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木窑中孝母情

支伟然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孝木窑中孝母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支伟然</p><p class="ql-block"> 孝墓,古称南阳,位于曲阳县城北十公里处。因唐朝进士张务朝“辞官孝墓,建庐守墓”的孝心事迹感动乡里,后人颂其孝德,改名孝母村,后改为孝墓村。这则翰林孝母的故事世世代代流传到今天,也影响想着一代又一代的孝墓人。</p> <p class="ql-block"> 孝木窑粗瓷的掌门人闫玉伟是土生土长的孝墓人。说起粗瓷,孝墓人妇孺皆知,谈起闫玉伟,更是家喻户晓。闫玉伟,1980年出生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凭着对曲阳深厚的定瓷文化的由衷热爱,“孝母文化”的感染、熏陶,经过20多年的实践研究与努力,,并结合孝文化,开发出一系列的粗瓷艺术作品,让几乎断代的粗瓷继续为人民服务,将这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发扬。提起他,人们个个竖起大拇指。</p> <p class="ql-block">  闫玉伟老师创作的粗瓷茶具,原料透气性强,导热慢,所以适合泡不同种类的茶,尤其是黑茶、普洱、红茶等;由于粗瓷密度较低,含铁及其它矿物质,能够软化水质,所以使茶汤入口自然,甘回久长。</p> <p class="ql-block">  除了创作功能性的器皿之外,闫老师创作的以“孝善”为主题的粗瓷作品,更是饱含着对温馨记忆的怀念,堪称粗瓷艺术中的珍品。“俺家的门儿”便是闫玉伟老师“岁月留痕”系列的代表作:门楼上那一层皑皑白雪,残缺的瓦片儿,破旧的门板儿,两根虫蛀过的原木歪斜着支撑着那个小门楼,刻满了岁月的沧桑。看到“老门儿”你就看到了自己满满的回忆:泥夯的土墙、毛头纸糊的窗户、院子里捉食的小鸡儿,墙角下看门的狗儿,老槐树下摇着蒲扇的爷爷、奶奶,搓麻绳的大姑娘小媳妇儿,还有侧坐在门槛儿上纳鞋底儿的母亲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  提到母亲,闫玉伟老师感慨万千,他说,从小学到中学,他所经历的老师有十几位,但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还是自己的母亲。母亲是一个特别坚韧的人,她勤劳善良,豁达乐观,做事专注干脆,靠抄纸、卖油条撑起一个温暖的家。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却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人。在她看来,自己这一辈子没本事,一定要让儿子学会一门技术,只有有了真本领,将来才不会吃苦受穷。母亲的决定,点亮了闫玉伟心里的那盏神灯,成为他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母亲常说:靠人不如靠自己,这句话也一直伴随着闫玉伟成长,鞭策着他学会自强自立,不屈不挠。就这样,母亲高贵的品质,给闫老师的人生道路输送着取之不尽的养分,他的创作灵感也大多来源于对老物件的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怀,来源于母亲的坚韧与豁达。</p> <p class="ql-block">  孝木窑作为孝墓镇的领头产业,几十年来,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一直坚守着孝文化的底色。“俺家的门儿”的创作灵感就来源于母亲,作品把整个家庭的温馨,从回忆中体现出来。从闫老师的作品中能够看到他对母亲那种沉甸甸的孝德,他说:“这份孝德是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最宝贵的财富,需要每一位孝墓人去守护。”而母亲,则是孝木窑的守护神!</p> <p class="ql-block">  “从喧嚣中回归平静,在寂静中获得重生。”“外表粗犷内在完美,从老旧的物体的外表下,显露出一种充满岁月的美感。”岁月留痕,美的震撼!闫玉伟老师说:“就在人们盲目的崇拜洋玩意儿,我却要走一条自己的路,虽然这条路布满荆棘,布满砂砾,我也要坚定地走下去!”正是母亲坚韧不拔的性格成就了闫玉伟的今天,也是闫老师那份深厚的孝德成就了自己的艺术人生。</p> <p class="ql-block">  是啊,赋予了情感的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作品,有生命力的作品才能走出一条宽广的艺术之路!饱含着对母亲那份沉甸甸的孝德,孝木窑粗瓷终将在艺术之路上越走越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