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不去的巴黎先贤祠、荣军院和凯旋门

陈也白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每次外出旅游,都是宝贝女儿负责做攻略,而每次做攻略时她总会先征求我的想法,即我最想去的景点有哪些,她会优先并尽量满足我的要求,很感恩有这样的女儿!我说:“去巴黎,先贤祠你一定要安排的”!这是我非常想去的地方,当然,我知道她一定会成全我滴。提到巴黎人们会想到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塞纳河畔等景点,先贤祠大概不会是游人必选的巴黎景点吧?而我必须要去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她是法国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安葬地,这些名人或对法国做出过巨大的贡献,或对人类文明做出过杰出的贡献,比如:居里夫妇,比如数学家拉格朗日,比如伏尔泰,比如卢梭,再比如雨果,等等;他们中或是科学家,或是思想家,或是文学家,或是军事将领等;他们中有的人名如雷贯耳,有的却是前所未闻,凡此等等都不影响他们的伟人地位,都不影响他们的先贤尊称。我要到他们的安葬之地,带上一束玫瑰,去默默的凭吊、去敬慕的瞻仰、去深情的拜谒、去肃然的缅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先贤祠</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路易十五曾经一生挥霍无度,他曾有一句名言,“我死后哪管它洪水滔天”。后来他生了一场大病,在病中它祈求神灵保佑,如果病好一定建造一座宏大的教堂。这座始建于1744年曾名为圣日内维耶大教堂,最初就是国王路易十五为了还愿感恩而建的皇室教堂。也许是上苍冥冥之中的注定,建成之时恰逢如火如荼的法兰西大革命,而在那个特殊的时期,世俗与宗教的权威皆消失殆尽。于是圣日内维耶大教堂变为“祖国和自由的祭坛”,并更名为“先贤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圣日内维耶大教堂名字的由来:圣日内维耶是巴黎的守护女神(Sainte Geneviève,约422-502),她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日内维耶生于巴黎,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传说她为了表示虔诚每周只进水进食两次。有着“上帝之鞭”之称的阿提拉(匈人领袖)进攻巴黎时,她号召巴黎的男人们拿起武器保卫城市,女人们和她一起祈祷。男人们不干了:凭什么我们去打仗送死啊!甚至还有人要对她施以“石刑”。没想到在她坚持祈祷下,阿提拉果然掉头去进攻意大利了,巴黎就这样保住了。从此,巴黎人将她奉为保护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先贤祠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其正面仿照罗马万神殿(Pantheon in Rome),拱顶为布拉曼特风格,中央穹顶最是突出,远远就能看到这一耸立的高塔,穹顶有三重结构,直径达21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两排22根整齐的圆柱列阵组成了门廊,仿佛长眠于此的先贤们托起了法国,看上去肃穆典雅又不失庄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门廊墙上的巨型浮雕名为《在自由和历史之间的祖国》:中央站有代表祖国的女神,将花冠分赠给左右的伟人,“自由”和“历史”分坐两旁,代表了法国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人字墙下刻有一排工整的法文“Aux grands hommes, la Patrie reconnaissante”,意为“献给伟大的人们,祖国感谢你们”。可以说,这是世界上最煽情的广告词。不仅仅在法国,在任何一个国家,为人类造福的伟人们都值得感激和崇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先贤祠建筑平面成希腊十字形,长100米,宽84米,高83米,整个建筑精致优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殿内有一座缩小比例的先贤祠立体剖面模型,这样观众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整个先贤祠的内部结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正殿正中矗立着一组“国民公会”大型群雕。国民公会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最高立法机构,中间的女性就是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她被士兵所包围,在路易十六被砍头后不久也在同一个断头台被斩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正殿一侧的群雕像下面刻着一句,Vivre libre ou mourir,不自由毋宁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柱廊上是表现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浮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殿内墙壁上和穹顶的油画不再完全是宗教内容,而主要描绘的是法兰西历史事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穹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些大理石上的浮雕,是古希腊古典主义手法的艺术雕刻,它们象征着祖国、历史、奋斗、不屈和自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组雕像下面的头像是著名思想家狄德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傅科摆: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莱昂·傅科在先贤祠做了一次成功的摆动实验,用来证明地球的自转。