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海棠”第二季第1期:双飞鱼煲

黄玉琼

<p class="ql-block">在三亚市海棠区藤桥有一家饭店——创味饭店,创味饭店有一道招牌菜——双飞鱼煲。双飞鱼是什么鱼?鱼煲是怎么做出来的?好不好吃?相信大家跟我一样,有着诸多的疑问,别急,就请大家跟着我们的镜头,前去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创味饭店位于藤桥西河桥头,藤桥糖厂的前面,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饭店不开门,但老板娘陈飞很热情,告诉我们如果有鱼,她可以亲自动手给我们做上一煲。</p> <p class="ql-block">双飞鱼估计只有藤桥人才这么叫,这种鱼学名叫攀鲈。本领可大了,能爬树、能离开水在地上爬,当水塘没水了,它就爬山涉水去找新的栖息地,还能高高跃起,捕食水稻田里的小昆虫,也有人说是在吃稻花。什么?攀鲈也不懂?那稻花鱼、铁头鱼、过山鲫、福昌鱼、巴毛鱼、海贼鱼……总有一种名称你听说过吧?如果还不认识,直接看图好了!</p> <p class="ql-block">双飞鱼之所以有这么多名称,就是它太常见,分布极广,南方地区的水库、沟渠、水田中最为常见,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放学后邀上几个小伙伴,到水稻田里找一段水利沟,用畚箕插进水草中捞鱼,或者用泥巴堵住水利沟两头,戽干水后再摸鱼,捉到的鱼主要都是这种鱼,特别是水稻扬花抽穗时,这鱼最为肥美,挖几条蚯蚓,就可以钓上不少。说实话,捉这种鱼纯粹是找乐,带回家后都是给大人剁碎了喂鸭子了。没想到以前不屑一吃的鱼,却给创味饭店做成了一道让吃过的人都心心念念的招牌菜。</p> <p class="ql-block">打听到南田农场东风分场走马园村的罗其明大伯是捉双飞鱼的高手,提前一天,我们就随着罗大伯到稻田中去,这里的稻田就在南田温泉的旁边,赤田水库的灌溉水渠纵横交错,给双飞鱼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所以很快,就捕了不少,精挑细选,挑出一些合适大小的,准备送去创味饭店给老板娘加工。望着这些鱼获,罗大伯黝黑的脸上褶子都笑开了花,我们则有人脸露出会意的笑容,也有人望着竹篓里活蹦乱跳的双飞鱼,寻思这满头铁甲浑身是刺的鱼能好吃吗?带着各种心思,就等着明天揭晓了。</p> <p class="ql-block">打开久未开启的厨房,系上围裙,陈飞一边熟练地处理双飞鱼,一边打开话匣子。她用刀挑出鱼腮,剖开鱼肚子,挖出内脏,对我们说,这些鱼的腹腔如果很黑,那么鱼就会腥味很重,而我们带来的鱼腹腔很洁净,味道一定不会差,而且不会有腥味。这种鱼的腮盖边上全是刺,全身鱼鳍也很扎手,一不小心就会被扎伤,不知吓跑了多少小师傅,但最终能吃到美味,这些伤害受得也值。</p> <p class="ql-block">砂锅洗净,放入姜片、蒜、茄段、洋葱片、辣椒段,铺上处理好的双飞鱼,面上盖上一层五花肉,淋上特制的豆瓣酱、适量水,盖好盖子,开火焖20分钟,香喷喷的双飞鱼煲就做好了。</p> <p class="ql-block">掀开锅盖,砂锅还在咕噜噜地冒泡,撒上葱花,色、香、味俱全。拨开面上的五花肉,现出双飞鱼,或用勺,或用筷子,把鱼盛到小碟子中,再淋上一勺汤汁,用筷子轻轻夹起一块色白肉嫩的鱼肉,蘸一下汁,送入嘴中,味蕾一下被激发开来,那种滋味,真是美得不要不要的。整锅的鱼、肉、茄子、辣椒、豆瓣酱,各种味道交织在一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鱼有肉的味,肉有鱼的香,茄子蘸饱了汤汁,汤汁里浓缩了鱼和肉的鲜香,舀起一小勺汤汁,淋到碗里的米饭上,完全当得上是灵魂酱汁、米饭伴侣,或者一口鱼,一小粒豆瓣,你会品出不一样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大家对这双飞鱼煲是称赞不已,问老板娘是怎么想到开发这道菜的,陈飞说,这所饭店是她父亲在2007年开办的,当时他父亲的一些朋友抓到双飞鱼后就带来店里加工,后来她父亲把店交给她打理,她与丈夫符史忠不断琢磨、不断完善,终于形成这道本店特色招牌菜。她还说,之所以把店名起作“创味”,就是要不断地“创”,创新菜色,开创事业,饭店做的就是“味”。她丈夫说,我们就是要开创美食味道的事业,让“创味”实至名归——创人生辉煌,品人间美味。</p> <p class="ql-block">双飞鱼煲,拉开了“烟火海棠”第二季的序幕,由三亚市海棠区委宣传部主办、三亚市海棠区文化艺术产业协会承办的“烟火海棠”第一季共12期,经“海棠发布”公众号发布,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也给经营商家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经区委宣传部决定,继续推出“烟火海棠”第二季,仍然由三亚市海棠区文化艺术产业协会承办。</p><p class="ql-block">海棠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辉表示,通过海棠区文化艺术产业协会执行的美食文化推广活动,推介海棠湾地区的特色美食、老板的创业故事,利用“海棠发布”平台的优势,吸引游客和消费者前来消费,激励海棠湾餐饮从业者勇于创业,塑造一批网红店,打造海棠湾本土特色餐饮产业品牌,为当地农民和养殖户打开产品销路,实现文化带动经济发展的双赢的局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