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社区2022年牡丹画网络专题观摩展

关俊声(达竹)

牡丹花开年复年,花开花落二十天。来也匆匆,去也匆匆;<div>画家挥毫画牡丹,日复一日年复年。乐也其中,醉也其中。</div><div>一年一度的牡丹花凋谢了,画家笔下的牡丹画盛开了。天元社区的画家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将自己在牡丹季的写生、观察、体悟以及创作的牡丹画集中展示,进行观摩,旨在相互学习,提高技法。这次参加观摩展的书画家共20多位,收到作品60余幅。我们从中撷取部分作品,拿出来共大家观摩,也请看到我们作品的同道们批评指正。</div><div>参加这次观摩的有指导老师李艾娴、完颜爱霞、李江瑞等。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div> 作者:李艾娴(特邀) 李艾娴老师谈画牡丹:<br>我画写意牡丹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早年是画水粉画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都是在创作巨幅电影海报,造型能力和色彩能力都还行。涉猎写意牡丹,是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的,那时,大家都画牡丹画。我也画!但是一开始就难为住了,控色控水能力差,置阵布势也心中无数,一笔下去洇一大片。我没有灰心,坚持按照写意的方法“写”下去。<br>有一年,省美协主席的夫人丁云青(画牡丹专家)来洛阳画牡丹写生,晚上就住我家。我给她端洗脚水时问她:丁老师, 我也开始画牡丹了,您帮我看看吧!丁老师看后不吭声。我说你咋不说话呢,给我提提意见嘛!她说 你画了多少张了?我说六七十幅了!她伸出两个指头,说:你朝两千张上画! 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我明白了!画牡丹必须要大量实践,要痛下苦功夫!丁老师并没有教我这一笔咋画,那一笔咋画,但她却给了我一个方向。从此以后,我边画、边思考、边研究古人的佳作、边大量画牡丹写生。我就这样如痴如醉地画了几年,终于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画法。不与人同,独树一帜,并于2002年在北京荣宝斋出版了我的第一本牡丹画作品集。现在,我更加注重画理的研究与实践,更加注重牡丹的生命状态及其细节描述,我的写意牡丹也更加从容淡定了。<br>我一再强调,绘画离不开书法研习。我持续不断地临帖,近年投入的精力尤其多。现在临写魏碑 郑文公也得力不少。书法研习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牡丹画创作。还有,跟画牡丹同等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多读书,读高品位的评论文章,多看历代名家,尤其多看在书画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名作。读书明理,拓展心胸,开阔视野,这样才能站位高、境界高,画出来的东西才有品位,才有希望高上去。<br>画画要走自己的路,不要追求像某某,要像自己,方能立足于画坛。艺术是情感、是个性,画牡丹就要对牡丹有强烈的喜欢和爱。好的东西只能借鉴参考,不能照搬。<br>最后说一下判别一幅牡丹画的优劣问题,供同道们参考。有品位的牡丹画,其笔墨一定是好的。笔墨包含笔法、墨法、水法、色法。缺一不可。不要一味追求牡丹花头画得像不像,要看里面有没有笔意、笔踪,要看是画出来的还是写出来的。至于构图,古人叫经营位置,这个需要按照画理去探讨,最终要形成自己的风格。 作者:李艾娴(特邀) 作者:李江瑞(指导老师) 作者:李江瑞(指导老师) 作者:完颜爱霞(指导老师) 作者:完颜爱霞(指导老师)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以下为参展者作品(排名不分先后</font></b>)</h3> 作者:雷银娥 作者:雷银娥 作者:韩淑敏 作者:韩淑敏 作者:刘新中 作者:常小灵 作者:宋改 作者:张长海 作者:张长海 作者:刘振海 作者:刘振海 作者:郭变 作者:范雪薇(款识李艾娴) 作者:付凤霞 作者:付凤霞 作者:王小青 作者:王小青 作者:张淑萍 作者:刘春苗 作者:刘春苗 作者:焦歌 作者:焦歌 作者:关俊声 作者:关俊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