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人世间”故事丨老兵父亲

豫尚正能量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每天的生活很规律,天刚亮,他便穿上环卫作业服装、带上卫生工具、骑上垃圾清运车走上他负责的路段,开始打扫卫生、清运垃圾,这个工作他已经坚持了两年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跟父亲说:“爸,你都就六十多岁了,咱不干这个活了吧,该歇歇了。”父亲说:“整天闲着没事也不行,再说了街道总要有人打扫,咱把街道打扫干净了,群众看着也心里舒坦,做好环卫工作也是为国家做贡献嘛,还顺带锻炼身体了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父亲王年友,河南省三门峡市义马市人,今年63岁。1977年,在他18岁的那一年,他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到新疆成了一名铁道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世纪70年代以前,新疆的交通条件十分艰苦,与内地连接的铁路只有一条兰新线,南北疆均没有铁路,出行、运输只能靠汽车、马车、驴车以及牦牛和骆驼,严重阻碍当地经济发展,影响西北边防的建设和巩固。为解决新疆境内铁路交通问题,197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进入新疆,承担起了修建铁路的任务,我的父亲也加入其中,成了其中的一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部队父亲表现优秀,深得领导和战友们的喜欢,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材料员,曾获得连队嘉奖3次,在当兵的第三年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让父亲骄傲的是,他是他们这一批兵中第一个入党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在部队服役了5年后,便光荣地退役了,回到家乡,因为是党员,并且各方面素质较高,在村中担任了会计一职,后来又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在那个年代,为了防止山洪爆发同时解决附近群众靠天吃饭的困境,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父亲和村干部带领群众一起修建了位于村北的常窑水库,近四十年来这个水库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5年,父亲为解决家中生计,招工到千秋矿八一队,成为了一名煤矿工人,在这个素有“英勇善战和艰苦奋斗精神”的队伍里,父亲工作了8年,后来因为受伤离开了八一队,回到了老家务农。再后来,为了养活一家老小,父亲跑过运输、做过铸造工厂工人,从没有停歇过,用微薄的收入供我们姐弟三个上学,让我们上中专、上大学,学到了一技之长,成了对社会有用的人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父亲在部队5年时间的锻炼,铸就了他正直、勤劳、稳重、可靠的优良品质。在家庭中,他知疼着热、敬上爱下;在工作中,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在生活中,知足常乐、宽厚待人。父亲是我们一家人的榜样,他身体力行熏陶着我们姐弟三个,直至影响到我们的下一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