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style="font-size: 22px;">上海,这个集中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为一体的繁华大都市,一夜之间,竟被新冠病毒变异株奥密克戎搞得疲惫不堪。据上海本地宝疫情数据统计表显示,自2022年3月1日0时至4月30日24时,上海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53364例、无症状感染者537726例。</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往日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嘈杂喧嚣的都市已经停下脚步,变得异常安静。</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从3月中旬的“九宫格”(全市网格化筛查)到3月下旬的“鸳鸯锅”(浦东浦西分别封控筛查),上海终于不得已被按下了暂停键。奥密克戎病毒像乌云一般笼罩在都市上空。</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我所居住的小区在3月13日至20日封控管理了8天,全体居民做了4次核酸检测,结果全部阴性,皆大欢喜。21日解封,凭临时出入证进出小区,这就意味着,我们这个“干净”的小区是不允许外人进入的。</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从3月28日起,浦东实施封控管理;4月1日起,浦西开始封控管理。在这之前,我就外出采购食品为禁足在家做准备,遗憾的是联华超市的蔬菜专柜只剩下土豆,小区对面的盒马生鲜超市每天排长队限量进入,等到没人排队时,货架上早已空空荡荡。碰巧的是,26日下午,盒马门口没有人排队,我就进去随便转转,没想到服务人员正在往货架上摆蔬菜,虽然品种不多,还是赶紧买了莴笋、番茄、丝瓜、茄子、黄瓜、青甘蓝、绿豆芽、洋葱等,还买了馒头花卷,足够吃上一个礼拜。</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从28日开始,居委和业委会就开始组建小区特供团购买各种食品。我花138元购买了2斤猪大排、4斤带皮腿肉、1斤五花肉,另外花54元购买了一份蔬菜:</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其实,封控管理的第一天,即4月1日,街道就给每户人家发放了蔬菜和海鲜,非常暖心。看着冰箱的冷藏柜里满满当当地塞着各种蔬菜,心里相当笃定。</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街道发的蔬菜和海鲜</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4月4日,全市第一次几千万人同日核酸检测,轰轰烈烈,史无前例。清晨,迎着朝霞,志愿者们就开始忙碌起来。</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居住在小区里的匈牙利籍贝思文先生也当上了志愿者,每次做核酸时,都能见到他兢兢业业的身影。</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做核酸的医务人员来自南京江北医院,从早上6点开始,一直忙到中午12点多钟才全部完成。</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核酸工作结束后,志愿者们与南京江北医院的医务人员合影留念。</b></h1> <h1><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2px;">由于新冠阳性感染者数量居于高位,从4月5日起,全市继续实施封控管理。封控期间,居委会和物业工作人员一直留守在工作岗位上。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每人一个睡袋在办公室过夜;物业的宿舍只够几个人睡的,保安人员和保洁工只能席地而寝。</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当下面这张照片在小区业主中流传开来以后,“爱建园宝贝之家”群的群主在群内发起了募捐接龙。</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短短48小时内就募捐到13万多元,全部用于补贴小区保安和保洁人员,平均每人补贴2900元。</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从我们小区诞生的第一份“抗疫日报”中可以看到,从4月1日至4月4日,小区累计确诊18人,其中7人是物业保洁人员。</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一下子少了7位保洁员,小区内满地落叶来不及清扫。下楼做核酸时,我顺便用手机拍了几张,这样的情景在小区里还是第一回,不过也很美。</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第二天,志愿者们就担当起了保洁工作,收集垃圾、消杀保洁、清扫道路······,小区又恢复了往日的整洁。</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4月10日晚,小区里的一位“橘子团长”(为居民团了1吨多橘子)组织了一场“战疫之光”阳台音乐会。首先是锅碗瓢盆前奏曲:</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接着进入主题。