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金陵风水福地猫耳山</p><p class="ql-block"> 2022.5.1</p><p class="ql-block"> 坐落在北京房山区河北镇南侧、上方山和周口店以北、燕山石化正西的大房山,不仅是金朝诸多皇帝和大臣的陵寝所在地,也是与房山区名密切关联的高峰,房山区即因此山而得名。其海拔一千三百多米的主峰顶上,两个突起的山峰形如猫耳,站在西侧向东远看猫耳山头,就像一个大猫静卧太行山巅,两耳向前,倾听着平原大地的车水马龙交响乐。</p><p class="ql-block"> 近几年大房山周围的贾岛峪、金祖山、涞沥水、棺材山、谷积山等山山水水都没少留下“麻山醉水”的足迹,唯独大房山主峰猫耳山鲜有涉足。我和老蒲多次站在铁陀山顶远眺猫耳山,那高高的山峰、长龙般的山脊,既神秘又令人神往。</p><p class="ql-block"> 资料显示,大房山属太行山余脉,为房山平原与山区间第一道屏障,秦代称大防岭,东汉时改称大防山,隋代称防山,五代时复称大防岭。得名与古代兵事有关,因其山势雄峻,且地形复杂,沟壑纵横,易守难攻,故名。自金代起称大房山。清乾隆十八年(1753),高宗弘历来大房山祭祀金陵,曾作《望大防山歌》,其中有:“太行连延西南来,千支万派纷纡回。房山于此独称俊,拔地秀拥金堂开”诗句。</p><p class="ql-block"> 大房山主峰猫耳山又称茶棚岭、上寺岭。其东侧山下就是金代王陵,山上有金章宗(完颜璟)歇凉亭和灵峰寺遗址。《 房山县志》记载:“境內惟此山最雄,峰峦极秀者是也。为大房山脉中之正峰本脉,诸山无加其上者”。2011年,因曾动用直升机救援北理工迷路的30余名学生,而使猫耳山一夜成名。</p><p class="ql-block"> 五一小长假大家积极响应“非必要不出京”的号召,既确保疫情防控安全,又尽量让假日生活过得有趣,老冯经认真做“功课”又事先探路,把户外活动锁定在了猫耳山。</p><p class="ql-block"> 五月一日一早大家准时在河北镇加油站聚齐。老冯在前引路,8车22人一列纵队直奔108国道南侧的南窖村。疫情管理既严格又颇人性化的南窖村,分设了护林防火和疫情防控检查站,过站必须扫健康码方可放行,大家积极配合检查,顺利通过检查站,在村南沿陡峭的盘山路蜿蜒上山。</p><p class="ql-block"> 这条盘山路应该是为未来的猫耳山景区所修,疫情期间暂未开放。盘山路为宽顶多三米左右的水泥路,从村头到半山停车场约两三公里,几处拐弯点又陡又急,尤其是刚上山的第一弯甚至比史家营到百花山的“龙回头,凤摆尾”还难转。老冯最担心的水泥路尽头“沟坎”已经被垫平,六辆车均轻松爬上半山腰的停车平台。</p><p class="ql-block"> 22人的山游队伍一到,寂静的大山瞬间增添了活力,木栈道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断向上延伸。远处天际线上方的几朵漂浮的白云不断变化形状,一会似龙盘,一会像虎踞,一会又变得像盛开的莲花。我指着那朵云说那不是老贾吗(天边的云),引得大家一阵开心大笑。我知道此刻走“三峰”的老贾应该正在大觉寺通往萝芭地北尖的某条小路上飞奔。</p><p class="ql-block"> 约一公里左右的木栈道修建了两个供人们歇脚的凉亭,尽头是向右侧下山的石阶路,此处距离猫耳山肩膀处的凉亭还有不近的距离,但上山道路却突然消失,我独自沿山脊向上探了一段,感觉沿山脊上行虽无明显道路,但走起来还是比以往的“野猪林”好走得多,于是返回来待老冯定夺。</p><p class="ql-block"> 老冯上来后肯定地告诉大家就是沿山脊上行。关键时刻老蒲总是一马当先,担当寻路引路重任。