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印记:豫中揽胜

穷游老憨

豫中地区,包括郑州、许昌、漯河、平顶山4个地级市。这里历史悠久,人文文化丰富,自然环境优美。郑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人文始祖黄帝故里、中岳嵩山和少林寺名扬天下;许昌的三国文化闻名于世,“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漯河不仅有许慎墓、小商桥等历史古迹,还有“共产主义集体村”南街村;平顶山有世界最高的佛像“中原大佛”等。遗憾的是,我虽几经路过平顶山,却一直未能驻足览景。看来旅游也是有缘分的,缘到自然至,相信这一天不会久远。 <b>郑州:</b>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又是河南省会,其境内的风景名胜自然不少,但就郑州市区而言又确实不多,因此我在郑州市区仅停留了一天。本来很想参观河南省博物馆的,可惜当时正在整修便放弃了。我在郑州市区真正打卡的景点,应是“二七纪念塔”了。不仅因为它是郑州市的标志性建筑和有“郑州徽章”之称,而是缘于自小就从课本上知道这是一座英雄塔,心中一直充满着向往和敬仰,所以是特意前往参观游览的。在参观了塔内陈列的“二七”大罢工各种历史文物、图片、文字资料后,心灵再次受到洗涤与净化,敬仰之情愈浓。在郑州市区之外,我重点游览了新郑的黄帝故里、登封的嵩山少林等风景名胜区。 <b>黄帝故里</b>:位于郑州市新郑市轩辕路,为汉籍史书中记载有熊氏的族居地,故有熊国之墟。轩辕黄帝降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有熊。黄帝统一天下,奠定中华,肇造文明,惜物爱民,被后人尊为中华人文始祖。庄子曰:“世之所高,莫若黄帝”。景区占地面积7万多平方米,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郑黄帝拜祖祭典”的遗产地。<br> 新郑市是轩辕黄帝的出生、创业、建都之地。黄帝故里祠又称轩辕故里祠,始建于汉代,后经毁建,历代迭修。明隆庆四年(1570年)于祠前建轩辕桥,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新郑县令许朝柱于祠前立“轩辕故里”碑。20世纪90年代以来,景区多次进行扩建,形成现在的黄帝故里景区,是海内外炎黄子孙拜祖圣地之一。整体布局突出“中华之根”主题,由姓氏广场、故里祠、拜祖广场三大板块组成,共分为五个区域:中华姓氏广场、轩辕故里祠前区、轩辕故里祠区、拜祖区、轩辕丘与黄帝纪念馆区。 中华姓氏广场,原名轩辕广场,位于景区门前,面积1.5万平方米,广场靠南三分之一处,有鼎坛,高9米,底座为35米×35米,坛面为21米×21米,共分三层15层台阶,鼎坛周围广场地板上刻满中华4600多个姓氏,并有抽象的祥云纹路散布广场之中,意喻“踩祥云之上,观百家姓,唱和谐歌,畅想民族腾飞之未来”。这是亚洲最大的姓氏广场,已成为群众拜祖的主要场所。大典时,百家姓方阵群众将身着姓氏标志的服装参拜祖先。 轩辕故里祠前区,由南向北依次为汉代石阙、日晷、指南车、四柱石坊、轩辕桥与姬水河、“轩辕黄帝之碑”。 轩辕故里祠区,为汉代建祠,明清修葺,有正殿、东西配殿和祠前庭,是整个黄帝故里景区中最古老的建筑也是最核心的部分。正殿五间,中央供奉轩辕黄帝中年金身塑像,殿内四周的壁画生动形象的展现了皇帝一生的丰功伟绩。东西配殿各三间,东配殿塑黄帝元妃嫘祖“先蚕娘”像;西配殿塑黄帝次妃嫫姆“先织娘”像。祠庭院内,树“林则徐拜祖碑”和世界客属总会拜祖碑等。 拜祖区(原为黄帝宝鼎坛区),拜祖台位于黄帝像前,台东西长27米,南北宽20米,台前设90厘米高汉白玉栏杆。颂歌台位于拜祖台左右两侧,每侧各长20米,五级青石面层,每侧可立250名颂歌者。颂歌台两侧置黄龙。中间由南向北为一条36米宽,深红色花岗岩石通道。 轩辕丘与黄帝纪念馆区,位于黄帝宝鼎坛之北。轩辕丘旧址于此,清末被毁,今又象征性修复。轩辕丘高19米,长100米,丘内建有中华第一宫——轩辕宫,为地穴覆土式建筑,寓意黄帝出生地。黄帝纪念馆外观是黄帝时期人字形大房子造型,在设计上采用了地穴覆土式建筑样式,寓意轩辕之丘,并分为上下两层,高11.9米,宽50米,如同从地下自然生成。馆内布置有内容丰富的黄帝文化艺术陈列,墙壁上刻有古朴的岩画、雕塑,突出浓厚的"根"文化氛围。历年大型祭拜活动在黄帝纪念馆前黄帝宝鼎坛区举行。 “三月三,拜轩辕”。拜祀轩辕黄帝的传统,古来有之。据战国《竹书纪年》记载,“黄帝崩,其臣左彻者,削木为黄帝像,帅诸侯朝奉之”。唐代以后渐成盛世官拜、乱世民拜的规制。自1992年起,新郑市人民政府开始举办炎黄文化节,2006年炎黄文化节升格为由河南省政协主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之后,拜祖大典规格日益提升,主办单位逐年扩充,影响力越来越强。