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难阻春风至 “云端”前行收获丰 ——威海经区小学语文线上教学回顾

经区小学语文

安静的校园终于恢复了昔日的喧闹,有了孩子们的校园也迎来了春日的温暖。回顾这段不平凡的线上时光,经区小学语文团队在区教研中心的严密部署下,有条不紊地完成了线上资源开发、线上教学、教研管理等各项任务,实现了线上教学效果的优化。享受优质教育的孩子们,参与教学研讨的老师们,辛苦陪伴的家长们,线上教学的每一幅画面都成为了最精彩的留影。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开发线上资源 精准教学内容</b></h3><div><b><br></b></div> 为减少疫情对区域教学工作带来的影响,让学生享受到优质的线上学习资源,经区小学语文教研员鞠楠楠老师第一时间草拟了《小学语文2022年线上教学资源开发及实施方案》,组织全区各学校负责人召开线上资源开发会议,以学区为单位进行资源开发,并提出要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任务,实现优质资源共享。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对如此紧急的任务,大家没有丝毫懈怠,立刻投入了行动之中。各学区首先针对模板的设计、资源包各部分内容、具体开发要求等方面展开研讨,然后学习并结合威海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印发的《威海市中小学生居家学习期间线上教育教学活动实施方案》和经开区教育分局《关于中小学有效开展线上教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最终形成了《小学语文2022年线上教学资源开发及实施方案》定稿,确定了资源开发各板块内容、开发原则、开发分工和线上教学管理等方面具体要求。 接着,各学校负责人依据方案通过“方案领航—云端研讨—合力开发”三部曲的方式,组建学校教研团队,积极组织教师投入到线上教学资源的开发工作中。开发过程中,各学校积极发挥集体力量,采用“研讨—实践—反馈—改进”的集体备课方式,老、中、青教师密切配合,群策群力,各尽其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资源开发中。从单元整体设计方案到课时方案,从课件开发到微课制作,从前置性学习单到拓展性作业,从借用“外援”到自己录制……无不精益求精,力求完善。我们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因为教育不能重来,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 在开发了第一版线上学习资源后,经区语文团队还通过“校内备课组研讨修改—学区内交流完善—学区间审核修缮—使用中问题反馈”等一系列修改过程,将资源包设计的更加贴近于线上教学实际,减轻语文教师线上教学备课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线上教学质量。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把脉真实学情 提炼教学流程</b></h3> 当师生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变成了云端连线,手把手的批改变成了延时反馈,线上教学变得困难重重,但万变不离其宗,教师到底“教什么”、“怎样教”,都取决于学生。为此,教研员鞠老师多次强调,要从学情的难点和实际需求出发,细研学情、精准施教,关注不同学生能力特点,在直播课堂、作业布置和批改方面,设计不同的要求和标准。 在进行了第一轮巡课后,我们发现大部分学校采取了固定的线上教学教学模式,如“课前线下自学、预习,课中线上直播、讲评,课后练习、运用评价”模式,形成了“资源推送+钉钉直播+线上答疑”的授课流程。大家认为通过这样的教学流程,能有效了解学生的真实学情,并能集中精力在课堂上答疑解惑,讲解重难点。于是在楠楠老师的指导下,各学校梳理了课堂教学流程,形成了第一课时“课前预习+基础知识巩固+整体感知”,第二课时“回顾主要内容+重难点突破+作业巩固”的课时教学模式,并要求在重难点学习时教师要围绕目标下放主问题、任务,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时间,然后充分预设、搜集反馈信息进行讲评,并让学生进行及时记录,通过这样的教学流程,防止教师按照以往的线下教学模式陷入碎问碎答之中,增加了网课时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div><br></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探索授课方式 畅通云端交流</b></h3> 线上教学极大的改变了教师以往的授课方式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能高质量的完成线上教学,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老师们纷纷行动起来,不断探索、开发线上教学软件的使用方式和课堂教学的管理手段,只为一场畅通无阻的智慧碰撞。 钉钉的在线课堂、在线直播、QQ的视频会议、直播、class in等软件老师们都进行了尝试,并不断探索软件功能,以呈现更好的线上教学、互动效果。