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回老家看父亲,自然少不了打扫卫生,翻到了几张旧照片,光阴荏苒,物非人非,旧时的时光一下子浮现在眼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上世纪的1988年,我初中毕业,和两个好朋友在河西中学学校的台阶上。当时的我穿的衣服和鞋子都是手工做的,因为当时家里条件不好,一件衣服穿好几年,为了不磨破袖口和胳膊肘,一直戴着袖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那时的我,比现在可胖多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89年,我复读一年后考上了晋城师范。这是九月份开学后和师范二年级三年级的同乡大哥哥大姐姐们在一起拍照纪念。我们那一届去了四个女生,前面第一排从左向右第二个是我。记得当时一个乡镇去的人特别重老乡情,去了得到诸多照顾,足以说明“家乡”这条纽带永远扎根在每一个人心里,直到今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开学军训,练习打靶,这是我第一次拿枪,动作看上去蛮规范的,记不得当时什么心情,成绩如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两张从衣服和头发来看,应该是1991年冬天拍的,一张是老翁山山顶,一张是娘家旧房子的门口,那熟悉的门墩,那温馨的暖帐,那扳了玉米🌽的旧叶子都在述说着我童年的时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学校当时组织学吉他,我心血来潮报名买了一把,计划增加点“艺术细胞”,结果乐器买了,却没人教了。加上自己没兴趣,也没自学成椽,如今连吉他也不知道去哪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张是1991年底娘家新房大门口。当时修这座房子,集父母一辈子之财,举父母一辈子心血倾全家之力,从“扎根”到“住进去”花了整整五年的时间。我上初中就开始准备,我结婚前才住了进去。当时除了砖是买的,其他修房子的材料全部是父亲一个人用双手备齐的,真是不可想象!开始修房子时父亲四十五岁,没有兄弟姐妹帮忙,没有亲戚朋友帮衬,就自己和母亲两个人,这座房子的每寸地方都流着父亲的心血和汗水,这也许就是父亲至今不肯把房子交与弟弟修葺的原因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两张是1992年四五月份我实习时住在一个大姐家。大姐家有一个大大的院子,有两个聪明可爱的女儿。一家人对我很好,就像是认识了很久。大姐做的饭菜很好吃,我至今回味。那段时光美好难忘,却无从报答。这个世界有时候就是这样,对你好的人你却不一定能报答,但是会永远忘不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张照片是1992年师范毕业时在学校的花池边,我的头发长长了,身体也因为胃口不好清瘦了好多。由于眼睛度数升高,已经离不开眼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1992年河西部队大门外,现在早已时过境迁变了模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在家乡的一座小桥边,那时的河水很小,到处是裸露的石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东坡车站的站台,我送朋友,正好火车过来了,现在都见不到这样的火车头了,站台也没有了,家乡的人们现在出行也不坐火车了。可在当时,这却是家乡人“上北下南”最重要的交通干线,很多人从这里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城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就在这个站台上,我跟着村子里的人还卖过柿饼,红柿子之类的农产品,只记得是晚上那趟客车,黑灯瞎火的,但回来的路上,大家异常兴奋,互相询问卖了多少钱,卖钱多的兴高采烈传授经验,卖钱少的洗耳恭听虚心学习……好像我总是学不会卖得很少的那个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婆家西屋家里面,那时是老公二哥的房子。这是我结婚前第一次跟着老公回婆家“认门”,双方都很拘谨。但总算是知道了自己将要嫁到何处何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93年底领了结婚证,1994年元月农历腊月十二我结婚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婆家院子堂房门口。生了孩子后的我身体很不好,形销骨立。所以女儿是吃奶粉长大的,吃奶粉的孩子比母乳喂养更要操心,比例冷热都要掌握好。记得当时写了“育儿”日记的,可惜搬了好几次家找不到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95年十二月我去北京看病,顺便去了长城。给我看病的专家叫张效公,当时五十多岁,很和蔼,还给我留着电话。我却后来再没有和他联系过,电话也找不到了。如果他老人家现在还活着,应该八十多岁了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的家里,当时流行的席梦思床,陪伴我们度过了最幸福的时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96年春,学校院子里,多么熟悉的身影,多么年轻的面容。这里面最大的现已82岁,最小的28岁。那个最年轻的小伙子却已经“作古”很多年了,生命无常,我们惟有好好活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娘家院子里。1998年襄垣老家的叔叔婶婶带着女儿来看望父母,当时母亲还身体健康。我女儿左边是叔叔婶婶,右边是我的父亲母亲,后排中间是叔叔婶婶的女儿,左边是弟弟弟媳,右边是老公和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女儿穿的毛衣毛裤是我一针一线织的,我是一个笨手笨脚不会做针线活的人,可还是用心给女儿织了好几身毛衣毛裤。粗线的细线的,单色的拼色的,也算一个好妈妈吧!也不知道这些衣服弟弟的女儿穿了,都去哪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父亲母亲最好的一张合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透过这张照片,可以看到院子里的地面还没有硬化,说明父母当时修好了新房子住进去三四年都没力量把院子铺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一家三口。随着女儿长大,我的身体慢慢恢复,变胖了一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1999年母亲生病了,喷门癌。母亲脸已显病态。记得母亲那天精神很好,穿的衣服都是没上过身的,想留下最好的样子!2000年清明节后,母亲永远离开了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母亲清苦生活了一辈子,早早的去了,如今生活好了,她却长眠于地下,什么也看不到了。母亲要是活到现在,我也是幸福的有妈疼的孩子,可以吃到妈妈做的饭菜,可以依偎在妈妈的怀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母亲去世后,我跟着老公住在单位的房子里。哦,我的吉他那时还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21世纪的到来,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有了手机,有了汽车,有了城里的房子,然后就离开了家乡……虽然好多东西不复存在了,但家乡的记忆永远在,旧时的时光永远在!越是物质宽裕越是年岁增长就越容易睹物思情,怀念过去。</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