语言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灵魂到不了的地方,音乐可以。</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我们要为自己歌唱,为每一位身处困境而面带微笑、顽强不屈的我们歌唱。</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最后,大家齐呼“加油”。为上海加油!为中国加油!</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足不出户的日子久了,人们就特别关注“柴米油盐酱醋茶”啦。</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4月12日,街道发来了一袋大米。</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4月14日,街道发放了清美的大礼包:</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4月15日,又发放了猪肉和鸡蛋:</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4月9日和15日,二次收到的中药包和口罩:</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4月16日,山东聊城送来了大礼包:</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4月18日,街道继续发放礼包:</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当天晚上,又收到土豆和茄子:</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4月19日,外省市送来的大礼包,有面包、德州扒鸡······</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4月20日,收到了各种蔬菜:</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4月22日,街道发放了各种日用品:洗发水、沐浴露、洗衣液、肥皂、牙膏、卷筒纸等。</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4月23日,又收到大礼包:鲜猪肉、面粉、新鲜蔬菜、调味品等,还有1只德州扒鸡。</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4月29日,再次收到大礼包:牛肉、现杀的童子鸡、牛奶等。</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还有各种蔬菜和5个大苹果</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朋友的邻居别出心裁,摆放出五花八门的蔬菜宝宝,颇具艺术性和观赏性。</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有些人家蔬菜吃不完,就放到楼下门厅共享,楼组长拍个照发到楼群里,需要的可以下楼自取。这样既避免了浪费,又满足了人口多的住户。我几次下楼,看到摆放的蔬菜都被取走了。</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有一天晚上,居委送来10箱土豆,是上海鹰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b><b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2px;">驰援的,要楼组长按户分发,楼组长直接在群里通知大家各取所需。</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有人在群里晒出了做薯条的方法。那天晚上,好多人家都在做薯条,我家也不例外。做薯条需要很多生粉,好心的邻居给了我一大包。用空气炸锅炸薯条、做土豆泥,再配上一碗南瓜糊,就是一顿简便的晚餐。</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第二天上午,我下楼看到还剩3箱土豆没人要,扔掉真是太可惜了。我就在群里告诉大家怎样做土豆泥,结果好多人家又做起了土豆泥,这3箱土豆就这样被各取所需所剩无一了。</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除了街道发放了那么多的物资,还收到二次新西兰中心的国际援助(外甥女在新西兰公司工作),冰箱里的食品丰富多样啦。</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4月10日收到的水果、南瓜和肉类:</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4月17日收到的水果、鸡蛋和肉类:</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楼栋里一些邻居拿出家里的红酒、咖啡、燕麦奶、白糖、料酒、消毒用品等,拍照晒在群里,谁需要只要说一声,物品即刻送到家门口。有人说胃不舒服,马上有人送去吗丁啉。一次下楼做核酸检测,我无意中说家里酒精不多了,做完核酸后,对门邻居立即送来2瓶,真是远亲不如近邻啊。</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这次疫情,居家办公的年轻人似乎更懂得顾家了,学会了一些勤俭节约,动手能力也增强了。