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可能我性格上比较随意,旅游前不大预先做功课,写作也是如此,想到那里就写到那里,预先没有一个计划。所以一开始根本没有想到《漫话乌克兰》这个系列能写这么许多,但这篇是最后一篇,谢谢大家耐心与阅读。之所以想到写这个系列,是因为最近发动的这场战争。在写之前,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历史关系对我来说相当模糊,可能对大家也是如此。通过上几篇的写作梳理,对这段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总算有了点面目,这篇就直接对这场战争的导火线进行一些历史上的探讨。那么这个导火线是什么呢?克里米亚。这一篇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克里米亚”这个主题。</p> <p class="ql-block">克里米亚地图</p> <p class="ql-block">从上面这张地图上看,克里米亚突出黑海中,是亚速海与黑海的咽喉处,而黑海就是亚殴大陆的分界处,即便我们是政治军事方面的外行也都能认识到它的战略意义有多么重要。2014年,在乌克兰发生绿色革命推翻了亲俄政府之后,普京下令占领这个半岛,接下来由公民投票,将这块土地併入俄国(尽管至今只有7个政府承认,不包括中国)。从此,事情就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俄国与西方世界的关系:自从苏联解体之后到2014年,俄国与西方国家一直保持蛮友好的关系。尽管上世纪90年代的西方国家参与波黒战争和南斯拉夫的分裂,对俄罗斯人心理上是一种冲击,从此他们对西方的印象大为改观,为以后留下了隐患,但是那件事当时没有造成国家层面上的影响。那时还是叶利欽在台上,他也没办法,国内经济一塌糊涂,车臣问题也搞得头昏脑涨,所以在国际上也比较软弱。1999年8月普京上台。老实说,本人当时对普京也很有好感,觉得叶利钦其他本事没有,选接班人倒是选对了。普京一开始也确实是有几把刷子,几年时间就把俄国的经济理顺了,车臣的问题摆平了,对外各方面也都能友好相处。当然,他也是运气好,碰上2001年的9.11事件。因为这件事情,一来石油涨价带来俄国巨大的额外财富,二是在车臣问题上与美国在某种程度上也有了共鸣,解决这个问题就相对比较容易些。所以在2014年之前,俄国与西方世界关系可以说是属于近百年来少有的蜜月阶段。西方7国集团正式邀请俄国参加峰会,由7国变会8个,因为峰会由各主办国轮流接任。2006年主办国是俄国,在圣彼得堡举行。轮了一转,本来2014年的峰会又在俄国的索契举行,后因为入侵克里米亚,排斥俄国,改在布鲁塞尔举行。当然,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段时间的关系的融洽可能也是表面的,由于历史原因,西方对俄国的戒心一刻也没有松懈。下面一张不知是哪一次峰会的照片,蛮有意思的是,尽管人在一块,其他人表情都比较自然,独有当中的普京显得有点格格不入。</p> <p class="ql-block">但不管怎样。应该说在2014年之前,普京在国内外干的还蛮顺风顺水的,他给俄罗斯人带来了希望。但是,佔领克里米亚是一个转折点,尽管当时在俄国人民中得分很多,但造成的后果非常之大, 噩梦从此开始。事实上,我们小民百姓的个人生活也是如此,往往犯错误是在人生中最顺利的时候。西方人对此是有警觉,因为人性中都有这样的弱点,得意之时容易忘形,位子耽久了会导致恋栈。其实西方人也同样如此,历史上除了华盛顿之外,有几个激流勇退的?好在西方有法律制度约束。所以,历史上常会发生一些出人意料的的事情, 像二战后1945年的邱吉尔,他用他的智慧与勇气千难万险拯救了英国,应该说他的声望当时如日中天,但是有意思的是,他竟然在二战刚结束的选举中就落败了,英国人不要他当首相。同样还有法国的戴高乐,在二战结束后也一度下野。自普京佔领克里米亚开始,俄国与西方的密月从此结束,西方对俄国开启了制裁禁运等事情,俄国经济明显走下坡路,国内的矛盾加剧,再加上乌克兰为了自卫希望加入北约,为了突破这些困境,事情最终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讲乌克兰,确实蛮倒霉的,这个资源丰富,教育水平,工业化程度很高的地方,即便在苏联的时候,它的经济地位尽管比不上西方,但在苏维埃各联盟国中也算是头几位的。自解体以来,经济生活正是每况日下。怎么会这样呢?我在这里瞎讲讲,是否有道理大家自己看吧。很多年前我与一个朋友聊天时,那位朋友讲了一句话,我觉得蛮精辟的。他说:“当私有制一下子变成公有制,这件事很方便,拿来就是了。