队伍逐渐拉开距离,行走山脊是侧拍天际线的最佳视角,杨主任等几位美女边走边寻最富挑战和刺激的“崖边”拍照,全队个个都是摄影师,精彩的瞬间随着“咔、咔”的快门声被定格在各自的手机上。</p><p class="ql-block"> 不常参加活动的缪主任爱人,体能和脚下功夫都很厉害,一路与老蒲、老王、蒋丹走在第一梯队,我和小姚及李泓与追上来的陈虹为第二梯队,在一个比床面还大的天然平缓大岩石上小憩时,发现了一个搭在浑身是刺的地莓上的鸟窝,李泓过去拍照时顺手把自己带的一个鹌鹑蛋放在了鸟窝里,引得后来者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脑洞大开,就是无法猜出这是什么鸟下的蛋,因为这鸟窝和里面的蛋完全不匹配。</p><p class="ql-block"> 猫耳山主峰下方平台有公路与山下相通,平台停车场正中耸立着一个刻有“大房耸翠”字样的石碑,旁边竖着“红色猫耳山,英雄南大岭”红色教育基地的牌子。从介绍牌得知这里曾经是平西抗战的战场和秘密交通线。</p><p class="ql-block"> 利用大家在平台休息补充能量的机会,我继续向上攀登拍照,站在这个高度,西南的棺材山、大断崖如近在咫尺,但中间密布的沟壑断崖让人颇有“千山鸟飞绝”的感觉。秋天在此观赏涞沥水、泗马沟和坡峰岭的红叶应该是非常不错的视角。</p><p class="ql-block"> 休息补充能量后,队伍变得更加活跃,从平台到猫耳山肩膀的标志亭,高度不大,但此时侧风吹起,强劲的山风吹得人连站立都很难,女士们手拉手互相照顾着上攀,也不忘乐观地顶风说笑、拿姿势配合拍照。</p><p class="ql-block"> 登上凉亭平台后,前方猫耳山,身后是刚走过的蜿蜒山脊,女士们做各种动作拍照,一会腾空,一会抬腿,整齐划一,玩得不亦乐乎。老蒲叫我陪他继续登顶猫耳山,我也正有此意。上行不远,老王加入,不一会后面黑主任又追上来了。在黑主任后面汪主任也跟了上来。</p><p class="ql-block"> 从下向上仰视猫耳山,宛如一座孤立在空中的云顶仙山,四周都是壁立万仞的绝壁,无法想象从哪里能上去,又是怎么上去。但老蒲早已向在平台逗留的几个本地人打听清楚,知道有石阶小路可登上顶。</p><p class="ql-block"> 五人寻小径上攀,再次印证了大山的神奇你永远也无法想象。高耸入云的断崖绝壁中竟然隐藏着可以上攀的小路,而且走起来并不觉得惊险,北京西山的很多地方都是这样,不走近它你永远无法理解造物主的鬼斧神工。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p><p class="ql-block"> 登上“猫耳”后两个山头之间是一段平缓的横切路,正像是猫的两个耳朵之间平坦连接。东侧猫耳上建有一个二层金属瞭望台,我第一个登了上去,猛抬头发现东边(反方向)上来了三四个人,他们应该是从我们的另一个方向上来的。</p><p class="ql-block"> “山高人为峰”,站在比最高峰还高两层的瞭望台上,大房山三脊一览无余:向东北的一条山脊一直延伸到金祖山顶,向东南的山脊应该伸向贾岛峪方向,向西的山脊则是我们上来的山脊。三条山脊如龙盘虎踞,连接太行,俯瞰平原,颇有秦岭鳌太般气势磅礴,又比鳌太有更美的植被覆盖。</p><p class="ql-block"> 山顶的悬崖峭壁间还有引人注目的粉红点缀,那就是高山杜鹃,也就是北方的映山红,北京西山超过千米的高峰大都能发现杜鹃的影子。尤其是髽鬏山、清水尖的杜鹃更高更大,猫耳山的杜鹃开得已经有些过了,但蓝天映衬下的枝头粉红仍不失为最靓最美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在山上,老冯已经谋划下一次猫耳山之行:从另一个方向反向登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