</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外甥女用空气炸锅做的羊排、烤肠和牛排:</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儿子揉面切肉,外甥女做的新疆味羊肉烤包子和西葫芦盒子:</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儿子腌的酸辣卷心菜、做的各种烙饼和用橙子、苹果、胡萝卜榨的鲜果汁。</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外甥女用空气炸锅炸各种蔬菜,金针菇、牛心菜、松茸等,还尝试着做酸奶蛋糕,可惜温度调得过高了。</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在这相对寂寞的日子里,楼里的邻居们将种植的各种花卉晒在群里,让大家赏心悦目、心情舒畅,多感受一些春天的芬芳。</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从3月份开始,今天是封控在家的第39天,总共做了19次核酸检测,20几次抗原自测。在这期间,还隆重步入了古稀之年。</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小区保供团(原叫特供团)的绿叶菜和蚕豆很诱人,买了一份,预计明日送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从今天的小区日报上可以看到,目前小区内累计确诊51人,其中居民39人,分布于18栋楼。还有物业保洁确诊11人,工程部确诊1人,这就意味着志愿者们的工作更加繁重了。小区内有56栋楼,1千7百多户居民,5千来人。这么多人的各种生活保障、环卫消杀、物资发放、核酸检测、数据统计、突发事件、</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inherit;">上传下达等海量工作就靠居委4名工作人员(其余人员被封控在家)、物业30几位保安保洁人员(除去确诊12人)和志愿者们来完成。除此之外,他们还要代为配药、就医服务、照顾孤老、组织团购、快递消杀、快递运送、快递员抗原检测等,甚至私家车都在小区里帮忙运送物资,实属不易,可敬可佩!历史将会永远记住这些平凡而伟大的人们。</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疫情虽然可怕,未来依然美好;不要把负面当成全部,就像我不能代表上海一样。上海一定会苦尽甘来,更加辉煌。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祝福大家平安快乐!</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刚刚接到楼长通知,明天上午自测抗原并下楼做核酸检测。</b></h1><h1><b>写于2022年5月1日夜</b></h1><h1><br></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inherit;">续</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5月2日,早上自测抗原,然后做第20次核酸检测。今天,一位朋友的住宅区被划为防范区,他在封控的第32天终于可以走出家门,不过,一些路口拉着警戒线,这是不能越过去的,只能在小范围内走动。朋友在淮海路及附近拍了一段视频,宽阔的大街上冷冷清清空无一人。</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下午收到街道发放的礼包。1个多月来,吃得最多的蔬菜就是老八样,茄子、黄瓜、青椒、土豆、洋葱、胡萝卜、卷心菜、西葫芦。说实在的,每天有充足的蔬菜就心满意足了,有啥吃啥,决不挑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晚上收到昨天在保供团购买的蔬菜,蔬菜很干爽,可以多存放几天。有人反映蚕豆和藕不太新鲜,结果团长给每单退还38元,这份蔬菜实付只有40元,比平日都便宜了许多。</b></p><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h1><h1><b style="font-size: 22px;">5月3日,上午自测抗原。窗户外机器声嗡嗡,是物业人员在修剪绿化。夜深人静时,小区里的电频车一直在忙于清除垃圾。今天收到江苏省支援的一袋射阳大米。</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四天前,2楼一位80多岁的大姐因失足摔断了右侧肋骨,疼痛难忍,怕麻烦不愿去医院(居委出个证明可外出就医,或者直接叫120救护车)。邻居们纷纷出主意想办法、送止痛药。一位邻居咨询了他的医生朋友,得知可用长围巾捆绑胸部,这是一个既科学又有效的方法。</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上周三上午,8楼一位90岁的老人不幸离世。老人患有疾病,每天输氧,卧床不起,最后几天只能进食一些白木耳。老人与孝顺的儿子同住,由于白木耳断档,儿子在群里急寻,邻居们即刻响应,不一会儿就浮现出许许多多的白木耳。今天是老人的头七,儿子深情悲切地追思母亲:兄妹思母梦魂牵,母子天隔泪潸潸;夜深月冷千绪涌,追昔抚今更悔渐;风摇树动影婆娑,恍如与母复续缘;焚香泣跪寄哀思,慈母桖子静释然。愿老人一路走好,天堂没有病毒。</b></h1><h1><b style="-webkit-text-size-adjust: 100%; font-size: 22px;">5月4日,清晨醒来,得到的第一个消息是好消息,朋友的女儿以优异的成绩在美国大学毕业,从视频上看,毕业典礼人山人海,隆重热烈,接下来她将去法国读研,可喜可贺。