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王家大院

刘兵

<p class="ql-block"> 游记(十六)</p><p class="ql-block">在山西,有这样一座城堡庄园,也是一座私家豪宅,它的名字叫王家大院,它走过了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在历史的滚滚尘烟中,仍以优雅的伫立,一直在接受着国内外无数人们的驻足凝望。每一个来到它面前的人,都会情不自禁投来赞叹的目光,这就是一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豪华的私家民居建筑,让很多人都想亲眼见识一下这座民宅城府的华丽尊容。</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的中国历史名镇—静升镇。王家大院是由静升王氏家族经明清两朝,历300余年修建而成,含括大院的"五巷五堡一条街",占地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是一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山西有多座比较有名气的宅府大院,其中有两座古老而著名的私家豪宅,一座是王家大院,一座是乔家大院。这次到山西,我也游览了乔家大院,同样感触很深。前些年的一部《乔家大院》电视剧,让乔家大院名扬四海,乔家大院建筑融入了大量人文气息,颇有一种儒商的感觉。俯视乔家大院,可以看出此建筑群呈现出一个双"囍"字的框架,虽然最后没有完成大院主人设计,但从中就可以看出乔家主人乔老爷是煞费苦心,有意而为之的美好设想。</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则依山垒建,周围群山连绵,整个大院依较低的山势而建,城墙随着山势的起伏而蜿蜒绵亘,"四重三院"院落结构,使王家大院建筑群呈"王"字造型,这更显得王氏家族荣耀感的厚重和王家大院的恢宏与庄严。</p><p class="ql-block">这两座大院能够保留到如今,我认为这是一件的确非常不容易且又非常幸运的事情,它们不仅是其建设者辉煌的历史见证,更是我们今天无比珍贵的古代建筑财富遗产。现在这两座大院,安静的沉默于晋中大地,在向我们后人诉说着一段又一段精彩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因为之前,大家通过《乔家大院》电视剧和其它书籍及媒体的宣传,对乔家大院已经耳熟能详,非常的熟悉了,所以我就不再叙述《乔家大院》的故事,我这次撰写的美篇主题是《王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踏进王家大院这扇庄严厚重的大门,王家大院700多年历史的晋商文化长卷,便一一展现在我的面前。"天上取样人间造,雕艺精湛世上绝",走进这座依山而建的封闭城堡式的建筑群,王家大院所展现并惊艳给我的就是"恢宏"两个字。</p><p class="ql-block">王氏家族官商经济曾经的辉煌铸成了它的气势,而耕读传家的古训则成就了它的内涵,晋商文化和传统礼制也因此在这里得到了契合和诠释。在这苍茫的黄土高原上,在这奇伟的绵山脚下,它用自己的苍劲古拙,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华夏颂歌。</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家族的先祖名叫王实,起初他就是一个贫困的佃农,靠耕作和经营豆腐坊来讨生计的,后来积攒了一定的资金,王氏家族开始经商致富,逐渐将事业做大,族业鼎盛,成为闻名遐迩的三晋望族。</p><p class="ql-block">王家十四世王谦受与其弟王谦和经商颇丰,期逢清朝廷平叛吴三桂急需军马粮草,两兄弟即向当地府衙无偿捐献良马24匹,为朝廷筹集大量军粮,为平叛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举动,使得康熙皇帝龙颜大悦,赐封王谦受、王谦和兄弟二人每人一个四品官。从他们兄弟俩开始到后来的五代人中,通过考、捐、封、赠等途径步入官场,鼎盛时期,王氏家族共出二品至五品以下官员101位(其中二品2位、三品4位)在朝廷衙府任职,可以说富甲天下,高官满朝。与普通的晋商不同,王氏家族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可以与皇权抗衡的大家族。</p><p class="ql-block">在王家,还有两位奉旨参加过朝廷乾清宫皇帝举办的"千叟宴"。</p><p class="ql-block">其一,王家十四世王谦受奉旨参加皇帝举办的"千叟宴"并受康熙皇帝御赐龙头拐杖一柄。