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小桥流水人家

荷塘新月

<p class="ql-block"> 水乡小巷多,人家尽枕河</p><p class="ql-block"> 江南,一个有温度的名字,一个灵秀诗意的名字,一个充满了最委婉气质的名字。有人说,上帝担心人不知道天堂的模样,所以创造了江南!</p><p class="ql-block"> 江南的柔情都摇曳在这一水间,步入这氤氲的水乡时空,便因这柔性的水而沉静,因这清澈的水而清明……</p> <p class="ql-block"> 吴冠中老先生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周庄也当之无愧的成为中国第一水乡,无怪乎坊间说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有个周庄!可谓是:无周庄,不江南!</p> <p class="ql-block"> 周庄,江苏省昆山市的一个古镇。四面环水,犹如泊在湖上的一片荷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吴水依依吴水流,吴中舟楫好夷游”,小桥、流水、人家,千百年来,她那淳朴典雅的风韵依然不变。在这里,听着风声、橹声、水流声、叫卖声,尤其是脚踏在整齐而狭窄的石板街面上发出的单纯的音响,谁也无法抵御那份自然对心灵的触动。</p> <p class="ql-block">  水乡周庄的缱绻时光,如同晶莹剔透的珠子,散落在周庄的河道雨巷里,散落在粉墙黛瓦的院落里,散落在恣意生长的烟火气息里……</p> <p class="ql-block">  两湾一河秋水软,一声柔橹一销魂,水乡泽国的周庄,成了中国江南最柔软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周庄是水哺育长大的,面对这九曲回肠的地域组合,周庄人并不是用精卫填海的办法来改变千姿百态的河湖港汊,而是用座座桥梁把大家相亲相爱地连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  周庄的桥,或大或小,或曲或伸,或古朴或新颖。有祈求富裕安康的富安桥,有因周庄古名贞丰里而得名的丰桥,还有纪念太平军士兵的福洪桥。而最能体现古镇神韵的当属双桥,它由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组成,就像古时候的一把钥匙,开启了周庄走向外面世界的大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游览周庄,双桥是不能不看的。双桥,俗称钥匙桥,由世德桥和永安桥组成。清澈的银子浜和南北市河在镇区东北交汇成十字,河上的石桥联袂筑,显得十分别致。因为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当地人便称之为“钥匙桥”。这两座石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19年,世德桥由里人徐松泉、徐竹溪出资建造,永安桥由里人徐正吾出资建造。世德桥长十六米,宽三米,跨度五点九米;永安桥长十三点三米,宽二点四米,跨度三点五米。双桥中,石拱桥横跨南北市河,桥东端有石阶引桥,伸人街巷;石梁桥平架在银子浜口,桥洞仅能容小船通过,桥栏由麻条石建成。</p> <p class="ql-block">  在周庄,是不能不说陈逸飞的。正是因为这个陈逸飞,使周庄掀起了千年的盖头,于深闺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p><p class="ql-block"> 一幅《故乡的回忆》的油画首先成就了陈逸飞。当年这幅油画作品在美国展出时,被美国西方石油公司阿曼德哈默先生以高价收购,并于同年十一月份他在访问中国的时候将此画赠送给了当时的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其后,在一九八五年的时候此画又成为了联合国首日封的图案。