第二个是坏消息,昨天小区内24号楼又确诊一名新冠阳性患者,已转运至方舱医院,真是没完没了了。现在是草木皆兵,人人自危。根据昨天的三区划分,我居住的楼栋属于防范楼,但是整个小区依然属于管控范围,双足不能出户。快递物品在小区大门口由物业人员对其消杀,静置30分钟后再分送给居民。上午自测抗原。</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今天,小区附近的第六人民医院集结200余名专家、35个学科,借助互联网医院平台开展线上免费义诊和咨询活动,相关药品配送到社区,再由志愿者送药上门。邻居为2楼的大姐网上挂号,遗憾的是骨科早已约满。</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下午,看到朋友发的几张照片,空荡荡的大街上,野狗野猫成群结队,它们正在集合“开会”呢。</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晚上接到居委会告居民书,当前因快递、外卖引起的疫情多次发生,在小区目前管控期内,自觉做到非必要不团购、不点外卖。还要求每天自测2次抗原,期间相隔8小时以上,并将测试结果拍照上传给楼组长统一汇总。关于每天二次抗原检测,小区里有人提出异议,觉得一次足矣,否则就是浪费资源。居委会的答复是早发现、早管控,降低传播风险。</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今天是五四青年节,收到健身老师发来的一段视频。由于封控,每周日在青松城的健身活动暂停。77岁的毛老师曾经是上海市体操队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如今还是像年轻人一样充满着青春活力。</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5月5日,自测抗原,然后下楼做核酸。微信上看到一位好友说,正在她家几乎弹尽粮绝的时候,单位送来了每人300元的食物,荤素搭配,还有主食水果酱菜,解决了她家的燃眉之急。说实在的,上海各区县的生活物资发放是不均衡的,有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感觉。加之物流受阻、运力不足,甚至有人利令智昏,导致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甚至痛心疾首的事情。一些居民不得不团购高价食品度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又讯,一户沿江而居的大爷,今天在阳台上钓到了一条8斤多重的大鱼。哈,江边的住房在这管控的日子里凸显出独特的优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今天是立夏,春尽夏来,万物繁茂,绿意盎然。禁足在家,只能在阳台上稍作溜达,随手拍了张照片,郁郁葱葱的一片,不出家门也能让人心旷神怡。</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5月6日,昨天小区里46号楼又新增一名新冠阳性患者,已转运至方舱。居委会发了一个公约,从5月7日至5月15日,除核酸检测外,全体居民足不出户等。晚上7点钟,上海发布说,要把清零攻坚任务坚决果断执行到位。晚上8点多钟,就有警察来小区巡检。目前,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只有保护好自己不被感染,才是对社会做出的最大贡献。</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小区里居住着一位沪上篆刻名人彭大磬先生,居家期间,他创作了一套“社区抗疫瞬间系列”篆刻作品,共8枚,分别是:志愿者、居委干部、引导者、呵护长者、请亮码、测核酸、累倒了、清零时刻,定格下小区里一个个感人难忘的瞬间。</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其中的4枚</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5月7日,今天通过“随申办”查到关于小区里常态化核酸采样点的信息,从时间上看,非常人性化,便利于上班族。</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5月8日,继续每天2次抗原自测。楼长说,根据徐汇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要求,每日2次抗原检测一直要做到5月10日,并且对全区的防范区进行提级管控,即参照“管控区”的要求进行管理。</b></h1><h1><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b style="font-size: 22px;">5月9日。上周五听邻居说,街道马上要发送礼包了,还在群里晒出了一份礼包清单。此时,家里的蔬菜还够吃几天的,所以,当天保供团的蔬菜未购买。可是直到今天,不但没有收到礼包,保供团也没有再开团卖菜。今日,只剩下一些白玉菇,过了中午,家里的蔬菜就清零啦。</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还好,楼里的邻居开团卖蔬菜,我立即买了一份,这样,明天的蔬菜就能续上了。</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上午,又收到毛老师发来的视频。做完核酸后,在回家的路上,感受春天的气息和五月的美丽。</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午后,接到居委会通知:即日起至5月11日,全体居民静默3天。