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一钓翁的美篇

华夏一钓翁

李硕夫主席 <p class="ql-block"> 黑山的书法,谁来写也绕不过李硕夫老先生。黑山县书法协会的第一任主席。对黑山县书法事业的发展有筚路蓝缕之功。</p><p class="ql-block"> 我跟他是在上个世纪八六年五月参加县总工会书法培训班认识的。当时他四十多岁,着装非常讲究,裤线笔直走路腰板倍儿挺,帅气中透着睿智,当时黑山官场上不少人称其为美男子,一点不为过。我当时涉世未深,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个人不太好搞触。</p><p class="ql-block"> 通过几次的听课近距离接触,证实了我得出的结论是对的。先生不可能拿我这个毛头小子当回事儿,虽然我也回回交作品,但没有引起先生的注意。当时自己写的真不行、还有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就是放到大街上的人堆里,实在是太普通。那时他是否记住了我的名字,亦不得而知。后来我也没问过他。</p><p class="ql-block"> 他真正的认识我是一九八八七月的暑假里,在我师傅赵立人老师家我给老人家裱画。李先生还是县总工会的副主席,由于那个时候黑山会裱画的人很少;有时他中午下班不回家,就骑车到我师傅家来看看。这之前他对裱画也有个半朝銮驾,只是细节的地方弄不清楚。有时还在我师傅家吃中饭,他虽然是当领导的但不喝酒;饭量也轻。我师傅和我都不喝酒,吃完饭他和我师傅闲谈,我旁听,一句话也插不上。这时他肯定记住了我这个会裱画的年青人。</p><p class="ql-block"> 直到有一天吃完中午饭他又来了,此时我师傅躺着准备歇中觉。进来坐在炕稍儿,正好地下有个纸篓儿,里面有我随便在废宣纸上写的: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几个字。他捡出后很惊讶说这个谁写的?怎么像徐连文的字(那时的我跟本没看见过徐连文老师的书法)。我师傅半寐状态,睁眼看一下说:那是苏红日写的。当时他又看看我说写的不错呀!一下午他没走一直看我干活。吃完晚饭和我一起出赵府,都骑车他回县城里的家,而我回农村老家四间房乡的安家河。一小段同路他问我答,就这样他算真正认识我了。</p><p class="ql-block"> 九月一号开学,我到黑山师范班上学。当时也带行李了,有时住宿,有时跑家。原因是老婆要临产了。好像是九月二十日左右吧,我正上周永新老师的心理学课。周老师突然说了一句:主席干啥来了?我回头一看是先生在窗外。他对周老师说我找红日有点事儿。我走出教室跟他一起来到了主任室,先生是名人,我们学校的领导老师都认识他。打完招呼后他拿出二幅作品来,一个是李白词:平林漠漠烟如织…另一个杜诗远上寒山…让我为他装裱一下,准备国庆节展出。</p><p class="ql-block"> 几天后我拿着裱好的二幅字去了他家。他住当时县委西胡同西侧,也就是当时有名的老赵头饭店北邻。三间平房,院落很小很小。口袋房。据说是民国黑山商务会长朱子丹的旧宅,而五十年代还是黑山县文联的办公场所。这里后来动迁了给他个二层门市楼。进屋是不大个门厅有个方型饭桌,厅北是厨房用木板间隔的,门厅、厨房非常干净。门厅往左转是门,墙很宽也是用木板间隔的,进门一看原来墙是到顶的立柜。当时我就非常钦佩先生利用空间的想像力。这间算是客厅吧,靠窗有一排沙发一个小茶几,北面是一个有床围子的双人床。西墙中间一道门通下一间房的,那间是内室。门关着,什么装修不知道了。客厅北墙上挂着一幅镶框的抚顺汤文奇先生的字,他学二王的。我当时的眼界认为汤先生写的非常好,在《书萃》这本集子中看到过他的几幅作品。这本集子中有我们辽宁的十五位书法家,后来享有大名的伦杰贤、魏哲二先生都在其中。我那时的眼力界认为二位真没有汤先生写的好。所以说艺术也是有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以前认为好的十年后二十年后就不一定认为好了。你的艺术观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提高也是会变的。于右任先生有对联:阅历知书味,艰难识世情。信哉!拿出裱好的作品先生很满意。从此我们也就正式交往了。</p><p class="ql-block"> 我在师范班脱产学习一年,有时晚上偶尔到先生家坐一坐。当时他临帖很勤奋,有郑文公碑、张猛龙碑、二爨碑。以前听圈子里的同道说他写狂草,但我重来没见过他现场创作狂草。</p><p class="ql-block"> 不少人说他有些恃才傲物,他有这个资本。不妨看一下他的简历:</p><p class="ql-block"> 李先生是四一年生人,今年虚岁82了,1967年毕业于沈阳师范学院政经系。那个时代的大学生真是凤毛麟角呀。那像现在遍地都是大学毕业生,你用簸箕搓出十个人来有五个专科生、三个本科生、二个硕士生、另一个说不定还是博士生呢。一转眼伟大的祖国强盛如斯!</p><p class="ql-block"> 他先后当过教师、县政府办公室秘书、镇长、县总工会副主席、县文化局副局长。怎么说呢?我感觉他在职场上不怎么如意,他的性格不太适合官场。起码不会为达到目的去钻营去媚上欺下。在他那个时代,周围没学历的比他官做的大的比比皆是。他是个很真实的人。从来没跟我抱怨过什么,上面的是我的直觉。</p><p class="ql-block"> 随着八九年暑假的来临,我在师范班的学习结束了,回老家四间房乡乔家小学继续我的教书生涯。