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单车游老城,和谐车友觅传承!

三支眼

<p class="ql-block">  恩施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五一去哪儿?恩施老城去’寻宝’!”活动。我们恩施人自己都不参加好吗?回答是肯定的。何况还有不少恩施人并不知道恩施的很多历史,我们不寻宝,我们找寻历史。</p><p class="ql-block"> 恩施和谐传骑单车队的队友们出发了!他们从陈连升广场出发,先到二街的唐井湾,然后入白衣奄,登问月亭,沿山顶小路进人民路。再从大十街走五街到西后街,瞻仰烈士塔,看清江电影院旧址。从老恩施一小直插洗马池,再沿后城墙到西城门。从西城门到恩施红楼(老县委,后改抗日纪念馆),然后从倒推磨到武圣宫。从武圣宫出来走老六街过老市公安局,和国民党军统局原址(南门外11号),穿南门城门洞。入城到文昌阁,去饶家大院。在东门远观连珠塔,然后进女儿城,直达鄂西特委旧址。完成全部行程。</p> <p class="ql-block">  “唐井湾”,我们并不知道这口井掘于何时,按其称名为“唐井”,应是民间流传下来的,我们不敢说它一定是唐代就留传下来的,但可以肯定它存在的时间并不短。井旁立有石碑,上载《扩建唐井记》,少量字迹看不清,拓于下:“唐井,古得益泉或宜泉。此泉清醇甘冽,冬暖夏凉。</p> <p class="ql-block">  白衣庵,原名无垢庵,位于恩施市胜利街后碧波峰腰,是州城唯一的尼姑庵堂,供奉观音佛像,曾是问月亭公园的一部分,过去是烧香朝佛、消夏度暑的地方,嘉庆年间曾被题名为“林壑尤美”。1994年4月21日,恩施州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问月亭,相传唐宋诗人李白、苏轼曾到访过恩施,并写下关于恩施风物的诗,后人在古城恩施建亭纪念,称之曰“问月亭”。问月亭是恩施著名的文化胜迹,历代墨客题咏问月亭的诗文不计其数,含墨沉香,蔚为大观,是一道积淀深厚的人文景观。现仅存问月亭台基以及王庭桢《重修问月亭记》残碑。</p> <p class="ql-block">  挂榜岩,施南城北,有座红色砂石悬岩,像一道墙壁,又高又陡,这就是施南四景之一的“北有悬岩张榜”。这挂榜岩也有一美丽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明朝末年,这里住着一个读书人,名叫范生。这范生饱读诗书,称得上学富五车,人到中年,父母双亡,家境贫寒,尚未娶妻。明末朝廷腐败,地方官员贪腐,这范生没有行贿之银,每次赶考都名落孙山。</p><p class="ql-block"> 却说这范生又一次考完回家的当天晚上,阅卷的考官大人梦见一白发老人对他说:“湖广施南范生,文才出众,乃我朝廷大器。你要细阅该生卷子,莫违天意。”这考官大人醒来,觉得蹊跷,赶忙复阅范生考卷,果然字字珠玑,篇篇锦绣,忙取为第二榜第一名。送榜公文还未到施南府,北门外悬岩上现出六个大字:“今科范生高中”,金光闪闪数日不散,前来看榜的人川流不息,锣鼓喧天,鞭炮连天,从此这悬岩就叫挂榜岩了。</p><p class="ql-block"> 据说以后施南学子无论是赴省赶考还是进京会试,先要来挂榜岩看看有没有自己的名字,这岩下头从此也香火不断。</p> <p class="ql-block">  叶挺将军纪念馆,“皖南事变”中遭国民党无理扣押和非法拘禁的叶挺将军曾两度被秘密软禁于这里,历时2年之久,是叶挺将军被囚禁时间最长的地方。1942年底,叶挺将军从四川重庆押解到恩施时,被软禁在城东门“民享社招待所”(今三义宫38号),二三个月后,陈诚为了表示对叶挺的“宽松”和“自由”,且又易于看守,便选中后山湾这栋民房,将叶挺迁移于此软禁。</p><p class="ql-block"> 1943年8月蒋介石将叶挺转押广西桂林,次年1月又押至恩施,仍囚居于这栋民房,直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被押至重庆。</p> <p class="ql-block">  烈士塔,象牙山忠烈祠位于恩施市老城象牙山麓,砖木结构仿庙宇式建筑,解放初期拆毁,改建烈士塔。</p><p class="ql-block"> 为纪念殉赴国难的忠烈官兵,民国恩施县政府于1943年在象牙山原玄妙观旧址建忠烈祠,至1945年抗战胜利,陆续将205位殉难者牌位供奉到位,以示不忘国难,不忘国耻,彰崇殉难者功德。</p><p class="ql-block"> 1951年8月1日,恩施县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并开放。纪念碑伫立于老城区象牙山顶,坐北朝南,从碑基至碑顶三分之二处有4根小圆柱拱卫,碑顶设梅花形灯饰,显得高大挺拔卓尔不群。从碑顶至碑身三分之二处,镌刻“中国人民解放战争革命烈士纪念碑”15个隶体大字,其下镶嵌黑色大理石碑面,上刻碑文。</p> <p class="ql-block">  恩施州老城现尚存洗马文化的一处遗迹,这就是六角亭西后街的洗马池巷和原洗马池的牌楼式大门。据说原洗马池有四十余平方米,深约一点五米。它在原施南府最高军事机构驻地施南协署的西边,是当时施南协清军洗马的水池。洗马池大门在今洗马池巷的南侧中段处,大门北向。其门额上有光绪年间施南协最高军事长官熊朝鑑重修洗马池的石刻题序:古人云:晚凉看洗马。亦军中要务也。署前旧有池,淤废日久。</p> <p class="ql-block">  恩施抗战历史陈列馆。这是我州第一座通过图片、文字、实物、视频等形式,再现恩施在湖北抗战、全国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抗战文化陈列馆。