至2013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由河南省政府、河南省政协、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br> 多年来,黄帝故里景区立足于中原经济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定位,发挥黄帝文化资源优势,通过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重阳节拜祖仪式、春节祈福年会等寻根拜祖系列活动,加强黄帝文化的教育普及,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深了海内外华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核心景区和祖根圣地,成为展示中华历史文明的重要窗口和重要基地。 <b>嵩山</b>:位于登封市境内,可谓郑州境内最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嵩山属伏牛山系,又称中岳,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这里不仅拥有三皇寨、峻极峰等壮美的自然风光,同时还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地质资源相当丰富。这里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和三教文化的发源地。 嵩山风景名胜区分为少林、嵩阳和中岳三大景区,其中少林景区的核心是少林寺和三皇寨,嵩阳景区的核心是太室山和嵩阳书院,中岳景区的核心是中岳庙。各个景区之间相距较远,欲要全部游完至少需要2-3天时间。对于时间不太充裕的游客来说,可根据自身喜好,选择核心景点游览即可。一般来说,少林景区(尤其少林寺)会是游客首选的必游景区。我即如此,用一天时间游览了少林景区的三皇寨和少林寺。 <b>三皇寨</b>:是嵩山风景名胜区内一个以山岳自然风光为主的景区,是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嵩山风景名胜区和嵩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少林景区的两大核心景观之一。位于嵩山少室山西麓,北与少林寺接连交壁,自然风光奇特,人文景观丰富,是参观游览的好去处。 三皇寨属于嵩山少室山系,东距太室山约10千米。据说,夏禹王的第二个妻子,涂山氏之妹栖于此,人于山下建少姨庙敬之,故山名谓“少室”。三皇寨是一处悬挂于少室山腰的天然山寨,生态自然环境、地质地貌独具一格。以峰奇、路险、石怪、景秀而著称天下。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有诗云:嵩山天下奥,少室险奇特,不到三皇寨,不算少林客。 三皇寨林木茂盛,品类繁多,地质类型齐全,岩龄古老,构型奇特,发育完整,裸露良好,在有限的范围内能看到太古、远古、古生、中生、新生五个地质年代的多种地貌,被称为“天然地质博物馆”。 三皇寨是一处悬挂于少室山腰的天然山寨。整个景区山体陡滑,山顶平宽。具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北恒之奇、南衡之秀等特点,以峰奇、路险、石怪、景秀闻名中原。春夏绿林吐翠,百花芬芳;深秋层林尽染,万山红遍;严冬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是中国北方少有的自然景观。因人们为了纪念人祖三皇(天皇、地皇、人皇)在嵩山一带开天辟地之功而命名。踏遍嵩山的寺庙宫观,唯有这里敬奉的神灵游离于三教之外,以人祖为宗,虔诚奉祀。曾有对联称:“跳出红尘三界外,人注白云一洞中”。 三皇寨景区自然风光奇特,人文景观丰富,森林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主要有三皇宫、安阳宫、清微宫、清凉寺、玉皇庙、少室阕、莲花寺等。自然景观主要有好汉坡、南天门、一线天、连天吊桥、书册崖、悬空栈道等,其中好汉坡长百米有石阶486级、连天吊桥长60米、三皇栈道长500米。是登山健身、休闲观光、探险寻幽的著名旅游胜地。 嵩山禅院,全称三皇寨嵩山禅院,是佛教禅宗祖庭少林寺永化堂禅武医法门修行的道场,是嵩山少林寺佛教活动场所的重要部分。三皇寨历史悠久,在上古时期就有天皇、地皇、人皇三位先圣在此修行,故此也被称为三皇寨禅院。后来三皇寨成为少林寺下院,佛教的重要修行道场。 据介绍,1994年,少林寺僧人释德建遵受恩师少林寺前住持上素下喜老和尚之命,修复三皇寨禅院即将倒塌的殿堂。1994年至2005年间进行第一次复建,2005年开始第二次修建,正式大型动工历时18载,前后总工期历经二十余年,于2013年6月1日落成。