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中华复兴是一个世纪以来,我国仁人志士的信仰所依,是亿万万华夏黎民百姓梦寐以求,今天我们的确离这一目标很近。象征工业实力的粮食,钢产量高居世界第一,浩瀚太空有空天站,茫茫大海有航空母舰,天涯海角有华为神经。于是翻身得解放的豪情,计算何时问鼎的心思,畅想世界不再被人称断的变局,惊恐出现新霸主等等思潮,引各类人群浮想联翩。<br>产生这些想法,有正常的成分也有不正常的成分。中国落后饱受世界列强欺凌的惨痛太深,历经艰辛得以浴火重生,多像十年面壁,高考得愿,尤其得的是高分名校,此时,有点舍舍我其谁的豪情,也属正常。可是在伟人眼里: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是起点,离开三军尽开颜还远着呢。仍需艰苦奋斗,深挖洞、广积粮,缓自大(伟人的话大众、阳光、哲理。意思一样的韬光养晦,太晦涩)。更何况,我们目前的得分尚多有不确定之处。我也会为某一世界第一,欢心鼓舞,但也常有伟人的所说的那样的庸人自扰。<br>比如:我们的产品中,外国企业生产的有几何?这部分,人家说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又有多少产品的核心是被人家掌握着的?人家说卡你,你就要遭受重创,即使华为这样有着强调科研实力和自主力很强的企业,被卡后业绩就徒滑三分之一。华为如此,那整个工业行业被市场封锁、被核心技术卡脖子那有要损失多少呢?计算国家经济实力的方法,远不像试卷判分那样合理。我算懂行的人,连我们本地,甚至身边一小块的情况,也无法作出贴切的评分。<br>我习惯从个人的感受去看待现象。首先,我们中国人的自信心还不强大,对国家情况了解越多的人,越想让自己的孩子出去不回来;人数不寡的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俗称公知,同时也有不少有良心有学问的学者),对形势常常忧心忡忡;最广大的百姓,仍然像穷时候一样,把赚钱还放在首位,把消费放在后位,甚至不敢消费,这是最大的对未来缺失信心。自信是强大的重要标志,从这点上看,我们离强大还远。<br>我始终担心房地产,是有问题的。我们眼里对强大最直接的感受,是神话的崛起座座高楼、座座城,同时还有着来来往往的亿万从业大军。这种透支性的经济蛋糕,假如未来不如所期或者超出所期,那会带来经济的多大折损?事实上这种现象,在一些地方已有显现。<br>还有一个重要现象,中国的股市的走势,对国际重要市场的走势影响不大,反过来我国的票走势很多时候是跟着人家变天的。这证明,我们的经济还远远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br>还有更多的个人心态和社会的人文生态,都远没有呈现出强大国家应有的状态。因此,谈世界第一尚早,反躬自省,放低心态,把现在当始点,迈步新长征更好。带到多数中国人心安时才是国强大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