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颗原子弹铀球的诞生!

学习是一种信仰

<p class="ql-block">2022年5月1日前后,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会”在深圳结束,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劳动是奋斗者的鲜明底色—写在五一国际劳动节!现在就带你去认识一位鲜为人知的大国工匠“原公浦”</p><p class="ql-block">1964年5月1日中国第一套合格的铀-235部件在酒泉原子能联合企业的工艺车间诞生。</p><p class="ql-block">1964年新年钟声刚刚敲响,兰州气体扩散厂生产出的浓缩铀235的喜报就飞进了中南海。</p><p class="ql-block">当时的车间副主任、工程师祝麟芳回忆说:开始时很顺利,连续加工了5个模拟产品,并没有出现任何质量问题,之后又经过精炼提纯的铀-235又进行了3次模拟试验,发现铸件中心部位有‘气泡’。</p><p class="ql-block">小小的“气泡”牵动了上上下下的人心,副部长袁成隆和部总工程师张沛霖来到现场,在此成立了专家小组,与厂总工程师姜圣阶一起亲自作镇,出现问题立即拍板解决。大家全部心思都扑在“气泡”上,无时无刻的不再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案。铸造班长、主攻手张同星全部身心的都投入了工作,在睡梦中还呼喊着的“气泡”,“气泡”。</p><p class="ql-block">1964年春节期间,试验仍在继续,技术人员想出了各种革新方案和措施,铸造组把每一个方案都收集起来进行研究,并且对比分析了多次试验的相关数据,最后形成了几个方案。将方案提交会上讨论,对多数人赞同的一个方案进行浇铸试验,“气泡”消除了!连铸几次,“气泡”都没再出现,这一关总算攻下来了!悬在大家心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p> <p class="ql-block">1964年4月30日,技术人员通过一番精心准备,开始投入生产原子弹的核心部件—铀蕊的工作。</p><p class="ql-block">为了加工和部件,我们的车工早在6个月前就开始进行模拟训练操作,在近半年的模拟生产中,光是加工过的代用料就积的一大堆。他们常常迎着朝霞走进车间,披着夜色、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到家中……担任主刀的“原公浦”,在苦练中体重减轻了15公斤,当时他只有二十几岁,可他为了早日加工出合格的核部件,把一切都豁出去了。加工铀球精确度要求非常高,平时无数练兵用的都是模拟料,今天可是真刀真枪实干,因此大家都捏着一把汗。</p><p class="ql-block">厂房外、走廊上,人们脸上都露出了焦急不安的神色,车间里,二机部副部长袁成隆和原子能联合企业的领导干部都用关切的目光探询着身穿洁白防护服、戴着特制口罩双层手套的“原公浦”,“原公浦”充满自信的对他们说,请放心吧!“开始”!一声令下主操手“原公浦”走向操作台,监护人记录员各就各位。</p> <p class="ql-block">箭在弦上,一触即发……当铀球在夹具上夹好时,主操作手“原公浦”突然失去沉着,变得慌乱起来,他突然意识到此刻他要加工的不是普通的钢球,而是原子弹的“心脏”,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心脏”!他手中握的不是操作手柄,而是数万人为之奋斗了10年的劳动成果,是中国第一个原子弹爆炸计划的得失!他很清楚,1964.4月核部件加工的关键时刻来临之际,姜圣阶总工程师和周秩厂长为什么天天必到现场,加工的重任落在包括他在内的5个青年技术能手身上,他被排在第一。</p><p class="ql-block">部领导、总厂及分厂领导对他们非常关心,经常过问他们的身体情况,了解他们的思想情绪;医务所的大夫每天都要问他们“哪儿觉得不舒服?休息的怎么样?”行政部门的同志每天都要问他们想吃点什么……姜圣阶总工程师曾动情的对他说,“这是前人没有干过的事,组织上把他交给你,是党和人民对你的信任。核燃料是一种极其贵重的稀有材料,是我们的命根子,和我们的生命一样重要,能在你手中拿出第个核部件来,人民是不会忘记的。”</p> <p class="ql-block">“原公浦”的双手禁不住颤抖起来,这时一位同事发现他有些紧张,就催促他开始加工。</p><p class="ql-block">特种车床飞快的运转动起来,“原公浦”的双手抖得更加厉害,突然,部件“啪”的一声掉进切削盘内……“原公浦”浑身猛地一颤,额头上的汗水“刷”的流了下来,浸湿的衣服紧贴在身上,他脸色煞白,十分恐慌……</p><p class="ql-block">加工不得不停下来。</p><p class="ql-block">有关领导随即决定暂停这项加工实验,把等候在车间外面的人们重新召集起来,原子弹联合企业的周主任关切的走到“原公浦”面前问他:“小原怎么样?你还有信心干完这项工作吗?”</p><p class="ql-block">“原公浦”望着大家关切的目光又慌又愧,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p><p class="ql-block">“今天不干了,推迟加工!”负责监护的同志说。</p><p class="ql-block">到底能不能接着干?</p><p class="ql-block">周主任征询我的意见。我说:“原公浦应该马上会到车床上继续加工”。</p> <p class="ql-block">我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用平静的语气对原公浦说:“对你来说这项工作是不成问题的,失误不是由于你缺乏技术经验,而是由于你精神过于紧张,你的技术根本就没有发挥出来……”。</p><p class="ql-block">我让“原公浦”喝了杯牛奶,放松几分钟,把情绪好好调整调整,然后继续工作。</p><p class="ql-block">当时已经是深夜了,我鼓励原公浦“干!大胆干”!</p> <p class="ql-block">“原公浦”这时情绪稳定多了,同志们的关怀和鼓励,给他增加了新的勇气,他重新振作精神,再次走上岗位。</p><p class="ql-block">特种车床再次启动,操作手柄转动起来……原公浦神情专注,小心翼翼,一刀一丝,一丝一刀,每车三刀,复合一次,每次都用心把尺寸核对准确后再车下一刀。他屏住呼吸,全身贯注,加工、测量、调整,再加工、测量、调整,每一刀都要有100%的把握,就像为某位总统做心脏移植手术一样。因此他也有了一个“原三刀”的绰号。</p> <p class="ql-block">原公浦逐渐进入角色,他那高超的技术在沉着冷静的情绪配合下,发挥的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1964年5月1日凌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心脏”(铀球)像一个新生婴儿呱呱坠地了!经过严格检验,完全符合规格要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