在此期间,小区不接收任何快递、外卖和团购;居民足不出户;急需就医的联系居委进行闭环转运。唉,上午团购的蔬菜是拿不到了,希望晚上睡觉前能收到政府的大礼包。</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傍晚,又有警察来小区巡检。从下午起,外来物品一律不准卸货,所有快递外卖团购的物品统统被拉回去。晚上7点多钟,大礼包送来了,真是及时雨啊,心存感激。</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5月10日,小区里一整天都很安静,平日忙于运送快递的车轮声听不到了,只闻物业人员清扫树叶的唰唰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有朋友在微信群里调侃说:这次疫情提醒了阿拉退休的,今后也要坚决贯彻落实“四应四尽”和“动态清零”的方针,即“应吃尽吃、应喝尽喝、应聚尽聚、应玩尽玩”,每月养老金坚持“动态清零”。呵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一位家住徐汇区里弄房的朋友说,由于静默,弄堂唯一的进出大门又一次用链条上锁(之前封控期间也上锁,钥匙由居委会保管,后来转防范区即解锁),因居委会人员全部被隔离,钥匙暂由弄堂里临时负责人保管。我觉得这种做法有点极端,弄堂唯一的出口被上锁,遇到紧急情况真要急煞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晚上,接到居委会通知,即日起至5月15日,每天继续2次抗原检测。明天上午,下楼做核酸检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5月11日,上午单人单管检测核酸。2楼骨折的大姐今日忍痛主动下楼做核酸检测,她终于熬了过来,为她高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今天,我所在的徐汇区达到社会面基本清零,但愿能持久下去。只有社会面清零了,管控区才有可能解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居住在昆明和成都的大学同学们都十分关心我的宅家生活,担心长期宅家会呼吸不到新鲜空气,我立即在阳台上拍了一段视频,告慰他们住宅的四周空气清新,鸟鸣啾啾。</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下午,收到居委会通知,小区全体居民继续静默至5月15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在阳台上拍摄的视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5月12日。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阅读小区日报,关注是否有新增阳性。昨天第二次抗原检测时,16号楼出现一位阳性患者,68岁,伴有感冒症状,已被转运至方舱医院。上午,又闻悉今天凌晨报告的核酸检测结果中有一位呈阳性,该楼立即被封控。由于这些原因,小区今日下午突击全体人员单人单管检测核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一户人家燃气泄漏,报备居委会后,准予燃气公司维修人员上门维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今日,街道又发放了保供物资(即原来所说的礼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5月13日,今天从日报上证实了昨天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患者,住54号楼,已转运至方舱医院。上午又是单人单管核酸检测,已经连续3天单人单管检测了。由于小区确诊了阳性病例,除2栋封控楼外,其余的防范楼全部转为管控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下午,一位居住在黄浦区的老同事发来微信,说即日起静默至5月20日,楼下大门贴上了封条,并停止快递外卖和团购,已经下单的抓紧退货,无法退货的收到后由物业保管,无保质问题的待解封后归还,生鲜等无法保存的由街道统一销毁,其购物费用由街道承担。</b></p><h1><b style="font-size: 22px;">又听一位朋友说,他的妹妹住在老静安区煤卫独用的公房里,原属于防范区。一天,楼里突然确诊一名新冠阳性患者,整栋楼几十户人家立即成为密接者,前天下午全员运转隔离。好在隔离点条件蛮好,一人一间,伙食也不错:</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5月14日,楼群里有一位母亲说,家里的孩子在静默期间单靠保供物资不能保障营养,邻居们纷纷伸出援手,牛奶、鸡蛋······,还有自家腌制的酱油肉,都要送给她。这位母亲说,其实家里还有些存货,只是有点郁闷。唉,封控久了,埋冤几句情有可原。</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下午,又收到黄浦区那位老同事的微信,说昨天下午开始静默,由于没有收到保供物资,居委会只好重新组织团购,他们那里的静默因此而泡汤。</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5月15日,楼里一邻居说,今天中午的蔬菜只有最后一个茄子了,这个茄子还是从楼下的“共享筐”里拿的,立刻有人问,黄瓜要伐?西葫芦要伐?······,唉,又盼着发菜啦。另一邻居做了豆沙花卷,想送给大家尝尝,喜欢的可以微她。