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嘉钟)半个世纪结出的果实

金扇贝艺苑

牛天伸先生的音乐专著《辽南民间音乐》,终于付梓出版了,可喜可贺! <div>  <br>  《辽南民间音乐》这部书中的字里行间,都折射着牛天伸先生对辽南这方热土发自心底的挚爱;书中的每一个音符,都律动着作者对家乡民间音乐的浓浓深情。《辽南民间音乐》的出版,标志着集民族音乐工作与研究于一身的民族音乐学者牛天伸先生,为我们家乡大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做了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情。</div><div><br> 这本沉甸甸的《辽南民间音乐》,是作者经过近50年的日累月积,不断搜集,不断整理,不断挖掘,不断充实,不断发现,不断完善,厚积薄发而收获的果实。历时半个世纪的坚持和守望,数易其稿,几经修改,古稀之年的牛天伸先生,终于在建国70周年的日子里,捧出这本呕心沥血的音乐专著,了却了自己多年以来的夙愿,为家乡辽南民间音乐的保护和开发,为我国民族音乐的继承和传播,尽了一份自己的责任,向祖国70岁生日献上了一份厚礼。<br></div>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辽南民间音乐》作者牛天伸</b></p> 牛天伸1948年出生在大连市复县永宁乡一户普通农民家庭,在复县第二中学读书期间就酷爱音乐,他精通二胡、小号等乐器的演奏,是学校文艺宣传队的骨干。上个世纪60年代末,他曾被沈阳军区某部选拔参加文艺演出队,担任乐队乐手。70年代,他被选调至大连复县文化宣传站(县文化馆前身)工作。在此期间,他负责音乐创作和群众音乐的辅导工作。<div><br>  走进县城文化馆,他如鱼得水,热爱音乐事业的特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创作了大量歌曲、器乐等音乐作品,诸多作品在省市报刊发表,并获得很多奖项。在坚持音乐创作的同时,他热心辅导诸多基层文艺骨干,在群众文化工作岗位上干得有声有色。</div><div><br> 群众文化工作中,家乡的民间音乐,像一块磁石,深深地吸引了牛天伸先生,在完成群众文化本职工作的同时,他致力于辽南民间音乐的搜集和整理。随着对民间音乐的深入了解,他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打小耳濡目染的那些乡土音乐,那些在田间地头,在秋收的打谷场,在节日街头,在老百姓口头传唱的民歌、小调、二人转,还有皮影、大鼓、大秧歌等等,已经成为辽南家乡父老乡亲最喜爱的文化大餐,成为家乡土地上最美的一道风景线。<br></div> 作为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他开始认识到,这是家乡的文化遗产,是宝贵的民族音乐财富。他决心把这些民间音乐整理记录下来,在吸取这些音乐素材充实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中的同时,也要让这些凝聚着前辈智慧的音乐流传下去。<div><br>  业余时间,他遍访辽南地区老艺人和民间音乐工作者,搜集了很多散落在七里八村民间百姓口头上很多辽南地方音乐的曲调和素材。</div><div><br> 但令人遗憾的是,80年代,他为了照顾父母和家人,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忍痛调离了文化馆,去了老家的粮食部门工作。</div><div><br> 多年来,牛天伸工作几经变换,但是研究地方民间音乐的兴趣和热情不减,他坚持多年在这个领域勤奋奔波笔耕不辍,为此倾注了大量的时间与心血。</div><div><br> 辽南,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也是一方生长民间音乐的沃土。辽南地区位于辽东半岛,东临黄海,西临渤海,南面隔海与山东半岛相望。人类的祖先六千多年以前就劳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在长期劳动生活中,辽南的音乐前辈们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产生于民间,流传在民间,表现民间生活生产情境的民间音乐,是辽南地区人民社会思想与艺术高度发展的历史积淀。皮影戏、高跷秧歌、东北大鼓书、二人转等地方戏曲,其民间音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div><div><br> 在新的历史时期,牛天伸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拥有悠久历史的辽南民间音乐,面临着沉重的生存危机。具体表现在,商品经济的冲击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俗活动越来越少,诸多年轻人被现代音乐和外来的艺术形式所吸引,民间音乐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抢救民间音乐成了当务之急的一件事情。<br></div> 随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兴起,牛天伸进一步增加了紧迫感和使命感,在没有任何经济支持、没有任何部门相助的情况下,“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他加紧了自己的写作进度,夜以继日地投身到《辽南民间音乐》的写作之中。<div><br>  2019年,《辽南民间音乐》终于脱稿,全书主要以大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的几种民间音乐为对象,较为全面地对其历史产生发展的过程,通过系统化与专业化的整理、挖掘和阐释,详细地介绍了流传在辽南地区几种民间音乐的渊源,以及构成的要素和内容。全书素材丰盈,结构严谨。值得称道的是,作者牛天伸先生在收集整理这些民间音乐的同时,还对这些民间音乐的发展基础、结构特点、历史渊源,以及多种民间音乐之间的关系等,做了深入地论述,以此大大增加了全书的理性厚度和专业张力。<br></div> 发掘 民族民间音乐瑰宝,弘扬民族音乐文化,需要耐力和精力,更需要献身精神。发掘整理抢救民族民间音乐,需要一大批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音乐人的辛苦劳作,需要一代又一代音乐人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在这条路上,有一串串闪光的名字:李叔同、肖友梅、黎锦辉、刘天华、雷振邦、王洛宾……他们忍辱负重,矢志不渝,甘于寂寞,无悔无怨。<div><br>  面对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发掘和整理民间音乐工作需要极大的定力。在灯红酒绿、物欲横流之中,能静下心来做这样一件事情实属不易。我们既应该为那些保护、挖掘、整理民族民间音乐的前辈们点赞,也应该为这条路上继往开来的后来者们击掌。</div><div><br> 乡音代代相传;音乐生生不息。</div><div><br> 时间会告诉我们,大连民族音乐学者牛天伸先生撰写的这本《辽南民间音乐》,是一本抢救辽南历史、抢救辽南民间音乐的好书!</div><div><br> <font color="#ed2308"><b>(本文系《辽南民间音乐》一书的序言)</b></font><br></div><div>(完)</div> <b>  <font color="#167efb">作者简介:曲嘉钟,男,中共党员。高级记者职称,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曾任《辽宁职工报》副总编辑、《劳动者》杂志主编。拍摄电视作品多部、出版《擦亮岁月》《家长里短》《蓝色战车》《碎语闲言》等著作11部。<br><br></font></b><div><font color="#167efb"><b> 责任编辑:冬 青</b></font><br></div>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o5nkpxe"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张素娥)唯有真情动心弦 ——观辽剧《月在别时圆》</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mukj3wv"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郑兆敏)评辽剧《加林与巧珍》</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mh260yh"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那涛、那勇) 《月在别时圆》的音乐特色</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xL5AjrOB-A1WZjrmdCmEsw"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大型辽剧《圆谎》全剧实况</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