从此,小小的中国江南水乡周庄也因此而声名大噪,一度为世界所瞩目,慕名寻访者络绎不绝。而名不经传的陈逸飞也一举成名。</p> <p class="ql-block">  自古才子多薄命,遗憾的是他英年早逝。陈逸飞无疑是个有才华的人,他为自己争得了一片天空,为周庄开辟了一片天地。只是,也过早的为自己立下了一座石碑。而今,在“双桥”的旁边,那座为他树立的“陈逸飞与双桥”的石碑,又成为游人争相拍照留念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 如今,站在这座作为油画素材的名曰“双桥”的桥旁,惊叹于作品的魅力和文化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这是小河的一处丁字道口,一横一竖两个小桥成直角相连。一个是半圆形的石拱桥,一个是平铺的板桥。两桥桥孔一圆一方,桥面一拱一平,犹如一把老式铁锁的钥匙,故又称作“钥匙桥”。正是有了这一些特别,便入了陈逸飞的油画,也引来了这后来许许多多的人……然而,看桥的人中间再也见不着陈逸飞了。</p> <p class="ql-block"> 富安桥,位于周庄中市街东端,是古镇桥与楼联袂结构完美的独特建筑,也是江南水乡仅存的立体型桥楼合壁建筑。富安桥始建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后由沈万三之弟沈万四出资重建,成石拱桥,改名富安桥,期望既富又安,心诚可见,后人永不忘怀。</p> <p class="ql-block"> 周庄的河道呈“井”字形,民居依河筑屋,依水成街,然而河上有桥,石桥巧妙地将古镇连缀为一体,河道上横跨14座建于元、明、清代的古桥梁。据说,当年的大户人家,能将船划进家门,大宅后院,还有泊船的池塘。这样的景象,大概只有在威尼斯才能见到。一个外乡人,来到周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这里的水,以及一切和水连在一起的景物。</p> <p class="ql-block"> 桥与日月相伴,桥与流水相依,桥与人家相亲,桥与小街相链。在这里真是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镇。千百年来,周庄的桥经受了无数风雨磨蚀,可它总是坚韧地拱起它赤裸的脊梁,默默驮过无数交替的日月星辰,深情地期待着从天南海北到来的客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悠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斓的光点,迷离闪烁,犹如在风中漾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眩目的花纹…… </p> <p class="ql-block">  有什么事情比在周庄的小河里泛舟更富有诗意呢?小小的木船,在窄窄的河道中缓缓滑行,拱形的桥孔一个接一个从头顶掠过。贞丰桥,富安桥,双桥……古老的石桥,一座有一座的形状,一座有一座的风格,过一座桥,便换了一道风景。站在桥上的行人低头看河里的船,坐在船上的乘客抬头看桥上的人,相看两不厌,双方的眼帘中都是动人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久居喧闹都市的现代人面对这片宁静之水,心里各种欲念都会淡然隐去,剩下的,唯有对这醇美空灵境界的向往。由于河湖的阻隔,使周庄避开了历代兵燹(xiǎn)战乱,保存完好的水镇建筑,越发显现出它独特的韵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千余年的周庄古镇,向下扎根,固守着那份烟火气,世界的聒噪浮华在这里慢慢褪去,留下最本真的东西。在周庄一定要起个大早,古镇此刻安静的,只能听到鸟叫声,外婆桥下的炉火青烟开始袅袅升起,老大爷搬起竹椅,坐在门口的阳光下,读起今天的报纸。</p> <p class="ql-block"> 每一条无名的街巷,都是吴冠中先生笔下,那一幅幅极简的江南水墨画,走着走着,就会恍惚间不知,是走向画中,还是从画中走出?