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钢笔画/毛朝久 文字编辑/毛朝久</p> <p class="ql-block">这是《东溪古镇》系列钢笔画的第二部分,共32幅。这部分有东溪古镇较为重要的古桥、古建等文物古迹,人文景观等(第一幅是古镇全景图)。其中有的是现在还保存完好的文物保护单位;有的建筑已被撤除或毁坏,其建筑和人物活动场景则是根据现有的文字资料或者自己的回忆创作的。</p> <p class="ql-block">《三宫、三瀑、四街、五桥、八庙图》</p> <p class="ql-block">东溪古镇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环境独特,人文自然景观多,一村、二碑、二石、三宫、三瀑、四街、五桥、六院、七巷、八庙、九市各具特色。其中“三宫•三瀑•四街•五桥•八庙”最为典型,让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三宫:</p><p class="ql-block">万天宫,建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系蜀人会馆。</p><p class="ql-block">南华宫,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系广东会馆。</p><p class="ql-block">万寿宫,建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解放后是粮站仓库,后被拆除。</p><p class="ql-block">三瀑:画面自上而下,分别是,</p><p class="ql-block">大金银洞瀑布、小金银洞瀑布、黄葛洞瀑布。</p><p class="ql-block">四街:</p><p class="ql-block">书院街,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p><p class="ql-block">朝阳街,建于清康乾时期。</p><p class="ql-block">背街,建于清康乾时期。</p><p class="ql-block">半边街,建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现房屋多已拆除。</p><p class="ql-block">现保存完好的书院街、朝阳街和背街,称之明清一条街。</p><p class="ql-block">五桥:画面自上而下,分别是,</p><p class="ql-block">万寿桥,建川黔公路时修建。</p><p class="ql-block">水口寺桥,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1976年3月改建后改名为“东溪桥”。</p><p class="ql-block">上平桥,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p><p class="ql-block">太平桥,建于明太祖三年(1370年)。</p><p class="ql-block">永久桥,建于1970年。</p><p class="ql-block">另外,还有龙滩坝的川黔公路桥(画面左下方),太平桥的东柴大桥和高速公路高架桥。</p><p class="ql-block">八庙:</p><p class="ql-block">帝母庙,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p><p class="ql-block">水口寺,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p><p class="ql-block">禹王庙,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解放后为“人民会场”,后被拆除。</p><p class="ql-block">大雄殿庙,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p><p class="ql-block">牛王庙,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解放后是粮站仓库,后被拆除。</p><p class="ql-block">龙华寺,建于清雍正四年(1726年)。</p><p class="ql-block">观音阁,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p><p class="ql-block">王爷庙,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p><p class="ql-block">另外,镇附近还有福林乡的佛灵寺,永乐乡观音岩的骑龙庙和牛心山的灵泉寺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旌表节孝牌坊》</p> <p class="ql-block">“旌表节孝”牌坊位于东溪古镇竹园村。原有两座,一大一小,当地居民称之大、小牌坊。</p><p class="ql-block">“旌表节孝”即表彰节妇、孝子。这是古代统治者提倡封建德行的一种方式,由地方官申报,经朝廷批准后建造。大、小牌坊是表彰陈、夏两姓的。小牌坊“文革"中破“四旧"时被毁。