都是好邻居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今天收到居委会通知,明天起恢复小区白名单团购团的团购活动,这真是个好消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中午收到街道发送的一只冰冻黄油母鸡。家庭人员达6人的送2只鸡,其它发送的保供物资也是双份,这样的确比较合理。</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5月16日。上午,上海发布说,6月1日至6月中下旬,在可控前提下,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虽然还有1个多月的漫长时光,但总算是有个时间节点的盼头了。今天仍然二次抗原自测。家里的蔬菜只剩2根黄瓜了,中午的茄子炒青椒也是前几天从楼下“共享筐”里捡来的。好在从今天起可以团购了,同时收到了街道送来的保供物资,牛奶、鸡蛋、玉米油、挂面和蔬菜。希望这是最后一次发送保供物资,早日解封。</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傍晚,收到了5月9日团购的蔬菜,一下子,冰箱里的冷藏柜又被蔬菜填满了。</b></h1><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5月17日,上海发布说,全市16个区都已实现社会面清零。目前,封控区涉及人口数86万、管控区涉及人口数300万、防范区涉及人口数1944万。我所在小区属于86万封控人口和300万管控人口范畴,一切都照旧,继续足不出户,早上自测抗原,上午单人单管检测核酸,晚上自测抗原。</b></p><h1><b style="font-size: 22px;">静默前在保供团团购的白砂糖、面粉和酸奶都到货了。以前家里是不买面粉的,嫌麻烦,可是现在不得不自己做些面食解决早餐,要不然吃泡饭连酱菜都没有了。</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小区对面的盒马生鲜超市今天突然停止线上销售,据说该超市的1名快递员昨天被确诊为新冠阳性患者。</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今天,有2位居住在防范区的朋友拿到了小区出入证,明天就可以出门啦。使用这珍贵的出入证要阅读各种说明,1天内每户仅限1人出行1次,另对外出时间、活动范围、车辆管理等都有规定。各区各街道的出门证和规定并不统一,而是五花八门。</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5月18日,小区内的2栋封控楼降级为管控楼,其余的管控楼全部降级为防范楼,看来,离解封的日子已经不远了。</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站在阳台上仰望蓝天白云,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想去看看小区的大门是怎样封锁的。下楼,做贼似的走向南面的行车大门,这是封控以来唯一可以进出的大门。保安看到我,警惕地大声问道,你要去哪里?我说,只是拍个大门的照片,说不定过几天就会拆除了。他反应很快,“谁说的?”,他说,听他的口气,似乎并不盼着解封。记得刚开始做核酸时,个别保安人员像吆喝囚犯一样吆喝着业主,“排好队,往前走,保持2米距离······”,或许,趾高气扬的感觉让人特爽。这又使我想起曾经在网上看到的评论,说有些人穿上了志愿服后,就自以为是正义的化身而忘记了自己是谁。不过,这位保安倒是通情达理,让我随便转悠。</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小区唯一的出入通道戒备森严,一道护栏、一道隔离板,还有一道警戒线:</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我围着小区匆匆转了一圈,南面的正门上了锁。</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东西北三面的大门也上了锁,并封上了隔离板。没弄明白,如此森严到底防的是什么。</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走在小区里,头上阳光明媚、周围莺歌燕舞,小区风光无限。人们蜗居在家,只有物业人员在辛勤地修剪绿化、忙碌地运送垃圾。</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今天依然是2次抗原自测,1次单人单管核酸检测。</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傍晚,阅读朋友的解封笔记。朋友所在的小区自3月8日开始封控,今天是解封的第一天,凭1张购物卡按规定的时间可到指定的家乐福购物1小时。朋友早早就骑着自行车出门,想看看附近街区的情况。首先往东骑,一路上所有的店铺包括连锁超市都被封着,闵行区与徐汇区交界处的路也被封了,过不去。又往南骑,见联华超市开着门,因没有该超市的购物证不得入内。兜了一个大圈子,几乎所有的商店都贴着封条,只好赶往指定的家乐福。家乐福门口停着警车,大白、保安等严阵以待、如临大敌,来购物的居民似乎人人都有阳性的嫌疑。居民们大包大包地采购,好像不是已经解封,而是准备继续长期禁足。人们的潜意识已经从岁月静好进入了居安思危。刚刚读完朋友的解封笔记,朋友却来微信说,接到通知,明后两天全区进行新一轮的核酸检测,全体居民又不能出户了。仅发了一次的购物卡:</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5月19日,上午自测抗原,下午5人合管检测核酸,晚上自测抗原。楼里一位邻居今天带孩子去耳鼻喉科医院就诊,没有参加核酸检测,根据有关规定,这位邻居和孩子回家后5天不能参加小区核酸检测,5天后有专人上门做核酸检测。