞生,心想,这就是这座城市的另一种希望吧。</p><p class="ql-block">文学的价值总是透过社会情态去关注民族命运,这是文人的情感自觉。于是,在这个满清王朝的启运之地,便应运而生了大量清前史、清史和满族文化史作品;在这个雷锋精神的发祥地,便滋生了无数诗情画意浓郁的重塑雷锋精神的诗文集;在这个共和国的煤炭基地,便堆积了厚重的用乌金雕琢的百年矿山史和矿工史珍贵文学作品。更有气势宏伟的大伙房水库、蜿蜒流淌的壮观浑河、古韵缭绕的巍巍高尔山、红枫掩映的辽宁之巅冈山……都成了抚顺作家抒发家国情怀的溢美之爱。</p><p class="ql-block">文学的魅力总是用情感去雕琢现实,让自己和读者的每一滴泪都流向心窝。伴随浑河的流淌,目睹城市的变迁,在这座城市生活了60多年,情感远不止浓厚可以诠释。面对建国之初的直辖市如今已日渐衰老成留守城市,能告诉读者什么呢?每日漫步河边,驻足日出日落。聆听滚马岭源头动听的泉声,环顾四季奔腾的欢快河水。每当听到电台播音员朗诵自己那首散文诗《浑河的歌》,心里都会升腾对这座城市的难以割舍。</p><p class="ql-block">“浑河,有你才有这座都市的颜值婆娑。大伙房碧绿清澈,那是辽宁重要水源地连接下游城市的浩渺烟波;十里滨水蜿蜒,那是煤炭钢铁石化老城厚重的衬托;橡胶坝间隔层叠,那是水面如镜映出两岸鳞次栉比的画卷;无数桥梁贯穿,那是天湖将军新华永安连接的城市名片;夜幕灯火阑珊,那是满乡风情与雷锋精神构筑的历史与现代文明的璀璨……浑河,你的诉说,我的情歌。”</p><p class="ql-block">文学的力量总是用时代的触角去抚摸灵魂的敏感,让心灵发出动听的和弦。如果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出发,很多现实问题是需要社会引领的。比如疫情、养老、再婚、教育、医疗、住房等带来的群体性心理变化或心理危机。一场新冠疫情从2019年末开始,一直牵动着世人的心。每天新闻联播的关键词,每次出行的安检流程,口罩、行程码、核酸检测……何只疫情,还有焦虑感染了全球。</p><p class="ql-block">群体性心理危机,特别是重大疫情下的持续性群体心理危机,心理干预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出于文学工作者和心理学爱好者的敏锐,这时唯一能做的就是阐明真相,平定情绪,开展积极心理引导。疫情初期,为了帮助人们认清疫情性质,我及时撰文《另一场战争来了》,发表在了《抚顺作家》抗击疫情专栏;疫情隔离期,所有的心理咨询师也都困在了家里。为了消除人们的焦虑情绪,我又撰写了《疫情隔离期的心理调节》,在网络上发表之后,被“美篇”平台评为精华文章在网上推荐。</p><p class="ql-block">还有,离婚群体背后庞大的再婚群体所面临的复杂社会环境的挤压,计划经济时的共和国骄子日渐沦落成清静的留守城市带来的沉重思考,也在深沉低吟,路在何方?《再婚,想好了吗?》《建一座留守城堡》先后在网上发表之后,引发了比较广泛的关注和热议,人们在思考个人的命运,也在思考这座城市的命运。读者江霞在《建一座留守城堡》后面写下了这样的留言:“一座拥有故事的城市,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抚顺人的梦想和期待。作者净缘饱含深情地从多个维度展示着家乡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迷茫和对明天的向往……真的希望家乡能够重振,期待年轻一代链接抚顺的不仅是亲情,还有智慧力量!”</p><p class="ql-block">文学的发展总是要依托在人们对现实的自信上面,否则便是无源之水。恍惚中自信似乎还不是完成时。面对刚刚摆脱绝对贫困的现实,还有千元以下收入六亿和两千元以下收入八亿人群的现实,文学引领注定要给民众一种向上的力量。如果“躺平”成为了流行语,便是劣根性的滋生。四大发明可以不厌其烦终年在嘴里咀嚼着;GDP似乎成了强国的佐证。当然,古人的智慧不能等于我们的骄傲,一个简单的经济学概念跟大国强国也没有什么逻辑联系。</p><p class="ql-block">所以,文学还是要书写在自信的源头。</p><p class="ql-block"> 【责任编辑徐铭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