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b>谨以此文献给入伍五十周年纪念</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 <b>背景音乐:</b>《好人一生平安》</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b>难忘在部队放映电影的日子</b></font></h1><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郑济平</font></h3> <font color="#ff8a00">今年(2022年12月5日)是我们入伍五十周年纪念日。故纂写此文,以志纪念。<br> 1972年12月5日我们交口县102名应征青年接到了《入伍通知书》,按国家有关规定,从此日起我们就算正式加入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二师(九团)这支英雄部队了。</font> <h5></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小视频:</b>《扛起革命枪》</h5> <h5></h5><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39b54a">交口县同期入伍战友名单</font></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按当年入伍时所在乡镇、单位)</font></div><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交口(水头):5<br></b></font><font color="#167efb">曹兰双 卫永清 李玉江 武福才 王林伟 <br></font><font color="#167efb"><b>石口:5<br></b></font><font color="#167efb">郑济平 米德亮 任玉保 郑俊生 吴志勇<br></font><font color="#167efb"><b>川口:6<br></b></font><font color="#167efb">王玉生 王福元 郑贵元 任乃贵 郝金保<br></font><font color="#167efb">任玉喜<br></font><font color="#167efb"><b>康城:13<br></b></font><font color="#167efb">高 鑫 韩 廷 齐贵亮 刘福有 解文生 <br></font><font color="#167efb">徐兰生 刘成柱 梁林贵 宋 军 李高宝<br></font><font color="#167efb">任如海 秦根锁 袁张群<br></font><font color="#167efb"><b>回龙:12<br></b></font><font color="#167efb">王恩义 白林海 郭瑞荣 何梅常 刘润喜<br></font><font color="#167efb">孙志伟 孙志有 岳世春 郭仲署 廉双福<br></font><font color="#167efb">周建生 赵岐富<br></font><font color="#167efb"><b>双池:19<br></b></font><font color="#167efb">任一龙 张卓如 张仲理 王文光 武元瑞<br></font><font color="#167efb">赵贵宝 韩计生 韩贵生 任新民 李亮生<br></font><font color="#167efb">于光景 段万生 马忠旺 宋福旺 韩计旺<br></font><font color="#167efb">贾兔林 张志旺 王春荣 梁金生<br></font><font color="#167efb"><b>坛索:5<br></b></font><font color="#167efb">刘兴旺 宋金元 张岐昌 由德林 那林珍<br></font><font color="#167efb"><b>桃红坡:7<br></b></font><font color="#167efb">段俊明 李和平 邢志毅 王文生 杜兰廷<br></font><font color="#167efb">梁全生 张万生<br></font><font color="#167efb"><b>温泉;10<br></b></font><font color="#167efb">张秉杰 郭玉成 兰万根 任乃双 程应魁<br></font><font color="#167efb">郭芝杰 李焕武 王天亮 陈守旺 张爱元<br></font><font color="#167efb"><b>县直单位:6<br></b></font><font color="#167efb">任朝贵 徐志明 白明光 张玉龙 王志红<br></font><font color="#167efb">刘芒科<br></font><font color="#167efb"><b>驻县厂矿企业:14</b></font><br><font color="#167efb">乔 林 马俊生 马森章 何建忠 张洪生</font></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任普生 杨东生 郭清泉 郭建忠 梁廷秀<br></font></h5><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李 斌 任宝玉 赵太平 曹万福</font></h5> <h5><p></p><p></p><p></p><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p><p></p><p></p><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 </font></p><font color="#167efb"> </font><p></p><font color="#167efb"><p style="text-align: center;"> </p></font><p></p></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小视频:</b>《我们是铁道兵》</h5> <h5></h5><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b>铁道兵二师光荣简史</b></font></h1><div><font color="#39b54a"><b><br></b></font></div><h5> <font color="#167efb">铁道兵二师前身是最早组建于1940年的冀鲁边区的回民支队。