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烤火趣事</p><p class="ql-block">小编:许永保</p><p class="ql-block">那时候,冬天来了,生产队安排的农活,挖河挖沟修渠,兴修水利,深翻土地(地下面的土翻到上面,据当时的说法是:下面的土经过冷冻和太阳晒后,粮食能增加产量)。在干活休息的时候,社员们感觉非常冷。就四处寻找能燃烧的柴禾,你一把,她一包,凑到一堆,有时候,没有吸烟的劳力,就没有火柴,就想办法,用使用木把工具,摆成十字架,双手将横着的木把,沿着竖着的木把,用力快速的来回磨擦,使木把交点产生最高热量,即将冒烟,用棉絮引燃,就是原始的以木取火方法,再引燃柴禾。大老伙,围着火堆开始烤火,体验“漫地烤火一面热”和“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真谛和含义。</p><p class="ql-block">到了三九隆冬下大雪,北风凛冽滴水成冰的日子,家里的气温很低,没有取暖的设施,衣服单薄,冻得发抖,就到生产队里的牲口槽(集中用石头槽当器具,喂养大牲畜骡马驴牛的地方),在那里,一是有大牲畜身体的热量;二是大牲畜排的粪便发酵的热量;三是集体场合,可以不断的用生产队柴草垛上的柴禾烤火(在门里面空闲地上,放三块石头成三角状,存放烤明火后有火星余热的灰)。在那里,是解决家里饥寒交迫,冻得发抖当“团长”防寒保暖条件差的人们,求之不得的暖和地方,是寒冬取暖避寒免费理想的人间天堂。而且是不同年龄段的街邻街坊,增加感情,相互学习交流的共同场所。</p><p class="ql-block">在那里,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谁也不笑话谁,谁也不嫌弃谁,充分体现“共产主义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在那里既可驱寒享暖,还是可以自由参与的“百家讲坛” 、“戏剧茶座” 、“故事会”,如同“北京天桥”大观园的俱乐部,烤火者愿来就来,离开自由。所有人员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所见所闻、谈古论今,用不同的方式自由表达,尽情发挥,可以从中了解鲜为人知的传承历史文化故事、村中趣事,聊侃(liao kan)大江东、笑看人生,任意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令人难忘而又回味无穷独特的“牲口槽文化”。</p><p class="ql-block">在那里,能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百科知识,更是讲故事,练口才的好地方,真是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烤火,装满了我们成长的故事,</p><p class="ql-block">那些美好的岁月是割舍不断的记忆,割舍不了的情结。终身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本文小编简介</p><p class="ql-block">许永保,男,汉族,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人,农民出身,1975年参加工作,共产党员。喜爱文学、旅游、摄影、网络。历任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总经理。退休干部。</p><p class="ql-block">中国诗社会员,《中国煤炭报》《东北原创文学》特约通讯员;360图书馆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