</p><p class="ql-block">其二,王家十六世王中极,乾隆五十年(1785年)受乾隆皇帝亲赐银牌一面、黄马褂一件的嘉奖。</p><p class="ql-block">嘉庆元年(1796年)王中极奉旨进京,恭赴皇宫"千叟宴",叩承"浩荡皇恩"。</p><p class="ql-block">从以上可见王家当时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是相当高的。</p><p class="ql-block">王中极,一生做善事义举,深受广大民众和当地州府衙门的赞许。</p><p class="ql-block">王氏家族真可谓"平叛一功宠三朝,三朝都封王家人"。</p><p class="ql-block">至此之后,王氏家族皇恩浩荡,有钱有势,根基稳定。日渐兴旺发达,一步步走向了鼎盛之路。</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后来的主人是家族先祖王实的后人,出身于清末盐业世家的一代儒商,王家十八世王和甫(1867--1930),字德鸾,他承袭王宝兴隆、仲兴祥产业,勤勉有佳,善于经营,用人有术,待人宽厚,大智若愚,古道热肠,信誉丰著,他是清末民初自贡盐业巨子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更是诚信宽厚的一代儒商和地方政治、经济、社会事务倡导者,亦是自贡当年各类社会矛盾的调解和崇尚民主的德高望重之人。</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初始是盐商王和甫为纪念父亲王子诚所建的私家宅邸,谓日"子诚公祠",外人俗称"王家大院"。</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正院为"四重三院落"结构,八字形檀门,前有3米宽40米长的青石铺成的进院大道和直径5米的半月形月台,大门西侧建有碉楼,外墙筑固定射击孔。</p><p class="ql-block">正院大门有王和甫题写的楹联,"有分山林都入画,无边风月自成家",横额为"结庐人境"。人们常说,人富不过三代,可王氏家族竟然富过了九代,精心垒筑的王家大院堪比皇宫的辉煌城堡。</p><p class="ql-block">1930年,王和甫在外地因操劳过度病逝,四川军阀刘湘深为他这种古道热肠、舍己助人的品格和精神所动容,亲自下令特派一个武装连的部队,警卫护送其灵柩回老家自流井安葬。</p><p class="ql-block">在悼念王和甫的挽联中,其中一副是这样写道:"忠厚扫商诈弃豪门劣习,清白立人伦存世道芳心"。这副挽联悼词,高度概括了王和甫古道热肠的一生和宽仁忠厚的品格。王和甫的一生不负儒商盛誉之名。</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是在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历经300余年时间,先后修建和扩建而成的豪宅城堡。王家大院是一座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它的显现如鹤立鸡群,威武庄重,它那大气磅礴的气势,充分显示出"一个大院一座城,一座庄园一个家","华夏民宅第一宅"的辉煌盛景。</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其实是一个建筑群的总称,其建筑规模巨大,气势恢宏,依山建堡,层楼叠院。王家大院的建筑格局,继承了中国西周时期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既提供了对外交往的足够空间,又满足了内在私密氛围的需求,做到了尊卑贵贱有等,上下长幼有序,内外男女有别,且起居功能一应俱全,充分体现了官宦门第的威严和宗法礼制的规整。</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其实就是一个别致有佳,鲜有特色,具有浓郁民族传统的庞大建筑群。它建有"五巷"、"五堡"、"五祠堂"、"一条街",而且把其中的五座古堡的院落,分别喻为"龙"、"凤"、"龟"、"鳞"、"虎"五瑞兽造型。</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占地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比北京故宫占地总面积还要大1.6倍,更是比乔家大院要大上4倍之多。由此可见王氏家族当时的政治势力和经济实力是多么显赫。</p><p class="ql-block">规模宏大的王家大院建筑群,被誉为"古代十大豪宅之首"。</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坐北朝南,依山建堡垒寨,层层递进,气势壮观。