但是反过来,当公有制一下子变成私有制,这件事太难了。分给谁?”。想想也是,因为无论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私有财产都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靠祖辈,靠自己的本事与努力,当然其中也靠剥削他人,但不管怎择,总还有个解释。现在一下子将公有化作私有,当然真的还能保着或者发展,其中也需要有点本事,但是,个人权力地位肯定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这种主要以权力来获得利益的社会势必会造成腐败。所以在这几十年的变迁中,几乎以前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情况都十分相似,腐败成风。记得大约6年前参团去克罗地亚旅游,克罗地亚是前南斯拉夫的一部分,本来属奥匈帝国的,相当西化的一个地方,从表面看起来还蛮像样的,但是我们团的导游大约30岁光景,从谈吐中感到他很有见识。在旅游的一路上讲了克罗地亚政府中好多腐败的现象,他称之为:“好人不当官”。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不一定完全反映真实,但是我相信他说的有些道理。但是不管怎样,像克罗地亚,㨗克,波兰等国死了心眼向西看,只要政局稳定,人们总会慢慢与西方接规,逐渐像西方一样。但是乌克兰在这30年间却左右摇摆,在东西方的选择这个大方向上举棋不定,所以短短的几十年间已经有了两次革命,2004-2005年的橙色革命与2014年的革命。</p> <p class="ql-block">2014年革命期间基辅市中心广场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从我前面的几篇文章中就能了解,乌克兰这个国家,它的民族问题,语言问题,历史遗留问题都是非常棘手,始终夹在西方与俄罗斯之间。当然,肯定这些动乱中来自西方的影响,但不管怎样归根结底,动乱的起因是人们生活不好,对政府的不满,而反过来正是动乱使得本来不好的经济更加糟糕,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一批批政客上台的,不乏有其中捞好处的,无法控制日益恶化的腐败。所以,对乌克兰人来说,正是“这帮去了那帮来,黑夜沉沉不到头”(当年女中声歌唱家董爱玲唱的《黑非洲》的歌词)。与俄国的关系,在2005年之前,双方还是蛮好的。橙色革命之后,掀起了一股宣扬民族主义的风气,即我在上篇上讲到的现象,对俄国抱有敌意。但以后这届政府也弄不好,在2010年就下台了,又换了一个亲俄的,也弄不好,2014年又发生革命了。之后,前总统波罗申科上台,这个人从他的对外政策看,算是比较理性的,对俄国还是比较克制,但他不得不面对克里米亚被佔领,乌克兰东部地区可能被分割的现实。可以想象,一个小国根本没有能耐来对乎这样一个强邻,而且还不能预料下一步又会遇到什么麻烦,所以就自然会倒向西方,寻求北约的帮助。2019年泽连斯基上台,对外方面也延续了前任的政策,但是普京等不及了,事情就这样发生了。这有点像当年的日本,由于某种历史的原因,先佔领了东三省,成立满州国,这样引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愤怒与反抗,也得不到世界主要国家的承认,名不正言不顺。于是接下来发生了七七事变。从现在所提供的历史资料看,至少日本当时还不想与中国全面开战,在向蒋政府提出的停战条件中,最主要的是要蒋承认满州国的合法地位,当然也包括华北的缓冲地带(现在所谓的“生存空间”)等等。没料到蒋的坚决不同意,然后全面的抗日战争开始了。所以,现在历史上将抗战开始的日期定在1937年7月7日,事实上起因是1931年的9月18日。所以,我也将2014年苏俄併吞克里米亚作为这场战争的真正起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我们从俄国的立场上看,它也是有它的道理,心里也有一股莫名的怨气。克里米亚,黑海舰队的驻地,俄国的黑海出口处,这么要紧的地方。而且这个地方本来属于俄国的,莫名其妙归于乌克兰(我后面还会提到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如果说乌克兰亲俄,不算一家人,还算朋友的话,那还过得去。现在来的是亲西方的政客,外头人了,当然不放心。想想反正你们政权那么乱,算了,动动小姆指,也不打一枪就收回了。要知道2014年俄国经济各方面还是蛮好的,而乌克兰在动乱之后一塌胡塗,再加上本来这个地方就是俄罗斯人最多(它的原因后面会提及)。