</p><p class="ql-block">此为大牌坊,为清光绪二十七年(1891年)修建 ,现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气死莫告状》</p> <p class="ql-block">“气死莫告状”摩崖石刻位于东溪古镇观音岩 ,高7米,宽4.4米,雕刻年代不祥。</p><p class="ql-block">据传古时候因二人到衙门打官司,县令劝曰,打官司两败俱伤,好比推石磨,上下皆要受损。二人认为有理,便用打官司的钱刻了此碑:“气死莫告状”,“願天常生好人,願人常行好事”,“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作好人”以劝告世人。</p><p class="ql-block">此石刻现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乌龟石•上平桥》</p> <p class="ql-block">上平桥位于大金银洞瀑布下游约500米,桥长24米,宽2.5米,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现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上平桥桥头往三合楼方向是盐茶古道天梯,桥头是观音阁,往太平桥方向是一排穿斗结构民居,此桥是东溪通黔境和渝洲的主要通道。</p><p class="ql-block">上平桥上游10多米处是乌龟石,横卧河中央。其下有同形小石,人称小乌龟石。每当暴洪汹汹冲来,它横截中流,煞其来势,护卫着上平桥。这乌龟神石从何而来,至今没有定论。乌龟石现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观音岩》</p> <p class="ql-block">观音岩宝塔位于东溪古镇观音岩。</p><p class="ql-block">观音岩位于东溪古镇的右面 ,在牛心山腰。从古镇走小路到镇紫街便要翻越观音岩。原来观音岩山顶上有一座用石头修建的七节宝塔 ,它俯视着东溪古镇 。小时候我们常去玩耍,可惜此塔在文革中被炸毁。</p> <p class="ql-block">《一石三碑》</p> <p class="ql-block">一石三碑位于东溪镇魚沱(此地历史上曾为四川贵州、綦江桐梓两省两县交界处,现为重庆市东溪镇与赶水镇交界处)。这里有一个高约8米,宽约10米的巨石,上面刻有三块碑(均刻于清光绪年间),故称“一石三碑"。</p><p class="ql-block">第一块“圣旨”碑,“大清光绪十九年癸已岁五月初九谷旦",内容主要是旌表危氏等三个妇女的节孝;</p><p class="ql-block">第二块“鱼帮罚贴晓众"碑,“光绪十年冬月二十上立"(此碑我在现场没找见);</p><p class="ql-block">第三块“邑桐"、“养生塘”碑,“光绪元年四月十三日实贴鱼沱晓论”。</p><p class="ql-block">以上三块碑的碑文文革时遭损已模糊。</p><p class="ql-block">另外,在该巨石下端还刻有一碑,“川贵两省綦桐二县交界补修”,“为首XXX、XⅩX……",“道光庚寅年正月中浣日立"。碑文至今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太平桥》</p> <p class="ql-block">太平桥建于明太祖三年(1370年),它位于东丁河、福林河入綦江河交界处,长30米,宽5米,是3孔石拱桥,两面桥头各有石雕坐狮一尊。</p><p class="ql-block">据称,当时组织修桥的人为讴歌当时的“太平盛世”,故将此桥命名为“太平桥”。</p><p class="ql-block">此桥中间那个拱的顶部原有一把83市斤的铁质“斩龙宝剑”,可惜在文革中被人取走。</p><p class="ql-block">此桥现保存完好,仍在使用。</p> <p class="ql-block">《龙华寺》</p> <p class="ql-block">龙华寺始建于清雍正四年(1726年),位于东溪古镇上场岩口湾。它前临川黔公路,后是悬崖峭壁,下面是永久河和东溪河 的交汇处太平桥。该寺的后面有一刻于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的昂首生威吐水石雕盘龙,雄视古今已1000多年。</p><p class="ql-block">现在的龙华寺已修缮扩建一新。</p> <p class="ql-block">《观音阁》</p> <p class="ql-block">观音阁位于上平桥桥头,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包括观音阁、碧波亭、水月观音、睡佛等。 它左边是川黔古盐道天梯,前临东丁河,后靠烟墩山,右侧大石包上那棵黄葛树已有500多年树龄。</p><p class="ql-block">观音阁至今整体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盐茶古道》</p> <p class="ql-block">东溪古镇历史源远流长,至今建场2200多年,建镇1300多年,开辟于西汉时期的盐茶古道穿场而过,经太平桥水码头周转,上至黔境,下达长江,繁华盛况曾名震川黔。</p><p class="ql-block">此是盐茶古道的百步天梯,位于观音阁旁上平桥至三合楼段,是从太平桥到镇上的主要通道。现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七孔子崖汉墓群》</p> <p class="ql-block">七孔子崖汉墓群位于福林河右岸50米,高于河面20米处的崖壁上,有崖墓共20个。