居委会书记说,接街道疾控中心通知,有1名外卖员核酸检测呈阳性,故再次提醒大家非必要不购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下午,保供团开团卖菜,10样蔬菜各1斤,有些品种的蔬菜久违了。虽然冰箱里蔬菜不少,还是下单买了一份蔬菜包,其价格越来越便宜了。</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网上流传2张照片,不太雅观,也不知是否摆拍,但说明一些现状,非紧急情况,日常维修服务等都按下了停止键。</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5月20日,接居委会通知,至5月25日,每天仍然早晚2次抗原自测,并将自测结果拍照上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邻居顾锡铃先生,用画笔展现了一个上海小囡因疫情居家的生活片段,共有18幅画,我挑选了其中的4幅供大家欣赏。</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5月21日,上海发布了乘坐市内公共交通须知,除体温正常、随申码为绿码外,还要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扫描“场所码”。无智能手机的人群,可持保通卡或经身份关联的交通卡乘车。</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街道发了医用口罩,之前还发了消毒液。</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3月下旬,外甥女的一位厦门朋友听说上海要封控管理,立即问我们需要什么。当时我们回答说,上海物资丰富充足,什么都不缺。不过,这位朋友还是在3月底发了一个快递过来,这个快递直到今天下午才收到。感谢这位朋友!</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5月22日,上海发布说,进一步增强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有效性······;又说,全力优化完善常态化防控的各项机制,让如常生活和烟火气逐步回归!这真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好消息。遗憾的是,今天小区里又新增一名新冠阳性患者,让人揪心。为此,从明日开始,小区又要进入新一轮的核酸筛查。</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又有朋友可以外出了,在淮海路附近兜兜拍拍。虽然路上行人寥寥无几,但是部分公交车、地铁、出租车已经运行,城市开始慢慢复苏。</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5月23日,早上自测抗原,上午单人单管检测核酸,晚上再完成一次抗原自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下午,收到街道发的保供物资。</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晚上,第三次收到新西兰中心的援助物资,一箱肉类、一箱海鲜,雪中送炭,无尽感激!</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5月24日,2次抗原自测,1次单人单管核酸检测。超市可以下单了,儿子在华联超市买了牛奶、沙拉酱、酵母、腐乳、橄榄菜、辛拉面等,与平日不同的是,需另付6元运费。1个多小时后,物品就送到小区大门口了。家里的年轻人要开始学做包子馒头了。</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5月25日,2次抗原,1次单人单管核酸。计算了一下,迄今为止,共做了30次核酸检测,70次抗原自测,加起来正好100次。</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下午,家住普陀区的一位朋友拿着出门证去超市,几分钟之前还开着门的华联超市突然就关门了,里面没来得及结账的顾客只好放下货物空手而归。据说是街道确诊了一例阳性患者,所有商店关门,居民静默2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今天的小区日报上说,防范区开放的条件有2条,一是14天没有新增阳性患者;二是核酸应检尽检,不漏一人,所有人都赋绿色随申码。我们小区最后新增阳性病例是5月22日,照此计算,如果没有再新增,6月初可望解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小区大门口,志愿者正在对团购物品进行消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5月26日,全员核酸检测,另加2次抗原自测。晚上,保供团采购的蔬菜到了,保安人员和团长一起卸货,然后消杀,再分发运送至各栋楼,封控楼和管控楼则送到每户家门口,实在是非常辛苦。</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5月27日。家住杨浦区的一位好友告诉我,她居住的小区在4月下旬阳性楼达到了64.3%,她所在的楼里确诊4例。从4月28日起,小区静默至今。静默期间,断绝一切外购,全体居民一日三顿由街道送盒饭。</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阳性楼达到64.3%:</b></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朋友已经吃了整整1个月的盒饭了,还要继续吃下去。