每一个街口都是一个时空隧道,一个转角便是另一幅风景,引人入胜、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碧水泱泱、绿树掩映的沈厅,轿从前门进、船自家中过的张厅,以及小镇上一家家粉墙篱窗的房屋,都充满着幽谧的水乡气息。那幽深冷清的石板巷,那巷中袅袅升起的炊烟和星星点点的水清、泥印,犹如一首古诗,美得令人心醉。</p> <p class="ql-block"> 沈厅,其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建成。沈厅共有三部分组成。前部是水墙门和河埠,专门供家人停靠船只、洗涤衣物之用;中部是墙门楼、茶厅、正厅,是接送宾客,办理婚丧大事和议事的地方;后部是大堂楼、小堂楼和后厅屋,为生活起居之处。整个厅堂是典型的“前厅后堂”建筑格局。前后楼屋之间均由过街楼和过道阁连接,形成一个环通的走马楼,为同类建筑物所罕见。 </p> <p class="ql-block">  沈厅的松茂堂,挂于中央的悬匾“松茂堂”为清末状元张謇所书。细观厅堂:其正厅面宽十一米,前有轩廊,进深十一米,厅后有廊。正厅成正方形,厅两边是次间屋,有楼与前后厢房相接。屋面为两坡硬山顶。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厅内梁柱上镌刻有蟒龙、麒麟、飞鹤、舞风等花饰。</p> <p class="ql-block">  沈厅的第五进中,安放着六百年前富可敌国的江南豪富——沈万三的坐像,前有金光闪闪的聚宝盆。万世福泽匾额,下面对联写的是:甲万户起南浔迁周庄江南聚宝;称三秀居东宅客金陵浜东藏银。概括了沈万三一生的泼天富贵。关于沈万三的生平、史料和传说都很多,他靠经商、购置田产,在当地人缘也不错,发财后遇到连年战乱,生不逢时的他也深陷其中。他想依附农民起义军以求自保,但赤贫和尚出身的朱元璋以各种由头夺光了他的财富,还给他安上罪名,把他流放到云南而死。但他的后代仍然从劫难中存活下来,繁衍生息,也留下了这座大宅。</p> <p class="ql-block">  从四面八方来的人们,审视着这位六百年前的吴中巨富,或是为了得到某些启迪和借鉴,或是为了满足祈福的愿望。不管是什么身份,走进沈厅的每一个人,都会对沈万三这个传奇人物产生浓厚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 在第七进的餐厅里,可以看见几桌酒菜,这就是 大名 鼎鼎的万三家宴八大碗,最中间的那道菜就是万三蹄,那么为什么叫它为“万三蹄”而不叫“猪蹄”呢?原来,沈万三和朱元璋一个朝代,如果沈家吃的是“猪蹄”,那岂不是每天都啃皇帝的腿,以前皇帝可都有姓氏避讳的,明朝皇帝都姓朱,“朱”与“猪”同音,所以沈万三为其取名为万三蹄。</p> <p class="ql-block"> “兰桂齐芳厅”,应是沈家子弟读书处。所谓“兰桂”,即芝兰和丹桂,旧时比喻子侄辈;所谓“齐芳”,即芝兰和丹桂一齐散发芳香,比喻子孙兴旺发达。</p> <p class="ql-block">  上联一个“漫”字,尽显悠闲自在,无比洒脱。将“竹露”研成“墨”,并蘸之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为诗——此联想不可谓不神奇,不可谓不雅致。竹心感我心,天露亮我眼,以此作诗,自然“妙手天成”,隐隐透出沈家子弟神游舍外,心入自然,功夫在诗外的秘诀。联中作诗,以“唐句”为范本,可见“标格”之高。一个“裁”字可见他们的用心构思,细心推敲和精心表达,可谓细腻而生动,精彩也传神。下联的“嚼梅花”与上联的“研竹露”相对应,嚼着梅花读书,梅香与书香交融一处,情与境合,景与心合,内外一体,将读书、作诗升华至最高境界。</p> <p class="ql-block">  沈厅并不是沈万三当年住过的旧宅,不过是其后人的老屋,而且近年有过修复。即使这般,也能从厅内摆设及壁画中知晓这位当年江南富豪的发家史和兴衰人生。</p> <p class="ql-block"> 张厅是周庄镇仅存的少量明代建筑之一,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名怡顺堂,相传为明代中山王徐达之弟徐逵后裔于明正统年间所建。清初出卖给张姓人家,改名玉燕堂,俗称张厅。