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斋宫

笠翁视点

<p class="ql-block">  斋宫位于天坛西门内,是皇帝在祭天的前三日来此斋戒之所,占地约四万平方米,内外有双重围墙和双重护宫河,外宫墙建有卫士避雨廊。正殿为五间无梁殿,正殿的后院是五间寝宫。斋宫的建筑没用黄色琉璃瓦而用蓝色琉璃瓦覆顶,以示对天的尊敬。</p> 斋宫坐西朝东,面向祈年殿。斋宫共有三座门,东门为正门。上图为北门。 斋宫的正殿——无梁殿,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此殿以砖拱承重,无梁枋而得名。皇帝进出斋宫均在此举行相关礼仪。现殿内按乾隆时期原貌陈列,匾额“钦若昊天”系乾隆御笔,屏风、宝座均为原物,十分珍贵。 <p class="ql-block">  皇帝宝座屏风后的通道</p> 殿前北侧的斋戒铜人亭,铜人高1.5尺,身穿古代文官服,手持刻有“斋戒”二字的铜牌,相传是仿唐朝宰相魏征而制(魏征以敢谏著称)。 斋宫墙内拍摄的玉兰花 通往寝殿的门 寝殿是皇帝祀前斋戒时的居所,额书“敬止”二字。寝殿共五间,明间设宝座床、花台,用于起居礼仪和接见大臣,北尽间为冬季斋戒时的卧房,设有龙床暖帐、地炕、炭火盆等设施;南尽间为夏季斋戒时的居室;两个次间为起居室和书房。乾隆帝曾在此赋诗十首,以抒祭天的情怀。 斋宫的内宫墙和护宫河 钟楼 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在天坛外坛西墙增辟一门,名“圜丘坛门”门内建钟楼一座,内悬铜钟。皇帝进出门时,由銮仪卫鸣钟迎送。后钟楼被毁,巨钟移至斋宫此处。此钟声音洪亮,声扬十里,钟的双头龙钮造型独特,十分罕见。 斋宫的外宫墙和护宫河。外宫墙的四周建有卫士避雨廊。 夕阳的余晖照耀在宫墙避雨廊上。 避雨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