</p><p class="ql-block">这种建筑方式非常有利于采光和排水。冬天,背后的高山可以遮挡寒冷的西北风;夏天,则开怀迎纳东南季风带来的凉爽。再就是城堡四周沟壑纵横,城墙上还建有视野开阔的牌楼,可以瞭望观察到很远的地方。王家大院注重防御与平战结合,高大的城墙不仅能防贼防匪的偷盗和侵扰,而且城墙坚固,有很强的军事防御功能。</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中的红门堡、高家崖堡、崇宁堡、东南堡、下南堡五堡分别以龙、凤、龟、麟、虎五种灵瑞之象命名,以图迎合天机,使王氏家族生意兴隆,仕途无量。</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目前开放了红门堡、高家崖堡、崇宁堡三大建筑群,建筑群内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约4.5万多平方米。开放的这些尚不足王家大院总占地面积的五分之一。</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占地面积之大,可谓名副其实的深宅大院,住在大院最北边的人,要想去南边串个门,你都要走上大半天。</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建筑群规规整整,方方正正,在这个庞大的建筑群里,它涵盖着一道又一道小巷,一座又一座古堡,一片又一片房院,一组又一组建筑群,一块又一块的四合院紧紧挨着,这一墙一院之间,这一道一巷之间,每天都在发生着不同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红门堡,古时叫"恒贞堡"("恒贞"意为永久保持正道),始建于乾隆四年(1739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前后经历了54年,共建有大小院落88座,房屋776间,总面积为25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红门堡建筑群是堡又似城,整座建筑依山而建,从低到高,分四层院落排列组成,左右对称,中间一条主巷道与三条横巷相连,形成了一个相当规整的"王"字造型,同时隐含"龙"的造型,堡内88座院落各具特色,无一雷同。</p><p class="ql-block">将姓氏融入建筑,既有引福致祥的含义,又有希望子孙后代能够世守祖业,不忘先志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红门堡建筑群内各个院落,院内门门有匾额,院院有楹联,充分体现了王氏家族深厚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红门堡建筑群以馆中馆的形式开放,堡群中设有"力群美术馆、牛文美术馆、胡正文学纪念馆、中华王氏博物馆",供国内外游人参观游赏。</p><p class="ql-block">我在这个游览区供游人休息的地方,坐了下来,品尝了几杯当地菊茶水,欣赏着"山西紫禁城"的芳华,探索着"三晋第一宅"的奥秘。</p> <p class="ql-block">红门堡原来叫"恒贞"堡,当年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叙说王氏家族当年的主人十六世王中极,在"恒贞"堡建成之后,听风水先生说,把大门漆成红色,可大吉大利,永保平安。于是他将自家大门漆成了红色。但是,在古代红色的门,朝廷律定是不可以随便用的。有人发现后,即将此事上奏朝廷,朝廷很快派员下来调查。幸好王家当时有人在朝廷为官,便悄悄派人通风报信,王中极立即组织家丁连夜将自家大门改成为绿色,将城堡门漆成了红色,这才免去一场灾祸。从此,这座城堡就叫做了"红门堡"。</p><p class="ql-block">王中极的大门改为了绿色,他的院子也叫做绿门院。实际上,朝廷的规定,只有朝中一品、二品的官员,才能使用绿门。王中极当时只是一个四品官,怎么敢用绿门呢?这是因为他在乾隆年间曾蒙受皇帝御赐黄马褂一件,银牌一面,按朝廷规定,他可以享受二品官员的待遇,所以,他才敢有胆量将自家大门漆成绿色。</p> <p class="ql-block">高大雄伟、富丽堂皇的王家大院城楼大门两边悬挂着"山西灵石王家大院"和"中华王氏博物馆"的牌子,在大门城楼中间嵌有"寅宾"两个神秘的字,《书经·艺典》中有"寅宾出日"的记载,"寅"是敬的意思,"寅宾"是以敬宾客的意思,"寅宾"门,就是寅宾恭敬导引的意思。"寅宾"—迎宾之意,东门"寅宾"紫气东来,是"恭恭敬敬地迎接日出"。</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的所在位置,"寅宾"门恰好靠近东南的官船码头,也是迎来送往之地。所以,"寅宾"门的叫法,如同画龙点睛般的玄妙,让人不禁拍手称奇。