<br> 修复后的嵩山禅院,为魏、唐风格的现代建筑群,主体建筑以三皇殿为中轴线,包括山门、客堂、瑞相馆、禅塔、钟鼓楼、文殊殿、观音殿、普贤殿、无量圣殿、一乘堂、达摩堂、洗心地等建筑及嵩山禅武医研究院。 如今的嵩山禅院,有大德高僧释德建大和尚在此参禅悟道,渡化众生,传承少林传统文化禅武医,更显得三皇寨地杰人灵。正应了古人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我游三皇寨,用时约4小时,游览路线:三皇寨入口➡️好汉坡➡️南天门➡️嵩山禅院➡️一线天➡️连天吊桥➡️书册崖➡️悬空栈道➡️原路返回三皇寨入口。后驾车前往少林寺。 <b>  少林寺</b>: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中国功夫的发源地,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是汉传佛教的禅宗祖庭,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 <div>  据史料记载,跋陀是第一个来到少林寺的高僧,他在少林寺专心翻译佛经,收徒数百人。后来达摩一苇渡江来到嵩山,在少林寺后山五乳峰山洞内面壁九年,创立了佛教禅宗,被后人尊为禅宗初祖,少林寺也被称为禅宗祖庭。少林寺不仅是禅宗的发祥地,还是中国功夫的发祥地,有“禅宗祖庭,功夫圣地”之称。</div> 隋朝初年,由于皇帝的赏赐,少林寺成为拥有众多农田和庞大寺产的大寺院。隋朝末年,群雄蜂起,天下大乱,拥有庞大寺产的少林寺,成为“山贼”攻劫的目标。为了保护寺产,少林寺僧人组织起武装力量与山贼及官兵作战,少林功夫作为少林寺的武装力量初步形成。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隋将王世充在洛阳称帝,号“郑国”。其侄王仁则占据少林寺属地柏谷坞,建辕州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少林寺昙宗等十三位僧人,擒拿王仁则,夺取辕州城,归顺了秦王李世民。三年后,李世民派特使臣来少林寺宣慰,参战僧人均受到封赏,昙宗还被封为大将军僧,并赐给少林寺柏谷坞田地四十顷。少林寺自此以武勇闻名于世。少林僧众习武蔚然成风,代代相传。 在唐代,少林寺为当时禅学重镇。唐弘道元年(公元683年),达摩禅法系统的禅宗教派重要领袖法如禅师入少林寺传教,六年后圆寂于少林寺。当时著名禅师如慧安、灵运、同光等,皆驻锡少林寺。一代名僧玄奘法师(公元600-664年)曾先后两次上表,请求入少林寺习禅译经,却未获准。新罗国僧慧昭于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入少林寺习禅多年,公元830年回国建玉泉寺,圆寂后谥号“真鉴国师”。随着达摩开创的禅宗教派兴盛并成为中国佛教最大宗派后,特别进入宋朝以后(公元10世纪),少林寺开始成为禅宗教派的朝圣地。为了纪念达摩,在少林寺后山达摩曾经坐禅传法的地方,修建初祖庵,并建立高大的“面壁之塔”。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中外文化大交流时期。这一时期的少林寺名僧辈出,是少林寺的第二个辉煌时期。少林寺作为禅宗教派祖庭,地位显赫,禅学盛隆。这时期,禅宗教派重要支派曹洞宗领袖福裕禅师住持少林寺,曹洞宗法脉回归祖庭,人才济济,高僧辈出,由此开启了一百多年少林寺禅学历史最辉煌时代,为该时期中国禅宗教派之轴心。元代中期,以邵元为代表的一批日本僧人到少林寺求法,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福裕住持少林寺期间,还创立了寺院宗法门头制度,使少林寺僧人皆视少林寺为家,成为明朝少林功夫武术水平之崛起和体系以及门派形成的重要基础。 明王朝(公元1368-1644年)是在汉人反抗蒙古人的战争中建立的。所以,在冷兵器时代的明朝,民间习武风气盛行。这是少林功夫武术水平精进和体系以及门派形成的大环境。明朝近三百年间,是少林功夫武术水平大发展的时期。少林寺僧人至少有六次受朝廷征调,参与官方的作战活动,屡建功勋,多次受到朝廷的嘉奖,并在少林寺树碑立坊修殿。少林功夫也在实战中经受了检验,少林功夫武术威名远扬,也因此确立了少林功夫在全国武术界的权威地位。少林功夫对少林寺僧人参战地区(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云南等)和游方地区(河南伏牛山、四川峨眉山、云南鸡足山等)的武术发生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少林功夫的武术技艺,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得到了同行及全社会的普遍认同。同时,少林功夫的理论也得到了空前发展,著述之繁,现已无法统计。