为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老师们上课前通过点名功能或小组点名,了解学生上线情况,未到者及时电话联系,落实全纳理念。为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状态,上课时要求全体学生打开摄像头,露脸听课,方便师生随时互动。课前通过问卷星进行学情调研,课堂通过智能答题即时收集学生回答数据,针对学习难点进行点评,课后利用自定义和智能作业的布置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巩固本堂课学过的知识点,大数据的搜集和统计更是让老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起伏变化了然于胸。即使是年过半百的老教师,即使是平时最不精通电脑的老师,在线上教学的期间也成为化身“网络达人”,不断学习着新功能、新方法,也正因为心中有学生,所以哪里都是课堂。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组织线上巡课 提升教学实效</b></p><p class="ql-block">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为提升线上教学质量,经区小语团队制定了各级巡课要求,有层次、有梯度的落实线上教学效果。</p> 第一阶段,听各学校骨干教师课堂展示,重点发现亮点和经验方法,以更好的指导线上教学的开展。 第二阶段对各学校中青年教师进行巡课,重点关注线上教学模式、时长、教学策略方法、课堂实效、作业设计与批阅等方面。了解学校集体备课情况,有层次地把握一线教学情况,深入指导线上教学。 第三阶段以各学区推荐的精品课例开展学区间交流学习。实现优质资源共学、共享,带动全区语文线上教学质量提升。 学区内巡课以本学区组长、副组长为责任人,以同课异构或课例打磨的形式,在学区内开展巡课研讨活动,相互学习、借鉴。 学校内部巡课要求以校内本学科负责人为主,每周对全校线上课堂进行巡课,做到有记录有反馈。各学校都纷纷成立巡课领导小组,进行精细化管理。中层包年级、校领导包学科,巡课小组每天深入课堂巡视教学效果、班级管理等,跟踪青年教师课堂,并针对线上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现实问题。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开展线上教研 推广优秀经验</b></div>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线上教学期间,区内每轮巡课后,便立刻通过腾讯会议召开各学区巡课议课研讨会,学区内各学校负责人及讲课教师共同参与。采取授课教师说课、学校负责人点评本学校课例、学区内各学校负责人互相评课的研讨流程,就巡课发现的亮点和问题进行总结和反馈,并将好的做法和优秀经验在各学校推广。</h3> 在一次次线上教研活动中,区小语团队群策群力,不断分享优质资源、完善线上课堂模式、商讨教学经验。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目标,结合课例就课时目标的确立、教学过程中语文要素的落实,师生互动以及如何在课堂上合理、有效使用区级以上平台开发的优质资源包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只为全力打造内容丰富且有实效的线上课堂,让学生在线上课堂中真正“学有所得”。 在区骨干团队的带领下,各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也开展了每周的线上大教研活动,基于教师在线教学存在的问题、困难,确定教研主题,主要围绕学生居家期间“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和教师线上教学时“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进行研讨,内容精确到课时,有效地提高了在线教学的质量。<br>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一个特殊的时期给了我们一个特别的开学季,让我们的课堂在云端与同学们相连互动;一种特别的教学方式改变了我们的教育观念与思维定势,让我们获得不一样的成长。虽然线上、线下的教学、教研模式在变,但不变的是经区小语人上好每一堂课的初心。“云端”守护,聚力前行,回首来时路,整装再出发,相信没有没有哪个春天不会到来,疫情总会结束,爱与责任永不离开。 <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供稿:三大学区负责人</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三大学区负责人</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字:王善红</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审核:鞠楠楠</div></h5> <h3>  </h3>

线上

教学

课堂

巡课

学校

教师

开发

教研

学生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