</p> <p class="ql-block">高家崖堡,原名叫"视覆堡",是由王家十七世王汝聪、王汝成兄弟俩共同修建于嘉庆元年(1796年)至嘉庆十六年(1811年),历时15年完成。</p><p class="ql-block">高家崖堡建筑群总面积为19572平方米,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这组建筑群依山而建,层楼叠院,气势恢宏,功能齐备,它继承了我国西周时期已形成的前堂后寝的庭院风格以及内涵丰富、匠心独具的三雕高超技艺,这些都极大的提升了此建筑群的文化品位。</p><p class="ql-block">高家崖建筑群里的所有建筑都严格按照封建等级制度建造,院内雕艺精湛的砖、木、石三雕装饰品,题材繁多,内容丰富,集中展示了王氏家族独特的治家修身理念。</p> <p class="ql-block">高家崖堡的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为三进四合院,每院都设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且独立成章。这里的所有建筑都严格按照封建等级制度建造,绝不可违规,父子,兄弟之间也绝不可逾越,否则家族将会遭到灭顶之灾。</p><p class="ql-block">从祭祖堂下来可到王汝成的后院,老二王汝成的"凝瑞居"与老大王汝聪的"敦厚宅"的建筑格局及功能大致相同,只是在部分建筑的形式上有所区别。</p><p class="ql-block">老大王汝聪官居五品,门楼看似高大,却为单间;老二王汝成官居四品,比老大高一品,较之老大家,门楼虽低矮一些,然而面阔三间,很有气派。再者,老大宅居看得华丽张扬,老二宅院则显得含蓄低调,但文化积淀丰富,甚有品位。</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五堡"之一的崇宁堡,俗称西堡子,与红门堡、高家崖堡两组建筑群比肩相连,创建于清雍正二至六年(1724年--1728年),该建筑依坡而建,规模宏大,具备了完整意义的古堡形态,其建筑意象被喻为"虎卧西岗"的院落布局。</p><p class="ql-block">这座城堡整体呈长方形,堡内共有大小院落108座,房屋960间,总面积为35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崇宁堡是王氏家族所建"五堡"中,建筑时间最长,面积最大,山势最高的一座全封闭城堡式建筑群。</p><p class="ql-block">崇宁堡现在已被改建为外观宏伟大气的古堡型温泉度假酒店,人们居住在这古香古色的四合院中,仿佛历经千年历史风霜,穿越时空,看到了王家大院的昔日辉煌。</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随处可见的精美雕像。</p> <p class="ql-block">角楼——建在角台上的阁楼建筑,这种建筑主要设于防守式建筑物的棱角转弯之处,故名"角楼"。</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的角楼建在城墙转弯处,属"十字歇山顶"建筑模式,歇山顶建筑由上半部硬山或悬山,下半部庑殿所组成,只准官署使用。因王氏家族朝廷里有二品大官,还有皇帝圣旨遗存,所以王家大院才有胆量修建一些超规的建筑。</p><p class="ql-block">这角楼的正脊上不是鸱吻,而是龙首。鸱吻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传说还是龙的第九子,是中国古代建筑屋脊正脊两端的一种兽形构件饰物,用陶或琉璃制成,有固定屋瓦的作用。王家角楼弃鸱吻不用,而用龙首构件搭建,可见王氏家族的官势之大。意在角楼之龙首,保风调雨顺,避火灾之吉祥。</p><p class="ql-block">角楼是城堡防御工程的重要组成设施,结合墙、台、塔、堡垒等其它防御设施,起到瞭望和防御的作用,从建筑的另一方面来看,也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这是王家大院最高规格的八字影壁,中间是一幅砖雕图画,图画中上面的树上有一只猴子正在把大印挂在树枝上,这代表"封侯挂印";下面是嘴里衔着灵芝的两只鹿,这代表"路路畅通"。影壁的两侧各有一首七言绝句,也是王家的家训。</p><p class="ql-block">在古人看来,影壁能起到避邪、镇宅、补风水的作用。因此,也可以说影壁又是民族民俗文化的一个载体。</p> <p class="ql-block">王氏家族德谦善良的家风祖训传承几百年,王家大院到处都可以看到带"德"字的匾额和楹联,这座城楼上题写的就是"覆德基"。</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三步一景,五步成诗,十步入画,百步不胜在人间。