当地俄罗斯老百姓举双手赞成,毕竟今后养老金能够保证。所以举行公投,大多数人投票赞成,我相信这是真的,他们愿意与俄国成一家人。这一举动为普京在国内得分不少,自苏联解体以来,总算给具有大国情怀的俄国人吐了一口气。但是要晓得这个“公投”在国际上是不算数的,连中国也不会同意,这道理大家都懂的。当然,以后事情的发展还有各种其他因素,但有一点,普京肯定搞错了,以为12年之后一口吞掉乌克兰也像当年克里米亚这么容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普京在併吞克里米亚这件事上犯了当下国际上的大忌。事实上,在这之前,他也有过前科。格鲁吉亚,在2008年发动了格鲁吉亚战争,战争之后硬是啃下来二个地方,算是独立,事实上变相成为俄国的一部分。因为这件事可以起因比较复杂,而且对世界而言比较偏僻,所以国际上动静不大。为什么说这样的事情犯了大忌?时代不同了,在一百多年以前,为扩展疆土而战的事情常有发生,但自联合国成立之后,这样的事情非常少见。尽管二战以后美国也发动过好几次不那么正义的战争,但至少它没有领土的要求。我不是学历史的,可能有所疏忽。从我所了解,二战以后之前只有一次,就是伊拉克侵占科威特。当然,在普京看来,本来这些都是苏联一起的,他只是拿回来这么一小部分而巳。但是,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现在大家都联合国正式成员之一,凭什么可以动手动脚抢地盘。如果这样成了惯例,这世界还会有太平吗?讲到这里,想想历史确实不可预料,当年联合国成立之初,苏联为了多争几张选票,把乌克兰,白俄罗斯等都作为独立的国家列入联合国,所以从国际法来说,乌克兰从1945年就已经是一个独立国家。当然,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假设,“阴谋论”,“生存空间论”,“代理人论”等等,因为我这里主要讲历史,对此不多评论。我只是提出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在这场战争发生前,谁会主动武装进攻或者侵略俄国,大家都怕你三分,防都来不及。所谓乌克兰对俄国有威胁,这是讲讲的,因为波兰早巳是北约的一员,按现在的军事科学技术,导弹跨过乌克兰只是几分钟的事情。现在既然开了第一枪,以后的事情就由不得你了,所以“先后”与“因果”是一个常识问题,不能混淆。再想想俄国有那么广阔的领土,那么丰富的资源,那么高度教育水平,又有那么辉煌文化艺术,如果和平发展,前途无量,何必为了一个“克里米亚”“乌克兰”而伤筋动骨,捡了芝麻丢了不是一个西瓜的问题,后果不堪设想。普京真是脑子坏忒了(上海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回头再来看“克里米亚”这个问题的由来,这件事确实让俄国人心里会感到窝囊。自18世纪后期叶卡捷琳娜二世起一直是俄国的领土(除了在一战时非常短暂的时间里德军占领后给了当时独立的乌克兰共和国)。在长期的苏联统治期内它本来与乌克兰不搭界的,一度称为克里米亚共和国(同样是一个加盟国),二战后变克里米亚州隶属于俄罗斯。但是,在1954年2月19日,在当时的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主导下,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通过决议以紀念烏克兰和俄罗斯統一300週年紀念日的名义,將克里米亞划出俄罗斯苏維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划入乌克兰苏維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要知道,赫鲁晓夫与乌克兰有很深的渊源,尽管他生在靠近乌克兰的俄国,但从14岁起乌克兰顿巴斯谋生起,后来在乌克兰参加革命,他到苏共中央之前的全部革命生涯一路上升迁几乎都在乌克兰,他的妻子也是乌克兰人,乌克兰名付其实就是他的第二个故乡,比第一故乡要亲多了。所以斯大林1953年去也,他掌大权之后多少有点感恩的味道。当然,当时的实际情况克里米亚农业不行,乌克兰可以对此可能有所帮助。正是一足失成千古恨!如果没有赫鲁晓夫此举,以后尽管苏联解体,克里米亚隔着乌克兰,它依然属于俄国,就像现在的加里宁市(隔着波兰,是俄国波罗的海的出海口)。</p> <p class="ql-block">斯大林与赫鲁晓夫</p> <p class="ql-block">赫鲁晓夫</p> <p class="ql-block">总之,当时赫鲁晓夫做梦也不会想到有今天这样的事情。因为当时的国际形势,社会主义的阵营在某种程度上还占优势。