<br> 1946年6月4日中央军委命令组建东北民主联军回民支队, 1947年3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护路军第5团。1948年8月与吉林军区独立6团改编为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第2支队。<br> 1951年3月受命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二师,辖第4、第5、第6团。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6团—第10团。<br> 1954年9月从朝鲜回国到广西玉林参加黎湛铁路建设。 1955年4月26日建成黎湛线。<br> 1955年7月—1956年7月建成鹰厦铁路。<br> 1956年10月担负兰新铁路红柳河—哈密段建设。<br> 1957年5月到1958年9月参与包兰线建设。<br> 1958年8月开始担负湘黔线建设,1960年1月投入6、9团参建娄邵支线。<br> 1965年6月到1970年7月,铁二师开赴越南参加了历时五年余的援越抗美战争。是为中国后勤部队第一支队,(为了不影响成昆铁路的建设,8团没有出国参加援越抗美,仍然留在国内担负既有的施工任务,1969年底调往襄渝线施工)。<br> 在援越抗美战争中,一支队对空作战668次,击落美机119架,击伤135架,俘虏飞行员8人,击毙4人。全支队有615个单位受到奖励,其中有2个营和2个连获中央军委通令嘉奖,3个连 4名个人被树为铁道兵标兵,54个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559个单位荣立三等功,12人荣立一等功(其中烈士8人),46人荣立二等功(其中烈士17人),10751人荣立三等功。有297名干部战士壮烈牺牲,长眠在越南的国土上,有1834人光荣负伤,为支援越南人民夺取抗美救国战争的胜利,谱写了一曲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壮歌。在所有援越抗美部队中,一支队从1965年6月23日出关到1970年7月12日部队凯旋回国,是出国最早回国最晚的部队,在越南历时五年余。<br> 1970年10月—1977年6月,历时七年零七个月,参加襄渝铁路的建设。<br> 1978年7月—1983年开始太岚铁路的建设,师部从陕西省安康市移驻山西省太原市。<br> 1979年1月28日,8团和10团奉命开赴中越边境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共计投入兵力8个营43个连队6266人,担负湘桂线长塘—凭祥段267公里的铁路保障任务。9月23日全部回晋归建。<br> 1981年7月—1983年参加同蒲线复线改造。<br> 1984年1月1日,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命令铁道兵集体退出现役并入铁道部。铁道兵第二师改编为铁道部第十二工程局,局机关驻太原。<br> 1998年7月又一次改制组建为中铁十二局集团。<br><br> <b> 铁道兵第二师在中国军队中是同美国军队较量时间最长的一支部队,前后总计长达近十年。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还没有哪一支部队像铁二师一样参加过抗美援朝、援越抗美、对越自卫还击战。它是中国军队中的王牌师,有战必参,有参必胜。<br></b></font><font color="#167efb"> </font><br></h5> <h5><b> 小视频:</b>《铁道兵志在四方》</h5> <h3> <font color="#ff8a00"> 1972年12月13日入伍新兵到交口县城集中;14日换上了心仪的军装,接兵首长陈伯寅给我们教唱了《扛起革命枪》;</font></h3> <h3> <font color="#ff8a00">16日告别家乡踏上征程,在孝西火车站换乘军列(闷罐车)一路向西于18日晚抵达陕西省安康市恒口车站,当晚即进入新兵集训地(我所在的是新兵三连.恒口区河南公社集中大队)开始新兵训练。<br></font></h3><h3><font color="#ff8a00"> 1973年3月6日,为期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我们坐车到紫阳县城后乘摆渡船过汉江,徒步拉练几十公里到达老连队(我分入位于任河畔温家沟的三营13连)。九团当时分布在紫阳县西南方向芭蕉口至炼石滩段的襄渝铁路建设工程上。1975年4月我团从紫阳搬迁至旬阳(主要担负构园舖至高鼻梁的收尾和病害整治任务;三营搬迁至汉阴县草桥石料场)。</font></h3> <h1></h1><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b>襄渝线上我团战友们</b></span></div><font color="#39b54a"><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奉献青春、流血流汗所承建的车站和隧道</b></div></font></h1><br><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紫阳境内</b></div><font