当时的交通不方便,来黑山县城的时间少了。九O年三月,他和我师傅为筹备黑山县书法协会成立,在一高中搞了个笔会。当时我接到通知来参加了,人很多。记得有方秀明、耿俊岭以及黑山的老一辈书法家不少。当时徐连文老师不知什么原因没来,参加笔会的有六七十人。每个人先要给一高中学生们写一幅勉励奋进的格言。当时记忆最深的是来自无粱殿的丹东武警部队转业的张毅。他小我几岁,巨能说;对书法的见解也独到。现场写的好像是隶书,李先生发现他写的与众不同,于是对他推崇备至(后面关于保险杯展览我还要介绍张毅)。</p><p class="ql-block"> 过几天李先生又在文化馆搞了个小型笔会。参加人员很少,有:韩耀刚(当时还是职高的学生)、李继红、孟威、我和文化馆的徐志超张学铭二位老师。笔会中我才知道李先生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光彩杯”书画大赛二等奖。这个奖项在那时的含金量很高,是中书协举办的。当时的中国书协不像现在大赛那么颇繁。我没看到作品集,但主办方出了一套有获奖者作品的名信片。他写的是近于爨宝子和爨龙颜的魏碑体,很古朴质拙。</p><p class="ql-block"> 九一年的正月十五在他和我师傅的主持下又在一高中搞了个元宵笔会。这次笔会我想在书协与保险公司举办的书展一篇中详述。</p><p class="ql-block"> 自此以后我就彻底扎在农村教书,很少来黑山县城。再次和先生见面是九九年我来黑山教书法,租的是人民银行南黑山县文物管理所三楼。对门是县文化局韩文华副局长暂租的。正好李先生和韩先生是同僚,经常来韩家。偶然见到了我也看到了我的业余营生。好像从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到九九年他都不怎么搞书法了。此时他要退休了工作上是二线,班上不上都行。而我的一个朋友在交警队住宅楼下开了个经营笔墨的四宝斋,李先生没事儿也就往来于我的书法班和四宝斋之间。他有时和我们开玩笑说,我不去文化局了以后天天到四宝斋上班。</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设帐授徒骗钱也是生活所迫。古语云:大丈夫不挣有数的钱,但我算不上什么大丈夫;只好挣点小辛苦钱。自己始终坚信古语:命中十钱,难求百金。我真的不是大富大贵的命,现在这样能过温饱生活已经很好了。教中小学生的同时那年还收了三个大徒弟:朱英利、陈雨松、左志林。前二位不用说了,现在也算是黑山书法界佼佼者。英利现在是辽宁省书法家协会的会员,还担任县书法家协会的副主席;雨松是市书协会员,且已经入选省展一次,再入选一次也就是省书协会员了。而志林志向不在书法上,他后来随史延林、延春二君学习彩塑彩绘。入我门下之前他刚从济南学习手工书画装裱回来。而我又要展示一下半年来的教学成果,想搞个师生书法展。正好给志林一个练手的机会,我、英利、雨松加上小学生们一共凑了近七十幅作品由志林装裱了。找展厅、找新闻媒体,以及开幕式都请那些领导参加都是李老先生一手经办的。当时的主办单位是文化局,承办单位是文化馆。于二千年元旦在文化馆举办了“迎千禧苏红日师生书法展”,当时的通讯哪像现在这么发达。在黑山书法界没造成什么影响。</p><p class="ql-block"> 二千年李先生退休了,于是就开始了在老干部局的老年书法培训班教学。搞的有声有色,举办过几期书法展。丰富了退休人员老有所乐的生活,同时还为黑山的书法事业继续发挥余热。</p><p class="ql-block"> 记得二OO七年底,我在文化馆教书法。先生找我去参加他的作品集发布座谈会,除了老干部们只请了我和韩耀刚二个年轻人。看到集子里的作品使我耳目一新,尤其是几幅具有日本假名风格的草书相当精彩。另外他的魏碑也写的非常有味道,尤其是把魏碑和行草书结合后,使飘逸的行草书增加了厚重感。当时我是第三个发言的,然后忙于上课就先走了。他留我吃中午饭,真的是因为有课没吃。但亏了没吃,那天还是他们老年书法家年会,也就是每年一次的AA制聚餐。如果我盲目吃了也可能就成了黑山书坛的一大笑话了。后来听说耀刚也没吃。</p><p class="ql-block"> 先生为推动黑山艺术家能更多更好地卖作品,编辑了一本《黑山艺术家润格》。这本书编的好哇,大家看完后也就免开尊口了。别动不动就说哎那谁谁谁你给我写幅字、画幅画呗!</p><p class="ql-block"> 先生不光书法好,于诗词一道也颇有佳作问世。出过一本《硕子吟》的集子。我于此道不通不敢妄加评论,但听业内人士说好。</p><p class="ql-block"> 李老先生给我印像是既具备旧文人的狂狷,又不失新时代文人聪慧。</p><p class="ql-block"> 行文即将结束,我想说点与李生无关的题外话:我总有这样的想法不知道应不应该说,太聪明的人不适合搞艺术…至于为什么那就需要各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去想像了!</p><p class="ql-block"> 又记:李老先生好像有二个徒弟。王晓宁、滕云飞。这个我没问过他,我是道听途说。不过此二公的书法我到是零星见过,晓宁写一手很像李先生的魏碑体;而云飞参加过黑山、北镇、大洼的三县联展。李先生称赞云飞的散隶写的好,这话到是我亲耳听到的。</p><p class="ql-block"> 另关于徐连文老师的文章也写完了。过些天再发。</p> <p class="ql-block">李硕夫先生书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