谁能料到37后的苏联解体。讲到苏联解体,这真正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葩!我不在这里详细说它的原因与具体经过,这个题目单独就可以写一本书。我只说我的感觉就像店里的几个伙计一商量,分家吧,就此把店主人戈尔巴乔夫赶走了,这种轻率与粗糙简直不可思议。我曾经读过一本书《俄罗斯文化之旅》,书中有一位作者讲到:“俄罗斯民族是一个非常情绪化的民族,是个爱走极端的尼族…” 真是如此!看俄国小说,尤其俄罗斯味最浓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其描述人物的内心,真是又深刻又细腻,一个念头可以写上整页的文字;还有冈察洛夫的《奥勃洛莫夫》,我巳经完全忘记它的内容,只记得的书的开头描写他起床,写了2-3页他还在床上没起来,实在有点吃不大消。思想上的巨人,想得如此深刻慎密,但行动上(举国大事)却如此轻率,一下子突然分了家,过了20多年又觉得不合算又要讨回一些东西,之后不服帖又要拔出拳头,全无章法,就像小孩子家吵架一般。所以,我还真有点吓丝丝(上海话),普京头脑一热,扔个原子弹给侬看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写到这里,我想巳将乌克兰的历史比较通俗简明地“漫谈”完了。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要搞清楚一件事最好是自己动手写一下。通过写作,首先是自己理清了事情的由来,当然也可以使得更多人了解。因为毕竟是外行,尤其写这些比较有争议的题材,难免有错误或者片面的地方,如果有人指出,我们可以讨论。不幸的是,这场战争的爆发给乌克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我真心希望这场战争尽快能结束,和平重新回到乌克兰。我还在梦想有那么一天能够到乌克兰这个美丽的国家去旅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系列尽是些历史上蛮复杂的人与事,我写得蛮累的,估计大家读得也蛮累的。因为这篇主要讲的是克里米亚,我想下面交代一下它历史的同时,轻松一点,让我们随着历史的轨迹来游览一下这个地方。</p> <p class="ql-block">克里米亚的文明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古希腊神话中伊阿宋带着一帮英雄们乘着阿尔戈号的船去科尔喀斯(现在格鲁吉亚的地方)去取金羊毛,一路许多惊险的故事,其中有一些就发生在黑海沿岸。下图是网友小O女士的一篇文章中这段希腊神话故事发生的示意地图。图中,我划了一个黑圈就是克里米亚。</p> <p class="ql-block">上图中可见希腊神话中伊阿宋等英雄在黑海一带活动,但似乎没到过克里米亚。事实上,在那个年代中黑海如同古希腊人的内海,所以克里米亚也分佈了许多他们的遗址(如下图)</p> <p class="ql-block">在塞瓦斯托波尔港口附近的古希腊遗址。</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克里米亚出土的古希腊浮雕。</p> <p class="ql-block">此后克里米亞半岛相继被不同的民族占领:250年被哥特人、376年被匈人、8世纪被可萨人、1016年被拜占廷帝国占领。1237年被蒙古帝國占领,也就是成吉斯汗的后代在此建国(可以追溯到成吉斯汗的长子朮赤),称为克里米亚汗国(地域还包括现在乌克兰与俄罗斯的一些地方)。</p> <p class="ql-block">克里米亚汗国地图(黄色部分)</p> <p class="ql-block">克里米亚汗国当时巳经信奉伊斯兰教,所以当时的首都巴赫奇萨赖城就很有伊斯兰的风味,最典型的就是大汗宫殿。它建于16世纪中期(明朝嘉靖年间,西方画家提香的时代),建在山坳间。</p> <p class="ql-block">北门入口</p> <p class="ql-block">大汗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住处</p> <p class="ql-block">进宫殿左面有雕刻精巧的铁门。门上半圆装饰中心处是大汗的徽章。</p> <p class="ql-block">宫内最出名的是《泪泉》雕塑。其意义与印度的泰姫陵相似,是一位皇帝纪念一个去世的爱妃。因为俄罗斯诗人普希金流放到此地大为感动,曾写过一首长诗《巴赫奇萨赖之泉》,从此这个雕塑更加有名。</p> <p class="ql-block">左边是普希金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里面还有一些很漂亮的房间。