王家随处可见富有文化内涵和深刻寓意的楹联匾额及"三雕",旨在使族人抬头见规则,行走受熏陶,每时每刻接受中华好家风的陶冶,从而得以将整个家族历时几百年有效运转而鼎盛九代。</p> <p class="ql-block">孝义祠——静升王氏家族五座祠堂中最小的一座,于1998年开始对外开放,位于高家崖堡、红门堡两大建筑群的南坡下临街处,为晋中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帝为旌表王氏十五世王梦鹏的孝行义举而下谕旨为其修建的孝义坊。</p><p class="ql-block">孝义牌坊于乾隆五十一年建成,后又于嘉庆元年在孝义坊的基础上扩建为孝义祠。</p><p class="ql-block">孝义祠堂坐北向南,分楼上楼下两院,总面积428平方米。院内一层有正窑三间,陈列静升王氏宗祠、王家坟茔模型以及记载王梦鹏一生孝行义举的立体雕塑。楼上正厅五间,为供奉祖先的牌位之地。牌坊前面有一座坐南朝北的戏台,歇山顶式,四角挑檐,平面呈"凸"字型,颇有元代戏台遗风。</p><p class="ql-block">孝义祠—青石牌坊石雕精品,作为文物古迹,孝义祠是如今不可多见的石雕艺术精品。孝义祠是王氏先祖灵魂栖息的家园,是不可多得的家族祠堂实物标本。</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的建筑,不仅有着"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的特征,且凝结着自然质朴、清新典雅、明亮简洁的乡土气息,被称为山西的"中国民间故宫",誉满全国的"山西的紫禁城"。</p><p class="ql-block">王氏家族珍藏着多件稀世珍宝,珍品一、"皇帝圣旨":嘉庆二十一年,皇帝赐颁给王家第十九世王敦典祖母郑氏为六品夫人的一道圣旨。圣旨的底色是白色,而不是影视剧中所见到的黄色。据朝廷律定,圣旨的颜色会根据接旨人的级别而在所不同,具有一定级别的接旨人才能用黄色。王家的皇帝圣旨是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的。在我们从书籍中,在影视剧中,在历史资料中所知的印象中,圣旨的第一句话是"奉天承运皇帝昭日"。而王家的圣旨第一句话却是"奉天承运皇帝制日"。"制日"是在表达皇恩、宣示百官时使用,而"昭日"则是昭告天下。明清朝廷皇帝圣旨分"制"和"昭"两种,"制"是相对于国家制度而言,比如一个人做了一品官,那么他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也是一品官。这是国家的制度,对谁都一样,这叫"制日";而如果一个人给朝廷捐钱捐东西,或对朝廷的要事有重大贡献和影响,皇帝要给他封官,想封几品就几品,这个无律可循,就是"昭日"。这道圣旨不仅是王家先祖留下来的一份珍贵的实物资料,同时对于研究我国清代历史、文书制度、官制、书法、等方面的演变、发展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p><p class="ql-block">珍品二、"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这是一幅珍贵的清朝鼎盛时期中国疆域图,也是中国比较大的版图。由康熙皇帝亲自派出1000多人,到各地实地测量,绘出的全国地图,面积应该在1400万平方公里以上。图上大到省府,小到州县,都有明确标识。这幅大清图嘉庆年间被切割成八扇条幅式,这使得更加便于保存与携带,还可以避免折叠后折痕。这幅大清图,在国内是唯一,所以,它很珍贵,价值很高。它对研究中国疆域和行政区域的历史变迁,是一份宝贵的科学资料。</p><p class="ql-block">珍品三、"龙凤床":光绪年间,慈禧西逃时寝宿王家大院。王家贯能锦上添花,尤擅雪中送炭,这次充分利用慈禧逃难,在王家下榻之机,全院齐动,竭力以护圣驾。组织能工巧匠采用雕、嵌、描、绘等多种装饰技法临时打造的一张有极有特色的豪华组合式"龙凤床",供奉慈禧太后享用。</p><p class="ql-block">据有关专家考证,此"龙凤床"除北京故宫和王家所存之外,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再发现这样的"龙凤床"。这张床被国家文物部门鉴定为上品级的重点文物,现在已被视为王家大院镇院之宝。</p> <p class="ql-block">王家城堡前面两个亭子里有两口水井,整个城堡中的饮水全靠这两口井提供,但这两口井的水一苦一甜。王家同时用它来教育子孙艰苦创业,先苦后甜,它还同时代表龙的两个眼睛(门楼是龙头,水井为龙眼,河卵石通道为龙身,两旁的巷子为龙爪,顶端的牌楼为龙尾),从中可见王家先人重教施人的崇礼写照。</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处处都体现着那个时代的富商大贾的雄厚实力和深厚的家族文化。