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件小事。比起其他的爱好,阅读的门槛很低,不拘时间,不限地点,只要愿意,都可以与书为伴。一路走来,书籍,带给我了很多前行的力量。 青春,是一场诗意的旅途。学生时代,读课外书,是繁重学习任务间隙的一种休闲。曾有段时间,汪国真的诗歌风靡校园,积极向上、昂扬洒脱的诗句激励着我们奋发向上,很多同学都传诵、抄写、珍藏。多年以后,在老房子里找到了这本虽然破旧泛黄却依然保存完好的《汪国真诗集》,不禁感慨万千。 <p class="ql-block"> 高中时,学业更加繁忙,自由读书慢慢变得奢侈。记得有一次,借到了一本《平凡的世界》,爱不释手,在班主任的一节英语课上偷偷地看,被老师发现当堂没收,作为好学生的我,从来没有经历过,羞愧得不知如何是好,惴惴不安了一节课。下课后,老师把我叫到走廊里,跟我说这是一本好书,有时间可以慢慢看,但不要在上课的时候看,随后就还给了我。这件事至今依然记忆深刻。后来,自己珍藏了一本《平凡的世界》,闲暇时仍会再读,感受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p> 工作以后,有了更多的读书机会和更便利的读书条件,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共读一本书,共写一篇文,让我在专业阅读的道路上越行越远,不仅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也收获了更多心理营养。 工作之余,我更爱读一些“杂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其中,《苏东坡传》是最爱,苏轼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天才的艺术表现力,特别富有生活的情趣,善于发现并创造生活,面对困难超然旷达。苏轼的一生有很多值得研究的细节,作为一名老师,不仅可以品读苏轼的诗词,感悟他丰厚、充实、饱含人间深情的智慧,还可以从他的生平经历,获得宝贵的教育经验。 阅读的方式可以有很多,在一些忙碌的时候,奔波的时候,不方便读纸质书,听书,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听书的优势在于可以放慢速度,听的时候会给我足够的时间想象、思考,不会一目十行、囫囵吞枣,有助于深度学习,加深印象。听书既可以放松心情,还可以调节氛围、学习知识,简直是一举多得。 有了孩子之后,亲子共读就成了一种生活的习惯。我们小时候物质条件比较差,基本上没有机会接触这么多精美的绘本、书籍。陪孩子读书,在一定意义上弥补了自己的一些小缺憾。慢慢地孩子长大了一些,各类优秀的书籍,必读的书目,我基本上都会先自己读一遍,了解主要内容,这是一个非常必要,也非常有意义的过程。 与书为伴的每一天自有芬芳,在书中去寻找诗与远方。<div> 愿你,同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