实验就在先贤祠最高的穹顶下进行,长67米的摆挂着重28公斤的摆锤,在无外力推动下,摆动平面沿顺时针方向缓缓转动,从而证明了地球的自转,这就是著名的傅科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关于傅科摆的说明:此摆放置的位置不同,摆动情况也不同。北半球顺时针转,南半球逆时针转,纬度越高转动速度越快,而赤道上几乎不转动。这个实验被评为“物理最美实验”之一,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北京天文馆里就有一个它的复制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先贤祠的地下室,是全世界最溢彩流光的地方,是全世界最辉煌的地方,是全世界最有思想的地方,是全世界最高贵的地方。在这个地下室里安放了80位(共能安放300余位)为法国做出贡献伟人的遗体或者心脏,他们中绝大部分都为思想家,科学家,作家,艺术家,哲学家,军事家,仅有11位是政治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下楼梯首先看到的是摆放莱昂·甘必大 Léon Gambetta 心脏的瓮就镶嵌在主楼梯的墙内。他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早期共和派政治家、曾任总理兼外长,于1882年12月31日遇刺身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卢梭与伏尔泰这两位现代西方民主思想家同葬于地下最显要的位置,伏尔泰的棺椁前耸立着他的雕像,右手捏着鹅毛笔,左手拿着一卷纸,昂首举目,似乎是在写作的间隙中沉思。这对生前的“死对头”,生后却不得不永久厮守,这个玩笑开大了,哈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他的名言:“我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他终其一生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而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他棺椁的一面上刻着:“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伏尔泰棺椁另一面上刻着:“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他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让-雅克·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他在棺椁中伸出的一只手,擎着熊熊燃烧的火把,象征着这支火把很快就会点燃了巴黎乃至世界。棺木上镌刻着“这里安息着一个自然与真理之人”的谥语。在当时的革命年代里,法兰西人对启蒙思想巨匠的尊崇无以复加,因此他和伏尔泰两人同时获此殊荣不足为奇。想象着卢梭的左翼、平等、革命与伏尔泰的右翼、自由、渐进就这样日复一日的面面相觑,仿佛触摸到了法兰西民族最深处的矛盾但又谐和的灵魂,各放异彩,握手言和,彻底抹去了他们生前的尴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雨果不仅是个大文豪,还是个政治家,印象最深的是他关于废除死刑的一段话: “死刑代表野蛮,是其独有且永恒的标志,我支持纯粹、简单、彻底地废除死刑”。1981年,法国正式废除死刑,时任法国司法部长Robert Batinter在国民议会发表了激情澎湃的演讲,现在读来仍然令人热血沸腾:“明天,借由你们,法国的正义将不再是杀人的正义,法国司法将翻过血腥的一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左拉是法国科学主义写作理论的创始人,提出要以科学的哲学观点去全面解释人生,从纯物质的角度去看待人的行为与表现,要把科学的精确性引到小说中去。1894年,犹太血统的法国军官德雷福斯被诬控向德国出卖军事机密而犯了叛国罪。这场审判所根据的罪证极不可靠,审判程序也很成问题,左拉挺身而出,要求为德雷福斯冤案平反,于1898年1月13日以“我控诉”为第一句,在《震旦报》上发表了《致共和国总统费利克斯·富尔的信》,揭露国防部和军事法庭陷害德雷福斯的阴谋,结果自己也遭到反动势力的迫害,不得不流亡海外。1908年,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以左拉生前对法国文学的卓越贡献,为他补行国葬,并使之进入伟人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十字形地下室的另一边有居里夫妇的陵墓,他们的骨灰是1995年被移葬此处的。 玛丽·居里 Marie Curie 是第一位享有此荣誉的女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居里夫妇的墓室俭朴简单,一如他们平实无华的品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对于是否能让大仲马的遗体移入先贤祠(有人觉得他只是通俗作家),法国人展开了激烈争论,最后经过国民议会决定,由希拉克总统在2002年亲自护送灵柩至先贤祠,理由是因为大仲马“用笔谱写了法兰西历史,是文化的火枪手”。从此大仲马的骨骸从老家的坟茔中起出,迁葬第二十四号墓室,与雨果和左拉同处,这时距他去世已经一百三十年了。有人认为大仲马的文学地位虽然崇高,却属于通俗文学,类似于中国的金庸;再说大仲马的私生活也不太检点,难怪他入葬没几年,墓室门外镌刻的名字已经被脏东西抹得黑呼呼的,这也是整个地下墓群中唯一被抹黑的名字。由此可见法国伟人的标准,不仅仅是有卓越的艺术和科学上的建树,更重要的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思想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不过法国人对于“伟人”的定义总在发生着变化,有时也会受到政治动荡的影响。先贤祠曾先后有四位“伟人”被移出,比如第一位入葬先贤祠的政治家米拉波,在短短三年后便被悄悄迁出。当时正处于法国大革命雅各宾派专政时期,领导人罗伯斯庇尔认为他“白天革命,晚上挥霍作乐”,所以就命令移走了米拉波的灵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还有一位人们比较熟悉的就是让·保尔·马拉(Jean-Paul Marat),他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民主派革命家,也是名画《马拉之死》的主人公,画中还原了他被刺杀在浴缸里的景象。