</p> <p class="ql-block">这个克里米亚汗国开始还是蛮厉害的,但在15世纪中后期,抵挡不住势头正旺的奥斯曼土耳其。就是那个攻佔君士坦丁堡將拜占庭帝国灭亡的穆罕默德二世的攻击下,成了它的属国。以后就经常帮奥斯曼帝国与立陶宛-波兰联邦(当时佔有现在乌克兰的地方)打仗。也就是说,这个地方是天主教国家与伊斯兰教国家交锋的前线(在某种程度上,乌克兰也是东正教国家与西方基督教国家交锋的前线)。</p> <p class="ql-block">克里米亚汗国的统治者是蒙古人的后裔,但是它的当地人主要是克里米亚鞑靼人,讲突厥语的民族,与土耳其人,新疆维吾尔族可能有同样的渊源,因为地处黑海交通要道上,所以事实上与周边其他民族混血的很多。现在在克里米亚半岛克里米亚鞑靼人只占人口的12%,人口最多是俄罗斯人,佔60%左右。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事实上从历史上来看,俄国对所有佔领后的原住人人为的“清零”政策最为凶狠。譬如远东的海参崴,在公元1860年前还是中国的领土,当然绝大部份是汉人,现在变成“符拉迪沃斯托克”,俄罗斯人佔大约90%,完全是个白人的世界。同样的事情也在克里米亚重演,第一次是克里米亞汗国亡国,有一部分人流亡土耳其,第二次是最残酷,二战之后斯大林将大约20万克里米亚鞑靼人的种族清洗和种族文化灭绝。在三天之内,内务人民委员部使用家畜列车将大部分妇女、儿童、老人,甚至共产党人和红军成员驱逐到几千公里外的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大約3万人死在途中。直到苏联解体之后,他们才允许返回故土,但是克里米亚的地方早已是俄罗斯人与乌克兰人填满了。</p> <p class="ql-block">现代的克里米亚鞑靼人,是不是与新疆维吾尔人差不多。</p> <p class="ql-block">自1667年起,从彼得大帝的父亲开始,因为扩张领土一直与土耳其成为一对老寃家。俄土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前后共长达241年,一共进行了12次,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是欧洲历史上最长的战争系列。开始奥斯曼土耳其嬴了好几次。但是第五次俄土战争(1768-1774)彻底改观。当时沙俄的君王就是这位在德国出生的叶卡㨗林娜二世。她真是雄才大略,她对俄罗斯的影响除了彼得大帝之外无人可比。她对俄罗斯科学,文化艺术方面的发展起了关键的作用,她是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的忠实粉丝。有时我在想,如果没有法国大革命的疯狂,俄国在各方面的改革可能要早得多。法国将路易十六上了断头台,这肯定刺激了这位女皇的神经,之后她的思想起了变化。这里不多说了。在外交军事上,这位女皇也是不拘一格选人才,名将苏沃洛夫就是第五次俄土战争的主师。这次战争大败土耳其,将克利米亚独立,实质上巳经属于俄国的了。在1783年正式被俄国併吞。从此俄罗斯有了黑海的出海口,在此建立黑海舰队。一个内陸国家梦寐以求的事情终于实现了。事实上,这是俄罗斯几代统治者的努力,后来却被赫鲁晓夫轻率的决定与苏联的解体莫名其妙地付之东流,你想俄罗斯人心里窝火不窝火。</p> <p class="ql-block">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p> <p class="ql-block">苏沃洛夫将军</p> <p class="ql-block">第五次俄土战争海战</p> <p class="ql-block">尽管在18世纪后期,沙俄得到了克里米亚,但是它的战略地位太重要了,在19世纪的中期又成了一块国际上的是非之地。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第九次俄土战争)。但是这次战争沙俄面对的不是只有一个土耳其,还有英国,法国,撒丁国(意大利的前身),其原因太复杂了,看起来为了一些宗教原因,实质上是争取地方覇权的搏奕,也是一场东西方力量的较量。最后沙俄失利,但是没有失去克里米亚的控制权,只是不能设立海军基地。以前我也知道有这一场战争,但是並不知道这场战争在历史发展中有那么大的意义。这是人类第一场具有现代化意义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蒸汽动力的铁甲船和现代的爆炸性的炮弹第一次被使用。