王家大院建筑群共有楹联80多副,匾额120多块,这些匾额和楹联题材极其丰富,无不贯注着深深的文卓之意。这些匾额和楹联不仅增添了宅院的儒雅之气,还赋予了每幢院落妙不可言的精魂神韵。</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有明清时期著名书画家郑板桥的手书楹联、祁寯藻的门匾、傅山与刘墉的条幅、唐伯虎与文徵明的绘画、翁方纲的石刻、木匾等,这些在当今都是无价之宝。</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猴形望柱,望柱也称之为栏杆柱,是中国古代建筑和桥梁栏板和栏板之间的短柱。望柱分柱身和柱头两部分,柱身的截面,在宋代多为八角形,清代望柱的柱身,截面多为四方形。柱身比较简单,大多都只做方形石柱形式,而望柱的形式主要表现在柱头上,可以雕刻多种不同的柱头样式,望柱根据柱头的形式不同而分成不同的种类。比较常见的柱头形式有莲瓣头、石榴头、云纹、龙凤纹、二十四节气头等。</p><p class="ql-block">这个望柱称为"辈辈封侯","侯"为古代爵位之一,这个柱头上大猴背小猴,意思就是,希望"辈辈封侯"。</p> <p class="ql-block">这柱石雕名为"行佣供母",是中国二十四孝之一。图中雕刻的是古代的一个伺奉母亲,极为孝顺母亲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东汉末年兵荒马乱,有个齐国人名叫江革,在战乱中背着腿脚不好,年迈高堂老母逃难,数遇匪贼,欲劫之去。江革辄泣告有老母,匪贼不忍杀,转居下邳,贫穷裸跣,行佣力以供母所需。</p><p class="ql-block">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官至五官中郎将、皇宫谏议大夫等。江革所生三子同朝为官,以其巨孝的家声和显赫地位赢得族人敬重,被历代《济阳江氏宗谱》尊为一世始祖。</p><p class="ql-block">江革年少丧父,一生陪伴老母,一生胸怀善良,认真做事,尽力尽孝,报效国家,供奉老母,他真正做到了《孝经》所言:"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数百年来,续系保存并修复了大量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的"三雕"作品。"三雕"指的是木雕、石雕、砖雕的统称,其题材繁多,有人物故事、珍禽瑞兽、符图、器皿等。雕刻技艺也多种多样,如高浮雕、浅浮雕、圆雕、透雕等技法在王家大院的"三雕"作品中尽数体现。</p><p class="ql-block">流连于王家大院这些苍劲古卓的建筑里,我深切感到了王家大院"三雕"纤巧精致处,别具情态寓意浓。这里的"三雕",有宏篇巨制,有精巧小品,题材丰富,形式多样,充分将中华民俗文化与儒释道思想融为一体,成为传承我国古老文明的一种载体。它们随处可见,且件件精妙,引人入胜。其内容、其布局、其技法,都集中体现了清代纤细繁密的典型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之所以被称之为"华夏民居第一宅、"中国民居艺术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这里蕴藏了大量卓尔不群、璀璨夺目的"三雕"艺术精品。</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里的"三雕"装饰典雅,内涵丰富,实用而又美观,兼融南北情调,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三雕"工艺精湛,寓意丰富,与院落房屋的配置天衣无缝,珠联璧合,处处折射出东方文化的深厚内涵,令人叹为观止,百爱不厌。王家大院的每一处精雕细刻都会让人领会到许许多多的民俗、民情、民心。</p><p class="ql-block">在大院的任何一处雕刻中,都可显现出大院主人的良苦用心,展现出他们企盼家族兴盛、吉祥富贵的美好愿望,展现出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的"三雕"艺术包括中国传统的珍禽瑞兽、吉祥花草、历史典故等题材,它们都活灵活现地传递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王氏家族独特的治家理念。</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在古建范畴,它的艺术内涵,可谓贯穿种种,无所不容。所谓"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这也正是王家大院雕刻艺术的真实写照。他们将美好的愿望、家训,统统放进了这些不会讲话的雕刻中。