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春末夏初,洛北山区的洋槐花正是盛花期,密密匝匝的,犹如漫天飞舞的雪花。连空气中都是甜丝丝的清香。做为地地道道的洛南人,没去过鞑子梁可谓一件憾事!更何况像我这样在北路呆过十几年的人。于是在朋友的提议下,我们几人专程驱车到石坡镇金鞍村的鞑子梁去游玩。正好天刚放晴,不冷也不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年早在闫河桥的时候就知道鞑子梁,又看过好多专家的介绍以及文章,对鞑子梁的古村落有了一定程度的认知。鞑子是汉人对蒙古人的蔑称,而鞑子梁的村落就是元末明初的蒙古人为避战乱而建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恰逢修路,原来的庵巡线已走不通,迫不得已只好绕道花园周湾到石坡。途中经过苍鹭园,在一株巨大的白皮松上有好多鸟巢。大中午有少量的苍鹭呆在巢穴,看到来人,飞起来盘旋在大树上空。像极了仙子翩翩起舞,姿态优美。我们依依不舍地一步三回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到石坡后过闫河桥,在李河问了好多人,终于找到上鞑子梁的山路。好像有了通到梁顶的公路,但是我们还是怕小轿车上不去。干脆弃车徒步爬山,一路上有说有笑,欣赏着山坡上的野花和美景,到也不觉得很累,大约个把小时就登上山顶。因为山上没有水源,交通也不方便,故青壮年都移民山下,只剩下少量老年人还生活在山梁上。正好看到已经荒芜的坡地长满青草,有几头牛羊在悠闲地低头吃草,挂在脖子上的铃铛随风飘来告诉我们这里还有人生活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跨过石砌的梯田,就看到一座座用石板修葺的院落。他们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地形地貌,就地取材建筑材料,一种很薄较平整的石板来砌墙垒屋,修建成一个个古朴而实用的院落。有主房厦屋,茅厕牛圈,石磨石碾,甚至用来蓄水的猪槽牛槽等,日常生活应用之物应有尽有。这种房屋极少用到木材,只有门窗、房柱是木的。就连房顶都不用瓦片,而是用又大又薄的青石板铺就的。院子的地坪也铺满石板。古人真的太聪明了!大大小小的院落掩映在绿荫中,不走近很难发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遇到当地一位老人,他告诉我主要有两个院落,另一个再往北一点。不过由于长时间无人居住,有好些房子都坍塌了。我听到前方有人说话,就抢先跑过去。原来有一群人在一个院子里不停地忙活着,原来他们是在复原维修这些院落。坍塌的院门被整修得整整齐齐,上房和厦房也焕然一新。我就问他们,这是政府让干的嘛?得到肯定的答复,我才宽慰一些。如果把这十来座院子都整修好的话,那鞑子梁一定会成为洛南一张新的旅游名片。这样的古院落绝对是电影电视剧的最佳外景拍摄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们穿过这一片的院子,发现后面有一条刚修成的毛路,蜿蜒曲折弯向后山。这可能就是刚刚修成的旅游公路吧?在半山腰还有一座蓄水池,旁边还有简易的亭子。原来是水利局给修的解决吃水的涝池。在这儿没有水源,吃水就靠下雨蓄水。原来每家每户房檐下都把PVC管劈成两半用铁丝绑架好,专门用来收集雨水然后汇集到水窖里。平时吃饭喝水洗衣服都用窖里的水。其实这种水窖在干旱的大西北屡见不鲜,光我们洛南不少地方都是如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由于山上居住的人越来越少,山上的环境没有被破坏,就像这古院落被原汁原味的保护下来。在一座房子前有一株樱桃树,结满玛瑙一样的樱桃惹人怜爱。要是在交通方便的地方早都所剩无几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看看夕阳西下天色已晚,我的思绪也被拉了回来。从山顶向东望去,奔腾的禹平河就在山下流过。更远的地方是苍茫的群山,仿佛山的海洋此起彼伏。想当年骑着战马打天下的蒙古人无比彪悍所向无敌,到最后也不得不放下刀枪蛰伏在深山老林,学着耕地种田农桑养蚕融入大一统的汉民族。只有不断改变自己,才能生存下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