它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壕沟战和静止战。电报,天气预报,战地医院首次在战争中被使用,南丁格尔创立的护士培训,铁路火车首次被用来运送补给和增援,还有开始战地记者,可能也是首次有战地摄影与报导。从某种程度上,意大利国家的建立,俄国农奴制的废除,以及阿拉斯加的出售(俄国卖给美国)都间接与这次战争有关。如果有兴趣可以去查阅,这里不多讲了。</p> <p class="ql-block">克里米亚战争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俄国的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年轻时就曾参加过这场克里米亚战争,根据他亲身经历写了一部早期作品《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这部不仅表现出托尔斯泰对战争生活的体验和深刻理解,而且从战争道义和心理探索的特点基础上,也展现出史诗般的叙事风格,初步展露出以后构思《战争与和平》的创作才情。蛮有意思的是,这是由几个故事组成的,开始从一个报家卫国的热血青年写起,经过眼前战争的残酷与血腥使得他对人生,对宗教,对战争都有了新的想法与感悟。据说这部书曾经传到俄国皇宫,沙皇与皇后读后都十分欣赏。之后,托尔斯泰也就放弃了军队的生涯,一心投入到写作中去。所以这场战争也间接地为世界提供了一位伟大的作家。</p> <p class="ql-block">列夫.托尔斯泰年轻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为了托尔斯泰,如果有一天去克里米亚,我一定得去看看今天的塞瓦斯托波尔。</p> <p class="ql-block">马拉霍夫库尔干</p><p class="ql-block">一个纪念建筑群,旨在将克里米亚战争和伟大卫国战争的事件永久保存在记忆中。 历史上,军队曾两次英勇地保卫塞瓦斯托波尔,保卫这座城市免受敌人的侵害。 指挥官纪念碑和刻有两场战争英雄名字的纪念牌匾被放置在马拉霍夫库尔干上。 对于这座城市的居民来说,这个地方非常受人尊敬,几乎是神圣的。</p> <p class="ql-block">滨海大道</p><p class="ql-block">城市长廊,建在克里米亚战争时期的防御工事遗址上。 林荫大道是一个受欢迎的度假胜地;有许多历史景点讲述塞瓦斯托波尔的历史。 </p> <p class="ql-block">一幅14米高的全景画,位于20世纪初的圆形展厅内。 画布讲述了 1853-1856 年克里米亚战争的事件。</p> <p class="ql-block">沉船纪念碑</p><p class="ql-block">位于塞瓦斯托波尔河堤上的纪念碑。 它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象征;它的形象出现在城市的徽章上。 这座方尖碑是为了纪念 1854-55 年间在塞瓦斯托波尔湾故意沉没的船只而竖立起来的。 以防止英法舰队接近这座城市。 这些事件发生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塞瓦斯托波尔第一次防御期间。</p> <p class="ql-block">黑海舰队剧院</p><p class="ql-block">该剧院于 1932 年在伏罗希洛夫元帅的命令下创建,成为苏联最早的军事专业剧院之一。 剧团不仅在舞台上表演,还在船上表演。 在剧院的舞台上,主要上演了海军和革命题材的作品。 尽管在轰炸期间服装和装饰品被摧毁,但在卫国战争期间舞台并没有停止工作。</p> <p class="ql-block">弗拉基米尔斯基大教堂,这座教堂就建在上面提到的古希腊的遗址旁</p><p class="ql-block">这座寺庙是为了纪念弗拉基米尔王子的洗礼而建造的。 这一对整个俄罗斯来说意义重大且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发生在 这块古希腊遗址的领土上。 </p> <p class="ql-block">圣尼古拉斯教堂</p><p class="ql-block">这座寺庙是为了纪念在塞瓦斯托波尔第一次防御期间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阵亡的士兵而建造的。 该建筑是布拉茨克公墓纪念建筑群的一部分。 大教堂是根据 A. Avdeev 的原始建筑项目建造的。 该结构呈金字塔形,顶部有一个巨大的十字架。 