</p> <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建制严格的建筑布局,精美绝伦的"三雕"技艺,无不为人们所惊叹!</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这些精妙绝伦的建筑,不但记录了王氏家族几百年的至尊生活,也折射出王氏祖先浓厚的家园文化。这种因地制宜、遵从礼法,以家庭为单元,以家族为群落的城堡,是晋中乃至山西、全国古民居的杰出代表。这样一座民间建筑艺术博物馆,堪称北方民居建筑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无愧于那句广为流传的赞誉口碑,那就是:"王家归来不看院"。</p> <p class="ql-block">前一阵子,媒体上曾有过"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北京,三千年中国看陕西,五千年中国看山西"这样的表述,还有说"天下三千看陕西,地上三千看山西"的论述。这些都说明了山西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晋商的聪明智慧,治家修身的家训古道贯穿王氏家族始终。</p><p class="ql-block">不知内情的人多以为王家大院,不过就是一处大院落而已,殊不知它竟是一个庞大的私家豪宅建筑群,一座古色古香的城堡。</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充分昭示了"王是一个姓,姓是半个国,家是一个院,院是半个城"宏大城池的壮观辉煌景象。</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单位,是一个非常幸福的港湾。那么,家族象征着传承祖先的崇拜、孝道,是由系谱血缘连接起来的相互依赖,荣辱与共的一个整体。山西的王家大院就是对家、对家族观念最好的诠释。</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一代又一代的先人,从最低微的社会底层开始,耕田、经商、读书、仕宦,他们走过了被中国传统社会视为标模式的盘旋上升之路,从而达到了辉煌的顶点—仕途的通达。而遗留在山西灵石县的王家大院,亲眼见证了这个庞大的家族往昔岁月里的悲欢离合。它就像一尊农耕文明时代遗留的化石,完整而逼真地纪录了当年的那个时代。这座大院像灵石县之得名一样,还在无声无息的散发着萦天灵气。</p> <p class="ql-block">走进王家大院中,依稀穿越到了明清朝代,仿佛王家的先人们跃然院中,车水马龙、王公贵族、大商巨儒往来其中,这正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王家这座大院几百年来上演了无数辉煌腾达、悲欢离合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王氏家族确实很富有,但在王家建筑中并没有展现出奢华之风,看起来也不华丽,反而给人感觉是满满的乡土气息,王家胜在简洁典雅,以精致出众出彩。</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一口井就隐藏着一段往事,一扇门就可以讲一段故事,一片瓦上就有几代人的沉浮,一条巷子里就是一个时代的金戈铁马,一个院落就有自己的沧桑炎凉。</p><p class="ql-block">王家昔日的辉煌繁华不再,我们的今天可看到的,可感知到的是这座历史的建筑,古老的院落,让我们现代人慢慢去了解,去感知几百年前中华民族传统,晋商大儒的跌宕故事和他们的美妙传说。</p> <p class="ql-block">"地上文物看山西",这在中国是一个无可辨驳的结论。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山西坐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稳居全国第一,独占鳌头。以王家大院为代表的山西古建筑群,王家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从遥远的长忆中走来,王家后人用匠心和智慧,让伟大的古建筑屹立不朽,将流淌的中华文脉代代相承,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美篇文字由刘兵编辑整理制作;</p><p class="ql-block">美篇照片均由刘兵提供;</p><p class="ql-block">参考资料:《百度百科》;</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走笔翻过万重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