1793年7月16日,法国人为马拉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将其遗体安放在先贤祠,然而不久后,因其所在的雅各宾派倒台,马拉的遗体不仅被移出先贤祠,愤怒的人们又将他的尸骨扔进了下水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先贤祠对面右手边是巴黎第二大学的总部,它是巴黎大学分拆成十三所大学其中的一所,建筑的前身是巴黎大学法学院。巴黎大学建于1150年左右,是欧洲最早的大学之一,就连著名的牛津大学都是1167年从这里分出去的。遗憾的是巴黎大学原校址并未像欧洲许多古老的大学完整地保留下来,所以很少受人关注。</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巴黎凯旋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巴黎有三座凯旋门:分别是卡鲁塞尔凯旋门(亦称小凯旋门);爱德华凯旋门(亦称大凯旋门);大门塔(亦称新凯旋门),其中以大凯旋门最为著名,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外延伸着12条主要大街。我们前往的就是大凯旋门,所以就着重介绍一下她啦。</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小凯旋门:是为庆祝拿破仑·波拿巴1805年的一系列战争胜利而建造的,位于卢浮宫博物馆对面。红、白大理石圆柱之间是三个圆拱门,拱门上方布满了纪念拿破仑皇帝战绩的淡浮雕。 门的顶端摆放了四匹从意大利圣马可教堂搬来的镀金奔马。原物于1815年归还给了意大利,现在的是复制品,同时还添了一辆马车与和平女神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新凯旋门:位于巴黎西面的拉德芳斯区。 它的形状像大门,方型中空。整座建筑用白色大理石与玻璃覆面。门内悬挂着一张叫做“云”的巨大天幕,由丹麦建筑师奥托·冯·斯普瑞克森设计的,1989年7月竣工。这个建筑似乎与整个巴黎城市的个性有点格格不入,但她却傲娇的屹立着,任世人评说,我不管,我任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凯旋门也叫雄狮凯旋门(法语: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位于法国巴黎的戴高乐广场中央,是拿破仑为纪念1805年打败俄奥联军的胜利,于1806年下令修建的,但不久拿破仑被推翻,凯旋门工程中途辍止。之后又重新复工,到1836年终于竣工,其规模超过了罗马的君士坦丁凯旋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现在为纪念国定假日而在凯旋门举行的活动,包括11月11日纪念在战争中牺牲的士兵的1918年停战纪念日;在5月8日(胜利日)庆祝二战结束,并从纳粹占领解放;以及7月14日(巴士底日)的庆祝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凯旋门高50米,宽45米,长22米,是拿破仑伟绩的象征,门上刻有浮雕,其人物身材超过了真人大小,描绘出拿破仑军队进军、战斗、获胜的路线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拱门上方四壁的浮雕是庆祝拿破仑凯旋归来的情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门的每一面上都有一幅巨幅浮雕。内容取材于1792—1815年的法国战争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门柱上四个著名的花式浮雕分别是出征、胜利、和平和抵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出征》:是凯旋门上最负盛名的花式浮雕,它由法国著名雕刻家弗朗索瓦·旅德设计,描绘了1792年义勇军(也称为马赛骑士队,所以这个浮雕也被称为《马赛曲》)出征的情景。塑造的是6个志愿兵和一个展翅的自由女神,女神凌空飞翔,右手持着宝剑,在女神之下,有一名老军人和裸体小孩,4名战士剑拔弩张,体现出了一种一往无前的英勇气概,充满了爱国主义精神和对自由的向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抵抗》:是为了纪念第六次反法同盟,代表了法兰西人民不屈的反抗精神。在这座浮雕上,战马昂扬,人们奋勇杀敌,不论男女老少都充满了斗争精神,但是也体现出了一种悲凉的氛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3、《胜利》:体现的是拿破仑战争大捷归来之后,举行庆祝胜利仪式的欢腾场景,女神们为拿破仑戴上橄榄枝编制成的花环,并吹响号角庆祝,载歌载舞,体现了人们对于拿破仑的崇敬和爱戴之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4、《和平》:经历了自由、抗争、胜利之后,终于迎来了和平。这座浮雕雕刻的是和平女神像、飞奔的战马和英勇抗争的人们,他们有老有少,有妇女也有儿童,充满了对和平的向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凯旋门的四周都有门,门内刻有跟随拿破仑远征的558名将军的名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门上还刻有1792年至1815年间的法国96场胜仗的名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21年1月28日,巴黎的大街上,庞大的游行队伍护送着一名无名却象征着所有在“一战”中牺牲的法国士兵的遗体,前往凯旋门,目睹着他被隆重安葬在凯旋门下仪式,他的墓地成为最高的荣耀与纪念之所。两年之后的1923年11月11日,长明灯的火焰第一次在凯旋门下燃起,从那一刻起至今,火焰从未熄灭。即便在“二战”德国的占领时期,这个仪式都没有受到干预。</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荣军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荣军院又名“巴黎残老军人院”。它是法兰西“太阳王”路易十四时期的建筑。1670年2月24日路易十四下令兴建一座用来安置他的军队中伤残军人的建筑,从此荣军院“应旨而生”。现如今,这座荣军院依旧行使着它初建时收容安置伤残军人的功能,它同时也是多个博物馆的所在之地。</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翻开1670年路易十四决定兴建荣军院的御令,您会看到国王当时的决定:“将那些用生命和鲜血来保卫他们君王的将士们安置到这里,让他们在安静详和的环境中度过他们的余生……”。