近几年来经过有关部门精心维修,恢复了原有的风貌。张厅前后有七进的院子,面积一千八百多平方,有七十多间房子。周庄张厅这四个字,是费孝通写的。</p> <p class="ql-block">  灰墙黛瓦的老宅邸,古朴优雅的门窗楼阁,亭台回廊间细细品读,这是中华文化的味道。张厅是周庄镇仅存的少量明代建筑之一,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殷富人家的宅第,张厅历经五百多年沧桑,但气派依旧。走过沿街的门厅,踏上低矮的厢房楼,欣赏手法细腻的砖雕门楼,走过精致的明式红木家具旁,我国古代大户人家的生活场景似乎就在眼前。张厅的后院,是一个闲静素洁的小花园,四周围拥着粉墙黛瓦的民居。高高的风火墙下,翠竹摇曳,月季吐艳,书带草点缀着曲径,江南宅邸的灵秀之气尽显无疑。</p> <p class="ql-block">  张厅中的柱子,一抱粗的庭柱下是罕见的木鼓墩(柱础),这是明代建筑的明显标志。厅堂内布置着明式红木家具,张灯结彩,迎送宾客。墙上悬挂着字画 “轿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对联十分贴切地写出了张厅的建筑特色,备弄下面,有一条晶莹的小河,穿越水阁而去,直接连通了南湖。</p> <p class="ql-block"> 大厅的东侧,有一条幽暗深长的陪弄。旧时,没有大事轻易不开正门,每逢婚丧喜庆或有贵宾来访,才打开大门,抬进轿子。平时家人进出都走陪弄。</p> <p class="ql-block"> 张厅的私塾,摆放着黄花梨的家具,正堂上是万世师表的匾额,下面是吴道子的孔子像,两边对联写的是,四书文章雅士诵,五经才调稚子风。</p> <p class="ql-block"> 在沈厅的走马楼闺房里,穿针引线忙女红;在张厅的书房里,手握诗书饱诗华,在后花园里凭栏依卧观锦鲤,一低眉,一顿首,不知会惊艳了谁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叶楚伧故居位于周庄镇西湾街,建于清末同治年间,由叶楚伧祖父修建,叶楚伧曾祖父叶杏江为清朝官吏,祖父叶原甫无意于仕途,在周庄开设叶太和酱园,家道比较富裕,修建了这栋老宅,叶楚伧故居前后五进,1100多平方,是典型的苏州庭院建筑,它的建筑特色是清砖小瓦硬山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是一个仿明的格式。</p> <p class="ql-block"> 南社百年书院</p><p class="ql-block"> 著名的南社诗人和政治活动家叶楚伧先生的故居。在这里手捧一卷好书,阅读百年沧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两进的宅院里,可以在天井品茶,可在庭院里聊天,可以在厅堂里阅读。耳边是轻轻的音乐,眼前是排满木架的书籍、陶艺,咖啡、牛奶和茶任你选。南小花(猫咪)窝在沙发上打瞌睡,年小黑(小狗)在院落里散步,文艺清新的气质在古老的叶楚伧故居里弥漫。这是真正停下脚步的地方,喜欢静读,渴望倾诉的人肯定喜欢。</p> <p class="ql-block"> 骄阳似火的夏天,我想在周庄手捧一卷好书,阅读百年沧桑。打开古色古香的灯盏,文艺清新的气质在南社百年书院里弥漫,坐在复古的沙发上。轩窗半掩,横斜疏影印的窗来,喝一盏清茶,茶香四溢,伴着轻轻的凉风,静静阅读,细细品味,悠然而舒适。</p> <p class="ql-block"> 在周庄,基本上所有的建筑都是前厅后堂的格式,因为古时“男女授受不亲”,必须分别招待,因此都是这样一个特色,叶楚伧故居也不例外,第一进门口木匾上的“叶楚伧故居”五字为民革中央副主席贾亦斌手迹,第二进为轿厅是叶家招待一般宾客的地方,墙上有一幅对联是这样的“青鞋布袜寒哉儒,内涵劲气雄万夫”,这是当年国民党-院长于右任在叶楚伧先生过世时写给他的一副挽联,在这封对联中我们可看出叶楚伧先生穿着很简朴,而学识却非常丰富,是一个学富五车的人,当年叶楚伧先生曾在国民党考试委员会任委员长,与于右任、邵力子并肩跟随孙中山,握起如椽大笔,宣传革命,所以他们曾经私交甚好,故在他过世时,于右任以这副挽联来缅怀他。