其中流传至今的有四部重要的武术著作:明释洪转《梦绿堂枪法》、明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清吴殳《手臂录》和清张孔昭《拳经拳法》。 据明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王士性《嵩游记》载,此时少林寺僧人达到“八百余僧”的规模。按少林寺宗法门头制度,除了少林寺常住院执事僧以外,其他僧人都是分散在各个宗法门头内。佛教组织的基本原则是游方制度,核心内容开放,也就是僧人进出的自由权。但在少林寺宗法门头组织结构内部,僧人们的师承关系又是相对单一和稳定的,他们要严格遵守宗法传承制度。除非特殊原因,僧人们不会频繁流动。少林寺宗法门头制度具有开放和稳定的双重性,对于少林功夫的发展和传承,尤其是少林功夫体系和门派的形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满清入关建立政权以后,受战乱影响,此时的少林寺僧人规模逐渐缩小。清朝廷对少林寺非常重视。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皇帝亲览寺院规划图,审定方案,重建了山门,并重修了千佛殿。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乾隆皇帝亲临少林寺,夜宿方丈室,并亲笔题诗立碑。此时,少林寺僧人白天照常经课坐禅,夜间坚持在少林寺最隐蔽的后殿——千佛殿,习武不辍,以至大殿地面因长期练功发力形成陷坑,至今遗迹仍存。从清朝白衣殿壁画和文献记载,少林功夫在清朝,仍维持着很高的水平。 民国期间(公元1911-1949),少林寺遭受了一场人为的重大火灾。1928年,军阀混战,殃及少林寺,大雄宝殿、藏经楼等重要建筑及典藏,皆被烧毁,损失惨重。<br> 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政府颁布新的宗教政策以来,随着国家的开放政策和全球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少林寺继承和发扬自己独特的优良传统。广泛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为了在全世界范围宣传少林文化,针对人们对少林功夫的热爱,契机契理,少林寺成立了少林武僧团,公开为各国人民巡回表演,足迹遍及世界各地,风靡五大洲。赢得了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得到了广泛的赞赏。<br> 如今,少林弟子已遍布全球,少林文化已被世界越来越多的民族认同,成为连接世界人民友谊的纽带。在世界各地热爱中国文化的人们心目中,少林文化不仅成了中华武术的代表,以及中华佛教禅宗文化的独特意象,更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 少林寺的主体建筑是常住院。从山门到千佛殿,共有七进院落,主要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等。常住院的建筑沿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法堂)、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另外,寺西有塔林,北有初祖庵、达摩洞、甘露台,西南有二祖庵,东北有广慧庵。寺周还有同光禅师塔、法如禅师塔和法华禅师塔等古塔10余座。 我游少林寺,用时约3小时,游览路线: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塔林➡️少林武术表演。因时间关系,我没有游览达摩洞、初祖庵、二祖庵等其它景点,观看完武术表演后便离开了少林景区。如今想来,还是有些遗憾的。如果当初时间再充裕点,或者计划再周密一些,也许就不会有今天的遗憾了。 <b>  曹丞相府</b>:位于许昌市区魏武帝广场东侧,占地18亩,是在原来曹操大营和办公的遗址上恢复重建的,是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展示曹魏文化的主题景区,也是许昌市的重点旅游项目。整个景区由曹丞相府、魏武帝游园、周边旅游商业街区等部分构成。由府门、求贤堂、七步阁、议事堂等组成的汉代仿古建筑群,是许昌市三国文化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曹魏故都的标志性景观。 曹操(155年-220年),即魏武帝,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曹丞相府是当年曹操处理军国大事的地方,奠定曹魏霸业的屯田令和求贤令都是在这里诞生的。