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教育与教学工作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从本质上来说,“教育”涵盖了“教学”,“教学”是“教育”的一种手段,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也应通过与教师的有效沟通,明白“育人”的重要性,明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的重要作用,明白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的道理。4月30日晚七点,廊坊市教育局家庭教育课堂迎来了第二期第八讲。</p> <p class="ql-block"> 来自于大城县旺村中学的刘宝全老师为大家进行了讲座。刘老师是中学物理高级教师,中共党员,1992年7月在大城县旺村镇初级中学参加工作,在该校从教30年,重创新,注实效,创建河北省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基地一个,荣获国家级、省市级奖项100多项。现为河北省物理学科骨干教师、河北省自制教具制作能手、河北省优秀科技辅导员、河北省科普事业贡献奖获得者、河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廊坊市初中物理名师工作室主持人。</p> <p class="ql-block"> 刘老师通过视频引导和文件解读,为广大家长朋友介绍了国家对于科技特长生的培养政策。科技特长生的招生类目包括天文观测、环境科学、人工智能、航空模型、民航飞行技术、通信技术、智能制造、科技创新、无线电测向、机器人、信息技术等。教育部门设置科技特长生的报考和录取通道,最终目的都是为学校锁定优质生源。学校想要的一定是综合能力符合或高于学校层次的学生。因此,学校会对学生的成绩、综合素质以及科技特长提出一定的要求。</p> <p class="ql-block"> 科技特长生,简言之就是经过教育厅、教育局发文,有正式定义的、享有特殊招生政策的学生群体。目前我国科技特长生的招生范围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设计制作、三模一电、智能控制、天文观测、生物环保等。</p> <p class="ql-block"> 培养一名科技特长生,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第一要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营造宽容和谐的家庭氛围,构建“学习型”的家庭模式,从小进行节俭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爱家庭、爱学校、爱家乡、爱国家的品质,具有责任感,培养孩子的受挫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 时代的发展对于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刘老师强调,做一名与时俱进的家长对于孩子成长而言也是重要的。家长应该要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引领者和促进者,将大部分的选择权、决定权交给孩子。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端正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备良好的品格,胸怀和格局,这是一项极其宏大的工程,要求每个家长能够与时俱进,努力学习,跟得上时代培养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经常和孩子一起,交流学习经验,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只要肯学,愚钝也会变成聪明。</p><p class="ql-block"> 孩子在充满正能量的家庭里长大。耳濡目染,学识渊博的父母就是他的风向标,他可以在这里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p> <p class="ql-block"> 要提升孩子的核心素养,刘老师提出了三个关键问题:</p><p class="ql-block"> 1.学生认知发展有什么特点?</p><p class="ql-block"> 2.遗忘曲线</p><p class="ql-block"> 3.教学规律</p><p class="ql-block"> 并通过讲解现今素质教育观及学生核心素养。突出强调要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实践精神,培养全面发展的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那么,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刘老师给出自己的想法:具有感恩之心的人;具有责任心的人;具有担当的人。</p> <p class="ql-block"> 最后,刘老师通过包饺子和宇航员带回的太空种子两个案例,由浅入深、生动形象地启发广大家长:育人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简单的家务劳动,引发孩子进行科学思考,激发他们的实践探究能力,培养科技创新精神。</p><p class="ql-block"> 科技活动课是以学生对科技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意在帮助、指导学生加强对科技活动的兴趣、爱好,并在活动中得到巩固,逐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创造精神和发展个性特长,使学生养成勤勉多思、追求真知的品格和习惯,还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p> <p class="ql-block"> 科技创新对于国家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广大少年儿童开展校外科普教育,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 </p><p class="ql-block"> 通过刘老师的讲座,家长们明白孩子的教育要从小从早抓起,始终把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科普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置于首位,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为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站好第一班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