在国王的旨意下,荣军院在当时巴黎的近郊开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工程于1671年3月开工,截止到1677年2月全部竣工。工程的进度在当时来说可算是极为迅速的。这也得以使第一批残老军人于1674年即住进了荣军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804年7月15日,在荣军院中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授勋仪式。当时的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特别举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豪华仪式,向获得荣誉勋章的将士们颁发了代表法兰西最高荣誉的勋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圣路易大教堂位于荣军院的中心,拿破仑墓就设在教堂正下方地下室里。1821年5月5日因慢性砷中毒这颗巨星陨落在南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上,他死后的遗体葬在圣赫勒拿岛“天竺葵”山谷中。之后,法国政府经过多次与英国交涉,终于取回了拿破仑的遗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840年12月15日,在隆重的仪式中,拿破仑的灵枢通过凯旋门,运抵巴黎荣军院。在数以万计官民见证下,前往圣赫勒拿岛迎取拿破仑的灵枢的乔维尔亲王对着法国国王路易·菲力普说:“陛下,我呈献给您法国皇帝的遗体。” 路易·菲力普国王恭敬地回答说:“我谨代表法国接受了他。”在墓室入口通道两侧的浮雕画像上,记录下了这一感人的场景。十几个士兵抬着拿破仑的棺木,一个老兵扶地痛哭,另一个老兵扑上前去,虔诚地抚摸着他心目中崇敬的伟人的灵枢。灵枢的前方,站着手持军帽、佩剑的乔维尔亲王,路易·菲力普国王左手放在胸前,带着侍从虔诚地迎接伟人的归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安息在这座建筑中的主人----法国最伟大的历史人物、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拿破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理石建造的圆形墓室,深 8 米,拿破仑的棺椁就放在中央。与上层的明快色调相反,整个石结构的墓室设计得庄严肃穆,曲线与直线相交,色彩低沉凝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拿破仑灵柩的最外层是一具大型紫红色花岗岩石椁,底座是青灰色的云石,在棺椁周围的大理石上刻着拿破仑的遗嘱:“我愿我的身体躺在塞纳河畔,躺在我如此热爱过的法国人民中间”。路易·菲力普国王满足了他的要求,去世后的第19年头,拿破仑回到了他想永远安息的地方--塞纳河畔,他的人民中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堂正厅的装饰与其他的教堂相似,顶部描绘着多幅表述宗教涵义的油画。正面是一座金色的神龛,神龛内是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造像。但这种金色的主色调,再加上整体建筑明亮的采光效果,使这座建筑与其他阴暗的教堂截然不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89年法国大革命两百周年纪念之际,荣军院的圆顶重新贴上了55万页的金箔纸(相当于超过十公斤的黄金),这已经是兴建以来的第五次了。荣军院金色的圆顶构成巴黎风景中的指标之一,其中设有1905年立成的军事博物馆,解放勋章博物馆和立体模型地图博物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拿破仑在位期间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有的民法至今还在使用),第一次把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这也是他对世界的一大贡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走在巴黎的街道上,不经意间邂逅了海明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想象着多少年前一个阳光普照的下午,海明威正坐在这里喝着咖啡,抽着雪茄,构思着《老人与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巴黎的母亲河--魅力无穷的塞纳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河堤上的涂鸦也充满艺术气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夕阳下的拱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河岸对面典雅的建筑,前方端庄的拱桥,下面碧波荡漾的塞纳河,在低角度夕阳光下漂亮的金色轮廓线的行人背影,交织在一起,好美。</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一天的行程结束了,漫步在塞纳河边,心生感念,感谢先烈们用生命</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为我们创造了和平的生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让我们享受着安稳的生活,</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让我们免除了战争带来的恐惧、饥饿和生灵涂炭。</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我唯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人类和平永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人类远离战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人类不再有杀戮!</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完成于2022年5月5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上海父母寓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陈也白</b></p>