</p> <p class="ql-block">  第三进是叶家的正厅,举办大事、招待贵客之处,这边又可看到一副对联“应遗留名文苑传,难忘结客少年场”。这是当年柳亚子先生写给他的一副挽联,叶楚伧先生早年参加柳亚子、陈去病组织的进步文学团体“南社”,经常与柳亚子先生他们一起吟诗作对,宣传民主革命,宣传新文化,所以当年柳亚子惊闻叶楚伧先世的噩耗时悲痛万分,疾书此挽联以送行。</p> <p class="ql-block">  全福讲寺是宋朝所建的一座寺庙,相传为里人周迪功郎,舍宅为寺,从而得来。它处于白蚬湖畔,整座寺庙结构严整,殿宇轩昂,黄墙露瓦,雕梁画栋,蔚为大观。</p> <p class="ql-block">  清书法家李仙根寻访全福讲寺,观寺院置湖光山色美景之中,题刻“水中佛国”巨匾于山门之上,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 闭上眼睛,用耳朵用聆听这个这个可以听得见的水乡。走累了,就坐上一条乌篷船,不管早晚,也不管是开往南湖渔村,还是财神居,在乌篷船的摇曳中,闭目养神,船娘灵动的江南小调,便在耳边响起……</p><p class="ql-block"> 人人都说周庄好,九百年风情情未了,门巷仍在波光里,扁舟来往橹轻摇,声相闻,手相招,小儿小女过小桥……</p> <p class="ql-block"> 茶馆里星火灶上的水壶吱吱叫个不停,要一壶阿婆茶,临窗而坐,小船悠悠划过,堂里面响起苏州评弹的吴侬软语,其声如百转春莺,醉心荡魄,曲终人远,犹觉余音绕梁。</p> <p class="ql-block">  一种千年的曲调,唱透了昆山。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p> <p class="ql-block"> 周庄古戏台,品着阿婆茶香,欣赏“百戏之祖”昆曲,以“蚬江渔唱”为主题,将渔猎、鱼获、渔歌、渔火等场景一一呈现。</p> <p class="ql-block"> 清风明月,周庄梨园</p><p class="ql-block">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坐在古戏台院内油纸伞下,一碗阿婆茶,一盘江南小食,走进真正的周庄生活。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几许……”一声婉转的开场念白,吴侬软语的咿呀腔调,在温柔夜色中蔓延,翻过高高的戏台墙院,回荡起层层涟漪。</p> <p class="ql-block">泽曰南湖誉满摇城两千年,</p><p class="ql-block">腔称水磨风靡昆山六百春。</p> <p class="ql-block">  有美景明目,自然也需要美食饱腹,丰饶的江南无不讲究不时不食,都讨人喜欢的还是小吃美食和时令菜蔬,有道是: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p> <p class="ql-block"> 周庄有许多特色小吃,最有特色的是沈万三爱吃的肘子和猪蹄,它起源于明代沈万三家,是用来招待贵宾的必备菜肴,当地叫万三肘子和万三蹄。做法是用大号砂锅,经过一天一夜的煨煮,火候极为讲究,要经数旺数文,以文火为主。煨煮熟烂要适度,过烂了易碎,破坏原形,煨煮好后皮色酱红,整只蹄膀可保持原状。吃的时候是用蹄膀中的一根细骨代刀。当地的餐馆中都有出售,当地的居民在过节时也都吃万三蹄。其它特色食品还有万三糕、童子黄瓜、虾糟、三味圆及当地的水鲜等。周庄还有一种水生植物莼菜,用来煮汤,鲜美可口,西晋文学家张翰比喻怀念家乡的“莼鲈之思”,就是指莼菜和鲈鱼做成的“莼菜鲈鱼羹”。</p> <p class="ql-block"> 周庄的街巷里藏着各种小吃美食,青团子、撑腰糕、贞丰袜底酥、富安桥烧饼、定胜糕……</p> <p class="ql-block">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还有个九百多岁的周庄!它如同一个环环相扣的棋局,步步相连,步步为营,步步皆景。古韵依依,沧桑碧玉,江南灵秀,烟雨文明。周庄,总有说不尽的风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