据史料记载,曹操于建安年间迎汉献帝于许昌,进位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加九锡,封魏王。后曹丕篡汉,曹氏府第由相府而王府,复又演变为皇宫。景区以英雄辈出的三国时期为时代背景,以曹操父子雄据许昌波澜壮阔的25年为历史线索,以平民立场和现代视角对曹操多方解读,让今人详尽了解中国历史上这不可忽视的篇章与人物。 曹丞相府再现了1800多年前曹操在许昌的生活,包括三重主体建筑,分别为体现曹操识人用人的迎贤堂,体现其运筹帷幄的议事厅,体现其文学才华和生活侧面的赋诗楼。作为曹魏故都的标志性景观,曹丞相府层层渐进、一步一景,特别是在内部景观设计上,运用灯光、动画和四维现代技术手段,带给游人亦真亦假、穿越时空的新鲜体验。 曹丞相府以三重主体建筑为核心,有帝王街,魏武帝牌坊,魏武帝游园,序厅,迎贤堂,议事厅,赋诗楼,藏兵洞,后花园,青梅亭,相府宴会厅,养生馆,古玩、钧瓷和旅游品市场,才子街,将相街,佳人街,新三国演义大舞台等景观。采用的木质烙画、脸谱、数码技术、三维图像等新的符号和工具,可以让游客感受、品味曹操,而“七步诗”、“汉代八美”的设计又能让游客参与进去、互动起来。 走进曹丞相府内,移步换景,各个景点都有着自己的历史意义,建筑也是古色古香,加上一些现代科技手段和深厚的文化背景,让人顿生身临其境之感,是许昌旅游的必打卡之地。 <b>许慎文化园</b>:位于漯河市召陵区姬石镇许庄村,占地150余亩。是以许慎墓为核心,按传统规制对称布局三区一轴,十二个节点,由南向北分布在三级台地之上,共分三大功能区,分别是广场服务区、中心展示区、墓冢保护区,包含了许慎墓、六书石柱、说文馆、汉字大道、字圣殿、叔重堂、字形牌坊等主要建筑。是集文物保护、许慎文化博览、汉字文化观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 <div>  许慎,是我国东汉时期的文字学家、经学家。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学思想治天下的汉朝,在他被尊为“五经无双” 和古、今文经学纷争的特殊时期,放弃所有功名利禄,胸怀国家和民族,以科学严谨的理念和执着敬业的态度,倾其一生心血撰著了对中华民族发展壮大和中华文明传承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许慎的著作和他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也因其巨大贡献而被后人尊为“中华字圣”。</div> 秦始皇用武力统一了中国,而许慎用一部书统一了中国的文字,规范了汉字的形、音、义,也规范了一种文化的框架。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解说字义,辨识声韵的字典,是文献语言的奠基之作,也是书面语言、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研究的一部集大成之作。 一部《说文解字》,不仅保存了先秦的字体和东汉以前的文字训诂,反映了我国汉语词汇的面貌,总结了我国古字学的发展历史,而且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文字学的“文字说理论”。一部书,让整个华夏民族开始统一于一种精神,开始了华夏文明的一种高级阶段,让现代人借此能够读懂古代,让千秋万代能够循着一种绵绵不绝的精神,永远前行。一部书,架起了连接古今的时空隧道,让今人能沿着这条隧道走向不可知的未来。这就是许慎的卓越贡献,华夏儿女永远不会忘记。 许慎墓是整个文化园的核心。墓冢高5米,周长33米,墓前立有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郾城县知县荆其惇重修墓碑、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知县温德裕立《汉孝廉许公之墓》碑和光绪二年(1876年)知县王凤森撰文并立《许夫子从祀文庙记碑》。村北原有许慎故祠,已废。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慎文化园一方面运用传统建筑艺术,突出许慎文化的时代特色。如主体建筑字圣殿,为仿汉风格,重檐庑殿,木石结构,被专家誉为近年来全省乃至全国少有的汉代风格的仿古建筑。另一方面运用现代展览手法,将许慎伟大的一生以及他所创立的文字学的深刻内涵充分地展示出来。如叔重堂和说文馆,皆按照博物馆陈展规范要求进行布展,将许慎生平、事迹、贡献展示于众。80米长的汉字大道,按照汉字发展的十个阶段采用石刻和铜铸工艺实例摹刻汉字不同的书体原貌,寓意一部汉字发展史。 <br> 许慎文化园是一个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历史名人纪念凭吊、许学资料收藏研究、汉字文化观览消享的集萃地,具有较强的学术性、纪念性、教育性、旅游性。