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天到了,柳枝开始泛青,抽出鹅黄色的嫩叶。还身着小棉袄的孩子们在外面欢快地跑着,尽情释放一冬的积郁。 上个世纪那个时代很多小玩具都是孩子自己就地取材捉摸出来的,柳笛就是其中之一。</p><p class="ql-block"> 截一段表皮泛青很快就要吐芽的细柳枝,用手左碾右拧使柳枝的皮与木质部分分离,再用小刀环切一下,就抽出柳枝那呈管形的皮,小心削薄柳皮管的端口,稍捏扁后放口中一吹就发出“吱吱”声了,这就是柳笛。</p><p class="ql-block"> 教我做柳笛的好像是我河北老家的一个叫小牛的叔叔。家乡话把叔叔喊做“shou”,那个“牛shou”比我大不了几岁,因为刚解放,他也没上学。</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在地头上,我正哇哇大哭,正好他去麦子地干活就问我娘怎么回事。俺娘说:“他自己抓了只蝈蝈,结果没看住,跑了。” 牛shou说:“别哭,别哭!…”一会儿他就抓来两只蝈蝈给了我。</p><p class="ql-block"> 除抓蝈蝈外,他还教过我,如何在地里用草和树枝点火烧烤地瓜。说烧烤地瓜其实就是把地瓜埋土里,上面点火把地瓜烘熟。本来我们河北盛产地瓜、花生、大枣,人们平時都是把地瓜、花生等生着吃的,地瓜经烘熟那是又软又面又甜。</p><p class="ql-block"> 过了20多年以后我已经参加工作了,回沈阳家里探望父母。那天与母亲正聊天见外面走进一个人,娘一见就笑了,家乡人。娘对我说:“这是你牛叔,那个给你抓蝈蝈儿的那个牛叔。”原来,河北老家的人经常光顾我们沈阳的家。</p><p class="ql-block"> 在沈阳我家楼下,经常听喊:“锔锅吔!…”那简简单单的一声,前边两字很紧凑,后边的“锅…”就拉长了音,接着的“吔…”就像清晨农村公鸡打鸣時的尾音渐渐弱下去,这是河北老乡在卖手艺的吆喝声。这些年,锔锅锔碗是没有了,而这种乡音也难听到了。</p><p class="ql-block"> 说起老家的乡音,还真有段故事。1967年夏我去天津找我大姑奶奶,她与她儿子我表叔艾先生住一处,问来问去没人知道大姑奶奶这个老太太。一个小孩问我:“是不是那老太太说话味很特别,有点老呔儿味?”我说:“大概是吧?” “噢…。” 经这小孩一指点还真依据家乡的乡音找到了大姑奶奶。</p><p class="ql-block"> 虽然现在我也老年了,但每逢春天总也截一段柳枝做成柳笛吹两声。脑海中也会浮现出几十年前在河北老家的老柳树下吹柳笛的场景,因为这应该也是乡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04.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