</p><p class="ql-block">墓型有拱狐微形顶、两面坡顶、穹窿顶三种。顶上部有小龛六角棱形,四壁多用龛线刻纹装饰,后室壁有纪年题记,门楣多为一层。墓门外壁有龛刻记隶著和鸟、兽、人物、阙等图案。</p><p class="ql-block">第四个崖墓墓室后壁龛刻的纪年题记为“永和四年四月”(即公元139年4月)。</p><p class="ql-block">七孔子崖汉墓群是傣族祖先曾居于东溪,东溪属古夜郎国的佐证。</p> <p class="ql-block">《太平古寨•太平桥铁索桥》</p> <p class="ql-block">太平古寨位于太平桥綦江河对岸的大安村,修建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系当地村民为防盗匪而建,有东、南、西三道寨门,山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川黔铁路绕寨脚而过,现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太平桥铁索桥于文革后修建,对岸即太平古寨。1996年太平桥的东柴大桥修通,此索桥拆除。</p> <p class="ql-block">《神石》</p> <p class="ql-block">神石位于太平桥下游王爷庙脚汇綦江河处。</p><p class="ql-block">光绪十三年农历四月十三日,一场大水冲毁了太平桥两侧花墩,带来一块巨石,屹若中流砥柱,人们呼之“神石”,并刻上字,记其来由,称之镇江神石。</p> <p class="ql-block">《端午•王爷庙》</p> <p class="ql-block">王爷庙位于太平桥东丁河与綦江河交汇处左岸,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座南朝北,是一个砖木结构四合院建筑。</p><p class="ql-block">该庙的山门、戏楼、庙坝、正殿、厢房和雕刻保存完好。山门前左右各有一棵500多年树龄的古黄葛树。</p><p class="ql-block">在我们儿时,每到端午,划龙船、抢鸭子、抢红比赛在此举行,热闹得很。</p><p class="ql-block">该庙保存完好,现在是东溪古镇盐运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灵泉寺》</p> <p class="ql-block">灵泉寺位于牛心山顶。牛心山是距东溪古镇西北十来里的一个孤峰,海拔800多米。</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三十年(1875年)有人在牛心山顶旁建雷音寺(只有一层),后又增建一层叫玉皇殿,取名灵泉寺(灵泉因寺旁有一井终年不溢不涸而名)。至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又建一殿,共成上、中、下三殿,下殿为忠烈祠,上悬木匾金嵌“气壮山河”(此乃国民党中央军事参议院院长陈调元所书),殿内两侧有抗日阵亡将士牌位。</p><p class="ql-block">旧庙1961年被拆毁。画中的灵泉寺和云梯是后来重建。</p><p class="ql-block">如今的牛心山庙宇轩昂,香火缭绕,山色葱葱,鸟语花香,是人们登山休闲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南华宫》</p> <p class="ql-block">南华宫位于东溪古镇朝阳街。</p><p class="ql-block">“宫”是受移民文化影响而兴建的会馆建筑,它反映了古镇商贸交流的繁荣 ,它是古镇原来主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包括宗教活动,行业聚会,文化娱乐等。东溪古镇有“三宫”。</p><p class="ql-block">南华宫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系广东会馆。占地800平方米,宫内有40余平方米的戏台,戏台横匾上有雕工精湛的木刻浮雕群,有反映《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有三国人物,技场比武等 ,有的雕龙 刻凤,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现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杨建堂德政碑》</p> <p class="ql-block">杨键堂德政碑位于东溪镇上场复兴桥50米处,清咸丰二年(1852年)立,高3米、宽1.6米、厚0.5米。碑有底座,两旁有石狮、石鼓。碑正文“公来何莫”,上款“恭颂邑贤侯键堂杨大父母德政”,下款“咸丰二年仲冬月上浣阁里士民等公立”。</p><p class="ql-block">此碑有些地方已风化,但文字还基本可见。</p> <p class="ql-block">《万天宫》</p> <p class="ql-block">万天宫位于朝阳街,始建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系蜀人会馆。坐东向西,砖木结构四合院布局,建面1200平方米,戏台横木匾上的木刻浮雕群特别精美。</p><p class="ql-block">川剧坐喝(当地叫“打玩意”)在东溪已有百多年历史,万天宫精美的戏台就是票友们表演展示和交流的好舞台。