color="#167ef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芭蕉口隧道</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中林隧道</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中林隧道</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林家隧道</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徐家隧道</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权河隧道</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权河站</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胜寨隧道</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炼石滩隧道</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旬阳境内</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构园隧道</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旬阳隧道</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牛圈沟隧道</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旬阳站</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玉皇沟隧道</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堰岭隧道</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吕河隧道</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吕河站</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薛家湾隧道</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张河隧道</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鼻梁隧道</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殿沟隧道</div><br><br> <b>英雄的铁道兵为襄渝铁路建设付出了巨大代价,襄渝铁路东段为鄂西北丘陵低山区,中段为秦岭巴山区,西段为四川盆地丘陵区。铁路横穿武当山、白云山,再经华蓥山、中梁山,在仙人渡、旬阳、紫阳3跨汉江,9跨东河,7跨将军河,33次跨后河,在北部跨嘉陵江。沿线两岸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地势险峻。全线桥梁716座,隧道405座,桥高隧长,工程任务艰巨。修建铁路施工条件差,尤其是陕西境内,交通闭塞,物资缺乏,数百公里长的铁路沿线没有公路,没有电力,施工初期,工程和生活物资主要靠肩挑背扛。据一篇报道描述:“铁路每推进一公里,就有一名战士倒下。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几乎时时在发生,山火、爆破、翻车事故几乎天天都有”。经过全体施工人员共同努力,1973年10月19日,襄渝铁路全线接轨试通车。1978年6月,襄渝铁路全线通车,正式交付运营。</b></font></h5> <h1></h1><h3> <font color="#ff8a00">1973年4月25日,我被从13连调入三营测量班,两周后又调团卫生队。5月15日又从卫生队调入团政治处电影组担任电影放映员。</font></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br></font></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当时电影组的战友:</font></b></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h3><font color="#167efb">李左军 老组长(河北遵化籍,后调任团军务股参谋);<br>崔时炎 组 长(安徽六安籍);<br>李春河 (安徽六安籍);<br>刘爱萍 (安徽六安籍);<br>王栋进 (山西汾阳籍);<br>吴志勇 (山西交口籍);<br>曾 飞 (福建霞浦籍);<br>郑济平 (山西交口籍);<br>钱德华 (云南保山籍);<br>陈德明 (山东临沂籍)</font></h3> <h3> <font color="#ff8a00">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文化生活还十分单调,所以观看电影对部队基层连队来讲也是比较奢望的精神生活之一。因此,到连队放映电影深受欢迎。施工连队的战友们也很羡慕我们的工作比较安全,比较清闲。但是在那巴山汉水间无比艰苦的地区,从事的又是夜间流动放映工作,放映前,除了做修补影片,保养放映设备等准备工作外,还要刻绘幻灯片,编写解说词等。有好几年时间我还兼任团部机关广播员。机关一日生活秩序,夸张的说基本上是由电影组执行并调控的。按照部队条例条令规定和司政部门的指示,每天第一件事,就是电影组广播员早上提前起床,播放起床军号,出操军号,稍后播放广播体操、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等(中午仍要转播中央台新闻节目),之后即按作息时间继续播放相应军号、、、之外我还常常被宣传股的领导们抽去给抄写材料,书写标语,制作横幅等。<br> 我们电影组官兵一致,情同手足。电影组就是我们的家,时时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br> 忘不了李左军老组长像兄长般对我们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业务上高标准严要求,为了让我们尽快掌握放映技术与技能,设法给我们协调了成都军区政治部编写的电影放映技术学习资料供阅读,甚至每天还要给我们布置练习美术字、刻绘幻灯片的作业并进行点评;更忘不了1973年夏的一天晚上,在播放当天最后的作息号令—熄灯号前,我委托一位战友代我播放便去洗澡了。澡没洗完,号声响了,却是那急促的“集合”号声。“坏事了!”情急之下,我手足无措,只穿着裤头就往电影组奔去。进了大院,便看见我们那位酷似黑脸包公的李印庭参谋长喝道:“他妈的!怎么回事?集合部队,老子都不知道!”顾不得这许多,我冲进广播室,火速改播了“熄灯号”。这时,李参谋长也气呼呼地进了电影组,眼睛恶狠狠的盯着我,正欲大发雷霆,李组长马上走上前,连连检讨,主动承认是自己的责任,您不必训斥“新兵蛋子”、、、李组长护犊之情的这一幕即使是在过了几十年后的今天,想起来还令人眼睛湿润;<br> 忘不了崔组长不失时机的言传身教给我们传授、示范电影放映技巧技能:他可以像表演魔术一般蒙住眼睛,用20多秒便装好了影片;紧急情况下,他不用钳子等工具,可徒手将电线接到带电的供电线上。