</p><p class="ql-block"> 据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武汉沦陷后,恩施是湖北省战时省会、国民党第六战区长官司令部驻地;是陪都重庆的门户,是中国抗战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恩施人民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为抗战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恩施也因此保存了丰厚的抗战文物遗址遗迹,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抗战史料。</p> <p class="ql-block">  西门老城门和城墙。</p> <p class="ql-block">  武圣宫始建于南明永历元年(清顺治四年,即1647年),为南明将军何腾蛟督师兴建武圣宫坐北朝南,庄严、精致、雄伟,白粉墙面与正中石门洞形成虚实对比。</p> <p class="ql-block">  非遗传统技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南门老城门。南城门城楼位于恩施市六角亭办事处老城,城外是城乡街,城内是解放路,是旧时出城向外的重要通道。 宋、元时,施州城墙为土城,明洪武十四年,建砖石城墙,上设串楼、警铺、女墙,分四门四楼:东曰清江,南曰南阳,西曰西顺,北曰拱北。洪武十七年(1384年)八月,大规模筑施州卫城城墙。据考证,洪武十四年建卫之初,只是将旧城修修补补,洪武十七年筑城,则是一件镇戍大事。在东城门上建清江楼,西城门上建野意楼,北城门上建太白楼。清乾隆三十六年,维修城墙,分四门。东门迎恩,西门金华,南门朝阳,北门拱辰。串楼警铺,雉堞鳞列,四门之上各有飞檐桅楼,楼中各有屋三楹,东门楼中建有官仓数十廒,南门楼中祀关帝。 南城门城楼由城台、城门和城楼组成。城台呈“凸”字形,面宽42.9米,进深15米,高9米,占地面积689平方米。用石灰、糯米灰浆、桐油、方砖、块石砌筑,内填砖、石、夯土。城门洞 北侧高约4.6米,宽约44米,南侧收缩约1米,洞口原有木质城门,洞内地面为青石铺砌。城门坐北朝南。面间11.99来。进深13.67米,占地面积163平方米。由前后两栋组成,形成两个四坡顶勾连搭式屋面。</p> <p class="ql-block">  城隍庙位于山下大院坝正后方,背靠文昌祠,目前保存有面阔三间的木瓦结构建筑和部分遗址。1949年前,文昌祠曾为国民党恩施县参议会和县政府驻地。1952年,先后为恩施县人委、中共恩施地委、恩施专区文工团驻地。1953年后,恩施县文化馆、图书馆、文化局陆续至此办公。1996年4月,迁移了市文化馆、图书馆遗留房产。1997年底,对城隍庙进行了维修。</p> <p class="ql-block">  恩施市文昌古祠建筑群,位于恩施市解放路107号鳌脊山上,东南与五峰山连珠塔隔江相峙,西与象牙山上的烈士塔相望,南与柿子坝毗连于山麓。文昌祠早在清代就是恩施城内重要的名胜景观,并有“城、舟形也,此祠为桅,桅必举,舟始通”之美誉。文昌祠古建筑群原规模包括奎星楼、文昌酒楼、文昌戏楼、桂香殿、卷厅、城隍庙等。</p> <p class="ql-block">  饶应祺故居位于六角亭老城中山路三义宫巷,原为清末天井式木瓦结构庭院建筑,其子饶凤璜在日本留学回恩施后,将故居临街道部分改为西式风格建筑墙体。1942年12月底至次年2月、3月间和1944年1月,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曾两次被秘密软禁于此,其夫人和子女在此同住。饶应祺故居具有传统民居、名人故居和近现代重要史迹三方面的文化价值。2012年4月27日,恩施市人民政府将其命名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周家石门老屋是恩施市城区内一幢古民居的别称,地处恩施市六角亭街道三义宫巷内。始建于明末清初,清道光年间康名敬扩建。整个宅院据说仿“官厅”修建,共三进,三道门坊全部用整块的青石建造,故称石门。有大厅、花厅、亭子屋、天井、水池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  连珠塔,位于恩施市六角亭老城东门外清江东岸五峰山主峰龙首,山有五峰,间而不断,如数珠相连,谓之连珠峰。连珠峰之首,上有宝塔,因山而名,谓之连珠塔。连珠塔是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清道光12年(公元1832年),坐东向西,占地总面积7700余平方米,1983年经重点维修后,于同年12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五峰山因由5座山峰相并峙而得名,其浑圆的山顶状如连珠,相连不断,又名连珠山,明、清诗人童昶、商盘有诗《连珠岭》形容其壮美。</p> <p class="ql-block">  中共鄂西特委旧址,位于五峰山村红岩组,建筑面积二百三十余平方米,为明五暗七的“撮箕口”土木结构房屋。对面一壁红色砂岩——“红岩狮”,是特委机关的重要标志,被誉为“一面永不收卷的红旗”。2004年8月,恩施市人民政府将其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恩施烧饼。</p> <p class="ql-block">  恩施油香。</p> <p class="ql-block">  恩施水煎包。</p> <p class="ql-block">  恩施豆皮。</p> <p class="ql-block">  2016年恩施夷水骑兵单车俱乐部搞了一次“寻找老城故事”活动,我们走的也是今天的线路,今天的队友中有四位参加了当时的活动,当时问月亭还没有修复。其实,我从小就一直在这座老城里寻找故事,和创造故事。今天寻宝活动搞的确实好,也非常有意义。可我对寻宝没什么兴趣,觉得还是去传承历史的记忆,寻找别人和自己的故事比较有意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