内墙内衬大理石板,上面刻有死去军官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些大型雕塑与很漂亮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讲到克里米亚,最有名的城市就是雅尔塔。大家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同盟国的三巨头在此召开举世闻名的雅尔塔会议。</p> <p class="ql-block">会议是在雅尔达市南面3公里之外的近郊的利瓦季亚宫举行,这是以前沙皇尼古拉二世夏天的行宫,建在临海的高坡上,周围遍布树木与花园。</p> <p class="ql-block">廊柱庭园</p> <p class="ql-block">当年末代沙皇在此照片</p> <p class="ql-block">雅尔塔圆桌会议</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展示厅</p> <p class="ql-block">其他房间</p> <p class="ql-block">雅尔塔附近还有几处非常美丽而且别致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雅尔塔市西南16公里处的阿卢卡普卡宫,是沙俄沃隆茨奥夫伯爵的宫殿。这个建筑相当有意思,是英国著名建筑家爱徳华.布洛尔设计(伦敦白金汉宫也是他设计的)。它的北面靠山的一边是英国都铎风格,而南方靠海的一边是阿拉伯风格,而西门楼又设计成中世纪的城堡。这座宫殿是克里米亚规模最大,也是最古老的宫殿,建于公元1828-1848元(大约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离沙俄正式吞併克里米亚只有45年。</p> <p class="ql-block">北面是山</p> <p class="ql-block">南面是海</p> <p class="ql-block">北立面</p> <p class="ql-block">南立面</p> <p class="ql-block">南门前的石狮,</p> <p class="ql-block">南门的穹门</p> <p class="ql-block">西立面</p> <p class="ql-block">内部房间</p> <p class="ql-block">雅尔塔附近还有一座燕子堡,可算是建筑上的一绝,也是有名的旅游景点。这座城堡建在临海峭壁上,不同的时间引起光线与色彩的变化,真是气象万千。这座城堡建于1912年,现在是一座高挡餐厅。</p> <p class="ql-block">雅尔塔本身也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气候也很好,所以一直是世界,尤其是俄国的旅游度假胜地。</p> <p class="ql-block">主要广场是列宁广场</p> <p class="ql-block">列宁大道是沿海滨的主干道</p> <p class="ql-block">雅尔塔会议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契诃夫与夫人,旁边还有一条小狗,</p> <p class="ql-block">契诃夫青铜雕像</p> <p class="ql-block">红军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从上面的照片看,其中有两张契诃夫的雕塑,这说明这座城市肯定与契诃夫有点渊源。果然,契诃夫晚年住在这里,我想每一个爱好文学的人如果到雅尔塔来,一定不能错过他的故居。现在公认世上最伟大的短篇小说作家有三位,法国的莫伯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我在中学时候读过不少契诃夫的小说,都是汝龙先生翻译的(我十分感激上一代这些老翻译家们,现在真有点断代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下面这本书肯定是文革以后出版的,我还记得当时契诃夫的书封面是白底黑字很简朴。</p> <p class="ql-block">下面这张照片就是契诃夫的故居,现在是契诃夫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白色乡间别墅建于1898年,因为契诃夫身体不好,在此治疗肺结核。他亲自在此种植各式各样的树木,包括桑树、樱桃树、杏仁、桃子、柏树、柑橘、阿拉伯胶和桦木。这栋房子是由夏普夫洛夫所设计,这是雅尔达一座乡间别墅,几乎是同围所有建筑中最白、纯洁、美丽且不对称的建筑,而且有一座高塔,下方有一个玻璃阳台,上方有一个开放的阳台,窗户四周分布著宽阔而狭窄的窗户。