告诫我们,关键是要把手中的线头先搭到供电线上,然后就可抓住线头绕在供电线上了(因为人体的电阻比铜电线大);更忘不了1974年夏的一天,我们去部队所属铁佛煤矿放映途中,过一条河时,汽车(南京嘎斯车)前轮胎刚驶出水中车却突然熄火了,不巧的是此时上游约二百米外将近一米高的洪水正滚滚而来。万分火急之中,崔组长异常冷静地安排我和另一位战友先提着影片从马槽爬上车顶通过机盖下到路上。而他则冒着被洪水冲走的危险,硬是坚持到把放映设备也通过车顶一件件转递过来,这才下了车、、、<br> 忘不了老战友李春河常常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的教给我们如何写好美术字,如何画出理想的彩色幻灯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我这个毫无基础的门外汉也懂得了“三原色”及其利用知识、基本掌握了用黑体,宋体、仿宋体等字体刻制幻灯片。</font></h3><h3><font color="#ff8a00"> </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 、、、、、、 </font></h3><h3><font color="#ff8a00"><br> 夏日我们常常是顶着近40度的高温或是雨天冒着随时可能出现的公路塌方和泥石流的冲击;冬天则冒着严寒,颠簸在下连队的路上。每当节假日或部队有重大活动时更是一晚上“赶场”三、四个放映点。节假日团部机关的“会餐”我们电影组的战友们很少能按时参与。正是如此艰辛,紧张而又有序的部队生活和电影组领导的关心及刻意培养还有战友们的热心帮助,改变了我自幼寡言少语性格内向的个性,铸就了我吃苦耐劳和严谨有序的行为习惯。给我的一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退伍回到地方后无论是从事县教育局人事工作还是县纪检委的工作以及全面主持负责行政部门的工作,我都能够比较胜任,也都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公众普遍的好评与认可,我自己也感到问心无愧。</font></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小视频:</b>军号声声</h5> <h3> <font color="#ff8a00">担任电影放映员后才感受到放映电影工作并不简单,这是一门涉及知识面很广的工作,它包括光学原理,机械运作原理,以及有线电和无线电等知识。我们这一批放映员虽都有一定文化基础,但要得心应手的胜任工作任务还是有很大距离的,于是师政治部电影队于1974年11月至12月在蒿坪师教导队举办了电影放映技术培训班,梁慈驹队长亲自给我们授课。之后,兰州军区政治部颁发了《电影放映技术合格证》。</font></h3><div><font color="#ff8a00"><br></font></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电影放映设备</font></b></h1> <font color="#ff8a00"> 电影放映设备是电影放映员的武器,电影组的战友们都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们。</font> <h5><p></p><p></p><p></p></h5><h3> <font color="#ff8a00">电影是那个年代最重要的宣传手段,”经典电影对正能量的宣传、爱国主义教育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七十年代初的国产故事片翻过来调过去就那么几部:《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等,还有就是《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样板戏电影; 偶尔也有“大片”,主要是来自友邦朝鲜的《看不见的战线》、《鲜花盛开的村庄》、《摘苹果的时候》、《卖花姑娘》、《原形毕露》等;“老大哥”苏联的《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等;“天涯若比邻”的阿尔巴尼亚的《第八个是铜像》、《宁死不屈》、《伏击战》;同志加兄弟的越南的《回故乡之路》、《山村女教师》、《琛姑娘的松林》;再有就是罗马尼亚的《多瑙河之波》、《最后一颗子弹》等。<br> 但看的最多的还是每映必放的《新闻简报》,这类片子基本上都是毛主席、周总理会见外宾的还有就是反映祖国欣欣向荣大好形势的片子以及一些其它纪录片。<br></font><font color="#ff8a00"> </font><br></h3><br><br><p></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当年我们放映过的影片</font></b></h1><br><p></p><p> <font color="#167efb">《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这三部片子是放映时间最长,次数最多的国产故事片。但新版《南征北战》、《平原游击队》上映后,老版电影停映,直到1977年之后才又恢复放映。<br> 1975年9月 首映《海霞》;<br> 1975年10月 首映《春苗》、《第二个春天》、《战船台》、《长城新曲》、《红雨》、《小螺号》;<br> 1976年1月 首映《决裂》、《金光大道》(上集)、《黄河少年》、《碧海红波》;《沸腾的群山》、《难忘的战斗》、《沙漠的春天》、《阿勇》;<br> 1976年3月 首映《年青的一代》(重拍)、《雷雨之前》、《节振国》(戏曲片,文革前拍摄);<br> 1976年5月 首映《牛角石》、《阿夏河的秘密》、《长空雄鹰》、《金锁》、《开山的人》。1976年7月首映《欢腾的小凉河》、《枫树湾》;<br> 1976年8月首映《南海风云》、《雁鸣湖畔》;<br> 1976年10月首映《山花》、《芒果之歌》、《新风赞》、《锁龙湖》(上集)、《南海长城》、《青春似火》、《山村新人》、《江水滔滔》、《寄托》、《山里红梅》;<br> 1977年1月首映《征途》、《海上明珠》。