伙食看上去不错,每顿5个菜,荤多素少,不过一个月吃下来,也有点倒胃口。早餐是各式点心、鸡蛋、豆浆等。</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晚上接到居委会通知:根据市里计划,上海疫情防控工作将在6月份进入常态化管理。为了确保顺利转段,最后一轮全员核酸筛查工作即将展开。我们小区将于5月28日、30日、31日开展三次全员核酸检测。每天早晚2次抗原自测不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5月28日,街道又发了保供蔬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5月29日,市防控办发布信息说,自6月1日0时起,进入有防疫要求的公共场所及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人员,原需提供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提供72小时内的核检阴性证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本轮疫情对上海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以及前所未遇的市场困境,为了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市政府制定了五十条举措,助企纾困、复工复产复市、稳外资外贸和支撑保障。盼望上海的繁荣昌盛早日再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今天,小区对面的盒马鲜生恢复了线上盒区团购,但是物品种类稀少,运力严重不足,完全满足不了人们的生活需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街道又发送了猪肉和狮子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5月30日,下午与朋友们群聊。家住普陀区的朋友昨天凭一张珍贵的邀请卡去指定的菜场,买到了活鱼活虾,还买了一只活杀的鸡。说这张邀请卡珍贵,是因为整栋楼24户人家只有5张邀请卡,每张卡只能一人用一次,且在菜场内的购物时间只有30分钟;家住静安区的朋友今天终于理上了发,但是胡须留着,要待到彻底解封时拍照留念,因为这是人生中一段刻骨铭心难以忘却的经历;家住虹口区的朋友说,因相邻小区新增阳性病例,殃及他们小区连续10天单人单管核酸检测,人们怨声载道。几个朋友还统计了各家保供物资的发放次数,家住静安区的收到10次左右,虹口区的收到22次,普陀区的收到8次,黄浦区的收到13次,浦东新区的收到10次,闵行区的收到11次。各个区发放的保供物资数量上相差甚远,其质量也高低不同,有人质疑,纳税有统一标准,保供物资的秤砣怎么就不一样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傍晚,上海发布了振奋人心的喜讯,6月1日0时起,将有序恢复住宅小区出入、公共交通运营和机动车通行。查了一下三区划分,我们小区已属防范区,尽管小区内还有1栋管控楼。</b></p> <h1><b style="font-size: 22px;">5月31日,大门口的隔离装置被拆除。</b><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inherit;">原定的核酸检测也被取消,小区内常态化核酸采样点今天开始运作。</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inherit;">上海发布说,6月1日起,进入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全面实施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期盼已久的这一天终于来临。</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晚上,收到居委会告居民书:明日起,小区恢复正常出入。出入小区需扫描“场所码”或“数据哨兵”。</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宅家整整2个月,加上3月份封控的8天,总共禁足69天,核酸检测33次,抗原测试82次,所幸的是全家人及整栋楼没有阳。据上海本地宝疫情数据统计表显示,自2022年3月1日0时至5月30日24时,上海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57995例、无症状感染者591331例。小区累计确诊病例56例。</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封控期间,最辛苦劳累的是居委会工作人员和物业人员。他们有家不能归,夜以继日地为小区居民辛劳付出,值得称颂。小区里的志愿者们和楼组长们不惧风险的无私奉献以及全体居民的支持配合理解信任团结互助,才得以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共同守护好美丽家园。从棉服换到薄衫,自仲春走进初夏,以愚人节为开端,以儿童节为尾音,感谢、感恩、感怀、感念在这场疫情中默默奉献的每一个人,我们又将迎向那不灭的人间烟火,明日的上海将会更加繁盛精彩。</b></h1><h1><b style="font-size: 22px;">邻居顾先生今天又作一画:迎接胜利,向小区的勇士们致敬!</b></h1> <p class="ql-block"><b>完于2022年6月1日凌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