它必将成为国内许慎文化的学研基地、海内外许学传人和许氏宗亲朝圣拜祖的精神家园以及广大民众观赏体悟汉字文化的旅游目的地。 <b>小商桥</b>:位于漯河市临颍县与郾城区交界处的小商河(颍河故道)上,南距漯河市区12公里,北距临颍县城10公里,占地160多亩。因古时商王经此而得名,桥因河而取名,河因桥而出名。小商桥始建于隋开皇四年(公元584),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景区成立于1992年,主要景点有小商桥、杨再兴纪念园、小商桥古战场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据方志记载,小商桥始建于隋开皇四年(公元584年),但现桥主体结构属北宋建筑风格,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最大的一次修筑是元大德年间(公元1297-1307年)。小商桥是一座时代较早的古石桥,造型优美,结构严谨,做工精致,是研究建筑和交通史的重要资料。 小商桥为敞肩单孔石拱桥,长20.87米,宽6.67米。桥南北走向,使用并列砌筑法,主拱与两侧小拱横券均用20道拱石并列砌筑而成,拱券纵向使用腰铁加固,桥基、劵脸、栏板、栏杆等部位保留有历代精美石刻。设计科学,造造型生动,风格古朴,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小商桥为隋代石拱桥,年代早于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小商桥发现之前,世界公认的石拱桥的杰出代表是赵州桥,小商桥的发现令世界震惊,也因此抢走了赵州桥世界第一的“帽子”。从时间上说,小商桥比欧洲这种形式的桥早出现了1000多年,并且它的结构科学、造型优美、艺术精湛,堪称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桥”。 2003年3月29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一套《中国古桥——拱桥》特种邮票,其中第二枚邮票就是漯河的小商桥。一个地方的名胜古迹被印制成邮票在全国发行,流通于全世界,意义非同寻常,消息一经披露,这座沉寂千年的古桥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也更加证实了其“世界第一”的地位。 小商桥景区,也曾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率部抗击金兵取得郾城大捷的主战场,景区内的杨再兴纪念园便是最好的历史佐证。纪念园内有杨再兴将军墓、英烈堂、宋金人物和兵器馆、岳飞唯一真迹——枪刻碑、将军坊、壮怀殿等众多景点。大门上方匾额“杨再兴纪念园”乃前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曹刚川上将所题。杨再兴墓冢坐落在纪念园中心,墓冢高7米,直径30米,为宋代风格建筑,呈长方形,座北朝南,满园古柏苍翠,亭柏座座,墓冢雄伟,曲径通幽,墓前有祭庙一座,门前立清康熙、雍正、道光和同治年间的石碑五通,其中康熙年间两通,一是“宋统制杨将军之墓”碑,二是“宋统制杨将军墓”碑,行草相间。二碑均为清代名宦沈近思撰文,腾之瑚书丹,碑文表达了对将军的敬仰之情,其它碑刻多记载将军的战绩和后人的颂词。 <div><div>  杨再兴是江西吉水人,南宋抗金名将。宋高宗绍兴十年,金人南侵,杨再兴为岳飞部将,郾城大捷后,金兀术屯兵十二万于临颍,合兵逼之。杨再兴单骑破其军,杀敌数百,屡立战功。一次战斗中他人马陷于小商河,被金兵乱箭射死,卒年36岁。岳飞十分痛惜,哭祭再兴,焚其尸,骨灰葬于河北岸,亲刻墓碑于坟前。时天下大雨,岳飞悲愤交集,于小商桥上吟作“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一首,传彻万世,小商河两岸成为闻名古今中外的南宋古战场。</div></div> 如今的小商桥景区,已是一处集访古、休闲、游乐为一体的大型人文旅游景区。游完小商桥景区即将离开之际,我在景区外的一处树荫下遇到一对当地民间艺人,正以河南曲艺演绎杨再兴大战金兀术的英雄故事。驻足聆听,满满的正能量,引得游人纷纷称赞。看来忠良之地,也不乏忠良后人! <b>南街村</b>:位于漯河市临颍县城关镇,是一个总面积1.78平方公里、总人口3400人的中原村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南街村坚持用毛泽东思想教育人,坚持走集体共同富裕道路,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以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取得了辉煌而骄人的成就,成为了享誉国内外的全国文明村、中国十大名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著名红色旅游景点、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南街村是我国集体化发展的一个典范,有不少人羡慕生长在这个村子里的人,因为这里的村民吃、住、用很多都是村里集体分配的,而说起南街村的发展史却是在艰难中走过来的。 <div>  1984年,南街村的村办企业总产值只有70万元,到1995年已经达到12亿,实现了飞跃发展。南街村集团是南街村创建的集体经济实体,下属28个企业,产业涉及食品、饮料、酒类、印刷、包装、医药、工艺品雕刻、旅游等各个现代化产业。先后有3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和200多位将军到南街村视察指导工作,其中有朱镕基、李长春、张爱萍、刘云山等党政军领导同志;中央电视台、《朝日新闻》、美国之音等众多国内外新闻媒体对南街村作了大量报道;美、英、法、德、日等20多个国家的数十家新闻单位也都到南街村作过实地采访。</div> 南街村在旅游资源开发上,突出红色旅游主题,紧紧围绕“红色”二字做文章。一是响亮提出要把南街村建成共产主义小社区,使游客在这里亲身感受共产主义因素的不断增长。二是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实现共同富裕。在这里没有暴发户,更没有贫困户,集体就是村民的靠山,南街村就是一个大家庭,人们梦寐以求的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少有所教、幼有所育的幸福日子,已是活生生的现实展示在游客面前。<br> 南街村领导班子充分认识到这一丰富旅游资源的巨大优势,坚持大力推进景区建设,充分挖掘文化内涵,着力打造特色品牌,使南街村景区形成了以文化园区、工业园区、高新农业园区、村民住宅游览区、文化教育游览区、广场文化展示区、珍奇植物园区和革命传统教育区八大观光内容的大型红色旅游景区,特别是新建的革命传统教育景区,浓缩了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让人足不出园便可领略中国革命波澜壮观的宏伟画卷,被省旅游局确定为河南省南部红色精品线路。 进入南街村,呈现在眼前的是宽阔平坦的街道、林立的楼群、设计别致的公园、赏心悦目的环境。在这里,你丝毫感觉不到内地农村贫穷落后的气息,一种清新、整洁、气派、优雅的感觉簇拥着你,迫使你急切地去欣赏“豫南一枝花”的娇容,领略“乡村都市”的风采。 南街村布局合理。统览全村,工业区、生活区、教育区分布有序,错落有致,花园式的企业、花园式的住宅、花园式的校园,使南街人在这里工作、生活、学习轻松愉快、幸福安然 。<br> 南街村环境怡人。环村而行,一条条笔直的街道纵横交错,沿路绿化带的草坪、花园、花坛 整齐而别致。一年四季,这里绿意葱笼、鲜花争妍。漫步在宽广洁净的道路上,人们心情愉 悦、神清气爽。 南街村以其特有的红色思想文化内涵吸引着人们的视线。临街墙壁上大红的宣传标语随处可见,主干道颍松路灯柱上的名人名言成了一道文化风景线,幸福长廊两侧的革命历史图片展,成了人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又一阵线。<br> 随着南街村旅游业的发展,八大观光景区正盛情迎接着八方来客:讲述南街村发展轨迹、展示名人墨宝的文化园,拥有世界先进种植技术的高新农业园区,以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内容的观光游览区,拥有一流设备、一流管理 、一流产品质量的工业园区,豪华别致的居民区,人们休闲娱乐、陶冶情操的南街村花园、公园,从幼儿园到高中现代化高标准的教育园区,庄严圣洁的东方红广场、朝阳门广场。宽阔的马路纵横交错,绿地鲜花芳香四溢,村容村貌整洁清新,工厂、商店、职工楼、村民楼、办公楼鳞次栉比,这就是今日的南街村,一座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河南漯河的乡村都市。 近年来,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之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而南街村,正是这样一处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圣地!我相信,只要朋友们来到南街村,就一定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旅游体验,也一定会让你享受一次意义非凡的红色之旅。 图文/编辑:穷有老憨<div> 2022.05 于西安</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