<br></font><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167efb"><br></font><font color="#167efb"> </font><font color="#167efb"><br></font><font color="#167efb"> </font><br></p><font color="#ff8a00"> </font> <h3><b><font color="#ff8a00">1、老国产片</font></b></h3> <h3><b><font color="#ff8a00">2、样板戏</font></b></h3> <b><font color="#ff8a00">3、译制片</font></b> <h3><b><font color="#ff8a00">4、七十年代中期,国产片逐步走向盛产期,我国七大电影制片厂真可谓“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font></b></h3> <h3><b><font color="#ff8a00">5、纪录片(部分)</font></b><br><font color="#ff8a00"> 《万紫千红》、《杂技英豪》、《农村安全用电》、《送瘟神》、《学大寨 赶大寨》、《欢呼我国三次核试验成功》、《红旗渠》、《成昆铁路》、《再次登上珠峰》、《军民团结抗震灾》等。</font></h3>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 观看电影趣事</font></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br></font></b></p><h3><font color="#ff8a00"> 1、当年流行的概括电影特点的挺有趣的顺口溜:“中国电影新闻简报;越南电影飞机大炮;朝鲜电影又哭又笑;阿尔巴尼亚电影莫名其妙;苏联电影搂搂抱抱;罗马尼亚电影瞎打胡闹”。<br> 2、观看电影在当年无疑是一大精神享受,无论是观看时的兴奋还是观看之后的回味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好多电影的台词都被战友们背的滚瓜烂熟的,常常以这些电影台词来不失时机的相互交流,互相“调侃,十分幽默,如:《小兵张嘎》中张嘎子的“别看你今天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地道战》里汤司令:“高,实在是高!”;《英雄儿女》中王成:“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南征北战》中“反攻,反攻,返到山东”等等至今难忘,每每回想起来,无不令人哑然失笑。</font></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小视频:</b>《铁道兵志在四方》</h5> <h1></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font color="#39b54a">战友情深</font></b></h1><h1><br></h1><h3><font color="#ff8a00"> 有一种感情虽无血缘关系却经过血与火的磨炼、生与死的考验,这种感情就是战友之情。时光的流逝抹不去真挚的战友情,千山万水挡不住战友间的相互思念,只要有可能,总想再相见:<br> 1982年借北京出差机会,前往兵部看望早已调任铁道兵司令部军务处参谋的老组长,遗憾的是老组长休探亲假,没能如愿;1988年5月去北京学习,终于如愿,并与老组长夫妇在兵部大院合影留念;2004年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培训期间,又抽空前去看望了老组长。</font></h3> <font color="#ff8a00">1999年9月,江苏徐州办完事之后专程绕道前往安徽六安看望了崔时炎组长及李春河等老战友,了却了一别20多年的思念之苦。<br> 2020年12月,崔组长从安徽来太原,又是20多年后的再相会。特邀请了在并的交口战友陪同出席了给组长的接风宴。</font> <font color="#ff8a00">2017年10月与战友李和平应邀赴福建霞浦参加战友聚会,有幸与分别42年的战友曾飞相见并再合影。</font>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39b54a">长江后浪推前浪</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39b54a"><br></font></b></div></h1><h3><font color="#ff8a00"> 铁打的江山流水的兵,随着星转斗移,岁月更替,电影组战友换了一茬又一茬,通过增北战友建立的“铁九团电影组”微信群,我们了解到九团电影组七十年代后期至集体转工时更是精英荟萃、人才济济。感谢增北战友,让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不曾谋面的同一条“战壕”的战友都随时能够“见面”、沟通。</font></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小视频:</b>《激情燃烧的岁月(九团电影组战友今昔影像)》</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无悔的经历</font></b></h1>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小视频:</b>《当兵的历史》</h5> <font color="#ff8a00">“我想无论是谁,一生中总会有一些感触较深的、难以忘怀的经历,我就对我当兵的这段经历难以忘怀。<br>当过兵的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了兵一阵子后悔,没当过兵一辈子后悔。我曾在部队服役五年,但我从未为此而后悔”。<br><br> <br></font><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 二〇二二年五月一日</font></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小视频:</b>《咱当过铁道兵》</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小视频:</b>《永远的铁道兵》</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