</p><p class="ql-block">万天宫现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石棺材》</p> <p class="ql-block">石棺材位于东溪鱼沱,因形状如棺材而得名。它由棺身和棺盖两个独立的整体组成,棺长12米、宽5.2米、棺身高3.5米、棺盖高1.5米,远观近看都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这神奇的石棺材从何而来?据传,是当年秦始皇修长城用“赶山鞭”赶山时留下的。</p> <p class="ql-block">《万寿宫》</p> <p class="ql-block">万寿宫位于庙坝子,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7年),系江西会馆。砖木结构,口字形,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供奉观音菩萨、关公等。</p><p class="ql-block">解放后,宫内附属设施遭损坏,1953年做为东溪供销社仓库;1999年被拆除新建为街房;2006年为发展古镇旅游,又将街房拆除,建万寿广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们儿时,每年东溪古镇的春节活动主要是在庙坝子万寿宫前举行,打铁水、喷焰火、放鞭炮、玩火龙热闹得很。</span></p> <p class="ql-block">《大雄殿(燃灯佛祖)》</p> <p class="ql-block">大雄殿位于东溪古镇纸市,始建于明崇祯二年(1629年),庙里供奉有释迦牟尼和燃灯佛祖,燃灯佛祖身上有九盏佛灯,日夜燃烧不灭。</p><p class="ql-block">解放后该庙被改作东溪镇供销社仓库,庙里的释迦牟尼和燃灯佛祖像等相继被毁,现在只剩下一个石头拱形门框和“大雄殿”三字了。</p> <p class="ql-block">《神牛•福林桥》</p> <p class="ql-block">神牛和福林桥位于东溪古镇福林村1社。</p><p class="ql-block">神牛始雕于南宋端宗景炎三年(1278年),长1米、宽0.8米、高0.52米,原卧于福林桥边,因洪水冲入河中,2005年捞起,现置于福林桥连新场20米处。</p><p class="ql-block">福林桥始建于明朝宋神宗四十五年(1618年),长29米、宽5.5米、高7.48米,三孔石拱。桥两头分别是福林新场和福林老场,此桥是从赶水经福林到贵州寨坝的必经之道,至今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麻乡约民信局》</p> <p class="ql-block">麻乡约民信局位于民善街,创建于清同治六年(1866年),结束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由陈洪义创办,是西南最早且至今保存完好的邮局。</p><p class="ql-block">陈洪义(又名陈崇仁,外号陈跑通)是綦江近代运输业巨子。因陈的先辈当过“乡约”(相当于街正和保甲职务),加之陈脸上有麻子,人们称他为“麻乡约”。陈便以“麻乡约"为招牌在东溪创办了“麻乡约民信局",主要经营邮递信件和汇兑。据专家考证,石门楣上左右那两个圆形图案就是当年的邮徽。</p><p class="ql-block">它的建筑保存完好,现在是东溪古镇麻乡约民信局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帝母庙》</p> <p class="ql-block">帝母庙位于东溪下场原汽车站林业站处,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砖木结构,占地800多平方米。帝母庙为尼姑庙,香火鼎盛时有20多个尼姑,主要供奉观音菩萨和王母娘娘等。</p><p class="ql-block">如今,此庙已不复存在,只建筑外观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禹王庙》</p> <p class="ql-block">禹王庙即禹王宫,位于庙坝子和大水巷子之间,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4年),系湖南、湖北会馆。砖木结构,口字形,建筑。1300多平方米。供奉大禹、观音菩萨等。</p><p class="ql-block">1951年改作东溪人民会场(“人民会场”由东溪理发匠龙海安书写),主要用于演川剧、放电影、开大会和文娱演出等。1979年被拆除。</p><p class="ql-block">旧址现在是东溪邮电所的职工家属宿舍。</p> <p class="ql-block">《佛灵寺》</p> <p class="ql-block">佛灵寺位于东溪古镇福林村1社,前临福林河,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1952年庙内设施被毁,2005年修复。佛灵寺有菩萨23尊,主要供奉观世音、弥勒佛等。其中弥勒佛高3米、宽1米、重700斤,是用国家一级樟木雕刻而成。</p> <p class="ql-block">《牛王庙》</p> <p class="ql-block">牛王庙位于鸡市坡顶左边通道进去约40米处,建于清乾隆二年(1738年)。砖木结构,口字形,建筑面积75平方米。供奉玉皇大帝、观音菩萨、牛王菩萨等。</p><p class="ql-block">关于牛王庙,东溪有传说:东溪有一座观音庙,一天,一头将被宰杀的牛挣脱后直奔该庙,跪在观音菩萨面前泪流满面。