这幢别墅在契诃夫的《带小狗的女人》和《樱桃园》之中都有描写,契诃夫在这里还写出《三个姊妹》和《主教》等著作。</p> <p class="ql-block">契诃夫在他生命的最后四年中在此渡过,並接待过列夫·托尔斯泰、费奥多·夏里亚宾、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马克西姆·高尔基。</p> <p class="ql-block">托尔斯泰与契诃夫</p> <p class="ql-block">契诃夫与高尔基</p> <p class="ql-block">男低音之王夏里亚宾</p> <p class="ql-block">俄国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讲到拉赫玛尼诺夫,他一生创作了两首交响诗,一首源自勃克林的名画《死岛》,一首来自俄罗斯著名诗人莱蒙托夫的抒情诗《悬崖》。说来有趣,拉赫玛尼诺夫读到《悬崖》这首小诗,不是在莱蒙托夫的诗集里,而是在俄罗斯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在路上》里。在这篇小说开头,契诃夫用《悬崖》里的头两句诗作题记:“金色的浮云栖息,在悬崖巨人的怀中。”</p><p class="ql-block">当拉赫玛尼诺夫读到契诃夫的小说《在路上》,立即被小说题记所引的两句诗和小说中的故事所吸引,他用莱蒙托夫这首《悬崖》诗创作了同名交响诗。所以说这首交响诗源于抒情诗和短篇小说</p> <p class="ql-block">故居内部的房间</p> <p class="ql-block">年轻时记忆力再加上契诃夫小说写得确实是好,所以大约60年前所读的,有些还记忆犹新。尤其《万卡》与《苦恼》实在是感人,对人世间的苦难的同情真是力透纸背。我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是否还有兴趣与时间来读这些小说。很遗憾,我至今还读过他的剧本,据说也十分精彩。</p> <p class="ql-block">《万卡》插画</p> <p class="ql-block">我还没去过克里米亚,但是从网上的这些介绍与照片之中,感到俄罗斯那种浓郁的文化历史气息扑面而来。云游一下这些景观,本来想轻松一下的心情似乎又有点沉重。克里米亚悬而未决的命运究竟今后会怎么样呢?尽管近百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战争”这个与人类共生的恶魔好像巳变得可以像游戏机一样玩弄,非理性的行为与思维在这世上处处可见。我又想起克拉克老先生在《文明》一书中最后的一段话:</p><p class="ql-block">“50年前诗人叶芝,这是我认识的人中间最具有天赋的人,曾写了一首预言式的著名诗歌:</p><p class="ql-block">Things fall apart;the center cannot hold;</p><p class="ql-block">Mere anarchy is loosed upon the world,</p><p class="ql-block">The blood-dimmed tide is loosed,and everywhere</p><p class="ql-block">The ceremony of innocence is drowned;</p><p class="ql-block">The best lack all conviction,while the worst</p><p class="ql-block">Are full of passionate intensity.”</p><p class="ql-block">“一切都在分崩离析,中心已无法掌控,</p><p class="ql-block">只剩下混乱,在世间横行蔓延</p><p class="ql-block">那血污的潮水已溃决堤壩,一片狼藉</p><p class="ql-block">洁净的礼仪已被淹没;</p><p class="ql-block">优秀,已丧失了全部的信念,</p><p class="ql-block">邪恶,却充满着狂热的激情。”</p><p class="ql-block">选自叶芝:《第二次降临》</p><p class="ql-block">是的,在世界大战中这些描述肯定是真实的,可恶的战争几乎把我们毁灭。那么今天它依然还是真实的吗?…有人可能仍然抱有乐观主义的态度,但是面对着未来,我们还不能完全由衷地感到高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