牛曰,我为人幸勤耕耘而吃的是草,人吃谷还要宰杀俺。观音菩萨见状不忍心,曰,我封你牛王建庙谁敢杀你。至此牛王庙得以流传于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56年被拆除,修建为东溪粮站职工宿舍楼。</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赶场(草鞋市)》</p> <p class="ql-block">“赶场”是过去集市交易商贸活动的一种主要方式。东溪古镇地处川黔(现渝黔)要道,西汉盐茶古道川镇而过,有三宫并八庙 ,四街连九市 。“九市”,即百货市、麻纱市、水口寺、竹子市、草鞋市、柜子市、鸡市、米市、猪市。古镇店铺行栈,栉比鳞次;洋货土产,桂薪珠米;……平昼千人手拱,入夜万灯辉溢,商贸活动很是繁荣。</p><p class="ql-block">在我们儿时,东溪古镇逢三六九赶场,每逢赶场天从下场口经正街、鸡市坡至上场口 ,从麻纱市、草鞋市、庙坝子到横店子 ,人潮拥挤热闹得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横店子》</p> <p class="ql-block">横店子位于东溪古镇从庙坝子至正街这一段,它的历史渊源无从考证。</p><p class="ql-block">记得在我们小时候(60年前)这条街有很多卖馒头、包子、汤圆、熨斗糕、白糕等早点的。我有一姓鄢的同学就住在这里,她家是卖白糕的,可好吃了。</p> <p class="ql-block">《国民党中央军事参议院》</p> <p class="ql-block">国民党中央军事参议院位于东溪古镇永乐村双桂圆。它是国民政府最高军事资议机关。</p><p class="ql-block">1938年1月,为适应抗战之需,军事参议院由隶属于国民政府改为隶属于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1938年2月迁至重庆綦江东溪古镇永乐村“双桂圆”,至1947年随国民政府迁回南京,历时九年。</p><p class="ql-block">“双桂园”也叫“陈氏新村”,是陈氐宗祠。</p><p class="ql-block">“双桂园”石门框上“义门世家”,“乃安斯寝",“莫之与京"对联即是参议院副院长张翼鹏所书。</p><p class="ql-block">当时,军事参议院院长为特级上将陈调元,后李济深、龙云继任院长。于学忠,张钫、周维寅、历尔康等高级将领曾在此住留任职。抗战期间,曾有150多位将军和校官在东溪古镇和“双桂园”住过。</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撤军事参议院,改为国民政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何应钦任主任、龙云任副主任。</p> <p class="ql-block">《中央银行东溪分行》</p> <p class="ql-block">中央银行东溪分行位于正街(原<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正路62号,现鸡市坡,房东刘登厚),电报挂号五三五三,后迁至东原公司大楼前楼。</span></p><p class="ql-block">中央银行由孙中山于1924年创办,1928年由蒋介石复设。全国各省较大城市设分行,有发行钞票,代理国库,经理公债,管理外汇等特权。</p><p class="ql-block">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迁重庆,东溪古镇也迁来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议院等重要机关。为了当时抗战经济建设需要,1940年7月中央银行在东溪设立分行。</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1945年9月30日中央银行东溪分行停止营业撤往重庆。</p> <p class="ql-block">《东溪公安分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溪公安分局位于东溪古镇下场帝母庙。</p><p class="ql-block">1949年11月27日綦江解放后,全县设六个区,东溪是二区政府驻地。当时因东溪场镇规模大人口多,地处川黔要道,有商户近千,流动人口多;以夏、罗、陈、张为首的封建势力较大,匪特多;散失、遗留民间武器弹药较多;加之綦江县地形南北长、东西窄,在南半部需要一个公安机构,经壁山专署批准,1950年2月16日东溪公安分局成立(全县就设东溪一个分局)。治安管辖主要是东溪镇,也接收二区其他乡和三区部分案犯。驻地在下场帝母庙。解放军西南服务团的黄家新任分局长。后又组建人民法庭东溪分庭,黄家新任审判长,成员由公安分局人员兼任,一套班子两块牌子。</p><p class="ql-block">分局成立后,在东溪开展建户口、清匪反霸、镇压反革命、取缔反动会道门、禁毒肃毒等工作,很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p><p class="ql-block">1952年5月东溪公安分局撤销,改设为公安派出所。</p><p class="ql-block">当年东溪公安分局的积极分子、东溪的热血青年王忠全后来成长为綦江县公安局长、县委副书记、县政协主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